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9版中考语文试题C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78801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9版中考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吉林省2019版中考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吉林省2019版中考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9版中考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基础知识综合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朋友是沙漠里的清泉,可以滋润你疲惫的心;“,”;朋友是寒夜里的灯,可以照亮你前行的路。一霎( )那,我们升入了初中,进入新的学校新的班级,你一定企盼认识新的朋友,但他们性格有的粗犷( ),有的和i( ),有的gng( )敬,有的执ni( ),有的甚至和你接然不同, 因此同学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分岐,但只要我们能够少一些争执,多一些理解,少一 些絮叨,多一些关心,就会让矛盾销声逆迹,让欢歌笑语徘徊耳边,共同建好一座友谊的高楼大厦。(1)给加点的字注音(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上面语段中有3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4)在横线处续写句子,使之与前后构成一组排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名作,养育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沧桑。我们从中不仅能汲取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2 .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脍炙人口B养育C汲取D变迁3 . 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BC二、现代文阅读阅读啄木鸟真的是益鸟一文,回答下列小题。啄木鸟真的是益鸟周大庆啄木鸟一直被人们誉为“森林医生”,是益鸟。但近日,一篇宣称啄木鸟的“啄木”行为破坏树木、加速树木死亡的自媒体文章广泛传播,称啄木鸟绝非“益鸟”。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鸟本无好坏之分。无论是啄木鸟,还是其他鸟,都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往往按照是否有利于农林业生产经营、是否造成经济损失等,将鸟划分为“益鸟”或“害鸟”。然而,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正是多样的生物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啄木鸟确实偏好在“生病”的树上觅食,科学工作者野外观察发现,啄木鸟的啄洞虽然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但是,一般来说,不会导致树木死亡。即使啄洞会导致少量树木死亡,对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而言也基本没有影响,因为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系统,树木有生有死,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才会健康运转。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开凿树洞并在洞内繁殖。同时,还为次级洞巢鸟(指没有啄洞本领,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的鸟类)提供“住所”。例如猫头鹰和大山雀,它们很多时候就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如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巢鸟,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不仅如此,啄木鸟的啄洞还能为花鼠、貂等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可以说,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基石”物种。此外,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名不虚传。山东省泰安林科所(今山东省泰山林科院)在1000多亩杨树林中连续3年开展实验,硏究发现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其中,仅光肩星天牛就由原来100株树80个幼虫降低至0.8个幼虫。可见,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真的是“益鸟”,值得大家携手保护。(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4 . 下面说法不能说明“啄木鸟真的是益鸟”的一项是A啄木鸟的啄洞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导致少量树木死亡。B啄木鸟的啄洞不仅能被次级洞巢鸟所用,还能为一些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C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D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5 . 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杨树林的面积特别大。B使用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进行实验和得出结论所用的时间很长。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名不虚传。D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森林中害虫特别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6 .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鸟并无“益”与“害”之分。B第段中加点词“一般”表示通常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C第段中加点词“基石”,说明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D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啄木鸟是益鸟的原因,也对文章开头的疑问进行了解答。阅读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完成后面小题。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梁实秋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jin,双丝织成的细绢)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筒,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采用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抄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自从有了印刷术,刻板、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显微胶片,读书的方便无以复加。物以稀为贵,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都是书,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致。宋太宗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二卷,漏了一天则以后追补,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是“开卷有益”一语之由来。太平御览采集群书1600余种,分为55门,历代典籍尽萃于是,宋太宗日理万机之暇日览两卷,当然可以说是“开卷有益”。如今我们的书太多了,纵不说粗制滥造,至少是种类繁多,接触的方面甚广。我们读书要有抉择,否则不但无益而且浪费时间。在学校里,如果能在教师里遇到一两位有学问的,那是最幸运的事,他能适当的指点我们读书的门径,离开学校就只有靠自己了。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有一个原则也许是值得考虑的: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有些部书是非读不可的,这与行业无关。理工科的、财经界的、文法门的,都需要读一些体现中国文化传统的书。经书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书也一样的重要。盲目的读经不可以提倡,意义模糊的所谓“国学”亦不能餍(yn,满足)现代人之望。一系列的古书是我们应该以现代眼光去了解的。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细味其言,觉得似有道理。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人,确实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居多。我曾思索,其中因果关系安在?何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我想也许是因为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反过来说,人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以我们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书,本身就是情趣,可爱。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书,立在架上,放在案头,摆在枕边,无往而不宜。好的版本尤其可喜。我对线装书有一分偏爱。吴稚晖先生曾主张把线装书一律丢在茅厕坑里,这偏激之言令人听了不大舒服。如果一定要丢在茅厕坑里,我丢洋装书,舍不得丢线装书。可惜现在线装书很少见了,就像穿长袍的人一样的稀罕。几十年前我搜求杜诗版本,看到古逸丛书影印宋版蔡孟弼草堂诗笺,真是爱玩不忍释手,想见原本之版面大,刻字精,其纸张墨色亦均属上选。在校勘上笺注上此书不见得有多少价值,可是这部书本身确是无上的艺术品。7 . 根据文意填空。作者首先从 的角度,谈古人读书难;其次,从 的角度,谈要读有用的好书;最后,阐明读书 。8 . 请你将选文第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9 . 作者围绕“读书”谈了多个观点,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说说对其中一个观点的认识或理解。阅读王传明的评语一文,完成后面小题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害群之马?”我说。“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10 .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小学三年级时,_;十多年后,_。11 . 第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12 . 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写出两点理由)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术濂送东阳马生序)(二)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日“七录”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节选自明史张鸿传13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走送之走:跑,跑着。B既加冠既:将要。C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塞,充满,拥挤。D日沃汤数次汤:热水。14 .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5 . 语段(一)中“余”学习中遇到哪些困难?怎么解决的?16 . 语段(一)和语段(二)都写了主人公“嗜学”,二者有何不同?我们从中受到什么样的启示?四、句子默写17 . 按要求默写填空。_,波澜动远空。(王维汉江临泛)君去沧江望澄碧,_。(李白赤壁歌送别)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词人借用典故自比,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_,_。“子规”和“月”,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写作对象。在学校开展的“诗词大会”抢答环节中,要求观众按要求说出与这两个写作对象相关的诗句各一句,请你作答:含“子规”的诗句:_既含数字又带“月”字的诗句:_五、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8 . 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19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六、名著阅读20 .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1)下面是两个名著中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2)我国古典小说中,绰号常常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我国古典小说中,绰号常常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请任选水浒里宋江的一个绰号,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述其性格特征。孝义黑三郎 及时雨七、综合性学习生活中,亲情最珍贵却又最容易被人忽视,很多时候我们不知如何表达对亲人的爱。为此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亲情的表达”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21 . 你们小组以古诗词为对象进行研究,发现古诗词中有诸多表现亲情的情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请依据以上诗句或自己的积累,说说古诗词中往往通过哪些情景来表现亲情。(请至少写出3个)22 . 春节期间,表达亲情的短视频啥是佩奇引发了国内外很多网友对亲情表达方式的热议:(坐看云起)视频太感人了。像我们70、80后,在成长过程中,父辈、祖辈几乎从来没有对我没说过“我爱你”,他们对我们甚至连亲密的拥抱都没有过,但他们都像这位朴实的爷爷一样,用行动默默表达着对我们的爱。(RAD APPLE)太不可思议了!我来自美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父母拥抱我们、对我们说“我爱你”,这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中国人的亲情是不是太淡了?从网友们的留言中,你发现中西方的亲情表达方式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不少于200字。八、作文23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真相来自探寻,来自我们自身对生活奥秘的认识,而这个探寻生活奥秘的过程,展示了生活的意义。又有人说,不了解生活本质的人,是快乐的,而能够假装不知道真相的人、不了解生活本质的人,是幸福的。读完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呢?请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