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9020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郑州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郑州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州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对名著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领导生产队推广责任制,并成了公社的“冒尖户”。B“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诗是对小说西游记的描述。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确)写生的。D红岩中许云峰是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机智地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2 . 选出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经典从来不是旧纸堆里的过往云烟,宛如长者的谆谆叮哼,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可以落脚的现实意义,让人常读常新,。经典的意义,在于它经得起时光的打磨、岁月的,历久弥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对它仰望的人们。A而是耳目一新涤荡虔诚B就是获益匪浅洗礼 真诚C就是耳目一新涤荡真诚D而是获益匪浅洗礼虔诚3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粗制滥造的武侠小说,是不能吸引读者的。B对于自己的坏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显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C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立下海誓山盟,严打网络现象,还青少年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D在老师长吁短叹的描述下,孩子们都对城里的生活充满了向往。4 .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个句子。 ( )A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和培养。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C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D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二、字词书写5 . 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改正后将正确的句子工整地抄写下来。一丝不勾做学问,自出新裁写文章。三、基础知识综合6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指生物体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也指新事物不断产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辩着,心神犹如溶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暇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yn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选自鼎湖山听泉)(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污垢yn育(2)文段中画线句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错别字订正错别字订正。(3)试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括号里的句子,这个成语是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小题。难忘那张圆脸七个春夏秋冬,送走过几百个中学生,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但那张圆脸却依然那样清晰地刻着一个永远留在我心中的故事。那张稚气的圆脸,是我曾经伤害过的。这件事,发生在7年前的9月3日,我走上讲台的第一堂课。靠前门的课桌后,坐着的是这个圆脸少年。一开始上课,他的两手就抄在袖筒里,平放在桌子上,头枕在上面,并且不时地抬起衣袖去抹那淌出来的鼻涕。他的举止惹恼了我。要知道,这可是我的第一堂试讲课,内容是茅盾的白杨礼赞。为了这堂课,我足足准备了3天。更何况,教室后排还坐着那位年长的教务主任,他是在考评我的教学能力。圆脸的表现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对我的轻视。我的心境被破坏了。努力地不去看那张“可憎”的圆脸,继续讲我的课。可是不行,接连发出的抽吸鼻涕的声音已经把课堂上一半的目光吸引过去了,间或传来低声议论,“啧啧”的嗤笑。教务主任也在盯着我,似乎在看着我怎样对付这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我暴怒了,对着圆脸大喝一声:“你,站起来!”圆脸慢慢地抬起头,迷茫的眼睛闪了闪,然后低垂下头,缓缓地站起。我有些懊悔了。说他什么呢?总不能说他流鼻涕吧。于是,我指着板书,问:“茅盾的白杨礼赞在开头为什么没去写白杨树,而写的是黄土高原的壮观景象呢?”话一出口,我被自己的机灵陶醉了。这是我刚讲过的问题,我想他应该回答出来,然后让他坐下告诫他坐端正,注意听讲,也就算解了围。“我不会。”圆脸回答,声音很低,但很干脆。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圆脸的头垂得更低了:“你刚才讲的我没听明白。”我恼怒起来,厉声质问:“那么,你听什么了?”几十双眼睛凝视着我,其中也有教务主任。圆脸没说话,只是深深地垂着头。“你出去!”话一出口,连我也奇怪自己何以有这个念头。圆脸猛地抬起头,我看到的分明是一双愤怒的眼睛,目光中似乎还有一丝淡淡的哀怨。“你出去!”他终于离开了座位,拉开教室的门,跑了出去。课堂恢复了平静,可静得让人感到压抑。我继续上课。这堂课好长啊!课后,教务主任找到了我。没有评论这堂课上得怎样,只是给我介绍那个被我赶出教室的学生。“他也是够可怜的了。父母离异,他跟着奶奶生活,现在奶奶病了,他很需要关怀,但从来不把苦告诉同学。他太孤独,他需要理解,尤其是来自教师的理解。”说完,教务主任长久地看着我。我的心被刺痛了,也想起了那颗被我刺痛的心。我知道,这第一堂课是彻底失败了。我不配在学生面前自称老师,也不配让学生叫老师。我该怎么办呢?下午,在我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折得正正方方的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您第一次登上讲台,我能理解您做的一切;我也多么希望别人能理解我呵!我的心好苦。被您从课堂赶了出去的学生。” 我被震动了。从这以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师”这个词的含义。他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人”,而要“教人”,首要的是先教自己,教自己去理解学生,这样才可能教好人,教好书。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7年了,但那张永远抹不去的圆脸,那双哀怨的眼睛,时时在提醒我,即使在离开讲台的今天,仍然如此。7 . “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但那张圆脸却依然那样清晰地刻着一个永远留在我心中的故事。”(第一段)(1)句中“有些”、“只有”两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8 . 有人说,第四段写“我”为这堂课足足准备了3天,再写教务长来听课,似乎与引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无关。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为什么?9 . 第六段所说的“突发事件”指什么?这一“突发事件”在整个故事中起什么作用?10 . 教务主任并没有议论“我”的课,“我”为什么认为“这堂课彻底失败了”?11 . 结尾处说,“那张永远抹不去的圆脸,那双哀怨的眼睛,时时在提醒我”。你认为他在提醒“我”什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小歌德是个顽皮的孩子,但好思索,好( )。有一次,歌德捉到一只小麻雀,将麻雀关在小盒里仔细端详。麻雀的羽毛被小歌德弄得残缺不全,但是他仍没有找到留在脑海中问题的答案:“这柔软的肌肉里,怎么会长出羽毛呢?人的皮肉一样是柔软的,为什么却不长一根羽毛?”一个一个的问题在小歌德的脑海中跳跃,虽然没有答案,他仍觉得十分有趣。小歌德真是一个爱思索的孩子 。父亲约翰发现儿子爱思索的特点,觉得他懂事了,应该让他学习了。父亲亲自做小歌德的家庭老师,教他基础知识、作文和修辞。小歌德领悟很快,对语言有一种特别的偏爱,几乎一学就会。10岁的某一天,父亲把儿子领进自己的藏书室。对儿子说:“从今天开始,只要你需要,这个藏书室随时对你开放。”小歌德激动得跳了起来,问爸爸:“这是真的吗?”“爸爸怎么会骗你呢?不过,不过你得先完成你的功课。”从那以后,小歌德一有空就躲进藏书室。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籍,在他面前展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也引起他的许多( )。他摸着书本想:“如果我也能写出那么多动人的诗歌、小说,就会给许多人带来美好的感受。我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经常一个人躲在藏书室,阅读、朗诵,并酝酿着写诗。纯真的诗句从脑海里( )到纸上,他将这些诗献给外祖父外祖母。外祖父读了,很高兴,亲了亲他的前额:“孩子,努力吧,你会成为 一个伟大的诗人的。”12 .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是( )。A追问奇思妙想跳跃B刨根问底奇思妙想流淌C刨根问底想法跳跃D追问想法流淌13 . 将文中带点的词“贪婪”换成“聚精会神”好吗?为什么?14 . 第一、二自然段写出了小歌德的什么性格特点?15 . 横线上的话揭示了歌德当时的什么心情?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16 . 小歌德最后成了世界闻名的大诗人,他的成功,就他个人来说取决于他的哪些优良品质?17 . 小歌德的成长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五、句子默写18 . 名句默写。蒌蒿满地芦芽短,_。晓战随金鼓,_。 _,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羌笛何须怨杨柳,_。_,并怡然自乐。 盛名之下,_。_,似曾相识燕归来。_,绳不挠曲。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与朱元思书中“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流之急。六、对比阅读19 . 文言文对比阅读(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牧竖:牧童。竖,童仆。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竖下视之,气已绝矣!(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七、诗歌鉴赏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注)清江引:曲牌名 未:什么时候 红叶天:秋天 黄花:菊花20 . 请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的画面。21 . 这首小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八、名著阅读22 . 名著阅读(1)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嫉恶如仇的是_;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_;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_。(2)谈谈你对唐僧的看法。九、综合性学习非连续性文本解读: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上网时间、年龄上网目的调查项目每天都上网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10岁以前“触网”聊天交友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玩网络游戏学习、写日记、博客所占比例70.9%71.2%61%29.1%49.8%40%58.3%另据报道,去年10月,我国某地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公开的一条数据,该所里的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材料二:漫画(无题)材料三:中秋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自己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以上材料引自互联网)23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表格所包含的三条信息。24 . 仔细观察“材料二”漫画,写出其寓意。25 .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在正确理解“材料三”画线句子的基础上,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十、作文26 .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个,然后按要求作文。题目:(一)以“发现”为话题,题目自拟。(二)感谢对手要求: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