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6782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青海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青海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B“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被后人称作“李杜”。C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学家,作品集文山集以其号来命名。D“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指对方;“欲报之于陛下”中的“陛下”是对皇帝的谦称。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小题最苦与最乐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2 . 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_。3 . 请从第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4 . 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分别在10字以内)“卸却”责任指:_“解除”责任指:_5 . 读完全文后,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阅读背影选段,完成下列小题。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A)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B)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6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中父亲所做的事情。_爬过月台为我买橘子7 . 按括号中的要求赏析下列句子。(1)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从描写角度说说句子的表达效果)(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抓住关键词分析句子表达效果)8 . 选文第三段A、B两处画线句都写到了自己流泪了,试分析一下两处流泪的情感有何不同之处。三、文言文阅读9 . 简答题:在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面对不同景色产生的“悲”“喜”之情,与范仲淹的“忧”“乐”之情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在鱼我所欲也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两篇文章中不同的作者使用相同的方法来说理,试结合文章分析。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用了多个典故,请选择其中一个典故将其讲述清楚,并分析用此典故意义何在?四、句子默写10 . 默写。(1)_,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温庭筠)(2)江山如此多娇,_。(沁园春 雪 毛泽东)(3)露从今夜白,_。(月夜忆舍弟 杜甫)(4)_,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王湾)(5)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五、诗歌鉴赏阅读水调歌头,回答小题。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1 . 此词是(概括内容)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的情怀。12 . 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结合下片划线语句,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13 . (1)“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从古至今没有间断过,月亮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也引发人世间无尽的哀愁。下列诗句与苏轼所抒之情相似的一项是_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B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C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2)你还能想到关于月的诗句有_,_。(写某一首诗的两句话,本题出现诗句除外。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六、名著阅读14 .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那是六月初,北京披上了春天的绿装,无数的杨柳和巍峨的松柏把紫禁城变成了一个迷人的奇境;在许多清幽的花园里,人们很难相信在金碧辉煌的宫殿的大屋顶外边,还有一个劳苦的、饥饿的、革命的和受到外国侵略的中国。在这里,饱食终日的外国人,可以在自己的小小的世外桃源里过着喝威士忌酒搀苏打水、打马球和网球、闲聊天的生活,无忧无虑地完全不觉得这个伟大城市的无声的绝缘的城墙外面的人间脉搏许多人也确实是这样生活的。然而,在过去的一年里,就连北京这个绿洲,也难免那弥漫于全中国的战斗气氛的侵袭。日本征服的威胁,在人民中间,特别是在愤怒的青年中间,激起了盛大的示威抗议。几个月以前,我曾经站在那弹痕累累的内城城墙下,看到上万名学生在那里集合,他们不顾宪警的棍棒,齐声高唿:“一致抗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分割华北的要求!”北京的全部砖石屏障都阻挡不住中国红军试图穿过山西向长城挺进的这一惊人之举引起的反响。这次远征号称要对日作战,收复失地,但未免有些唐吉诃德味道,立即被蒋介石总司令的十一师精锐新军所拦截,但是,这却阻止不了那些爱国学生,他们不怕坐牢,也不怕可能丢脑袋,大批走向街头,喊出了那被禁的口号:“停止内战!国共合作抗日救国!一天午夜,我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身上有点不舒服,可是心里却非常兴奋。我所以兴奋,是因为摆在我面前的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一个跟紫禁城的中世纪壮丽豪华在时间上相隔千百年、空间相距千百里的地方:我是到“红色中国”去。我所以“有点不舒服”,是因为我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用微生物的眼睛来看一下我的血液,就可以发现一支令人毛骨悚然的队伍,在我的臂部和腿部注射了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的病菌。这五种病在当时的西北都是流行病。此外,最近还流传着令人吃惊的消息,说淋巴腺鼠疫正在陕西省蔓延开来,陕西省是地球上少数几处流行这种风土病的地方之一。(1)以上文段出自美国记者_所写的_。(2)这部书中“红星”的有什么含义?(3)选文后面“我”遇见了一个青年人。在这个青年人心中,红军是怎样的军队?15 . 根据傅雷家书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阅读任务单。阅读层次阅读策略阅读任务阅读记录检视阅读选择阅读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这些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什么问题?_分析阅读专题探究傅雷先生在一九六一年中叮嘱儿子傅聪:“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请你结合全书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主题阅读拓展联读从傅雷家书走向“家书”的主题阅读,阅读曾国藩家书我们仨目送。七、综合性学习16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下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斓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炽( )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qi( )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感受到邓稼先鲜为人知的背后为国献身情怀;A。结合语境,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炽( )痛 qi( )而不舍鲜( )为人知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应改为“_”。请仿照前面句子在A处续写一句话。_17 . 自2015年起,每年的9月3日被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请你参加以“学习抗战精神 放飞青春梦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活动一:感受精神)请将下面画横线的句子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中。向前 向前 向前!我们的队伍像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2)(活动二:表达敬意)请你代表中学生给抗战老兵说几句话。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3)(活动三:理解内涵)下面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的标志,请具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至少答出两点)(4)(活动四:抒发心声)下面是三秦中学纪念抗战胜利的宣传标语。请补写一个句子,使其与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有一段记忆,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永恒;有一种精神,在今与昔的交替中闪耀;,。八、作文18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同学们在校学习期间,还会参加很多活动,比如“社团活动”“学农活动”“参观学习”“社区慰问”等等,这些活动会给你带来许多不一样的体验和感悟,请以“体验”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题目二:请你发挥想象,以“阳光小树”为题,写一篇故事。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 -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