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4468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川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银川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银川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川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锦鲤”是一条什么样的鱼某“宝”发起“寻找中国锦鲤”活动,微博发出,瞬间刷爆全国。何为“锦鲤”?“锦鲤”如今为何有这样大的号召力?鱼很早就出现在先民的生活里,中国的渔猎文化在农耕文化之前,半坡遗址发现的“人面鱼纹图形”彩陶距今已有六千年历史了。那时候的人类生活在神话与真实之间,他们对万物饱含敬畏,云中鸟、林中兽和水中鱼都人格化了,成为神秘的存在。鱼很早就成为龙图腾的伴生物,或者,在龙图腾之前,有过鱼图腾。在鱼文化的演变中,鲤鱼因多卵而被喻指“多子多孙”,诗经陈风衡门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后世与婚姻、生育相关的礼俗,鲤鱼成为重要的文化符号,便不足为奇了。后来,鲤鱼的祝福意味越来越深入世俗生活。孔子得子,鲁昭公赐以鲤鱼。孔子感拜,取名孔鲤,字伯鱼。庆贺生子赠以鲤鱼逐渐成为礼俗,并在送鱼之时,附上绢布书写的祝福语,久而逐渐演变为书信的代指,友谊、爱情的代称。鲤鱼游进剪纸、年画、刺绣、花灯等民间艺术,进入“年年有余”的祝福语,成为酒席的标配,关于鲤鱼的吉祥意指越积越厚,具备了深广的群众基础,被各种文化争相引入并诠释。对鲤鱼文化赋予和添加新内涵,并得到大众广泛认可和深远流传的,是儒家的诠释。鲤鱼背高体阔,身形俊秀,柔中带刚,性格雄健沉稳,具有临危不乱、泰然自若的风度,它们的形象和性格符合儒家对于“君子”的要求,鲤鱼便被儒家赋予了诸多入世、励志的意蕴。汉代三秦记载:“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埤雅释鱼中载:“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鲤鱼跳龙门”的传说,迎合了大众企图通过努力改变自身的理想,被儒家成功转喻为科举考试,成为儒家劝人入世进取的励志故事。这个故事,激励了一代代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梦想拥有不一样的人生。龙是极少的,那么一个必然结果是,不是所有的鲤鱼都可以化龙。必须通过特殊化,通过数量的限制来彰显龙的尊贵,所以化龙的是特殊的“黄鲤鱼”。到了唐代,首次出现在陆龟蒙诗歌里的“锦鲤”,拥有了化龙的专利。在千万种鱼中,成为鲤鱼已然幸运万分;在千万条鲤鱼中,成为锦鲤更是万分幸运。只有它们,才拥有成龙的资格和机会。锦鲤,实在是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幸运儿。当今某“宝”以它来命名它选中的幸运儿,当然非常恰当。(有删改)1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与龙被联系在一起,成为龙图腾的伴生物,是因为在龙图腾之前,有过鱼图腾。B传说“鲤鱼跃龙门”激励了一代代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梦想拥有不一样的人生。C“鲤鱼游进剪纸、年画、刺绣”中的“游进”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D诗经三秦记埤雅释鱼等典籍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说服力。2 . 文章以“寻找锦鲤”活动这一社会热点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 . “锦鲤”具有“这样大的号召力”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烟火梧桐梧桐是乡间的俗女子。她没有窈窕的身段和华裳美冠,只有粗枝大叶的一袭粗布绿萝袍,从春穿到秋。浆洗了几水也不知道,到了秋末,已是漂白、泛黄。梧桐是忙碌在锅台灶间、穿梭于田埂场院的村妇,乡下的檐前屋后总少不了她的身影:一身烟火气。在乡下的树中,梧桐似乎比其他的树悟性要慢许多。春气初暖,其他的树如柳树、槐树、杨树已经偷黄转绿,不经意间已是绿满枝头了。而梧桐则如贪睡的村夫,还想睡个回笼觉,最终禁不住春风细雨的催促,才懵懵懂懂地露出头来,吐出毛茸茸的嫩芽,稚拙地憨憨地笑着,一点也不性急。但憨人有憨劲。没多久,叶片由婴儿拳头般大小变成大人的巴掌了,再过几天又变成了老汉头顶上的斗笠。此时,树下已是浓荫匝地,日光再也照不透地面。比起其他树,梧桐很有后来居上的感觉。要是往年的梧桐树墩还在,等开春不久,便窜出一人高的嫩芽,顶着几个憨大的叶子,没几天就窜过墙头了,很让人惊异。所以,在农村里,人们喜欢在庭院里栽梧桐。古语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肯定不是说梧桐,因为梧桐长得快、易成材,将生长快慢拿捏得很是火候。长得虽快,但梧桐材质却疏松。所以,收藏家马未都将“桐”“杨”“柳”归为柴木,身价比不上楠木、紫檀等豪门贵戚。但如果全这样看待梧桐,那的确是委屈她了。在我看来梧桐是土气而不俗气,甚至是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的象征,是隐于民间的隐士。雨打芭蕉是江南的韵事,而在北方,我们却也有夜雨听梧桐的雅兴。疏疏密密的雨点是素手调弦琴,硕大肥美的梧叶便是古筝、扬琴、京胡、琵琶了。雨密风狂是弹起胡笳十八拍,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雨疏风歇,则是弹起高山流水,余韵悠扬,又如风过荷塘,暗香飘送。因此,才女李易安才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意境。 秋风乍起,万物萧疏。这是自然界的不二定律,谁都抵挡不住自然法则。梧桐发芽如老妇抽丝,但梧桐的落叶却让人感泣,住在乡下的人常有这样的体验:第一场严霜落下的晚上,在夜间熟睡的人们常会被院子里噼里啪啦的声音惊醒,以为是落雨了,雨紧潮急的。然而,透窗而入的月光又很分明。待打开窗看,原来是梧叶飘飘,急遽地从枝头落下,步履匆匆,不容置疑的,让人惊异。人衣衫单薄甚至是袒胸露乳的时候,梧桐枝叶茂密,为人遮风挡雨;人穿棉戴帽时,梧桐却褪尽铅华,光着身子,独对长天,瑟缩在风雪中。古诗云:“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时还故处?”梧叶虽是落于树下,但落叶归根却是很少有的事。勤快的人不多久就会将树叶扫干净,上下光秃的梧桐树显得更加孤单。其实,不仅对于梧桐是这样,人也是一棵移动的树,一旦离开了暖巢故土,就很难再回原来的地方。人挪活,树挪死,其实是心里苦涩的人安慰自己的话。吸纳万籁千声的梧桐,具有了兰心蕙质、金声玉应的禀赋。不信,待解开梧桐的树干,清晰完满的年轮就是一张金质唱片。据传当年蔡邕的邻人烧桐木煮饭,他听到火烧木裂声,大呼良木,抢出来制成“焦尾琴”。愚者以良桐为薪,只有贤者方慧耳识才,但真正能为琴的良桐又有几何呢?城市里很少见梧桐,但却多的是法国梧桐,枝叶婆娑,树姿婀娜,妩媚生姿。坚硬的柏油路,喧嚣的市声,梧桐在城里是水土不服的。朴实土气的梧桐似乎不讨城里人的喜爱,但她能给乡下人带来福气:因为栽下梧桐树会引来凤凰。4 . 文章开头第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5 . “没多久,叶片由婴儿拳头般大小变成大人的巴掌了,再过几天又变成了老汉头顶上的斗笠。此时,树下已是浓荫匝地,日光再也照不透地面。”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6 . 文章第四自然段中“但如果全这样看待梧桐,那的确是委屈她了。”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7 . 结尾划线句含义和作用?8 . 比较下面两段文字,请分别说一说描写的对象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用意。而梧桐则如贪睡的村夫,还想睡个回笼觉,最终禁不住春风细雨的催促,才懵懵懂懂地露出头来,吐出毛茸茸的嫩芽,稚拙地憨憨地笑着,一点也不性急。【乙】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二、句子默写9 . 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出相应的内容。_,非宁静无以致远。斯是陋室,_。(刘禹锡陋室铭)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_,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_,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陋室铭中以自然环境烘托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三、课内阅读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下面小题。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0 .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辟患者生于忧患患难与共B所识穷乏者得我优劣得所自得其乐C行道之人弗受行阵和睦一目十行D蹴尔而与之藏书之家求之不得11 . 翻译文中三处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翻译:生命是我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有胜过生命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理解:这是作者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翻译:不只是贤人有这种重义之心,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不丧失罢了。理解:孟子认为人人都有重义之心,人们不应丧失这种重义之心。C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翻译: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就可以保全生命,得不到就要饿死。理解:这句话强调一碗饭、一碗汤虽关乎生死,而下文行道之人和乞丐都拒绝接受,可见面临生死的考验,人人都会不失本心。12 .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阎进、谭嗣同“舍生取义”的表现各是什么。(链接材料一)阎进,隶宣武。建炎初,遣使通问,进从行既至云中府,金人拘留使者散处之,进亡去。追还,留守高庆裔问:“何为亡?”进曰:“思大宋尔。”又问:“郎主待汝有恩,汝亡何故?”进曰:“锦衣玉食亦不恋也。”庆裔义而释之。凡三亡乃见杀。临刑,进谓行刑者:“吾南向受刃,南则我皇帝行在也”行刑者曳其臂令面北,进踊身直起,盘旋数四,卒南乡就死。宋史忠义四(链接材料二)余是夕宿于日本使馆,君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捕者既不至,则于其明日入日本使馆与余相见,劝东游,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遂相与一抱而别。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日,日本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注释:建炎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的第一个年号。亡逃跑。郎主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对自己君主的尊称。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乡同“向”,面向,朝着。君指谭嗣同。南海指康有为。四、诗歌鉴赏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3 . 这首诗的作者是_,因其房前的特殊景物,他自称 _。14 .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15 . 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五、课外阅读李愬雪夜入蔡州李愬谋袭蔡州。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夜引兵出门,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愬令击之以混军声。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李佑、李忠义镢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城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济曰:“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起,听于庭,闻愬军号令,应者近万人,始惧,帅左右登牙城拒战。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猬毛。晡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下之,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注释)唐朝后期名将李愬雪夜袭取蔡州,擒获吴元济之役,是一成功的奇袭战的典型战例。委曲:事情的底细原委,这里指详细情况。张柴村:地名,在现在河南省汝南县西。击柝者:打更的人槛车:押运犯人的囚车。16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使击柝如故/故虽有名马(马说)B必亲引问委曲/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C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虽有至道(虽有嘉肴)D壮士从之/隶而从者(小石潭记)17 . 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A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嘉肴)B其正色邪(北冥有鱼)C其一犬坐于前(狼)D其真无马耶(马说)18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19 . 结合文本简要说说李愬的“谋”体现在哪些地方。此次奇袭能获得成功,除李愬的谋略外也离不开民众的支持,这一点从文本何处可看出?六、综合性学习20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年5月,山东省广饶县张先生的母亲参加活动免费获得一箱水果,共4个芒果。圆通快递运送到家后,张先生发现芒果少了一个,且包装破碎,拒收并要求赔偿,并表示不再接受圆通邮件。在快递员聂女士重新购买一箱芒果赔偿之后,张先生认为,圆通假冒邮政把芒果送到了他们家,继续进行投诉。快递员聂女士随后到张先生家下跪道歉,乞求他不要再投诉了,否则可能要被公司罚款,甚至丢掉工作,东营市广烧县公安局稻庄镇派出所民警王海港在接到张先生报警后,立即出警出具一纸证明,向圆通公司说明了张先生的投诉行为,希望圆通公司不要处罚这位快递员。(材料二)公安机关出具的暖心证明部分内容:民警告知聂某某,不必摒弃尊严乞求原谅,民警当会为其做证明。现就此事给予书面证明,并对贵公司提出以下建议:一、对这种牺牲公司员工尊严换取的所谓恶意投诉的“谅解”,建议不要也罢!并将该客户张先生及其家人列入公司永久性“黑名单”。二、退还聂某某因遭受恶意投诉被扣除的2000元工资。三、对聂某某这种宁肯牺牲个人尊严也要维护公司声誉的优秀员工,应当树立榜样和典型,给予表扬和奖励,并加以重点培养。以德报怨,则何以报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倡树社会正能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材料三)有人认为,客户过于“较真”,得理不饶人;也有人认为,警方为快递员开具证明,虽然“暖心”,但是事实是否调查清楚,到底是人性化执法还是公权力滥用?有待商榷;但纵有千错万错,首先快递企业有错。目前,张某否认这是“恶意投诉”,所有的投诉都是真实有效、有理有据的。并要求公安机关公布执法视频,称要申请行政复议。(1)请根据以上材料,总结归纳整个事件的主要内容,讲给你的父母听。(2)请你也对此事发表一条评论。(3)如果你是快递公司的总经理,请发一条微信安慰一下快递员。七、作文21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幸福有声音,只是脚步轻,需要牵着手去用心聆听那是一串银铃般的鸟鸣,那是一阵整齐的鼓点,那是一曲嘹亮的歌声,那是一片和谐的笑声。生活中有很多幸福的声音,你听到了吗?请以“幸福有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