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74074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合金是金属材料,所以合金中一定含金属元素,一定不含非金属元素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2 .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车胎爆炸C钢铁生锈D空气液化3 . 某同学在实验室设计了下列四种制取气体的方法:用铁和浓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煤、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这四种设计中,方法正确且易操作的是:ABCD4 .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B形成的阳离子与F的电子层数相同C属于非金属元素D和F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5 . 令X、Y、Z和R分别代表四种元素。若aXm+、bYn+、cZn-、dRm-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令a、b、c、d分别为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c=m-nBa-b=n-mCc-d=m+nDb-d=n+m6 .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底部还留有硫酸铜晶体)加入一定量的水,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一定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增加B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所得溶液颜色变浅D溶质溶解度变大7 . 取10. 0 g碳酸钙固体高温灼烧,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约为4. 5 gB生成的氧化钙质量约为2. 8 gC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2. 2 gD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0 g8 .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加热和的混合物制取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C等质量的粉和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D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二、填空题9 . 实验室区分硬水、软水一般用_,生活中把硬水转化为软水一般用_方法10 . 化学物质间的反应除了观察和记录外,也需要从分子、原子的模型来模拟。若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的3倍,取等质量两种单质混合。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图所示。(1)反应前后和的原子个数比是_。(2)该反应后生成物中和的原子个数比是_。11 . 用化学用语填空:氧元素_2个氧分子_铁离子_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12 . 下图是小梅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1)上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_和_。(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_。(3)配制时应选择_ml(10ml或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4)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_。三、推断题13 . 如图,A、B、C、D、E、F均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B、C含有同一种元素,变化的现象是颜色由黑变红,变化的现象是颜色由红变黑,相应变化的生成物没有全部列出,各变化的条件也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物质C的化学式:_;(2)写出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属于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四、流程题14 . 工业上用闪锌矿(主要含ZnS,还含PbS等杂质)制备锌的流程如下(部分产物略去):(1)X的化学式是_, 图中用过量空气的目的是_ 。(2)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3)Zn_(填“能”或“不能 )与PbCl2溶液反应。(4)写出反应中生成ZnO的化学方程式_。(5)结合下表数据设计:从粗锌中分离出纯锌的方案是_。物质ZnPbC沸点90717494827(6)反应中固体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示如下图,计算产生Y的质量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五、科学探究题15 . 王老师在某工厂废水处理池中提取一瓶含有、和的工业废水样品带回实验室。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甲和滤渣乙。请你和你的化学小组完成以下探究(不考虑杂质干扰)。提出问题滤渣乙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银;猜想:银和铜;猜想:银、铜和铝;猜想:还可能是_。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探究滤渣乙的成分。实验1:取滤渣乙加入盐酸,无气体产生。据此现象和分析推理,得出猜想_(填序号)是错误的。实验2:取滤液甲加入_溶液,没有蓝色沉淀产生。根据实验1和实验2,得出猜想_(填序号)是正确的。反思交流通过交流,大家认为在滤液甲中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_,也能得出实验1的结论。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