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77883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文章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作者借赞美白杨树赞美了我国北方的农民,赞美了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B石榴一文不但写了石榴的外在特征,同时还赋予了石榴内在的特征,如质朴隽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等。C纪念白求恩是一篇悼念文章,但又是一篇以说理为主的议论文。文章叙议结合,夹叙夹议,为议而叙,议从叙出,叙议有机结合。D海燕这篇散文,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本文除了运用有力的对比和烘托,还运用了象征手法,没有片言只字揭示形象的象征意义,一切象征意义都蕴涵在形象之中。二、基础知识综合2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千万颗黑夜星空的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 (A、su B、sh)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ch(A、弛 B、驰)神往;我从不 甲 (A、顾影自怜 B、自命清高),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 乙 (A、领悟 B、领略)。为文中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处_ _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甲_乙_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原句:我微睡时,千万颗黑夜星空的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_三、现代文阅读主题阅读关于“微”的主题阅读(微力量)2011年,甬温线温州段发生特别重大的铁路交通事故。浙江交通之声记者邹芸在微博上发帖求助:“目前温州血液库存的确非常紧张,正在向丽水和县里调血。如果听众和网友想要献血的话,请到温州新城大道41号温州血站。请前往献血的听众务必带上身份证。”于是,大批温州市民连夜赶到血站献血,等候的长队排到了大厅外。“这么紧急的事件,血站还是第一次碰到;这么多人来献血,也是第一次碰到。”温州市中心血站站长陈筱华感慨地说。(微知识)2月18日,木星合月。在新浪微博搜索这个听起来既专业又生僻的天文学词汇,竟然有160647条结果。“木星边上是昴星团,还有金牛座的一些亮星。”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当天发出了一条带照片的微博。对于他来说,微博已经成了重要的“科普阵地”。“我们过去有专业的天文论坛,但网友数量有限,而微博受众范围更广。”朱进告诉记者。国家博物馆微博团队的李秀娜则认为,微博的互动性特别有利于科普内容的传播,“关键在于鼓励网友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让网友有话说。”(微上瘾)今年春节,人们走亲访友道罢“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的问候,紧接着的问题往往就是“你家WiFi密码是多少?”新浪微博的一项调查显示,70%左右的微博用户每天醒来就会马上登陆,60%的受访者承认每天会花“大量”时间在阅读和更新微博上。“微上瘾”成为当今热门话题,折射出的是现代人的人际关系焦虑和信息焦虑。进入全媒体时代后,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自媒体,有可能通过虚拟世界获得现实中得不到的满足感。心理咨询师袁茵表示,过度沉溺于虚拟空间,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微博和微信上,除了会导致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活动减少,还可能因在微博获得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和快节奏的现实生活的状况反差太大导致心理落差,产生焦虑等情绪。(微文化)“微文化”,包括微博客、微支付、微公益等各种附加产品集合起来的微力量已经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微时代已然来临,将网络和现实生活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更好地连结了起来。微文化的创始人麦子说,从哲学角度来谈论微文化,其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微即温暖”或“生命本微”等哲学理念被很多人认同。“当人类觉察到微的时候,微便在行动传递温暖、爱、纯真,驱散孤独、恐惧、不幸”,正是这样温暖的诗意的阐述和对生命的关爱,才书写出微文化的本质。3 . 通读上面四则材料,写出题目中“微”的不同含义。4 .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材料文意的一项是( )A再小的力量通过微博也能发挥最大的力量。B微文化的本质是传递温暖、爱、纯真,驱散孤独、恐惧、不幸。C微时代、微力量,享受着微生活,能使亲友生活充满乐趣和阳光。D微博新媒体渠道对知识的传播“功不可没”,科学在小小的发布框中变得平易近人。5 .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微文化”产生的原因。四、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6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2)醉翁之意不在酒(_)(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7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8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太守与滁人同游风光秀丽的琅琊山,并在醉翁亭举行宴会的事件,表现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喜爱和与民同乐的思想。B这篇散文描写了“滁人游”时一派闲适快活、安详和平的景象,反映了滁州在欧阳修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C太守宴“临溪而渔”“酿泉为酒”,就地取材既显示滁州物产丰饶,也体现了太守宴饮的随意,太守与宾客只为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D第段先后从滁人游、众宾欢、太守宴、太守醉这四个场景描写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以排遣抑郁心情的风俗画。五、情景默写9 . 根据提示默写。(1)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_,_。(2)次北固山下中,“_”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3)观沧海中抒写想象的句子:_,_;_,_。(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的句子:_,_。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注:洛城:今洛阳,唐时的繁华之都。10 . 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中“暗飞”一词的妙处。11 . 李白在塞下曲(其一)中写道:“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结合“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句,说说“折柳”指的是什么曲?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主题阅读。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2 . 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试作简要分析。13 . 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4 . 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七、课外阅读阅读下面这段文言,完成下面小题。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忽然)一狼来,瞰(看,窥视)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退);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拂晓,黎明)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上吊)死状,大骇。逡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祸患)之,是可笑也!注:括号内的文字是对前面加点词的解释.15 . 根据上下文的理解,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屠思狼所欲者肉(2)既走,又从之16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17 . 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结合古文的知识,用现代汉语解释画线句子的意思。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18 . 这个文段是聊斋志异狼中的第一则,此段中的狼是怎样死的?这则故事的结尾和我们课内学过的狼的结尾有何相同之处?八、名著阅读19 . 一部部璀璨的文学名著,引领我们走进一座座文学殿堂,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请从下面所提供的名著书目中向你的朋友推荐一部书,并说说推荐的理由。书目:朝花夕拾名人传海底两万里所选名著:_推荐理由:_九、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古典诗歌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各地积极开展吟唱古诗词的活动,引导中学生传承民族智慧,弘扬民族精神。古诗吟唱活动不仅营造了学习古诗文的校园氛围,激发了学生背诵中华经典诗文的热情,也给学生提供一次展示自我才能、锻炼自我的机会。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央视再现文化综艺爆款。“把古诗文给唱出来”,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赢得了不错的口碑,该节目实现了“用今天的旋律重新谱写和传唱古诗文,让经典再一次流行”的目标。材料三:经典咏流传研发了轻赛制重传播的形式,实现了模式上的突破。在传播形式上,则打造出“1+4”媒体跨屏交互的创新模式。每一首歌曲有4种不同的新媒体产品,通过手机摇一摇从大屏抵达小屏,凭借优质的内容引发裂变式传播。每首诗歌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人生况味,通过新媒体的不同产品,获得更丰富深厚与多样化的表达。经典咏流传节目主题的拓展性深耕,使得一首简单的诗歌变得立体、饱满、灵动起来,打通了大众的生命体验,从而引发广泛而深刻的情感共鸣。材料四:下面是“百度贴吧”对经典咏流传节目评价的三则帖子A我觉得节目不错,以流行的方式唱出来,让大家更容易记住,继承发扬了传统文化。B就算节目有瑕疵,但对青少年了解和传播中国文化,有一定的帮助,我觉得很赞,比那些模仿秀好多了。C“作为中学生,我不赞成以这种方式来接触和理解古诗词。一部手机在手,哪首唐诗查不到?干嘛还要背?还要去传唱?”20 .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通过开展吟唱古诗词的活动,不仅可以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而且能更好弘扬民族精神。B经典咏流传赢得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实现了“让经典再一次流行”的目标。C经典咏流传让古典诗歌通过新媒体的不同产品,获得更丰富深厚与多样化的表达。D经典咏流传通过主题的拓展性深耕使大众有了生命体验,引发了情感共鸣。21 . 经典咏流传为什么能再现文化综艺爆款?请结合上述材料作简要分析。22 . 针对材料四中C网友的观点,请写一句话给予应对。十、命题作文23 .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青春,是什么颜色?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微视频青春的颜色,叫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最好的传承。青春,是什么颜色?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感悟,如青春的颜色,是责任,是担当,是使命,是拼搏,是上进等。请以“青春的颜色”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