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训练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8448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训练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训练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训练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训练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现代文阅读阅读题。端午日沈从文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的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的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1 . 文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_,涉及面之_,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度端午节的_。2 .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能否换成括号里的?为什么?(1)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撑)_(2)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摇摆)_3 . 选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_4 . 作者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语言很精练,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当时的情形。(1)正面描写龙舟竞赛时的激烈场面。_(2)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激烈场面。_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5 .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空虚(_)头涔涔(_)泪潸潸(_)6 .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_的一篇脍炙人口的_,文章紧扣“_” 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_和_。7 . 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8 . 面对如此匆匆而过的时间,你有何感想?_阅读课内选段,回答问题。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同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潭,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gng)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qi)而不舍精神的人。9 . 给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见微知著(_):A.明显 B.写作;编 C.著作锲而不舍(_):A.坚持 B.雕刻 C.放弃10 . 第二个文段中的“?”指的是_;“!”指的是_。11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 )A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过许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B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探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C当你产生一百个问题后就找到了真理。12 . 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A用具体事实说明真理B前后照应的写法C运用比较的写作方法13 . 结合文中的事例或课外了解的例子,谈谈你对片段中画线的句子的理解。_课内阅读。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14 . 本段的中心句是_,此句和后面三句是_关系。15 . 本段话采用的论证方法有_道理论证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16 .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结合背景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_17 . 下面诗句没有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的一项是(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课内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18 . “父亲”指_,“伟大的力量”指_。19 . 在法庭上,父亲的脸上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_20 . 用“”在文中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_二、文言文阅读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21 . 解释加点的词我欲之楚(_)将奚为北面(_)吾马良(_)此数者愈善(_)22 . 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_23 . 成语(_)出自本文,比喻(_)。24 . 此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