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20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专项练习:课外阅读B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61766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2020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专项练习:课外阅读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南京市2020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专项练习:课外阅读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南京市2020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专项练习:课外阅读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市2020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专项练习:课外阅读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1 . 根据词义从文中选出合适的词语。(1)指微风轻轻地吹。(_)(2)原指生活的趣味。本文指生气勃勃的趣味。(_)2 . 用“_”划出文中的比喻句。3 . 写几个表示春天的词语:莺歌燕舞_阅读理解。祖国颂我爱祖国,也爱祖国大自然的风景。我不仅爱祖国的山河大地,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我也感到亲切,值得我留恋和爱抚。不要去说什么俄罗斯的森林,英吉利的海,芬兰的湖泊,印度尼西亚的岛群了。中国自有壮丽伟大的自然图画。我们有头顶的珠穆朗玛峰,有的黄土高原,有西双版纳,有的华北平原,有的黄河,有的扬子江,有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有海南的椰林碧海,有大西北的广阔无垠的青青牧场,还有说不尽的江湖沼泽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狂风曾来扫荡过它,冰雹曾来打击过它,霜雪曾来封锁过它,大火曾来烧灼过它,暴雨曾来冲刷过它,帝国主义的炮弹也曾轰击过它。不过,尽管受了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坚持着。一到春天,它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地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万卉争荣的景象。这是祖国大地对劳动者的回答:光秃秃的群山穿起了墨绿色的衣裳,冈峦变成了翠绿的堆垛,沟谷变成了辽阔葱绿的田园,沼泽变成了明镜般的湖泊,险峻的山峰低头臣服,易怒的江河也愿供奔走。4 . 从下面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第4自然段的横线上。(每个词语只能用一次)。一泻千里浩浩荡荡千年积雪一望无际草树蒙密莽苍5 . 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哪一个地方没经过劳动者苦恼的经营!_(2)一到春天,它又苏醒过来,万卉争荣,满怀信心地表现出盎然的生意。_6 . 把短文中最能体现作者热爱祖国的句子用“”画出来。7 . 我想对祖国妈妈说的悄悄话是:_课外阅读我能行。我的空中楼阁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8 . “黛”“痣”我们不认识,请你试着给他们注音:_;你觉得“黛”是_的意思。9 .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点缀:_憩:_10 . 题目中的“空中楼阁”是指_。11 . 树的美为什么“不逊于花”?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_12 . 画出一句能表现山与小屋关系的比喻句,并联系上下文说说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_13 . 读一读画线句子,说一说本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_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顾荣施炙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之炙而施焉。同坐嗤之。曰:“其仆也,焉施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相济。问其所以,乃受人也。(注释)应人请:赴宴。炙:烤肉。辍:让出,施舍。施焉:施,给;兼词“于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14 .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1)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_)(2)同坐嗤之(_)(3)因辍己之炙而施焉(_)(4)常有一人相济(_)15 .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_(2)问其所以,乃受人也。_16 . 读完本文,说说顾荣是个什么样的人?“行炙人”报恩的行为可以用哪一句俗语来概括。_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