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1537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赫然(h)校补(xio)排衙(y)气冲斗牛(du)B窥探(gu)硕果(shu)卓越(zhu)兀兀穷年(w)C独裁(ci)衰微(shui)迭起(di)慷慨淋漓(ki)D弥高(m)迥乎(jing)深宵(xio)锲而不舍(q)2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他们的感觉里,时间似乎已经过去了数千亿光年。B他在北京大学上了10年学,从本科利到博士,期间,获得过9次奖学金。C这件小事把他的虚伪暴露得淋漓尽致。D他这次一下子拿出100多万元帮助乡亲们修路,真是大方之家。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啊,我听见了,听见了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震荡的回声:我是森林!”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是正确的。B“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去。他再三叮嘱,甚是仔细。”这些加点的词都是副词。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德隆望尊”“穷冬烈风”这些都是并列短语。D“长空的大风经过这里,停下脚步;洁净的甘泉日日与他相伴,也终于明白了它;山顶的松树时时顾盼着它,和它心意相通。”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没有正确的环保观,低碳生活能否实现的关键。B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C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D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5 . 下面关于名著的读书笔记,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三调芭蕉扇时,在众神佛的帮助下,孙悟空调得芭蕉扇,灭了火焰山的火,师徒继续西行取经。(西游记)B宋江做了粱山泊山寨之主后,把忠义堂改为聚义厅,后来又在聚义厅前树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两面绣字红旗。(水浒传)C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朝花夕拾)D汤姆和他的小伙伴在杰克逊岛上过起了“海盗”生活,享受到了摆脱成人社会禁锢后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汤姆索亚历险记)二、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雪地烤红薯周海亮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A)天空平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不错。”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天渐渐黑下来。(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焦糊的烤红薯。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糊了。”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红薯的微涩与甘甜。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6 . 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手忙脚乱烤红薯 _ 高声吆喝送红薯_7 . 结合上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8 . 文中第和第段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9 . 第段“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烤红薯的微涩与甘甜”中的“微涩”和“甘甜”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两个词语各自的含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五猖会(节选)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10 . “我”去看五猖会前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用简洁的语言填空。(_)忐忑担心沮丧痛苦(_)11 . 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了。(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并说明理由。A静谧B静肃)(2)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3)我至今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加点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2 . 文中画线句写“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有什么作用?13 . 你赞同文中父亲在“我”即将去看五猖会时让“我”先背书这一做法吗?结合文中内容和你的学习经历简要回答。三、句子默写14 . 古诗文名句默写。(1)独坐幽篁里,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2)孙权劝学中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_,_。”(3)十二章中感叹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的句子是“_,_”。(4) 我国古代诗文中,“风”的身影随处可见,它传送笛声“_,_。”(春夜洛城闻笛);它陪伴过游子:_, _” (次北固山下)。千古诗句,万种风情。四、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注释)任末:人名。笈(j):书籍。庵:茅草小屋。麻蒿(h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15 .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任末年十四/壮士十年归B人若不学/孰若孤C暗则缚麻蒿自照/自以为大有所益D谓之行尸走肉耳/权谓吕蒙曰16 .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17 . 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简要写出三点。五、综合性学习18 . 庄子崇尚自然,追求精神上的逍遥游。他的文章想象奇特,变化多端,并常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的语言有很大影响。请从下面的故事中选择一则,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其故事内容及寓意。庖丁解牛邯郸学步庄周梦蝶望洋兴叹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