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1149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 单选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选择诗句下面那句诗写出了诗人期待国家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A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B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C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D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2. (2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佳节”指的是( )。A . 端午节B . 重阳节C . 清明节D . 春节3. (2分) 选择诗句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表达了爱国的情怀?( )A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C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D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二、 诗歌鉴赏 (共14题;共136分)4. (15分)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有一张课桌,_的课桌,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翮!有一间教室,_的教室,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1) 在横线处按原文填空。 有一张课桌,_的课桌有一间教室,_的教室(2) 给下列汉字注音。 _掀享(3)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省略号的作用是:_。 (4) 在横线处按原文填空。 有一张课桌,_的课桌有一间教室,_的教室(5) 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内容? (6)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省略号的作用是:_。 (7) 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内容? 5. (8分) 古诗鉴赏。 马上作(明)戚继光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1) 解释词语。 驱驰:_横戈:_(2) “报主情”的“主”指的是_。“江花边月笑平生”这句诗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把这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_。 (3) “报主情”的“主”指的是_。“江花边月笑平生”这句诗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把这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_。 (4) 诵读这首诗时,语气应该是( ) A . 平静B . 豪迈C . 悲凉D . 喜悦(5) 诵读这首诗时,语气应该是( ) A . 平静B . 豪迈C . 悲凉D . 喜悦(6) 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7) 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8) 查一查戚继光写的其他爱国诗句。 (9) 查一查戚继光写的其他爱国诗句。 6. (8分) (2019四下龙华期末) 古诗词阅读,回答问题。 忆江南唐 白居易【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柱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注释】桂子,桂花。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吴官: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宦娃宜,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姿之美.早晚:迟早,或早或晚.(1) 这是一组词。“忆江南”是这组词的_,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词写得好,诗写得更好,比如他的诗句:_(2) 这是一组词。“忆江南”是这组词的_,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词写得好,诗写得更好,比如他的诗句:_(3) 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幅画面。 (4) 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幅画面。 (5) 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中三首词赏析正确的是( )(多选题) A . 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B . 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C . 这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6) 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中三首词赏析正确的是( )(多选题) A . 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B . 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C . 这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7. (4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望天门山【唐】李白_,_。_,_。(1) 默写古诗。_,_。_,_。(2) 默写古诗。_,_。_,_。(3) 解释下列词语。开:_回:_出:_(4) 解释下列词语。开:_回:_出:_(5) 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一,二两句写江和山,以“断”和“开”两个动词写出了大江奔腾的壮阔气势B . “出”字,使静止不动的山,富有动态的美C . “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传神地描绘出一叶轻舟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6) 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一,二两句写江和山,以“断”和“开”两个动词写出了大江奔腾的壮阔气势B . “出”字,使静止不动的山,富有动态的美C . “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传神地描绘出一叶轻舟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8. (11分) (2019湖北模拟)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注释: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鳜(gu)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箬(ru)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蓑(su)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1) 先解释划线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不须:_意思:_(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9. (8分) 课外阅读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 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2) 课文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_。 (3) 第三行中的“这”和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所代表哪两种不同的情形? (4) 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5)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土地:_河流、风:_黎明:_(6) 第三行中的“这”和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所代表哪两种不同的情形? (7) 第六行中的省略号、第七行中的破折号、第十行中的省略号各代表什么意思? (8)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土地:_河流、风:_黎明:_(9) 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10) 第六行中的省略号、第七行中的破折号、第十行中的省略号各代表什么意思? (11) 全文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12) 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13) 全文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10. (5分) 阅读直通车。 望 洞 庭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1)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B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C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2) “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青螺”指的是 ( ) A . 洞庭湖B . 君山C . 西湖(3) 这首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句是 ( ) A . 湖光秋月两相和B . 潭面无风镜未磨C . 遥望洞庭山水色(4) 读完这首诗,我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11. (18分) 读古诗,回答问题。 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1) 找出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2) 找出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3) 这首诗写了鹅的曲项、白毛和( )(填序号) 红掌清波(4) 这首诗写了鹅的曲项、白毛和( )(填序号) 红掌清波12. (7分) 阅读理解及分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 在七律 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2) 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 (3)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4) 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诗。 (5)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B . 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C . 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D . 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13. (8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山夜月于史良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1) 这首诗如用诗中一个字来概括作者对景物的感受,这个字是“_”。 (2) 这首诗如用诗中一个字来概括作者对景物的感受,这个字是“_”。 (3) 结尾用南望的景物作结,照应了开头的“_”一词,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 (4) 结尾用南望的景物作结,照应了开头的“_”一词,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 (5) 说说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意思。 (6) 说说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意思。 14. (10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 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芦芽:芦苇的嫩芽B . 蒌蒿:一种高大的树木C . 欲上:想逆江而上D . 河豚: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2) 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描写的是_时节的景物。 (3) 请你展开想象,描绘“竹外桃花三两枝”所展现的美景。 (4) 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是作者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B . 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然后,由江中写到江岸。C . 诗的前两句咏画面的景物,后两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D . 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用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15. (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风春风春风,脚步轻轻,走近小草,轻轻一亲,小草醒了。春风春风,脚步轻轻,走进树林,轻轻一吹,树叶绿了。春风春风,脚步轻轻,走到田野,轻轻一挥,麦苗高了。春风春风,脚步轻轻,走进花园,轻轻一唱,花儿开了。春风春风,脚步轻轻,走到河边,轻轻一摸,冰融化了。春风春风,脚步轻轻,走到幼儿园,小朋友笑了:“春天到了。”(1)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写下来。 睡_低_(2)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写下来。 睡_低_(3) 用“_”画出文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4) 用“_”画出文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5) 品读短文,说一说春风都去了哪些地方。 (6) 品读短文,说一说春风都去了哪些地方。 (7) 在你的眼里春风是怎样的呢? (8) 在你的眼里春风是怎样的呢? 16. (7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1) “孩子”是指( ) A . 小孩子B . 种子(2) “四海为家”是指( ) A . 种子成熟(sh)了,离开妈妈,到处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B . 四面是海的地方才可以当作自己的家(3) 牛马旅行靠_,鸟旅行靠_。 A翅膀B脚(4) 填一填。 除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我还知道_靠_旅行。17. (1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1) 查字典填空。 “惯”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再查音节_。它在字典中的意思有:纵容(子女等)养成不良习惯或作风;习以为常,积久成性。“惯”在“习惯”一词中的意思是_,我能用它的另外一个意思组词:_。(2) 查字典填空。 “惯”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再查音节_。它在字典中的意思有:纵容(子女等)养成不良习惯或作风;习以为常,积久成性。“惯”在“习惯”一词中的意思是_,我能用它的另外一个意思组词:_。(3) 老师傅剃头时_让小沙吃尽苦头,小沙因为_而痛,又因_而痒。小沙剃头时的感受我们可以用“_”这个成语来概括。(4) 老师傅剃头时_让小沙吃尽苦头,小沙因为_而痛,又因_而痒。小沙剃头时的感受我们可以用“_”这个成语来概括。(5) 用画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6) 用画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7) 文中“害人精”指的是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 (8) 文中“害人精”指的是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 第 21 页 共 21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3题;共6分)1-1、2-1、3-1、二、 诗歌鉴赏 (共14题;共136分)4-1、4-2、4-3、4-4、4-5、4-6、4-7、5-1、5-2、5-3、5-4、5-5、5-6、5-7、5-8、5-9、6-1、6-2、6-3、6-4、6-5、6-6、7-1、7-2、7-3、7-4、7-5、7-6、8-1、8-2、9-1、9-2、9-3、9-4、9-5、9-6、9-7、9-8、9-9、9-10、9-11、9-12、9-13、10-1、10-2、10-3、10-4、11-1、11-2、11-3、11-4、12-1、12-2、12-3、12-4、12-5、13-1、答案:略13-2、答案:略13-3、答案:略13-4、答案:略13-5、答案:略13-6、答案:略14-1、14-2、14-3、14-4、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6-1、16-2、16-3、16-4、17-1、17-2、17-3、17-4、17-5、17-6、17-7、1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