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74987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中考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中考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中考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中考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在运输鱼的过程中,可以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CaO2)作为制氧剂,它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能是( )ACaCO3和H2BCa(OH)2和O2CCaCl2和O2DCa(NO3)2和CO22 .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氨气+氯化氢氯化铵B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C硫化氢+氧气二氧化硫+水D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3 . 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A锰MnB钠NAC钙CuD铝AL4 . 概括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会理石榴、冕宁樱桃、盐源苹果富含营养素中的维生糖类和水;碱纯碱碳酸钠Na2CO3;化学肥料钾肥硝酸钾KNO3ABCD5 . 下列说法只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镁粉用作照明弹B金刚石刻划玻璃C稀盐酸除铁锈D焊接金属时氮气作保护气6 . 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B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C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D表示的是阳离子7 . 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B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属于不同种物质C某物质经检测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单质D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不发生改变8 . 相同的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不同的现象,下列描述符合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 )A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B发出蓝紫色火焰C发出耀眼的白光D发出红光,并产生大量黄烟9 . 为了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若从酸度(AG)的概念出发可得出结论:温度为25时,酸性溶液的AG0,中性溶液的AG0,碱性溶液的AG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5时,纯水的AG0BAG的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CAG0的溶液中一定不大量存在氢氧根离子D25时,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AG010 .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下列有 “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蒸馏水B泥水C硬水D油水11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O2BN2CHeDCO212 . 丁二酮(C4H6O2)可用作糖果增香剂。下列关于丁二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丁二酮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丁二酮中含有氧分子C丁二酮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丁二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9813 . 对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后产生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B胆矾研碎后由蓝色块状固体变为白色粉末状固体C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白色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放热、产生白烟14 . 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将气体点燃B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高温煅烧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氧气通过炽热的炭层D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的氯化铜加入足量锌粉AABBCCDD15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B加入二氧化锰能使氯酸钾分解出更多氧气C铁制容器盛装硫酸铜溶液时会被腐蚀D水烧开后易把水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16 .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由原子构成,则原子一定比分子小B原子不带电,则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则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17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金刚石用于钻探机钻头B氢气用于探空气球C铁制暖气片表面刷上银白色的铝粉D金属铜代替铝制做导线18 . 对Mn2+、MnO42和MnO4这三种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MnO42名称为高锰酸根离子BMnO42和MnO4都属于氧化物C三种离子中锰元素化合价依次为+2、+8、+7D三种离子中都含有锰元素19 . 科学家近日发现了一种冰的新固态,这是迄今所知道的密度最小的冰。这种新形态被称为“冰XVI”,有着像笼子一样的结构。下列关于“冰XVI”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理性质与普通水完全相同B它是一种纯净物C构成物质的粒子与普通水不同D“冰XVI”中水分子不再运动20 .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滴加液体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C点燃酒精灯D倾倒液体二、填空题21 .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2个氮原子_ 铵根离子_ 2个碳酸分子_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2)下图中的、是氟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以上信息回答: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_,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填序号)。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填序号)22 .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来源(1)P点的含义是_。(2)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写出一种)(3)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的方法提纯甲。(4)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_(选填A、B、C、D)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D、以上都不变三、流程题23 . 通过海水晒盐可得到粗盐,粗盐除NaC1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图。(1)加入过量BaC12溶液的目的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加入试剂X的化学式是_。(3)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四、科学探究题24 . 现有银、铁、铜三种金属,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I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1)实验观察:实验1的现象是_。反应方程式为_。(2)实验分析:上述实验述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_上述实验可知,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3)实验反思:小组同学认为将银片和铁片分别放入_溶液中,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五、综合题25 . 硫酸(H2SO4)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用煅烧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的方法来生产硫酸,简要的工艺流程图如下:(1)黄铁矿投入沸腾炉前粉碎的目的是_。(2)在沸腾炉中发生的反应为:(_)FeS2+(_)O2(_)Fe2O3+(_)SO2(请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得到的炉渣(Fe2O3)可用来炼铁。(3)请写出流程中SO2转化为SO3的化学方程式_。(炉渣的综合利用)为了实现炉渣(Fe2O3)的综合利用,工业上把炉渣和焦炭、石灰石一起投入高炉,主要反应过程如图:(4)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下列有关高炉炼铁的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A上述流程中涉及的三个反应均为吸热反应B上述步骤反应中,还原剂是焦炭C焦炭的作用之一是为炼铁炉提供高温条件D焦炭的另一个作用是除去铁矿石中的杂质(6)分析高炉所得的生铁中单质铁的含量:小瑾同学为测定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四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根据她的实验数据,试计算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_?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所取生铁的质量g10101010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255075100生成氢气的质量g0.100.200.300.35(反思质疑)小宇同学在梳理工业炼铁的相关知识时,提出了以下质疑:(质疑一)焦炭也具有还原性而且成本低,工业炼铁为什么不直接用焦炭作为还原剂冶炼铁矿石?(7)他设计了下图所示的一组对比实验:称取两份相同质量的氧化铁粉末,一份与足量的焦炭粉末混合均匀放入装置A的试管中,另一份放入装置B的玻璃管中。装置B的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当他观察到装置B的玻璃管中固体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装置A的试管中尚无明显现象。通过上述实验对比,小宇同学认为工业上不直接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炼铁的主要原因有:反应不充分、反应速度慢、_等。(质疑二)装置B中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一定就是单质铁吗?(查阅资料)a铁常见的氧化物有氧化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和氧化亚铁(FeO)。b四氧化三铁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氧化亚铁是不溶于水的黑色粉末,无磁性,也不能被磁铁吸引。小宇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磁铁吸引装置B进行实验后的黑色固体,发现黑色固体可以部分被吸引,由此得出结论:黑色固体的成分是_。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