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73285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医学诺贝尔奖。她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这一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以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素属于氧化物B一个青蒿素分子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C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D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2 .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3 . 以下关于化学知识的叙述,错误的叙述有( )Na+和Na的质子数均为11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之后,得到的水为纯净物某物质经检验后发现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为单质区别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均匀后加热,氯酸钾分解的速率会大大加快,这说明高锰酸钾是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A2个B3个C4个D5个4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的内部含有带电的微粒,但原子不显电性B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C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发生了变化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5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熟石灰用于改良土壤酸性D纯碱用于蒸馒头6 .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缺乏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C生活中通过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D自然界中的水基本为混合物7 . 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NO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ABCD8 .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50mL量筒量取5.26mL水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C用托盘天平称取5.6g硝酸钾固体D直接加热烧杯9 . 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ABBCCDD10 . 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A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B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C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D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二、选择填充题11 . 下列微粒不显电性的是( )A离子B质子C中子D12 . 下列符号中只能表示微观含义的是_AH2OBHCFe2+D_13 . 给下列仪器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是(_)A 试管 B 锥形瓶 C 蒸发皿 D _14 .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_)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C 反应前后共有4种分子D 上图中有_种物质是氧化物15 .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_)选项事实解释A加热氯酸钾时误将高锰酸钾加入后,反应速率加快了高锰酸钾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600升氧气被压缩在40升的钢瓶中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D碳元素和氧元素是不同种元素二者的质子数_三、填空题16 . 如图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的四种元素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_;(2)元素的一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它属于_(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或“稀有气体元素”),该微粒的符号为_.17 . 2019年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150周年,联合国将今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一个完整体系。(1)下图为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氟原子及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写出图中代表的元素符号_,镁属于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氟化镁的化学式为_(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_(填序号)。(4)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_周期。18 . 在下列横线上,选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1)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_;(2)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二氧化碳气体是由碳、氧_组成;(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_;(4)硫酸铜是由_构成。19 . 下图是密闭容器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1)反应前方框内应再填入1个_微粒(填序号),判断依据是_。A B C (2)该反应属于_反应(填“分解”、“化合” 或“置换”)。(3)“” 和“”两种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不同。(4)写出符合图中微观所示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0 . (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溴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一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二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_(填序号)。 溴元素与图二中A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2)下面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反应条件省略):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_。四、实验题21 . 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的名称:a _ b _(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通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和C,C装置的优点是随开随用,随关随停,d 处装的药品是_,若要使C中正在发生的反应停止,可采用的方法 _。(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用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收集的装置为_(填序号),试讲出用此收集氧气的理由_。五、流程题22 . (1)为了除粗盐中的氯化钙、硫酸镁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四项操作(同时过滤操作)加过量的BaCl2溶液加适量的盐酸加过量Na2CO3加过量NaOH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2)要除去Ca(NO3) 2溶液中的少量NaCl,设计甲、乙两个方案,实验流程如图:综合分析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实验证明甲方案不合理,原因是_;乙方案中得到Ca(NO3)2溶液和气体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结束后,将两个方案中产生的A、B两溶液混合,若形成的溶液C中只含有两种溶质,乙方案中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X是_。六、科学探究题23 . 常温下,H2O2分解生成O2的速率较为缓慢。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分解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提出假设)催化剂的种类会影响H2O2分解生成O2的快慢。(供选择的试剂)5%H2O2溶液、15%H2O2溶液、30%H2O2溶液、二氧化锰粉末、二氧化锰颗粒、氧化铜粉末(设计方案)常温下,取两份5%H2O2溶液各100mL,分别加入_,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O2所需的时间。(实验探究)如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此实验中A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_。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锥形瓶中,立即收集一瓶气体。(实验记录)实验编号反应物5%H2O2溶液100mL5%H2O2溶液100mL加入固体CuOMnO2收集一瓶气体所需时间165s46s(实验分析)(1)若要证明二氧化锰、氧化铜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和_没有改变。(2)要定量地比较化学反应速度的快慢,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_。(得出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故实验室用H2O2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思)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该反应的速率呢?(1)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同学们使用压强传感器气体压强等设备,探究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温度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时密闭容器内压强的变化。经过实验数据处理等,获得如图所示的压强-时间的曲线变化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2)你还有其他的猜想吗?猜想:_。请选择题目中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包括实验方案和结论)_。24 . 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将玻璃罩内充满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如图A所示,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该小组同学用注射器从a处抽取气体,测定玻璃罩内气体的成分及其含量(查阅资料)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氧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L水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性质相似,其水溶液都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其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钠,且碳酸钠易溶于水(方案设计及实验)采用两种方法测定玻璃罩内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方法1:用如图B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1)将抽取出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到150mL的集气瓶中,在集气瓶外点燃红磷,将点燃的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液体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125mL方法2:用如图C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1)抽取150mL的气体,缓缓地从b处通入装置中此时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结束后,c处气体的化学式为_,集气瓶中排出液体的体积约为75mL(实验反思)通过对比,该小组同学发现,两种方法所得实验结果差距较大,其中实验结果更准确的是_(填写“方法1”或“方法2”),该方法所测得氧气约占气体总体积的_%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