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9年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1985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9年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2019年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2019年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9年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读图信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汉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B汉字有丰富的文化内涵。C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对我们理解和辨析形近字有帮助。D汉字的字形和字义完全没有关系。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既让学生锻炼了身体,又让校园充满了活力。B今年母亲节,文博同学瞒着姐姐和爸爸烹饪了一道美味可口的菜肴,准备把它作为礼物送给辛劳的妈妈。C广益2018级班级合唱比赛精彩纷呈,动听悠扬的歌声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赢得师生一致好评。D长沙地铁4号线宛如一条巨龙串联起长沙城的西北和东南,让长沙地铁线网从“十”字形迈向“米”字形架构,形成“网络化运营”。二、字词书写3 . 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相相信(_)真相(_)骑骑车(_)车骑(_)三、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打眼玩古玩,一辈子没打过眼的人很少,但李真的师父老何算一个。老郭和老何多年前本是朋友,但后来因为是同行,成了冤家。不久前,老郭突然就倒了。究其原因,都是因为一幅字画。年前,老郭举债以三百万的价格买了一幅明朝钱塘大画家戴文进的风雨归舟图。图到手,联系了买家之后,买家请来权威的专家一鉴定,确认是赝品,拱手而去。老郭,深受刺激,就倒了。墻倒众人推,老郭被骗的消息一传出来,要债的人都找到医院里了。这一切,老何当然都看在眼里。老何叫来李真,让他去一趟医院。李真奇怪,问为什么?老何沉吟:“老郭还是有些眼力的,你去和他商量一下,风雨归舟图还卖不卖?如果卖,拿来给我看一下。”李真来到病房,说明来意。老郭权衡之后,答应了。老何看过了画,大喜。说,权威专家也打眼了。说完,让李真去找老郭谈价。老郭说,我认栽,二百万。老何得到消息,一笑,以他现在的情况,还有资格讲价?最多八十万。这八十万,可算救了老郭。老何拿到画后,小心地盖上自己的收藏印章。将画小心地保存了起来。李真看着不露声色的老何,心想,高明啊,师父这才是真的捡漏啊。过了没多久,李真在参加一次交流画展的时候,看见了那幅风雨归舟图,上面有师父的收藏印,一边却标着大大的“赝品”二字。李真问老何:“师父,您这次真的打眼了,因为你也起了贪念。”老何摇头否认:“我没有打眼。”李真再问,老何笑而不答。4 . 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情节和人物。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小古:小小说讲究简洁,这是老何和老郭的事,没有李真这个形象,故事也合理。小玩:我不同意,李真这个人在小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情节上看,_从塑造老何这个形象看,_5 . 下面这句话中的两个“小心”有什么表达效果?老何拿到画后,小心地盖上自己的收藏印章。将画小心地保存了起来。6 . 读完全文,你觉得老何和老郭到底是朋友还是冤家,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述。7 . “打眼”和“捡漏”是在古玩行里的一组反义词。“打眼”是指买东西没看出毛病,上了当。“捡漏”就是用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而且卖家往往是不知情的。有人说本文的标题用 “捡漏”更好,你觉得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读书的“体”与“用”杨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人;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积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这些围绕“读书”而产生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功能。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从这个角度考量,读书利国利民、利人利己。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到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然而,对实用功利的追求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时,就意味着读书是一种专属于人的活动,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读书的根本要义是“人性养成”“人文化成”。从这种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到读书的至境。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以前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面说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子的感叹:十年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后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界了。归根到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本身,前者却陷于斤斤计较。带着患得患失的心去读书,有时候就会执着于一念而忘记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8 . 下列对读书的“体”与“用”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的“体”与“用”从不同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这一问题。B读书的“用”就是读书的“体”外化而生成的实用功能。C读书的“体”与“用”的差别就是读书有用与无用的差别。D对读书的“体”与“用”的不同追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9 . 下面能证明第段中“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A因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所以“读书无用论”逐渐抬头,在中西部及农村边远地区尤甚,大有蔓延开来之趋势。B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C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10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的观点是读书的“体”,根本要义是也就是“人性养成,人文化成”。B文章第段中论述读书的“用”,作者主要通过举例的论证方法证明读书的实用性。C本文第段“书中自有千钟粟”意思是通过读书考取功名,就有荣华富贵,这是古人用读书的功利性对世人的劝学。D第段最后一句“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是反问句,结尾用反问句进一步强调读书的根本要义,深化文章的中心论点。四、句子默写11 . 在下列横线上默写相应的内容。(1)千里之堤,_。(韩非子)(2)与君离别意,_。(作者_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只在此山中, _。(贾岛寻隐者不遇)(4)_,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5)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_)(6)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_中国的历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7)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的诗句,有力地捍卫了国家和个人的尊严,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五、诗歌鉴赏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下列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注:(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12 . 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_之情,也表现了诗人_的人生态度。13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六、课外阅读14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武技李超,字魁吾,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曰:“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即交臂作势,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幸勿罪!”李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鲁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注释)托钵:托着碗化缘。感荷:感动。昂:高。低昂,即高低。罔:无,没有。适:到去;历下:地名,今济南历下区。骈;并拢。(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子既尽吾能 但两相会意可耳尼笑谢曰 股已断矣(3)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命李试其技/其一犬坐于前B.李乃解衣唾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李请之再四/或异二者之为D.幸先以我名告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4)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超遇到一位化缘的僧人,给他饭吃,僧人非常感动,主动要传他武术。僧人一年多后又来到李超家,听说他曾与尼姑交手很吃惊,责怪他太鲁莽。B.本文善于通过“笑”米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C.尼姑与李超交手,听说李超师父的名字,非常害怕,赶紧拱手施礼。在众人劝说下,她提出“但两相会意可耳”,有了安全保障后,才又与李超交手。D.小说通过跌宕的情节安排,表面上写和尚和尼僧对李超武技的指导,实际上写的是他们对李超德行的指导。(5)请对李超的为人处事作简要评析。七、名著阅读15 . 名著阅读(1)下面是水浒传里与“青面兽”杨志有关的故事,根据情节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_)杨志押送金银担 青面兽北京斗武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翻船丢失花石纲 汴京城杨志卖刀ABCD(2)“倒拔垂柳力千斤,最恨戒律羁绊人”“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这个梁山好汉是_,这几句表现了他_、_的性格特点。八、综合性学习16 . 综合性学习。现阶段各班都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研究活动,试根据掌握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疑难探讨)小王同学搜集到下面两组诗句,请你帮他辨别一下,诗句描写的分别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季节: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季节:_(2)(学海撷趣)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探究下面一段话中蕴含的物候规律。山下还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在自然生态上,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从热带到温带再到寒带的三级转换,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景观。吴功正阿里山纪行_(3)(口语交际)成语、谚语中有一些是反映气象物候的,请你各写出一个;但有些反映的又不合我们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加之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因而王飞同学认为再依靠成语、谚语来识天气根本没必要,你该怎样劝说他打消这种念头呢?成语:_谚语:_劝说:_九、作文17 . 你有没有憧憬过未来的生活?你觉得,十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做什么?又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请以十年后的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3)文中不能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书写工整,500字以上。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