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575115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去的北大:,著名的北大红楼,现在的北大:,北大办公楼,北大图书馆,北大的未名湖和博雅塔,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作者:,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先号民友,后改孑民。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毛泽东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周恩来,勇敢上任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之前,北大已换过五任校长,并未能改变北大的局面,许多人劝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于声名有碍,但他毅然赴任,于1917192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锐意改革:他首先整顿了教师队伍,就职不到十天,就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之后又积极聘请学识渊博且思想进步的刘半农、鲁迅等加入北大行列。对不称职的教师坚决辞退,不予任用。其次蔡元培先生树立了良好校风,要求学生“以研究学术为天职”鼓励学生多方学习,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独特思想,形成了独立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再次,他还实行了开放性办学的方式,打破“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接收女学生,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在几年的时间里,蔡元培先生以他先进的教学思想、广博的学识以及个性的人格魅力,打下了北大百年的基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北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局面。,影响深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三、结构与观点:,第一部分(1段):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第二部分(24段):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砥砺德行,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敬爱师友。第三部分(5段):交待了上任后要做的两件事及缘由(一曰改良讲义。二曰添购书籍。)。,就职演说,三个要求,两点计划,1、抱定宗旨,2、砥砺德行,3、敬爱师友,1、改良讲义,2、添购书籍,(二)解读文本精要1蔡先生的开头语有何特点?对应考点:分析开头语的特点提示:开头简洁、明了。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引起关注;且娓娓道来,毫无校长之架势,和蔼可亲。,(二)解读文本精要2第2自然段,作者为何要提“专门学校”?对应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提示:通过对比“专门学校”和“大学”,明确大学的性质“研究高深学问”,这也是蔡元培坚持的大学教育宗旨。,3根据第2自然段,概括归纳北大的腐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对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提示:求学者皆有做官发财的思想,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4第2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提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当局的不满?对应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提示:通过实例来证明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抱定宗旨,大学性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多年弊端: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提出要求: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正反深入论证:求学者:爱惜光阴,孜孜求学,造诣容有底止。求官者:放荡冶游,敷衍塞责,学问毫无。事例论证:清朝的覆灭(官吏腐败)人们对当局的不满(道德沦丧)结论:宗旨不可以不正大。,阅读第二段,思考以下问题:、当时北大学生的宗旨是什么?表现在行为上是怎样的?,问题探究:,“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平时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这样不正的宗旨危害有哪些?蔡元培希望学生抱定什么样的宗旨?,误己误人,问题探究:阅读第三段,思考:蔡元培的“砥砺德行”的要求是针对当时社会的什么状况提出的?,“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5第3自然段,作者为何先提当时的社会现实?对应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提示:蔡元培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背景: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校长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北京腐败成风。,阅读第四段,思考:,为什么蔡元培先生认为“敬爱师友”很重要?,敬师:“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理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爱友:“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6第4自然段,作者讲述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用意是什么?对应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三、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一)梳理行文脉络,(二)解读文本精要7第5自然段,新官上任三把火,蔡先生上任伊始,为何只计划做两件小事?对应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提示:这两件事虽小,却是建构一所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学子最迫切的需要。作为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四、文章特点:,1.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针对当时社会的污浊和北大的现状,对现场学子提出了三点事关北大前途和命运的要求。在内容上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引起听众的兴趣。2.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围绕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话题,正反论证,层次分明。3.用浅易的文言文与口语柔和而成,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二)整体综合解读8试分析本文在语言方面的特色。对应考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提示: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