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诊断测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77489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诊断测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诊断测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诊断测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诊断测试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包头作为宜居城市,少了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喧嚣和拥挤。合理的城市规划,给市民以舒适和便利,让人们内心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惬意。B奋斗就是每一天都艰难,可一年比一年容易;不奋斗就是每一天都很容易,可一年比一年难。因此,人应该奋斗。C阿拉善盟巴丹吉林沙漠雄浑奇特的大漠风光,近几年越来越多地成为旅游爱好者们热衷和青睐的胜地。D通过汉字书写大赛在各地举办和热播,让很多观众对司空见惯的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人们重温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质。2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的李小明同学。B这次“汉韵薪传”公益朗读大赛,既要轰轰烈烈,又要扎扎实实,切不可雷声大,雨点小,虚张声势。C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D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同学们总喜欢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3 . 最适合填入下面语段空缺处的一项是( )季节不同,注定了雨的风格亦各不相同。夏雨热烈,往往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果然,不一会儿, _,地面又恢复了生机。夏之雨来得猛烈,去得快捷,丝毫不拖泥带水。A雷声渐远,风速渐慢,雨声渐缓,乌云渐散B雷声渐近,风速渐快,雨声渐紧,乌云渐聚C渐近的雷声,渐快的风速,渐紧的雨声,渐聚的乌云D渐远的雷声,渐慢的风速,渐缓的雨声,渐散的乌云4 .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抖擞(shu)喉咙淅淅(x)沥沥乎朋引伴B贮(zh)蓄云宵混(hn)为一谈翻来覆去C桑椹(shn)惭愧恍(hung)然大悟咄咄逼人D诀(ju)别絮叨水波粼粼(lng)花团绵簇5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正襟威坐摧枯拉朽畸形匿名B荡然无存惮精竭虑胆怯懊丧C眼花瞭乱名副其实犀利凛冽D锲而不舍微不足道咆哮管辖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母亲的城市生活一百零九平方米,是我在城里的住房面积。母亲患上尿毒症以后,我把她从乡下接来,从此她和我一起生活在这一百零九平方米里。闲暇的时候,我也带母亲出去走走。可更多的时候,我要上班,没工夫陪她,只好让她一个人呆在家里。我也说过,我不在家的时候,叫她一个人出去走走,但不要走得太远,怕她记不得回家的路。她不敢,怕走丢了,给我添麻烦。小区外面有个广场,那里离家近,好记路。我叫她天气好的时候去那里转转。她说好。后来果真去过几次,可最后也不去了,说转来转去,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越转越寂寞,还不如不去。这样一来,母亲的城市生活,几乎就只有这一百零九平方米了。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只有她一个人在里面。可想而知,她有多孤寂。在农村,可不是这样。农忙的时候就上山干活。干活可不寂寞,有成群结队的鸟儿站在高高的树枝上歌唱;累了,有轻风抚慰脸庞;渴了,有清澈冰爽的山泉;倦了,就直起身子看看远方,要不就唱一首山歌,立即又神清气爽起来。不忙的时候,便去邻居家串门,东家长西家短地拉拉家常,日子过得闲悠悠的。而现在,母亲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为了让时间过得快些,母亲等我们上班后,便开始打扫家里的卫生,洗头天晚上我们换下的衣服。做完这些,她就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阳台上纳鞋垫。日子实在难熬,就去每个房间转转,然后又回到阳台上纳鞋垫。母亲刚进城那阵子,我每天中午都要回来给她煮饭。后来她学会了使用电饭煲和燃气灶,就不让我回来了。她说跑来跑去多辛苦,中午有时间就在单位休息一下,下午上班才有精神,她自己随便做点吃的就行。有好几次,我中间回家取东西,开门就看见母亲趴在窗台上往外看。我问她看什么,她说她在看街边上那些卖菜的老头和老太婆,还有对面楼下那个干洗店的女人母亲的心是孤独的。我说把父亲也从乡下接来陪她,母亲点头同意,可父亲却有很多顾虑。其实,要不是母亲重病缠身的话,她也不会来城里和我一起生活。虽然母亲嘴里不说,但我知道她心中有几多无奈。她时常对我说,要不是离老家太远,每次做完透析后她就自己回去。母亲每天最期盼的事情,就是等我下班回家。在这之前,母亲已经把米饭蒸上了,要做的菜也已经配好,只等我回家烧制。厨房就在进门的旁边,一听到开门声,母亲立即迎了出来,不管我多早回家,她都会问一句,怎么这么晚才下班?我烧菜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站着,给我讲她这一天从窗户里看到的新鲜事。其实都是些司空见惯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母亲却讲得绘声绘色,我也装出一副很爱听的样子,迎合她。都在家憋闷一天了,就让她说个够吧,不然,真没劲。晚上我们看电视,母亲就坐在沙发上纳鞋垫。我们看多久,她陪多久,有时候太晚了,让她先睡,她却说,慌什么慌?还早嘛,你们都没睡。其实母亲是想和我们在一起多呆会儿,白天一个人呆怕了。偶尔陪母亲回乡下,有亲戚问母亲,城里生活安逸吧?母亲答,不安逸,整天呆在屋子里,一个人哪儿也不敢去。的确,在城市里,不管任何时候,放眼出去,都是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交错,车来车往,人流如织,一点都比不了农村清静、空气好。在母亲看来,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并不是疾病,而是身不由己。6 . “一百零九平方米”在文章第段重复出现,是否多余?请说明理由。7 . 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并不是疾病,而是身不由己”?8 .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段加线句子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9 . 请根据第段结尾母亲的回答,补补写一段“我”的心理活动。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小题。(甲文)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业城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这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行道树)(乙文)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向一棵树鞠躬)(有删节)10 . 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1)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2)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11 . 仔细阅读甲乙两文,简要回答:(1)甲文第段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2)乙文第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那么这棵树的不平常表现在哪些方面?12 . (质疑探究)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个作答。(1)甲文结尾“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一句中说行道树既“忧愁”又“快乐”,矛盾吗?为什么?(2)乙文第段为什么说“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13 . 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借树写人,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文章主旨。甲文将城市的“繁弦急管”“灯红酒绿”与行道树的寂静孤独形成对照,突出了行道树在困境中坚定执着的品质。B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甲文中用拟人化的手法,借我们的“自白”来抒情写意;而乙文只是以“我”的见闻感受来突出文章的主旨。C甲乙两文开篇都有点题的作用。而甲文既点出“我们”的身份,又突出了生存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意抒情蓄势;乙文则起笔突兀,悬念顿生,让读者欲罢不能。D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如何面对困境的态度和价值观,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顽强抗争、乐观进取、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两文中的“树”的形象都是奉献者的化身。14 . (迁移拓展)请结合链接材料,任选一句谈谈你的理解。(1)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2)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链接):材料一:两弹元勋邓稼先,远离亲人,身处荒漠,克服重重困难,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材料二:音乐巨人贝多芬,正当盛年,耳聋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可他仍然创作出了不少不朽的世界名曲。因为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答:我选第句。我的理解是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陆平湖先生先为嘉定令,邑有大盗为民患,更数令不治,至是将入寇,捕者以闻。公戒吏民无动,令当自治。骑马直入盗中,盗见公皆愕。公谕之曰:“尔等皆良民,迫于捕逐耳,今令来,欲与尔等共为善,能自新乎?各散还家,贳汝罪;否则,官军至,无遗类矣。”众皆流涕蒲伏曰:“公真父母,死生唯命!”公回县,盗相率待罪。公曰:“业已许汝矣。”皆泣拜去,盗遂息。(注释)入寇:入侵,进犯(县城)。捕逐:(由于某事而被)抓捕追逐。贳:赦免。故免。蒲伏:匍匐。15 . 解释文中加点词。(1)邑有大盗为民患(2)业已许汝矣16 . 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今天县令来,想要劝导你们共同做好人,你们能改过自新吗?B现在县令来,想要偕同你们共同做好事,你们能改过自新吗?C今天命令你们来,要让你们一起做好人,你们能改过自新吗?D现在命令你们来,要和你们一起做好事,你们能改过自新吗?17 . “众皆流涕蒲伏”的原因是_(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陆平湖是个_、_的人。四、句子默写18 .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长风破浪会有时,_。 (李白行路难)(2)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3)何当共剪西窗烛,_。 (_)夜雨寄北)(4)_,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5)谈笑有鸿儒,_。 (刘禹锡陋室铭)(6)先天下之忧而忧,_。 (范仲淹_)(7)生活中总会遭遇困境,只要你不气馁,不懈地走下去,就会峰回路转,绝处逢生,达到一个没好的境界,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_,_”。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唐)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9 . 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_,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_,触动诗人情思的景物有_。20 . 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眼前之景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六、名著阅读21 . 水浒中的鲁智深疾恶如仇,侠肝义胆,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人物形象。他性格中既有粗鲁莽撞的一面,也有粗中有细的一面。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选择其中一面用简洁的文字写出相关情节。七、综合性学习22 . 综合实践。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材料二(1)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_(2)材料二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请语意简明地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并任选一个要素说说它的寓意。_(3)小明的父亲为爷爷的九十大寿准备了很多烟花爆竹。小明劝阻父亲不要放烟花,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可父亲说:“爷爷九十岁生日值得庆贺,为此设宴请客,多放烟花表示孝道。”如果你是小明,请从“孝道”和“环保”的角度劝阻父亲(50字以内,语言得体)。_八、作文23 . 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有一种记忆叫温暖题二:本来我可以选择放弃,但我选择咬牙坚持;本来我可以沉默,但是我选择勇敢说出自己的声音;本来我可以成功,但是我退缩了;本来我可以这可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喜悦。请以“本来我可以”为题,在横线上填入一个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文章。要求:写出真情实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个人信息相关的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