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7861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杭州市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杭州市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市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基础知识综合1 . 请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小题。阅读经典,就是和文学作品心灵对话:藤野先生中鲁迅笔下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A“头顶上盘着大辨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除下帽来则“油光可鉴”。他对此深恶痛绝,便来到仙台学医,但n名信事件和看时事片时的喝采声打碎了鲁迅的学医救国梦,他毅然拿起笔同反动势力进行着毫不妥协的斗争。不chu劳作、宽厚仁慈的朱德母亲让人感动,目光x利的托尔斯泰B“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为镭殚精竭虑的居里夫妇给我们极大的震撼。(1)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对应的汉字。_nchux_深恶痛绝_名信不_劳作_利殚精竭虑(2)从上一题中任选两个词语,结合上下文,解释所选词语的意思。(3)从A,B中任选一句分析其修辞手法及作用。二、现代文阅读说宽容“宽以待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宽容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我国战国时期,蔺相如出色地完成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的外交重任,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于是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一下激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他扬言说“吾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退让宽容的态度。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廉颇,维护了赵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给后人流下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引车避匿”,而是来个“两虎相斗”,在那种形势下,势必给国家招来灭顶之灾,后人对他的赞佩,也正是由于他有这种包容万物的气量和美德。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建府第时,因地界不清,与邻居发生争执。双方都仗着自己家人在朝做官,互不相让。当地官员也惧怕各家势力,无法公断。张英家人他修书一封,让他出面干预。张英接信后,当即赋诗一首答复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地三分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信后悟出其中道理,当即让地三尺,以示不争。对方了解此事后,也觉惭愧,也让地三尺,这便是“六尺巷”由来。张英的做法不仅教育了家人,也感化了对方,退让三尺,海阔天空。他的做法对我们不也同样有很大的启发吗?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的一件事:一味小伙子在公共汽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一个抬价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你看姑娘做得多好啊!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堪想象。得理也让人,大度而包容,它的感化作用有多大啊!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人却缺乏种胸怀和气度,遇事斤斤计较,寸步不让。譬如在大街上骑车,一不小心撞了别人;乘公共汽车,人多拥挤,不注意踩了别人的脚。这时不是你说对不起、他说没关系,而是互逞一时之愤,用不能形诸于笔的语言,恶语相向,大打出手,终至两败俱伤。朋友,好好想一想,何必呢?为什么遇事不退一步?为什么对别人不可宽容一下呢?当然了,我们所说的宽容是有原则、有限度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当有人侵犯党和人民的利益之时,应挺身而出,绝不能姑息养奸,苟且偷安。这是不在话下的。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对宽容气量的赞美。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2 .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3 . 文中第段阐述的内容是_4 . 文中列举了3个事例,请你分别概括出来。5 . 第段中“后人对他的赞佩,也正是由于他有这种包容万物的气量和美德。”中的“这种”指什么?6 . 读完上文,你有哪些感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有时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她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目光轻柔地抚过老人。也曾想过,将车停下。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又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而去。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你是哪个啊?”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外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我是小萍。”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的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我能感觉到,我能来看她,外婆非常开心。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沉的内疚,还有不安。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子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国庆还没到,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这一次,是在医院。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容枯槁、卧床不起。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外婆就这样离开了。外婆,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四轮,走到您的身边,轻轻地唤您一声“外婆”,然后匍匐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寞的时光。可是,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7 . 根据提示,将下面表格ABC处内容填写完整。我外婆路过外婆时没有停留A:B:快乐地与“我”交谈再一次与外婆相见C:8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桂树飘香,绿叶轻摆,“不知人间忧欢”,是为了引出下文,衬托“我”忽视至亲痛失亲人的悲情。B“我”上门看望外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一方面是说外婆已经老迈,另一方面说明“我”太久没有看望外婆了。C“我”成年后,仍然接受外婆给“我”的压岁钱,说明“我”太过冷漠,不知感恩。D“我”因为内疚和不安,所以决定于国庆带两个孩子去看外婆。9 . 文中写“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子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我”感到“亏欠”的原因是什么?10 . 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1)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从人物描写角度)(2)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从修辞运用角度)11 . 请写出文章最后画线句的含义。三、句子默写12 . 根据提示,用古诗文填空。(从下列题目中任选4题作答,8分)后值倾覆,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四、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3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属予作文以记之(_)(2)去国怀乡(_)(3)宠辱偕忘(_)14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1)微斯人,吾谁与归?(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5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C第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D第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留别王维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注)此诗是孟浩然游京师,应进士试,失意后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的。芳草:比喻理想的境界。当路:当权者。16 . 诗中显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的句子是:_,_。17 . 评析首联中“寂寂”和“朝朝”的表达效果。18 . 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六、语言表达19 . 学校准备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读书活动启动仪式,组委会想为这次活动设计一副对联作为宣传标语,现在已经有了上联,请你续写下联。上联:与 圣 贤 为 友 , 养 成 读 书 习 惯。下联:七、名著阅读20 .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结合小说水浒的情节和以上图文,为第幅画的横线处补写一段文字。【小题2】在小说水浒里,鲁达起初是一名普通军官,后来成为一名“臂负千金扛鼎力”的禅林壮士。他自评“平生不修善果”,而梁山首领宋江却评价他“忠心不害良善”,你认为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请举出“拳打镇关西”之外的一个故事简要陈述。八、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17年11月2日,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对北京市西城区某职业学院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五名犯罪时未满十八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被告人朱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被告人赵某、李某、霍某、高某犯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材料二)张国新(全国人大代表):除了校园欺凌的相关法律法规外,2017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还联合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加强校园欺凌综合治理,设立两级欺凌治理委员会,完善相关处置程序。同时,建议通过立法把教育惩戒权赋予学校和老师,以起到防微杜渐的惩戒效果。林夏(深圳阳光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师):很多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在公众场合。美国专家的研究表明,旁观者的态度越倾向于协同或沉默,班级的欺凌行为就越多,反之欺凌行为就越少。旁观者的态度是影响校园暴力发生的关键。詹小彤(受访家长):我们常年在外打工,孩子是寄养在亲戚家。孩子其实是跟我们讲过在学校被同学欺负的事情,说不想去上学了。当时就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我们天天工作拼命挣钱,你还不好好学习?再说他怎么不欺负别人?肯定是你自己不好。没想到真是我们错了。(材料三)21 .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西城区校园欺凌案判决表明,未成年人犯罪同样不能逃避刑法的制裁。B目前我国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事件的整治,并力求对未成年人的惩治有法可依。C我们应该对校园欺凌现象和行为说“不”:不参与欺凌,不做冷漠的围观者。D家长发现孩子受到校园欺凌时,要冷静处理,首先要教训、批评自己的孩子。22 . 根据(材料三)写出结论。23 . 根据以上提供的材料,说说下图的寓意。九、作文24 . 以下两个文题,任选其一。作文(1)题目:因为有你作文(2)题目:_,其实很简单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幸福、快乐、超越),使题目完整,然后作文。作文要求: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表现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25 .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习作。题一:挥手自兹去,出自李白送友人,意思是“挥挥手,从此离开”。粗读,平淡无奇;细品,意蕴丰厚。孤独之旅中,杜小康战胜孤独,走向成熟,告别原来的自己,挥手自兹去;最后一课里,小弗朗士幡然醒悟,悄然蜕变,远离过往的生活,挥手自兹去。“挥挥手,从此离开”的,也许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段时光;“挥挥手,从此离开”时,或许有一点无奈,一丝洒脱、一份期待请以“挥手自兹去”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有一群青蛙组织了一场比赛,目标是登上一座很高的塔。一大群动物在塔下观看比赛,为参赛者加油。旁观者都不相信那些青蛙能够爬到塔顶。“哎呀,这太难了!他们永远无法爬到塔顶。”“他们根本没机会成功。塔太高了!”开始有些青蛙一只接一只地摔下来。那些步伐稳健的的青蛙,听了议论后,也都放弃了。一些小青蛙看着眼前的高塔,更是没有信心,站在原地未动。最后,其他青蛙都放弃了攀爬。只有一只青蛙,经过一番努力,到达了塔项。原来,那只登顶的青蛙是个聋子。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选取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