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78981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不当的一项是( )A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痴想:指不切实际、难以实现的想法。)B当它(腰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声音突然中止)C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酝酿:形容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D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由于疾病的痛苦折磨而发出声音)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舍纪念馆是一家在丰富胡同19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B温晴的济南,使济南人民带来了欢乐。C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但绝对让人感到温馨。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用上写景技巧,是能否写好景物的关键。3 . 下列是林清玄先生有情十二帖之山雨中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看你微笑着,无声,在茫茫的雨雾中从山下走来,你撑着的花伞,在每一格石阶一朵一朵开上来,三月道旁的杜鹃与你的伞一样有艳红的颜色。在春雨的缠绵里,我的忧伤,像雨里的乱草缠绵在一起,忧伤的雨就下在我的眼中。,。山雨不停,我心中忧伤的雨也一如山雨。这阵雨永远也不会停了!看着满天的雨,我这样想着。突然听到凉亭里传来一声高扬的:将军。你果然没有到山顶上,转过坡道又下山了,我看着你的背影往山下走去,转一道弯就消失了,消失成雨中的山,空茫的山。山顶的凉亭里,有人在下棋,因为棋力相当,两个人静静地对坐着,偶尔传来一声“将军”,也在林间转了转,才会消失。眼看见你就要到山顶,却在坡道转弯处隐去了,隐去如山中的风景,静默。雨,也无声。我看着满天的雨,感觉这阵雨永远也不会停。ABCD4 . (2016年中考贵州贵阳卷)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个战场,没有硝烟;这个战场,尚未停止,早在一百多年前,林则徐就以虎门硝烟的壮举,发出了中国人禁烟护国的强音;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禁毒工作仍然,面对毒品的危害,谁都不能袖手旁观。为了自己,为了民族,为了整个人类,我们必须对罪孽深重的毒品大声说:“不”!这声音,气贯长虹;这决心!A由于所以绵绵不绝众口一词B尽管但是任重道远众志成城C既然那么纷至沓来众望所归D尚且何况数不胜数众所周知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自报家门汪曾祺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江苏北部一个不大的城市高邮。县境内有很多河道,出城到乡慎,大都是坐船,家乡的水总是柔软的,平和的,静静地流着。水不但于不自觉中成了我的一些小说的背景,并且也影响了我的小说的风格。我是一九二年生的,三月五日。按阴历算,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是一个吉祥的日子,沾了这个光,我每年的生日都不会忘记。我的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贡”。这是略高于“秀才”的功名,据说要八股文写得特别好,才能被选为“拔贡”。他有相当多的田产,还开着两家药店,一家布店,但是生活却很俭省。他爱喝一点酒,酒菜不过是一个咸鸭蛋,喝了酒有时就一个人在屋里大声背唐诗。他同时又是一个免费为人医治眼疾的眼科医生,我们家看眼科是祖传的。在孙辈里他比较喜欢我,他教过我读论语,还教我写过初步的八股文,说如果在清朝,我完全可以中一个秀才(那年我才十三岁),他赏给我一块紫色的端砚,好几本很名贵的原拓本字帖。一个封建家庭的祖父对于孙子的偏爱,也仅能表现到这个程度。我的生母姓杨,杨家是本县的大族。在我三岁时,她就故去了,我对她全无印象。我只能从她的遗像(据说画得很像)上知道她是什么样子,另外我从父亲的画室里翻出一部她生前写的大楷,字写得很清秀,由此我知道我的母亲是读过书的。我父亲是我所知道的一个最聪明的人,多才多艺。他不但金石书画背通,而且是一个擅长单杠的体操运动员,一名足球健将,他还练过中国的武术。他有一间画室,每逢春秋佳日,天气晴和,就打开画室作画。我非常喜欢站在旁边看他画,对着宣纸端详半天。他学过很多乐器,养过鸟,养过蟋蟀,会糊风筝。有一年他糊了一个蜈蚣这是风等最难的一种,带着儿女到老田里去放,蜈蚣在天上摆动,跟活的一样。他放蜈蚣用的是胡琴的“老弦”,用琴弦放风等,我还未见过第二人。如果我还不算太笨,大概跟我从父亲那里接受的遗传因子有点关系,我的审美意识的形成,跟我从小看他作画有关。我父亲是个随和的人,比较有同情心,能平等待人。我十几岁时就和他对座饮酒,一起抽烟,他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他的这种脾气也传给了我,不但影响了我和家人子女,朋友后辈的关系,而且影响了我对我所写的人物的态度以及对读者的感度。我的小学和初中是在本县读的。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着,西看看,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里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草的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糊灯笼百看不厌。这些店铺、这些手艺人使我深受感动,使我闻嗅到一种辛劳、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气息。这一路的印象深深注入了我的记忆,我的小说有很多篇写的便是这座封闭的,褪色的小城的人和事。我自小学五年级至初中毕业,教国文的都是一位姓高的先生,高先生很有学问,他很喜欢我,我的作文几乎每次都是“甲上”。在他所授古文中,我受影响最深的是明朝大散文家归有光的几篇代表作,归有光以轻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物,亲切而凄婉,这和我的气质很相近,我现在的小说里还时时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我读的高中是江阴的南菁中学,这是一座创立很早的学校,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高中二年级,日本人占领了江南,江北危急。我随祖父,父亲在离城稍远的一个村庄的小庵里避难。在这座小庵里我除了带了准备考大学的教科书,只带了两本书,一本沈从文小说选,一本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这使我对文学形成比较稳定的兴趣,并且对我的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九三九年,我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考大学。到昆明,得了一场恶性疟疾,高烧超过四十度,住进了医院,这是我一生第一次住院,也是惟一的一次。我刚刚能喝一碗蛋花汤,晃晃悠悠进了考场。考完了,一点把握没有。天保佑,发了榜,我居然考中了第一志愿: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不能说我在投考志愿书上填了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是冲着沈从文去的,我当时有点恍恍惚惚,缺乏任何强烈的意志。但是“沈从文”是对我很有吸引力的,我在填表前是想到过的。沈先生一共开过三门课;“多体文习作”、“创作实习”、“中国小说史”,我都选了。沈先生很欣赏我。我不但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说是得意高足。沈先生教创作,反反复复,经常讲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很多学生都不大理解这是什么意思,我是理解的。照我的理解,他的意思是:在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的都是次要的,派生的。作者的心要和人物贴近,富同情,共哀乐。写景,是制造人物生活的环境,写景处即是写人,景和人不能游离。什么时候作者的笔贴不住人物,就会虚假。我相信我的理解是对的,至少在现实主义的小说里,这是重要原则。我年轻时受过西方现代派的影响,有些作品很“空灵”,甚至很不好懂,近年的作品渐趋平实。在北京市作协讨论我的作品的座谈会上,我作了一个简短的发言,题为“回到民族传统,回到现实主义”,这大体上可以说是我现在的文学主张。我自己想想,我受影响较深的,还是儒家。我觉得孔夫子是个很有人情味的人,并且是个诗人。我很喜欢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他让在座的四位学生谈谈自己的志愿,最后问到曾晳(点)。“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写得实在非常美,曾点的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是生活境界的美的极至。我二十岁开始发表作品,写作时间不可谓不长。过了六十岁,就听到有人称我为“老作家”,我觉得很不习惯。第一,我不大意识到我是一个作家;第二,我没有觉得我已经老了。近两年逐渐习惯了,有什么办法呢,岁数不饶人。杜甫诗:“座下人渐多”。现在每有宴会,我常被请到上席,我已经出了几本书,有点影响。再说我不是作家,就有点矫情了。我算什么样的作家呢?1988年3月20日(节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改)5 .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1)俭省(_)(2)字帖(_)(3)蟋蟀(_)(4)自诩(_)6 . 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六版)中关于“家门”的四条释义,符合文题”自报家门”这一短语含义的一项是:( )。A家庭住所的大门,也指家。B称自己的家族。C本家。D指个人的家世,经历等基本情况。7 . 作者在文中详细介绍了哪两位亲人?他们对“我”的态度如何?8 . 通读文章,将下表补充完整。时间经历影响小学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着,西看看,百看不厌(1)五年级至初中毕业(2)我现在的小说里还时时回响着归有光亲切而凄婉的余韵高中(3)(4)9 . 文章第自然段“但是沈从文是对我很有吸引力的,我在填表前是想到过的。”中“但是”“很”这两个词语删掉是否可以?请说明理由。10 . “我不但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说是得意高足。”一句在文章中有怎样的作用?11 . 文末汪曾祺先生自问,“我算什么样的作家呢?”结合文章内容,以“您是一位的作家;意是一位的作家。”的格式,回答先生的自问。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先生: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额尔金父子是著名的英国殖民主义者。小额尔金曾任英国驻加拿大总督,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之一。老额尔金曾任外交官员,参加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的行动,并掠走该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像。)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维克多雨果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12 .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13 . 作者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4 . 文章结尾有什么作用?三、文言文阅读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造酒忘米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参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吾忘下米!”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注释:曲:酒曲,酒母,酿酒所用的发酵剂。诮(qio):责备,讽刺。第:只是,一定。并:连。15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七日而尝之/吾日三省吾身B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窥谷忘反C其人善忘/择其善者而从之D乃往诮酒家/蒙乃始就学16 .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世 之 学 者 忘 本 逐 末 而 学 不 成 何 异 于 是17 . 这则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四、情景默写18 . 古诗文默写。(1)夜阑卧听风吹雨,_。(2)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3)曹操观沧海中,总写大海、山岛的诗句是“_,_”。(4)诗人李白总是借“月”抒怀。峨眉山月歌中“_,_”,月,与山、与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月,成了情感的载体,诗人借明月向千里之外的老友遥致思念之忧。月,意蕴十分丰富。五、诗歌鉴赏19 . 下面对渔家傲秋思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成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六、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润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出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注释)子瞻(zhn):苏轼的字。齐安:古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江之南武昌诸山:黄州与武昌(今湖北鄂城)隔江相对。武昌诸山:指樊山,又名袁山。20 . 解释加点词语。(1)子瞻迁于齐安(_)(2)酌酒相劳(_)21 . 下列各组加点词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庐于江上/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中有浮图精舍/屋舍俨然C依山临壑/临表涕零D子瞻杖策载酒/策之不以其道22 . 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画两处。每 风 止 日 出 江 水 伏 息 子 瞻 杖 策 载 酒七、名著阅读23 . 品读经典之美。(1)有人说“读经典,就像看汽车的后视镜,是为了更好的前行”,这句话给你怎样的阅读启示?以十二章中的句子为例,作简要说明。(2)西游记第一回就交代了孙悟空是由仙石孕育而生的,“石性”精神贯穿他整个取经过程。选取下面情节,结合你的阅读体会,阐述孙悟空“石性”精神的具体表现。A大闹天宫B三打白骨精C三借芭蕉扇24 . 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写出具体所指。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_七擒:_东和:_北拒:_收二川:_排八阵:_八、综合性学习25 . 踏上七年级的语文阅读之旅,我们被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所熏陶。在莫怀戚的散步中,我们学会了处理分(q)_的艺术;在鲁迅的深切怀念里,我们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纯(cu)_的情感;在朱自清的春天里,我们嗅到了酝酿( )在空气中的泥土气息;在陆游的诗歌里,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忱( )途中风景,尽情欣赏!(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给加点字注音。( )( )26 . 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拔着眼前的芦苇。既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chu破了他的脚。(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逃窜( ) chu( )破(2)找出语段中的错别字,并改正。27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在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并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在郎平教练的带领下,小组赛跌跌撞撞,淘汰赛惊险晋级,决赛气势如虹,以3:1击败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后再夺奥运会女排冠军。“女排精神”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阅读下列网友发言,写出你的探究所得。网友一:女排精神不是口号,其中包含严谨的流程、科学的管理,而女排的辉煌过去也让她们拥有胜利的基因,关键时刻更难体现。比如小组赛曾输给塞尔维亚,但决赛打到她们几乎崩盘,这就是胜利基因的体现。网友二: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即使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神坚定。网友三:我觉得,“女排精神”不是一两次胜利,也不是一两个冠军就能证明的,它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努力进取的过程。(1)你的探究所得:_(2)请用下列词语组成一副对联,用来赞扬为国争光的健儿们。 女排豪情靓妹壮举大赛必争雄沉着应战奥运终折桂奋勇出击_, _。九、作文2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底色,可能是一种色彩,也可能是某种精神、品质,或者是一种生活态度。有人说,大地的底色是深深浅浅的绿;长城的底色是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母爱的底色是无微不至和无私奉献;勤劳的底色是农民对土地无尽的热爱请以“_的底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4)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