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9190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青海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青海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解说: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形容词、数量词。B精神文明 宝贵意见 多么活泼 伟大成就解说:这四个短语都是偏正短语。C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解说:这句话标点符号的用法是正确的。D这时,早就在附近等待的一艘快艇如离舷之箭向落区开进。2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看了旁边的解说,现场不少小朋友恍然大悟,原来这“魔术”利用的是人类视错觉原理。B随着反腐工作的深人,许多贪官昨天还是衣冠楚楚,大腹便便,一夜之间就沦为了阶下囚。C国庆节期间,街道上摆满了怒放的一串红,放眼望去,真是姹紫嫣红,美不胜收。D党和国家把这事关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始终摆在突出位置,让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让劳动者各得其所。3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B由于扬州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扬州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C扬州的九月,是一个天高气爽,惠风和畅的地方,也是游人如织的旅游时节。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4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应和(h)争执(zh)静谧(m)花团锦簇(c)B贮蓄(zh)粗犷(gung)徘徊(hui)人迹罕至(hn)C黄晕(yn)确凿(zo)匿笑(n)混为一谈(hn)D着落(zho) 烘托(hng)窠巢(cho)咄咄逼人(du)5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这表明植物也有造血功能。利用植物制造出人体所需要的血液,这种愿望如果能够成为现实,那么人类拥有的血库中的血就会取之不尽。而且安全性也会大大提高。科学家发现,在玉米、油菜和烟草等植物体中,含有类似于人体血红蛋白的基因。血红蛋白是人体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易于与氧结合和分离,因此具有输送氧的功能。如果再把铁原子加入其中,就能够造出人体所需要的血红蛋白。ABCD6 . 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这样写道,“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太保,一书河北玉麒麟”。其中,“山东呼太保”指宋江,“ 河北玉麒麟”是指卢俊义。B“铭”“说”“记”“表”“书”“序”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其中,“说”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如爱莲说马说等。C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庄子属于道家经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D鲁迅的孔乙己、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骆驼祥子、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都是小说,它们都是以主人公名字来命名的。二、现代文阅读阅读赵雨的蟋蟀的“五德”,回答下列小题。民间有谚:“秋天到,蟋蟀叫。”这似乎暗示,在所有的秋虫中,蟋蟀的名头是最大的。有人说这主要是因为蟋蟀好斗,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性中“求胜”的心理;也有人说,蟋蟀的“名声”是大唐后宫“捧”出来的,再加上后来几位著名“玩蟋蟀”历史人物的推波助澜,蟋蟀想不出名都难。蟋蟀,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其俗名有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地喇叭等之多,其习性的确如民间所说也算是“风流虫”,故而它在花鸟虫鱼“四大风雅公子”中争议最多,既为峨冠博带的皇帝高官所宠幸,也令荆袍皂衣的平头百姓所钟爱。据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待到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困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意思是说,唐朝后宫的女性为了打发寂寞或驱遣相思之苦,把买来的蟋蟀装进小金笼里,放在枕头旁听其鸣叫。白居易在禁中闻蛩中写道:“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意思是说,他在宫禁中听到到处有蟋蟀的叫声。养蟋蟀是怎么由“听其声”变成“观其斗”的呢?负暄杂录里说得言辞凿凿:“斗蛩(蛩,即蟋蟀)之戏,始于天宝。长安富人刻象牙笼蓄之,以万金付之一斗。”由此可见,玩蟋蟀的始作俑者虽然是唐朝后宫的妃子,但将“斗蟋蟀”广泛用于赌博的还是达官贵人,进而就出现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蟋蟀皇帝”明宣宗朱瞻基、“蟋蟀丞相”南宋的贾似道。由此,老百姓便迁罪于蟋蟀,认为此虫祸国殃民。其实,蟋蟀是无辜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大书法家黄庭坚以及文学大师曹雪芹等也都喜欢养蟋蟀玩,尤其黄庭坚还总结出蟋蟀有“五德”,真是匪夷所思。他说这虫儿:“鸣不失时,信也;遇敌必斗,勇也;伤重不降,忠也;败则不鸣,知耻也;寒则归宁,识时务也。”不过,对照小时候玩蟋蟀的况味,又不得不承认黄老先生总结得很有道理。看来,养宠物玩的长志与丧志,全在于人而非物。草圣王羲之也以事实证明了,养宠物,会玩才是硬道理。晋书载,王羲之听说山阴道士养了一群鹅,便前去观赏。在道士的请求下,王羲之以抄写道德经换了几只鹅,高高兴兴地“笼鹅而归”。从此,王羲之钻研书法,往往观鹅形态下笔,执笔时,食指像鹅头般昂扬微曲;运笔时,则像鹅掌拔水。王羲之模仿鹅的形态,挥毫转腕,所写的字雄厚飘逸、刚中带柔。7 . 阅读全文,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蟋蟀“名声”大,是因为唐朝后宫女性热衷于“斗蟋蟀”赌博,后来又有“蟋蟀皇帝”“蟋蟀丞相”的推波助澜。B第段引用负暄杂录记载内容,是为了说明达官贵人将斗蟋蟀广泛用于赌博。C苏东坡、黄庭坚、曹雪芹等人喜欢蟋蟀主要是因为爱其“品德”。D王羲之“笼鹅而归”,观赏并模仿鹅的形态写字,形成自己的书法特点。8 . 按要求回答问题。(1)第段句子“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性中求胜的心理”中的加点词“一定程度”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9 . 有人认为文章第段内容与本文的说明内容蟋蟀的“五德”完全没有关系,可以删去。你认为可以删去吗?为什么?阅读文章,完成题目。暗记 聂鑫森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在窗前的画案上。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的山水画。画的右上角,写着五个篆字:南岳风雨图。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里拿着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画的每一个部分。他不能不认真,这是他的得意之作,要寄往北京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有业务上的往来。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美院国画专业毕业。他原在省城一所大学教授美术,其山水画在省内外也颇有名气。据说因为看不惯艺术招生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下海在湘潭城开了一家裱画店,现在他既是这家店的老板又是装裱师傅。石丁的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店去装裱呢?胡笛刚刚才把画亲自送来,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他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石丁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绘画功夫,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而眼前这幅画却能轻易被人仿造了,他是不是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有意设在杂树根部的暗记,实为暗伤。北京城高手如林,如果细心人看出,就成了这幅扛鼎之作的斑点。您说呢?”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上几个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应不会丢先生的脸。”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细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了无痕迹。如此接补,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费时费力不说,更要有精湛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原来的笔墨如出一辙。石丁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是你对人不信任而设防的记号,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石丁决定不把南岳风雨图寄到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注)石涛:(1642一约1707),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皴:cn皴法,中国古代国画中的一种画法。10 . 请仿照示例说说胡笛是一个怎样的人。(写出两句)示例:胡笛是一个自信的人,你看他自认作画的补笔,应没有给石丁丢脸。11 . 请说说题目“暗记”的含义及其作用。12 . 品析下列加点字的表达效果。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13 . 下列对文章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行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生动表现了石丁教授复杂曲折的心路。B第4节中,插叙介绍了胡笛从事装裱业及石丁找他裱画的原因。C“石丁发了好一阵呆”中的“呆”,写出石丁心灵的震撼以及心理的阴暗。D第8节画线句意思是说,石丁在绘画艺术上既能仿效石涛,又能自成一家。三、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14 .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_,_(朝代)文学家。15 . 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从”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从”等。(1)(甲)文中“一狼仍从”的“从”意思是_。“集”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鸟停在树上,本义是“群鸟停在树上”,引申义有“停,停留”“聚集”等。(2)(乙)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16 .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而前狼又至/七人早出,则鸿已至D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17 . 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噫 禽 鸟 何 知 而 钟 情 若 此18 . 蒲松龄笔下的动物往往有着人一般的性情。(甲)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_(性格特点);(乙)文中雄雁一直跟着捕鸟人并吐出黄金来赎雌雁,则是因为它的“_”(第一空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空用原文语句回答)。19 . 狼是按照屠户_、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径去”“犬坐”“目似瞑”等行为,可以看出狼的狡猾,但最终双双毙命的结局更反衬出了屠户的_。请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启示:_四、情景默写20 . 古诗文默写填空。(1)白日放歌须纵酒,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_,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3)孔子谈论时间易失难得时说“_,不舍昼夜”。(4)辛弃疾在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中表明军民收复失地决心坚定的句子是:青山遮不住,_。(5)古人常将自己的闲情逸趣寄情于诗歌中:赵师秀于黄梅时节久候朋友,“有约不来过夜半,_”;李清照于雨夜小酌,“_。浓睡不消残酒”。五、诗歌鉴赏课外古诗词赏析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 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lu)确:山多大石。21 . 请简要说明前一、二两句诗在全诗中有何作用?22 . 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六、综合性学习23 . 综合性学习。某班举办了“寻访家乡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项内容,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l)寻访家乡名人请从下面备选的南充历史名人中选一位进行简要介绍。备选名人:纪信落下闳司马相如陈寿朱德张澜示例: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彷徨,作呐喊,以笔代戈,战斗一生,铸就“民族魂”。(2)遍数家乡特产请选择你家乡的一种名优特产,为其拟写一则宣传语。(不超过20字)(3)传承家乡方言为做好方言研究,传承地方文化,请你对媒体提两条合理化建议。七、作文24 . 写作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_”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线上可填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激情(注意)请选取合适的文体,写出你的经历和感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希望你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