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77605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蓝瘦” “香菇”等发源于网络的词语,赋予汉语这种古老的语言以现代的活力,现代汉语词典等规范性辞书正根据语言的发展而不断增补、修订。B书籍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心中理想世界的坚持,更是对思想的升华与心灵的冲刷。C在班级迎鸡年的联欢会上,杨涛和李欢二人表演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双簧,赢得了大家的喝彩。D无论是荡舟湖中还是漫步湖畔,那一声声清脆的鸟啼,都会让人赏心悦目。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孝”文化,尽管是中国人的根文化,也塑造着每个人的精神气质。B经典咏流传)告诉我们,古诗词本身有着无穷的魅力,今人只差爱上的机缘。C陕西省今年打算计划购置1500台动力为天然气的公交车辆。D小李与他的战友情同手足在中秋之夜,他不忍心丢下孤独的张华和唐军去看演出。3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应和决别蜷伏翻来覆去B干涸蓦然荫蔽惊慌失错C斑斓质仆嗔怪大相径庭D奥秘伫立云霄神采奕奕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B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C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处于自己直觉的驱使?D故乡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5 .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一项是( )A应和(yng)宿儒(r)粗犷(kung)础础逼人B黄晕(yn)侍弄(sh)血案(xu)人声鼎沸C霎时(sh)羞惭(cn)分岐(q)山岛悚峙D逾矩(y)着落(zhu)菡萏(hn)花团锦簇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短文,回答下列问题。炳烛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炳烛:点烛。 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6 .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恐已暮矣_ 盲臣安敢戏君乎_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 及鲁肃过寻阳_7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_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8 . 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9 . 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三、句子默写10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策之不以其道,_,鸣之不能通其意。(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3)骑在人民头上的,_。(4)沉舟侧畔千帆过,_。四、名著阅读本学期教材第八单元“外国短篇小说选读”中了介绍了三位伟大的短篇小说作家契诃夫、莫泊桑和欧,亨利,让我们在阅读他们作品的同时,也领略了大师们各自独特的创作风格。11 . 根据你的积累,以下不属于他们三位的作品是_A羊脂球B项链C竞选州长D贤人的礼物12 . 以下是这三位作家笔下的人物,如果学校要举办戏剧节,抛开性别,你会对扮演其中的哪个人物更有兴趣?请从人物特点和戏剧舞台效果的角度说说理由。A二十年后中的鲍勃B变色龙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C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之一)我感兴趣的人物是_(填序号)理由:_五、综合性学习13 . 广告整容科。广告早已遍及生活的方方面,很多广告却将成语改头换面,对语言的规范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试着找出下面广告中的错别字,把成语恢复原貌。某止咳药广告:咳不容缓(_)某保温杯广告:有口皆杯(_)某眼镜广告词:一明惊人(_)六、作文14 .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快乐?有多少事使你感到苦恼?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尴尬?又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请你在横线上补充内容,以“那一次,我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