七年级生物上册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习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03809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上册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册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习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下列学习生物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多观察,多探究,多做实验B联系实际学习书本知识C死记硬背本书本知识D勤动脑,勤思考2 . 为探究“绿豆种子萌发与光照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这个方案中需要进行修改的一项是( )组别种子数量(粒)温度()光照空气水分5025无光通风适量5020有光通风适量A水分B空气C光照D温度3 . 下图A为部分动物分类图解,图B示家鸽的呼吸系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分类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种B家鸽吸气时气体进入身体的途径是abcC珠颈斑鸠的学名是Stretopeliachinenesis,是瑞典生物学家林奈首创的双名法D图A中与家鸽的共同特征最多的是岩鸽,与家鸽的亲缘关系最远的是鲫鱼4 . 抽样检测是生物学常用的实验方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要随机取样检测B样本大小要合适C科学检测反映总体情况D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检测5 . 科学家珍古道尔在深入坦桑尼亚国家公园长期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B实验法C测量法D观察法6 . 当用实验法进行科学研究时,应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你认为正确的顺序是( )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提出问题得出结论 实施计划表达和交流ABCD7 . 生物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方法是A实验法和观察法B实验法和调查法C观察法和文献法D观察法和调查法8 . 下列属于仿生的是A电视机B宇航服C薄壳建筑D莹光灯9 . 寿光大鸡具有许多优良性状,培育这些优良性状应采取(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模拟法10 . 使用显微镜时,为了使物镜对准通光孔,应转动A粗准焦螺旋B反光镜C遮光器D转换器11 . 在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时,先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馒头碎屑,一然后按照下表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推测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试管是ABCD二、填空题12 . 不施加任何影响,用感官直接观察,如实记录研究对象的科学探究方法叫_法。13 . 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适宜的、适量的、充足的。三、资料分析题14 .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我省某个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研,在活动中共记录鸟类158种,其中雀形目鸟类109种,占65.99%;从迁徙来看,留鸟(不迁徙的鸟)共104中,占65.82%,旅鸟(迁徙徒中路过此处的鸟)有24种,占15.19%;冬候鸟与夏候鸟(有迁徙习性的鸟)分别为13种和12种,占8.23%和10.76%(1)该小组走访了解鸟类资源,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调查法、实验法)(2)在观察鸟类的生活状态时,可使用的仪器是_(望远镜、显微镜)(3)该小组对鸟类进行归类时,除依据形态结构特征外,还依据了_(4)通过调查发现,该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种数在逐年增加,说明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5)请将活动中记录的鸟类种数情况,按有迁徙习性和无迁徙习性两类,画出饼状图。_15 . 食物在胃里是如何消化的?(1)历史上,针对动物的胃是只能研磨食物进行物理消化,还是能同时进行化学消化的问题有过争议若穆、斯帕兰扎尼等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消化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消化,科学家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2)为了研究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有人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甲:取一群人早餐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实验乙:取某人中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你认为哪种实验设计更合理,并说明理由:。(3)有同学猜想,可能胃内液体不能对不同营养素都进行一样的消化,准备以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进行实验,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3)有同学猜想,可能胃内液体不能对不同营养素都进行一样的消化,准备以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进行实验,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取同样大小(同样质量)的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切成同样大小的小块,浸泡在相同的胃液里,观察消失情况(或观察消失的时间长短)。(4)同学们查阅文献资料发现,人体的胃液中存在胃蛋白酶为了研究pH对胃蛋白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他们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蛋白块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四、实验探究题16 .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同学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了采样,统计结果如下:组别PM2.5(微克/立方米)清晨上班时段中午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少)(车流量大)(车流量小)(车流量最大)第1组19894397第2组22833898第3组20864199(1)该同学选择对不同车流量的时段进行采样统计,目的是_。(2)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分别求出不同时段PM2.5浓度的_值。(3)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_。(4)根据图写出PM2.5“入肺”的途径(用箭头和序号表示)_。(5)PM2.5的主要来源是人为排放。请你再举出一个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环境问题:_。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