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事、记物,可以记山水地理、记风土人情,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等。B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小说使用纯熟的白话文描写了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透过生活细事揭示“士人”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语言庄谐杂出,令人赞叹。C诗经最初称诗,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指“国风”,是各地的民歌,为贵族文人所作。D日常交往中,当有人向我们提问、建议或质疑,采取恰当的方式作出回应,就是应对。做好应对首先要准确判断对方的态度,其次要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我们学过元方的有理有据的反击,便是巧妙应对的典型。2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放暑假了,李明参加了旅行社组织的“海南三日游”活动,他那被晒黑的饱经风霜的脸,让人联想起亚热带的阳光。B只有勤奋刻苦,才能在学习上取得丰功伟绩。 C最近发生的车祸事件,造成了重大伤亡,现场惨不忍睹,令人叹为观止。D人才交流市场上,那些口才好、成绩好的大学生在自我推销时能够侃侃而谈,具有较强的竞争力3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狡辩(jio)抉择(ju)不修边幅(f)B堕落(du)趋势(q)招摇撞骗(chun)C崭新(zhn)剥削(xu)阳奉阴违(wi)D膏药(go)干预(y)强词夺理(qing)4 . 选出依照原文填写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无处食的时候才好。开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们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A盖找扫露撑散拴拽拉扣B盖觅扫露支撒系牵拉罩C盖觅扫露支洒系拉牵扣D盖寻扫现枝撒拴扯拽罩二、现代文阅读谁能润泽我们的生命尤今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依我依地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父亲总是买书,不是一册册地买、而是一摞摞地买,当他把书提进门时,忙家务的母亲总是很快地把湿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书当成瑰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捧过来,欢天喜地地拆看。万籁俱寂时,母亲在荧荧灯火下执卷而读的样子,真是美丽。微鬈的睫毛静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意。她低头看书。我仰头看她。她快乐地沉浸在文字那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而我,向往那个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进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进入情况,便痴痴地迷上了,书,自此成了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家之后,整间屋子氤氤氲氲都是书香。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也读。我读书的时候,孩子也人手一册地读。一家大小静静地、齐齐地读书的那种感觉,美好到了极致,幸福到了极点。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突然想起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时,零用钱有限,想买书,只能将钱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存够了,才得以一偿夙愿,那一回,看中了赛珍珠的译著大地,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可是,没有钱买。一连两三周,上书局时,总先去看看那部小说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便抽出来,用手轻轻摩挲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后来,学校考试,忙着温习功课,没上书店。考完试后,钱也储够了,便风风火火地赶往书店。可是,那部朝思暮想的书没了。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当它让你哭时,那种感动,能够进入心坎很深的地方;当它让你笑时,那种快乐,像是融化在心上的一块糖。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本文原题为书)5 . 作者认为读书有哪些益处?请分条列出。(用原文回答)6 . 第段回忆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说说表达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情?7 . 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说说第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8 .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欣慰地写道“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9 . 从小到现在,你读过许多文章、书,请把对你影响最深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推介给大家,并简述推介的理由。阅读现代文,回答问题。步中有文化散步,漫不经心地走路,看似千人一面,其实各有千秋。王羲之的散步,风度中见风骨。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王羲之出身名门望族,有救国匡世之才,喜欢仗义执言,从政31年始终不得志,53岁辞职后,更加寄情山水,亲近黄老,崇虚好玄,在散步中安享自己的人生。他给友人写的便条得示帖行云流水,“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意思说,明天,日出后才能出行,因为不想接触雾气,现正等待(五石散)药性发散。苏东坡的散步,闲适中见旷达。“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苏轼被贬到黄州,4年后好友张怀民也受贬到此。秋风起,秋意凉,秋气高爽,秋月无瑕,难以入眠的他似乎知道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散步到他寄居的承天寺。二人相见,四顾无言,一起散步庭中,月色空明,地上竹柏之影如在水中交错,此情此景,好不闲适!他自称闲人,其实身难闲,心更不闲。因为无薪俸,白天忙于垦荒糊口,晚上的时间是自己的,却又不自觉地想到自己的遭遇。何以遣怀?携友乘月夜行。从元丰五年的黄州寒食诗帖,到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再到元丰六年的记承天寺夜游,散步夜游,东坡的思想经历了一个重大转变,胸中块垒得以消解,自怨自艾随风而逝,瞬间感怀凝成了历史,旷达豪情天地共存。康德的散步,规律中见自律。200多年前,在东普鲁士柯尼斯堡一条栽种着菩提树的小道上,康德每天下午3点半准时出门,散步一个小时。路程十分固定,沿着菩提树小路,每天八个来回,不多也不少,以致当地一些居民会以他出现来对时。康德去世后,该路被市政府命名为“哲学家之路”。与散步一样,他的生活非常规律,每天早晨5点起床,用两小时学习,两小时授课,写作到下午1点,然后去一家餐馆进餐。他有句名言,“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爱因斯坦的散步,淡定中见专注。据说爱因斯坦未成名时,晚饭后常穿一件旧大衣,在大街步行。朋友劝他添件新的,他笑着说:“没关系,反正谁也不认识我。”数年后,他名声大噪,散步时却仍穿着那件旧大衣。朋友再劝他换件新的,他双手一摊,又笑了:“没关系,反正这里的每個人都认识我。”宗白华的散步,随意中见至味。“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他喜欢去看国内各种艺术品展览,即便高龄也乐此不疲,得到的感悟,也许正如散步中捡拾的花、石,写成文字,长留案头。在美学散步中,他用散步式家常俚语,讲述书法、绘画、古代音乐、园林建筑等中国传统艺术中美的韵味和美学关键范畴,情感与理性、社会与自然、人与艺术,合二为一。“生命的律动”这一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魂如在眼前,触手可及。作为美学宗师级人物,他似乎并不注重构建自己的美学体系,正如他的散步,“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的”。收在美学散步中的论文,篇幅不长,却意味深长,如同一颗晶莹的水珠,蕴含了无穷的张力,折射了时代的光芒。读者评价,“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这也许是对宗先生的散步观最好的评价。汪曾祺的散步,丰富中见温情。“我从小喜欢到处走,东看看,西看看。放学回来。一路上有很多东西可看。路过银匠店,我走进去看老银匠在模子上敲打半天,敲出一个用来钉在小孩的虎头帽上的小罗汉。路过画匠店,我歪着脑袋看他们画家神菩萨或玻璃油画福禄寿三星。路过竹厂,看竹匠把竹子一头劈成几岔,在火上烤弯,做成一张一张草筢子”这个爱好,成为习惯,一直跟随着汪曾祺,无论是幼年在高邮,青年时在昆明,还是后来生活过的上海、武汉、张家口,等等,他都喜欢去那些热闹的地方看看。晚年定居北京,他常常早晨绕着玉渊潭遛一圈,遛完了,找个地方坐下听人聊天。或者拎着菜篮,去附近的菜场转转。像牛吃草一样,过段时间把散步看到的点点滴滴,再回味、酝酿,等到成熟,一气写成文章。他的文章,无论诗、短篇小说、散文,还是剧本,都充满人间烟火,洋溢人间温情,与此大有关系。“每个人都带着他一生的历史和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汪曾祺在小说中说。散步,不仅是茶余饭后的休闲,健身养生的良方,其时其境,其人其性,细细端倪,亦在其中。10 . 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崇敬(_) 范畴(_) 端倪(_) 自怨自艾(_)11 . 作者认为王羲之的“风骨”表现在哪里?12 . “顿首”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常常用于书简表奏中,表达敬意。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常用的敬辞?请举出一例并简述它的用法。13 . 苏轼的哪句词体现了选文第段中的“旷达”?请工整地抄写在下面。(1)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14 . 从选文第段的故事里,你能看出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15 . 如何理解选文第段中“如同一颗晶莹的水珠,蕴含了无穷的张力,折射了时代的光芒”这一比喻句的含义?16 . 汪曾祺的“散步”体现了他怎样的创作观?请说一说你的理解。三、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7 .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B屠暴起 暴:暴躁C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D狼亦黠矣 黠:狡猾18 . 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人不知而不愠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9 . 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 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夫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示。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20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四、语言表达21 . 我们每天都在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大自然遭到了人类的破坏,为了使我们周围环境更美好,请同学们在留言板上留言:_五、综合性学习22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一个人在外不管吃什么苦,受什么累,心里念念不忘的,就是“回家”。那个远方的家,也许,在大山深处,通往家门的路崎岖不平;也许,在城市的一隅( ),隔着距离看城市的甲(A、荣华 B、繁华);也许,那个家在一个普通 的不能再普通的小乡村。想起那条和记忆相连的路,心里的温暖就会乙(A、泛滥 B、泛散)。那条路,也许有风,有雪,有尘土飞扬,可在每个收拾好行nng准备启程的人心里, 那条路上有始终最美的风景。(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一隅(_) 行nng_(2)给甲、乙两处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只填序号)甲:_乙:_(3)文中画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修改句:_六、作文23 . 题目:门,其实开着要求:不出现真是校名、班名、姓名;除了诗歌,不限文体;有真情实感。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