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7824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选择题1 .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再次提到“昏沉的夜”,目的是( )A照应开头,说明这个好的故事是发生在昏沉的夜。B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再次提到“昏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来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2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震耳欲聋B无可耐何C若有所思D聚精会神3 . 阅读文章,要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要把握好的两个要点是( )A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B要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C要能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D要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4 . 选出划线字的正确解释。( ) 这项工作我还能勉强坚持下来。A努力B勉励,使人努力C能力不够而尽量做5 . 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屐(j)齿苍苔(cng ti)柴扉(fi)B满(mn)园红杏(hng xng)出墙(qing)6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谈读书中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分别是:心到,眼到,口到;而曾国藩认为读书要三有,分别是:有志,有识,有恒B我的“长生果”告诉我们写作文要一直借鉴和模仿C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中的“源头活水”是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D九成宫醴泉铭是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之一7 . 下列词语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懊恼(o 1o)剖开(pu ki)鞠躬(j gng)B呻吟(shng yn)磅礴(png b)推荐(tu jin)C滋润(z rn)咳嗽(k sou)日寇(r ku)D碎屑(su xio)腐烂(f ln)开垦(ki kn)二、填空题8 . 你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你一定和亲爱的老师说:“_,_。”9 . 看拼音写汉字。xi di i ku f zh shn jin(_)(_)(_)(_)pi hui jin dn y tun shn yn(_)(_)(_)(_)三、语言表达10 .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1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1)带点的词语全部是_词,作者采用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_。(2)用相同的手法描写一下自己看到的日出。_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一个_句,增添了语气,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_之情。仿写:_11 . 提起公交车,你一定不陌生吧?可是,你见过长有两只手、一张笑脸的公交车吗?瞧,它进站了!(1)“微笑”的公交车停靠在站台,它正在做什么呢?_(2)如果你乘坐在这辆公交车上,看见老奶奶上了车,你会怎么做呢?为什么?_四、现代文阅读书的演变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d)。把简牍用绳子或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有个成语叫“韦编三绝”,说的是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12 . 第四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运用这两种说明方法的目的是强调“”(用文中语句回答)。13 . 从短文内容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编三绝”的“绝”意思是“断”。B第二自然段举秦始皇和东方朔的事例,意在说明古时候的“册”使用起来极不方便。C第三自然段中“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一般”这个词语表明:凡是用照相机缩拍资料,都是缩到原书大小的1/48,没有例外。D由“册”到“缩微图书”的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14 . 课外阅读。登高望远说到登高,大家一定会非常开心!可是,在忙碌的现实生活中登高的机会对我们来说真是并不多。今天,当我第一次来到韩阿姨家,在这个高达23层的住宅楼里,我实实在在地感受了一下登高望远。站在阳台向远方一望,啊!太美了!太高了!难怪古人说:“站得高望得远。”真是名不虚传啊!向下一看,真是有趣。那蚂蚁般的小人在人行道上慢慢地走着,马路上行驶的汽车小得简直像玩具车。再看马路两旁的杨柳树则像一条条小金鱼,春风吹来,柳枝像一条条金鱼在摆动尾巴,真是漂亮极了!马路中央的那座公路桥像一条运动场上的跑道,各种型号的汽车像是运动员一样正在比赛,而站在高处的我好像是观赛的巨人,悠闲自得地看着那些奔跑的车。这种感觉真是威风极了!当我仰头向上看时,我又被另一种景象所吸引:碧蓝的天空一望无际,好像一片大海洋;蓝天上飘动的朵朵白云像小白兔、小猴子、绵羊、金鱼美丽极了!它们离我是那样近,我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蓝天似的,真是太有趣了!我想学习也是这样,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见多识广。登高望远,不仅使我看到了有趣的景象,更给了我许多启示。1.解释词语。登高望远:名不虚传:2.作者登高远望时看到了什么?3.由“登高望远”,我们可以想到_(朝代)_的_中的名句:_4.短文给了你什么启示?五、书面表达15 . 习作表达。这次习作有两方面的内容,你可以任选其中一个内容写一篇习作。1、写一篇童话故事。任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想象一下,他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然后写下来。2、写一写你了解的一个人,他有哪些地方给了你深刻的印象?选择一两点写下来。要求:(1)语句通顺,段落清晰;(2)标点正确,书写工整;(3)题目自拟。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