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升学大考卷(一)语文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8711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升学大考卷(一)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升学大考卷(一)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升学大考卷(一)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升学大考卷(一)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题文)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任何时候都不能气馁,也不应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B近些年,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于网游,忘却了曾经的理想,真让人痛心不已。C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D某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不以为意,认为只要不朝汽车撞,总会没事的。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许多学生缺乏自制力,生活上互相攀比。B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们呼救。C“知识守护生命”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D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二、字词书写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生字和拼音的填写。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_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j_。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ss_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n_迹。到处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_的寒冬。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永远的槐花蜜赵学儒初夏,老乡进城,带来蜂蜜,是槐花蜜,即槐花盛开时蜜蜂采粉酿成的蜜。老乡说,这是头茬槐花蜜,是一年中最好的蜜,是咱太行山区最地道的蜜。老乡的一番话,把我带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太行山老家。我老家是个被大山围起来的村子,因为少雨,山上栽满耐旱的槐树,每年春天柳绿之后,山上的槐树便开了花。近看朵朵串串,远望成片,从空中俯视,沟沟梁梁都是雪色。轻风摇曳,花海泛起股股波浪,吹来缕缕花香。这时,便有无数蜜蜂如天兵天将飞来,之后趴在花蕊上,再无声息,专心采粉。那时老家穷,乡亲们都要采槐花,或自己吃,或喂猪。一次,我跟母亲上山去采花,她用长钩勾下树枝,我把槐花摘下,放到袋子里。母亲的手被槐刺刺破,鲜血直流,母亲却笑笑,甩甩手指上的血,继续采。我家八口人,爷爷奶奶老了,失去了劳动能力,我爸在外地教书,很长时间回家一次,我们兄妹四个都在上学,母亲的辛劳可想而知。记得那日母亲穿了一件绿褂子,在白色花海中格外显眼。橘红的阳光也从树缝探下头来,与她的微笑糅在一起,越发灿烂。我摘了一朵小花放到嘴里,咂咂滋味,开始有点苦涩,却越嚼越香、越嚼越甜。我们满载而归,身上还带着香甜的味道。母亲把槐花带回家,摊在干净的地上晾晒,便于存放。接着,她开始鼓捣猪食。她把槐花放进大锅,点燃灶膛的火,等锅里的水烧开了,槐花瘪下去了,又把一些谷糠放进去搅拌,再兑些凉水,开始喂猪。圈里是黑白两只猪,一顿吞咽。年终,母亲把一只猪卖掉,还“缺粮款”,另一只杀了,肥肉炼成坨,作为全家一年的油水。槐花的吃法多样:炒鸡蛋,把鸡蛋和槐花搅在一起,放锅里炒,鸡蛋熟了,菜就成了;蒸槐花,把槐花和面粉拌匀,再加点儿盐,放笼屉里蒸,出锅便可以蘸蒜吃;蒸包子,把槐花剁成馅儿,搅上些猪油,用棒子面、棱子面或山药面包好、蒸熟。那浓浓的槐花香,伴随着我们成长。我成家之后,在附近的水电站上班,家里的事基本落在妻子肩上。我上班是三班倒,一次早上下班回家,知道妻子去采槐花了,便去接她。山上,阳光灿烂,就像舞台上的灯光,槐花漫山遍野地舞蹈。一群群蜜蜂来了走,走了来,嗡嗡声此起彼伏。在这片雪白的花海中,妻子头上的红纱巾分外妖娆。采完花,妻子开始下山。她的肩上背着装满槐花的筐子,筐子上还摞着鼓鼓囊囊的麻口袋。下坡时几乎是一路出溜,妻子的腰杆却总是挺得笔直,抵住筐子和口袋。回到家,她解下被汗水浸透的纱巾,让我替她拔头皮里的槐刺。猛地拔出来,殷红的血也跟着渗出来。那年,我们家盖新房,妻子特地养了三只猪,或卖了钱支付材料费,或用来招待帮工。为了让猪吃饱喝足快些长大,妻子采回了很多槐花,晾晒在房前屋后、坡坡台台,吸引了很多蜜蜂前来。老乡说,我知道城里什么都有,但这蜂蜜是自己家的,可甜了。我也没客气,认真地对老乡说,这蜂蜜永远是最好的。(选自2017年6月2日光明日报)4 . 本文回忆了有关槐花的一些往事,请概括文中母亲和妻子的相似经历,并归纳她们的共同性格特点。5 . 请从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6 .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母亲的手被槐刺刺破,鲜血直流,母亲却笑笑,甩甩手指上的血,继续采。7 . 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结尾段的作用。8 . 细读全文,你怎样理解标题中“永远”的意思?(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市花:昔日素馨今日木棉在广州人心目中,公认的千年市花是淡雅柔美的素馨、百年市花为英雄豪迈的木棉。坊间“市花”素馨艳压千年本草纲目里说,素馨“枝干袅娜,叶似茉莉而小,其花细瘦四瓣”。素馨原名“耶悉茗”,早早从西域漂洋过海来到广州,自秦汉年间到清末,两千年来占尽了广州人的宠爱。旧时的广州城西和珠江南岸,有专门种植素馨花的“花田”。公元前196年,开越大夫陆贾出使岭南时,就发现岭南不分男女老幼,个个都爱以鲜花簪头,而他们戴得最多的就是素馨花。唐宋年间,城西花地渐得开发,出现了成片成片的花田,花农种得最多、卖得最多的还是素馨。明代,广州的各大城门口开始有了花市,用清初大儒屈大均先生的话来说,这些花市“所卖止素馨,无别花,亦犹洛阳但称牡丹曰花也,富者以斗斛,贫者以升量”,每天要卖出几百担之多。屈先生的话或许夸张了些,但说素馨是城门花市当之无愧的主角,谁也无异议。直到清代中期,“珠悬玉照”的素馨花田仍是许多诗人笔下最美的风景,女孩儿戴在头上的素馨花梳、美容用的素馨油、装点家居的素馨花碟、过节点的素馨灯、喝的素馨茶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怀想不已。想象一下,在这两千年间,不管哪朝哪代,如果官方有兴趣来评选一下市花,老百姓定会投票给素馨。素馨是老广州最悠久、最美丽的花事记忆,是当之无愧的古代民间“市花”。 建市后木棉首膺市花殊荣素馨虽在广州得宠两千年之久,但从清末开始,随西洋花卉、新式饰品与合成香品潮水般涌入广州,便失宠了,到了今日,几乎被人遗忘。现在,提起市花,我们想到的肯定是木棉。其实,从古至今,木棉也深得广州人的喜爱。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岭南先民就用木棉花絮纺出了洁白如雪的“广幅布”。盛唐年间,越秀山麓广种木棉,花开时节,满城男女老少都喜欢来此踏青,还有文人写下了“木棉花上鹧鸪啼,木棉花下牵郎衣。欲行未行不忍别,落红没尽郎马蹄”的诗句,令人回味无穷。木棉花被称为“英雄花”,最早出自400多年前抗清志士陈恭尹的木棉花歌,直入云霄、火烧天际的木棉花让他感慨万千,于是他挥笔写下“粤江二月三日来,千树万树朱华开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花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的千古名句,木棉“英雄花”的形象就此定格,并流传至今。1921年,广州建市,成为全国第一个采用现代市制的城市;1928年,掀起评选“市花”活动,在这之前,木棉“英雄花”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广州各新式学校的校徽,就多以木棉为标志。评选活动一开始,市民对木棉花的呼声最高,官方遂于1929年初宣布木棉为“市花”,一来顺应民意,二来,木棉“英雄花”的形象,与广州民众勇敢无畏的精神最为契合,这也是木棉第一次在广州荣膺“市花”之殊荣。“英雄花”木棉二度加冕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初沐之时,广州再次在全市范围内举行市花评选活动。花城市民热情高涨,推荐的候选花卉有58种之多,最终,木棉以75.9%的支持率,被选为市花。其广为流传的“英雄花”形象,1929年首膺“市花”的殊荣,花可入药、花絮可纺棉、木材是栋梁的多重价值,都是它力压群芳、众望所归的理由。拥有市花冠冕的木棉,与广州人的生活形影不离。许多骑楼的花窗上,雕刻着它的倩影;电视台与航空公司,以它为标志;红棉牌吉他、红棉牌凉果、红棉牌自行车、红棉牌红糖等本土产品曾是几代广州人的美好记忆,如今借由电子商务,木棉再次进入年轻人的视野。选自(广州日报(2019年1月7日),有改动)链接一:要成为市花,至少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特征并生长良好,其次则是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能够代表城市形象。大多数城市确立市花的过程都有一套比较规范而民主的程序。通常先经过市人大常委决定开展评选活动,然后广泛征集备选方案,结合专家推荐、群众投票、部门讨论等方式,最终通过确定。在此过程中,政府机关和普通市民均有同等的参与及发言的权利。因此,最终选择的结果是有着广泛的大众基础的,使得所选植物的象征意义上升为地区的文明标志和文化象征。选自网络链接二:园林设计师吕兆球表示:“我赞成重定素馨为广州市花。”理由是:素馨进入广州已有二千余年,从南汉至民国,在民俗文化上,深深影响每一个广州人,在大量的地方文献及现存相关地名、实物中均有印证。博友“夏墨生”说:伴随广州人亲密生活了2200年,有极其丰富、深厚、独特文化历史沉淀的素馨花,早已是特殊意义的“广州人”,她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沉淀可以让各种各样的公众广泛参与、品味、体验,她有责任也有能力以全新的姿态成为广州形象新符号。选自网络9 .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素馨花源自西域,来到广州后,在旧时的广州城西和珠江南岸均有专门的花田种植。B清初时,在广州各大城门花市素馨每天被卖几百担,屈大均先生说其是花市的主角。C木棉被称为“英雄花”源自陈恭尹的木棉花歌,之后木棉“英雄花”形象流传至今。D广州各新式学校的校徽,在1928年“市花”评选活动之前,多数以木棉作为标志。10 . 下列对材料中“素馨花”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素馨花由开越大夫陆贾出使到岭南时发现,并引领岭南的民众以素馨花簪头。B素馨花如洛阳牡丹花一样美丽迷人,唐宋年间广州花农种得最多,卖得最多。C素馨花因为成了许多诗人笔下最美的风景,所以许多女孩儿都戴上素馨花梳。D素馨花得宠千年,最终因西洋花卉、新式饰品和合成香品涌入广州而渐被遗忘。11 . 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唐宋年间,广州城西面的田地适于种素馨花,花地渐得开发,出现了成片成片的花田。B自秦汉到清末,不管哪朝哪代,如果官方有兴趣评选广州市花,老百姓定会投票给素馨。C拥有市花冠冕的木棉,与广州人的生活形影不离,由红棉命名的产品也受广州人追捧。D“夏墨生”认为素馨花有丰富的内涵和沉淀,它必以全新的姿态成为广州形象的新符号。12 . 文章以什么行文顺序介绍木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的顺序有何好处。13 . 木棉和素馨哪个适合作为广州市花?请结合其特点及市花评选条件谈谈你的看法。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自卑也是一种力量看过很多描写一个人应该怎样自信的文章,它们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能拥有某种高度,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已经抵达了它,否则,你永远只能是山脚下一棵矮小的狗尾巴草。然而,一般的人很少想到适当的自卑有时也是一种生命的补液,偶尔使用它,我们的事业之花就会开放得更艳更美,也更持久。或许你早已听说过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故事。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性情暴躁,而且非常专制,这使卡夫卡从小就形成了敏感多疑、忧郁孤独的性格,他有时不免有点自卑。事业最不顺的时候,他甚至说过“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写着我粉碎了一切困难,我的手杖上写着一切困难粉碎了我”这样很绝对的话,不过,卡夫卡没有放任这种自卑,而是一直企图超越自己,终于写出了变形记、城堡这样的优秀小说,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拥有一点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爱迪生的学业成绩差得让老师想跳楼,为此,老师竟建议家长让他退学。爱迪生也曾自卑过,但他把这种自卑当成动力,最后成了伟大的发明家。普希金当学生时,他的数学一塌糊涂,无论做什么题目,也不管运用哪种方法,最后他都会让答案等于零。为了自我鼓劲,他选择了写诗,结果成为一代文豪。自卑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一个人不难走向自信,人天性中就有一种自恋和惟我独尊的基因,这种基因使我们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好意见。我们真正难以做到的是时刻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不完善、不完美,从而保持一种谦和的心境。自卑是这种谦和的母亲。自卑对人生还有一个重要价值:让你变得有所敬畏。人生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无所顾忌而引起的:贪官之所以把手伸得很长,无非是因为觉得在他那个小圈子里,他可以搞掂一切;奸商之所以泯灭天良牟取暴利,不过是由于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对付国家的政策、法律这些人的确没有自卑感,然而,没有道理的“自信”却毁了他们。人生自然不能过于自卑,过分的自卑会打倒一个人的毅力和勇气,使我们自己消灭自己;但也决不能盲目自信,一个人盲目自信容易变得狂妄,自己挡住前进的道路。最理想的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用自卑探照自己性格、知识、才华的黑洞,用自信寻找走出迷途的道路。(选自时文选粹第二辑)14 . 选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自卑也是一种力量”这一观点的?15 . 第段中的事实论据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16 . 简要概述第段的论证思路。17 . 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自卑的理解。四、句子默写18 . 请根据要求填写作家作品或古诗名句。 _,弹琴复长啸。(王维_)马上相逢无纸笔,_。(_)逢入京使)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_,_。五、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左传曹刿论战)(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节选自国语长勺之战)(注释)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19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又何间焉(2)小惠未徧(3)弗敢加也(4)智虽弗及20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是则可矣。21 . 有两个成语出自(甲)文,它们是:_。22 . 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六、诗歌鉴赏23 . 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A诗歌描写舟行途中的景色,写出诗人月夜行船的独特体验,抒发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B诗歌构思精巧, 连用五个地名巧妙点出行程, 时间与空间的跨度达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C诗歌用词准确,“入”和“流”从仰视角度写出月映清江的美景,还暗点秋夜行船之事。D诗歌中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时的复杂情感。七、名著阅读24 . 名著阅读我挣脱了跟着我并想留住我的圣约翰,这轮到我处于支配地位了。我的力量在起作用,在发挥威力了。我告诉他不要再提问题,或是再发议论了。我希望他离开我。我必须而且也宁愿一个人呆着我从感恩中站起来下了决心,随后躺了下来,并不觉得害怕,却受到了启发急切地盼望着白昼的来临。白昼来临,拂晓时我便起身了(1)这段文字选自_国籍)国作家_姓名)的_。(2)根据小说情节的发展,小说中的主人公“我”下的“决心”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答。_八、综合性学习25 . 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个句子。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仿写:九、作文26 .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作文。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回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接到回信,命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也命家人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世代友好。请以“友善”“仁爱”“宽容”“大度”“谦恭”中的一个概念作为主旨 ,以你自己或周围人的生活为材料,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如果需要用“”代替。(2)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学校广泛开展社团活动。张山同学学习优秀,同时酷爱足球,非常想参加学校的足球社团。但张山的爸爸坚决反对,他想让张山专心学习,升入重点高中。张山不想牺牲自己的爱好,还是坚持参加足球社团的想法。请以“给张山爸爸的一封信”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如果需要用“”代替。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