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题(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9209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昆明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昆明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明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字词书写1 .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被甲彀弓弩天子之诏按辔持兵揖介胄曩者棘门军邪2 . 中华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请欣赏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1)对这幅书法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幅草书作品,笔画连绵省简,龙飞凤舞。B这是一幅隶书作品,横画长直画短,呈扁宽形状。C这是一幅行书作品,笔画相互牵连,舒展、流畅。D这是一幅篆书作品,笔画瘦长圆滑,有古代象形字的特点。(2)请用简化楷体,将这幅书法作品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人工智能:还只是人类的“工具”谷歌“Alphago和韩国棋手李世石的人机大战尘埃落定,但人工智能的进化之旅才刚刚启程。人类为何要研究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不会有一天超过人类成为”超级智能”?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阿尔法狗”用3000万局“自我对弈”数据来训练,靠的是“题海战术”如果看一下背后的技术原理,Alphago其实也不是那么神秘,本质上与约20年前战胜国际象棋冠军的“深蓝”计算机一样,解决的是一个超大规模的搜索问题。有所不同的是Alphago采用了当下非常热门的深度神经网络,以及深度神经网络跟蒙特卡洛树搜索算法的结合技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机器学习技术,通过算法使机器能从大量历史数据中学习规律,从而对新的样本做智能识别或对未来做预测。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机器学习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次浪潮: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本质上就是人神经网络。它模仿人类大脑行为的神经网络,更接近于人类的学习方式。研究人工智能的目的不是让机器完全取代人,更应关注人工智能的“工具”属性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模仿人类的感知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突破,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问题上有了长足进展。但在更复杂的认知层面,例如对于语言和图像的理解、逻辑推演等方面跟人类还有很大的差距。人工智能之所以会让部分人感到恐惧,主要是因为人们联想起科幻作品里的机器人。科幻往往把机器“拟人化”,而今天已经成功应用的和大批科学家致力于研究的人工智能技术,其目标并不在这些方面。人工智能将来会像科幻电影中那样,自我进化掌管世界,应当还比较远。我们更关心的是人智能的“工具”属性,可以大大延伸人的能力,解放人类的劳动力,成为人类很好的“帮手”。就像人类制造了飞机和汽车,但你不必担心它们会威胁到你。人工智能还无法突破认知和情感,需要向生物智能“取经”未来,人工智能在感知这个层面会有飞速进展,而在认知和情感这个层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研究者们煞费苦心研发各种功能的传感器配备给机器时,生物自身“传感器”的能耐吸引了科学家的注意。生物的眼睛能识别电磁波,耳朵能识别空气振动,神经系统能够根据波长和强度瞬间将这些电磁波感知为不同的颜色,能感知空气振动并将其转换为语言。因此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很早就开始从脑科学研究中寻找思路,近几年也提出了创造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优势互补的混合智能系统的想法。(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链接一:素有硅谷“钢铁侠”之称的埃隆马斯克语出惊人:未来人类需要与机器合体成赛博格,才能避免被人工智能淘汰。“赛博格”这个舶来词汇是对英文“Cyborg”的音译。它是指运用科学技术对人类身体进行控制和改造,从而使人类身体的机能更加强大。这种改变肯定不局限于人体,还将波及道德伦理,甚至整个人类社会。比如,人类通过赛博格技术有了惊人的杀伤力和破坏力,谁又拦得了他们呢?这是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考验。(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链接二:人类制造的智能机器人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这被称为“技术奇点”问题。技术奇点是指拥有人类智能的机器人不断改进自己,并且制造或繁殖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强大的机器人,最终达到人类不可预测、无法控制的地步。如果制造智能机器人的技术越过这一奇点,局面将无法收拾,会伤害人类甚至使人类面临灭亡的危险。(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链接三:汉斯乌斯克莱特对本报记者强调,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不是要取代人类,而是要与人类互补,增强人类的能力。我们要认识到一点:对人类而言很简单的事情,对机器来说可能很难;对人类很难的事情,对机器而言可能很简单。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因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创造力,而机器只关注如何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要让人工智能避免犯下道德层面的错误关键在于人类自己。在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前,不应涉及人工智能伦理学这一研究领域,不该将机器置于道德上两难抉择的境地。(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3 . 下列对材料中机器人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今天已经成功应用的和大批科学家致力于研究的人工智能技术,其目标并不是把机器人“拟人化”。B埃隆马斯克认为,未来的人类如果要避免被人工智能淘汰,需要与机器合体成赛博格。C赛博格是指运用科学技术对人类身体进行控制和改造,从而使人类身体的机能更加强大。D制造智能机器人的技术如果突破了“奇点”,局面将难以控制,必然会使人类走向灭亡。4 . 下列有关人工智能及人类智能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近年来人工智能模仿人类的感知能力,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问题上有很大进步。B近几年,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开始从脑科学研究中寻找思路,以创造混合智能系统。C生物的神经系统能把由眼睛和耳朵分别识别的电磁波与空气振动转化为视觉与听觉。D汉斯乌斯克莱特认为,同样一件事,对人类与机器来说,其难易程度可能截然相反。5 . 我们会被人工智能打败吗?请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观点,分点概述理由。阅读课文春第46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6 . 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第1段:_图;第2段:_图;第3段:_图。7 . 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8 . 第一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9 . 作者描写雨中的乡村、行为和农民,有什么作用?三、句子默写10 . 古诗文名句填空。(1)万里赴戎机,_。(木兰诗)(2)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3)故园东望路漫漫,_。(岑参逢入京使)(4)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_,_。(5)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_,_。(6)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有一幅叫“马上平安”的图案,也叫“马报平安”。古代交通不便,家人、行人,久未得书信,但得平安二字,以慰焦虑之情。此图表达时人对亲人或亲朋之良好祝愿。“马上”,匆促之意也。唐诗逢入京使中有一句“_,_”,也是此意。四、对比阅读阅读(甲)(乙)文言文篇章,完成后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明袁宏道满井游记节选)11 .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B其岸/势犬牙差互C偕/数友出东直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12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乐(_)(2)斗(_)(3)偕(_)13 .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14 . 柳宗元在小石潭,见“四面竹树环合”不免“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袁宏道游满井则心情如何?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五、诗歌鉴赏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回答问题。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15 . 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16 . 请对这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六、名著阅读17 . 艾青诗选作者艾青,原名_,其代表作是_。七、综合性学习18 . 学校开展创建“文化校园”活动,决定在校园内打造一排文化橱窗。这排文化橱窗的栏目内容很丰富,有国情的,有校史的,有中学生行为规范的,等等,请你为其中的“好人好事”“学习标兵”“优秀作文”三个栏目各写一个宣传广告八、材料作文19 .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1)阅读下面材科,按要求作文。郑学勤,天然橡胶研究专家,热带作物科学家。六十多年前他来到海南,立志为祖国摘下“无胶国”的帽子。为了这一梦想和使命,郑老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责任和担当,虽历经千辛万苦,但初心不改,信念从未动摇,为中国济于世界产胶大国的行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为了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如今已逾古稀之年的老专家依然走在研究热带作物的路上,培育无核荔枝,寻找诺丽果,研究辣木续写着梦想和使命的新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主题;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阅读下面材料,发挥想象,写一篇记叙文。“精灵1号”是一个智能机器人,你只要叫它的名字就可以将其唤醒,完成你的各项指令。它可以给你提供学习资源,解答你的困惑,调节你的心情,陪你运动,跟你聊天,给你播放电影、音乐这天,你把“精灵1号”带进了校园,接下来会发生怎样奇妙的事情呢?要求:自拟题目;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