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2234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州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州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州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班干部和同学们的意见大相径庭,在参赛曲目的选择上根本无法达成一致。B83岁高龄的徐静斐老人热爱绘画,她临摹的奔马惟妙惟肖。C歌手谭维维走访祖国各地,将民间好声音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相得益彰。D虽然学生都能意识到网络游戏的弊端,但仍有少数学生对此不以为然,依旧沉迷其中。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今日,一组“学生为老师打伞”的照片在网上热传,在网上热议。B可以有“老师背学生过河”的真情付出,也可以有“学生为老师打伞”的真心回报。C据报道,这名老师平时就与学生关系融洽,是为了表达敬意自愿为老师打伞。D学生给老师打伞,即使是发自内心的自愿,更有潜在的负面影响。二、字词书写3 . 下面每组词语均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1)深恶痛急油光可鉴宽恕奥秘( )(2)翻来覆去诚惶诚恐禁固繁衍( )(3)冥思瞎想正襟危坐侏儒绯红( )(4)鹤立鸡群不可明状迁徙芦荟(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谁的故乡不沉沦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被拆迁房子的瓦砾上跌坐,茫然吃着午饭,只是一个馒头和一棵大葱,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这是一幅为“农村上楼”而配发的照片。看到这一片狼藉,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无数的农民“被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但人们听不到故乡的呜咽,农历没有了,节气没有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存伦理被改造了。古人有揠苗助长的话头,也有夜雨剪春韭的诗意,乡村的消失在证明着一种东西故乡的脆弱,美的危险,土地不再为农人服务,土地开始为GDP服务。但没有了故乡的人是无根的,离开了地气的脚步注定是走不稳而踉踉跄跄的。有一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有个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回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你离开了那空间,你离不开那里蒸腾的气场,那里的细节,虽然有时光的流逝和空间的隔阻。但“任它草堆也好,破窑也好,你儿时放摇篮的地方,便是你死后最好的葬身之所”。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但原乡在哪里?即使你千里迢迢回到放摇篮的地方,但拆迁的速度,要比你的脚步快几倍。在某些趾高气扬者烟灰弹落的瞬间,无论老房子无论老城墙,都会谈笑间灰飞烟灭。故乡小桥的容颜你无法再睹物思情,没有铜雀台可以锁住那也叫小乔的恋人,即是铜雀台也会被拆迁成瓦砾。你有的不只是乡愁,而是目睹故乡的凌迟,故乡的死亡。我想,拆迁的那仅仅是一座座老屋么?拆迁的是那些有形的表面的东西,那融入人生的部分呢?那故乡的气味呢?要是再向人回答三十前的故乡,你准会遇到听众的不解,因为你的斜阳流水,你的蛙鸣溪头荠菜早已无有踪影,大家以为你在说谎,说不曾存在的诗意,说你的梦呓。拆迁的巨响,它不仅仅伤到了我们的骨头,它给我们不能指认故乡的人一种暗伤,在咯血,你看不到那血丝,你感到那虚空,那是一种大地的整体失忆和乡村历史的短路。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榆树,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窗外的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的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我不反对现代化,我反对的是过度和对故乡的损伤。我是怀念一种乡村的精神质地、一种氛围和一套完整的乡野价值观,那种安恬那种惬意。故乡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人类历史的保姆,她提供的是一种见证,是我们的童年。但现代化现在成了一种不容商榷的规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有着吊民伐罪讨伐一切的权力。过去那种低碳的生活,那乡村的牛粪和泥泞,曾是我发誓逃离的,那不是矫情,当走过了人生,当失去了故乡,当看到沉沦的故乡,失去了的才知道珍重。在我们人生的路上,应该有故乡。(有删改)4 . 第段中划线的“无边的乡村在沉沦”具体指什么?(请用文章原句作答)5 . 第段为什么要记述文人雅集的酒桌上“我”与友人的问答?6 . 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1)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2)在某些趾高气扬者烟灰弹落的瞬间,无论老房子无论老城墙,都会谈笑间灰飞烟灭。7 . 作者最后说“在我们人生的路上,应该有故乡”,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牧羊歌手郭震海(1)这是一个难得清闲的周末,我和老三相约到太行山深处这个宁静的小镇,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婚礼开始前,我和老三信步走进小镇后面一个空旷的山谷。(2)只见一位牧羊老汉手举鞭子,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啪啪啪”脆生生的鞭响,惊起一只正在觅食的山鸡,山鸡欢叫着振翅飞起又迅速落下。(3)“庆生叔,这样好的天气,你咋不亮开嗓子唱一个呢?”老三远远向那牧羊老汉打招呼。(4)“哈哈,唱一个!”牧羊老汉乐呵呵地回道。(5)老汉说着,大声咳嗽了几声后,便开了腔:(6)嗨/送郎送到大门口/扑上来看家的大黄狗/认了认是郎哥/摇了摇尾巴住了口口(7)“好!好”老三高声叫好,同时双手举过头顶鼓掌。(8)确实是好!我也在心里暗暗赞叹。没想到,在这苍茫的群山之中,这位牧羊老汉的嗓音会如此的高亢嘹亮。他那辽阔婉转的歌声如一把铁锤有力地撞击着大地,层层叠叠的群山,也仿佛随着老人的山歌活泛了,亮开嗓子,纷纷回音。群山伴唱,流云起舞,纯粹而自然。(9)老三告诉我,这位牧羊老汉名叫侯庆生,他爹在世时,就是出了名的“喊号子”的人。他爹的“号子”喊得响亮,大家干起活很起劲儿。(10)“你知道啥叫喊号子吗?”老三问我。(11)“就是劳动号子吧。”我说。(12)“小的时候,我爷爷和镇子里的人从山下往山上运石头的时候,七八个人用绳索用力拉着,一点一点上移,那时候庆生他爹就负责喊号子。喊的啥倒是不记得了。”老三的家就住在小镇上,在小镇上出生长大。(13)“没准,我还能喊上几句哩。”我说。(14)“你?”老三停下脚步,回头一脸惊奇地望着我,眼里流露出怀疑。(15)我确实没有骗他。我曾经对劳动号子进行乡村调查走访,听过多位至今依然健在的喊号子者喊过,也知道一些内容,只是从未亲口喊过。(16)“要不要现在就喊一回?不过,我需要你的配合。”我对老三说。(17)“好!喊一回!你说需要我咋配合?”老三的眼里疑惑瞬间变成了兴奋,仿佛射出两道光。(18)我说:“很简单,比如,我喊劳动号子嘛吼嘿,你就跟着喊嘛吼嘿,我就是喊号子的人,你就当正在劳作的人。”(19)那天,我和老三竟然忘情地在山谷中喊起了劳动号子:劳动号子嘛吼嘿嘛吼嘿/震天动地嘛吼嘿嘛吼嘿/不怕风儿嘛吼嘿嘛吼嘿/不怕雨儿嘛吼嘿嘛吼嘿/愚公移山嘛吼嘿嘛吼嘿/传遍四方嘛吼嘿嘛吼嘿/团结紧呀嘛吼嘿嘛吼嘿/齐努力呀嘛吼嘿嘛吼嘿(20)我们由最开始的小声喊,到彻底亮开嗓门,越喊声音越大、越高亢。老三平时是很稳重的人,此时仿佛整个人都被点燃,两个胳膊在空中挥动着,仿佛再次回到童年。(21)我越喊越投入,眼前仿佛山坡上真的出现了一群弓着身,光着背,负重前行的人,汗水在他们古铜色的脸上。随着号子声声,他们一步步向上,向着挂着太阳的地方走去(22)“三娃子,三娃子,是谁教你们喊号子的,三娃子”(23)我们太陶醉、太投入了,完全不知庆生何时停的歌声,更没有听到他急切的呼喊,直到他从山坡上连滚带爬,挂着一脸泥土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才停止喊声。(24)“谁教你们喊号子的?”他问我。(25)我被他的问话喊醒,忙说自己之前曾经对劳动号子进行过乡村调查。(26)“调查?”他问道。(27)“是的,我曾在报社当记者,专门调查过劳动号子,这算是我们古老的艺术品种之一,我调查就是想记录下来,记录这份宝贵的民间艺术。”我说。(28)庆生听了,几步走近我,一双粗糙的手不容分说就紧紧抓住我的手,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后来我才知道,老人一辈子太爱民间艺术了,老人说他的父亲就爱唱民歌,爱喊号子,他继承父亲之所爱,比他的父亲还要痴狂。从小只要听他的父亲唱过一遍的民歌,他就能记在心里。(29)老三告诉我,庆生老汉的儿子大学毕业,在一个煤矿当技术工,家里小日子过得很不赖。只要跟庆生提到民歌,他总是张嘴便来,不同内容,不同形式。我问庆生肚子里到底装了多少首民歌,他笑笑说:“多得很,一箩筐肯定装不完。”(30)看着眼前的庆生老汉,想起刚才他那高亢有力,婉转动听的歌声,我想起了近几年一路走红的华阴老腔,那几位陕西老汉,在舞台上,忽而人喊马嘶、气吞山河,忽而鸣金收兵、四顾苍茫。每每看到他们这样的表演,扑面而来的是真实。这种真实让人震撼,更令人神往。(31)庆生告诉我,其实他啥也不图,更没有想过当歌唱家,只是觉得这些山歌经过数代人的口口相传,不能丢,丢了怪可惜。可我分明觉得这位牧羊歌者就是一位真正的歌唱家,是我在这山野中遇见的“歌王”。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22日 20 版)8 . 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写下表。情景听老汉唱山歌“我”提议“喊号子”“我”要求他配合“我”和他一起“喊号子”老三的心理(1)(2)(3)(4)9 . 分析文章第(9)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10 . 联系上下文,品味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1)层层叠叠的群山,也仿佛随着老人的山歌活泛了,亮开嗓子,纷纷回音。(2)庆生听了,几步走近我,一双粗糙的手不容分说就紧紧抓住我的手,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11 . 文章结尾句中“真正的歌唱家”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分析其内涵。阅读五猖会选段,完成下列小题。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12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是因为看到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侧面写出了父亲的严厉。B“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两处的感叹号写出“我”背书投入、感情丰富的情态。C“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太阳也升得更高了”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内心的焦急。D选文以“五猖会”为线索,描写生动,情感真挚动人,表达了鲁迅对儿童教育的思考。13 . 结合语境,揣摩加点词,赏析下列语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14 . 选文划横线处“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与选文开头的什么场景相呼应?有什么作用?15 . 文末写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里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四、句子默写16 . 古诗文积累。(1)更深月色半人家,_。( 刘方平月夜 )(2)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3)浊酒一杯家万里,_。( 范仲淹渔家傲 )(4)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5)右手秉遗穗,_。(白居易观刈麦)(6)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极言出猎规模之大和速度之快的诗句是_。(7)李清照武陵春中出奇创意表现愁绪的句子是_,_。 (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运用比喻描写战争场面的句子是_,_。五、课内阅读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7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俄而雪骤 _(2)未若柳絮因风起_18 . 翻译下面句子(1)撒盐空中差可拟。(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19 . 下列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谢太傅和他的儿女们谈论文章的义理。他很关心和重视后代的学习。B白雪纷纷何所似?纷纷扬扬的为什么这么像白雪?谢太傅看到外面的情景,很惊讶。C公大笑乐。谢太傅很高兴地大笑。说明他对儿女将雪比喻为“撒盐”“柳絮”感到幼稚可笑。D下车引之。陈太丘的友人下车来拉元方,这个动作说明他心中为自己的行为真心感到羞愧了。20 . (甲)(乙)两文中的“兄女”“陈元方”两少年有怎样的共同特点?你知道类似的少年吗?请举出他(她)的一个相关事例。六、课外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靖郭君将城薛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时阴,奚以薛为?君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注释)城薛:修筑薛地的城墙。谏:规劝。谒者:主管传达通报的官吏。臣请烹:我情愿受烹刑。阴:庇护,荫庇。奚:何。21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为客通/北通巫峡B靖郭君因见之/因势利导C鄙臣不敢以死为戏/肉食者鄙D犹之无益也/满招损,谦受益22 .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网 不 能 止 钩 不 能 牵 荡 而 失 水 则 蝼 蚁 得 意 焉。23 . 请你依据选文具体分析齐国门客进谏的智慧。七、综合性学习24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一个人听雨,就像玩味岁月的回声,就像欣赏 A(幽雅、优雅、文雅)的曲子,无人叨扰,无须jio情,悠闲自在。不管外面的天空是 B(寂静、幽静、沉静)tu废,抑或是空灵祥和,且听着漫天细细碎碎的雨声。听雨就是聆听自己心的声音,听雨就是感受春天脉搏的跳动,。(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叨扰( ) jio( )情 tu( )废(2)在A、B处各选一个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AB(3)仿照划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八、作文25 . 任选一题作文。(1)我与的故事要求: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苦难有如黑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你会发现它不过是灰色而已。里希特长庚星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