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4211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贵州省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贵州省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那些只懂得爱慕虚荣,攀比炫富而不努力学习的同学,他一向是鄙夷的。B“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诗只是着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C一切都好像刚刚发生一样,历历在目,却有更多的记忆,如仙山琼阁一般虚无缥缈了。D.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天放学同行到岔路口,然后分道扬镳。2 .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阳光的抚慰下,那些层层叠叠、弯弯曲曲的梯田,晶莹剔透,发出耀眼的光亮。四周的大山静得出奇,峭峰真指蓝天。A像一块块镶嵌在山腰上明亮的宝石B就像一粒粒珍珠连缀在山间C仿佛豆大的露珠一样躺在草叶上D就像一根根银项链围在脖子上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A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B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神祇和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C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就必须了解当地市场,适应和熟知当地法律与文化。D稷下学宫创立于2300年前,历经前后六代上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院之一。二、字词书写4 . 请将下面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君子知“怕”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5 .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6 . 下面这则材料如果作为选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里合适?并请说明理由。(材料)1956年,我国开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邓稼先奉命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两弹”分别于1964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A段B段C段D段这段材料最适合放_处,理由是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牡丹真美张丽钧好友的女儿新婚不久,随丈夫到乡下去探望丈夫的姨姥姥。一进院门,她就大叫起来,因为,院子里有一株跟她差不多高的牡丹,开满了硕大的白色花朵。她顾不上跟姨姥姥过多寒暄,就自顾自转着圈儿为那牡丹拍起照来。大家都笑她,她也笑自己,但却根本停不下来。后来,一大家子人陪她吃饭, 她却忍不住低头翻看手机中的牡丹照片。她没有注意到姨姥姥的离席,甚至也没有注意到老公的离席 临走的时候,姨姥姥送给她十朵半开的白牡丹,嘱她回家插到花瓶里,清水里放一点点白糖,可以开上半个月。她欢喜得要命,不住声儿地叨咕:“牡丹真美!牡丹真美!”回程的路上,丈夫告诉她说:那棵白牡丹是姨姥姥的婆婆过门儿后亲手所栽,已经一百多岁了;姨姥姥不准任何人碰那棵牡丹,别说摘花,就是揪一片叶子,姨姥姥都要跟那人拼老命;为了讨你喜欢,姨姥姥破天荒亲手为你剪了十枝花!趁你在屋里吃饭,她净了手,在牡丹前烧了三炷香,跪下跟牡丹说:那孩子可待见你呢!求你舍她十枝花吧好友的女儿是含着泪跟我讲这段故事的,末了,她把手机举到我面前说:“你看你看,多美的牡丹! 美得就像画出来的!”这个可爱的故事,被我在心里温习了一遍又一遍。我总忍不住拟想:简陋的农家小院里轰轰烈烈地盛开着夺目的白牡丹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形?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这家的房屋定然不止一次翻修过吧?这家的家庭成员定然有过生老病死吧?旱涝虫灾的年份里,这株牡丹定然跟其他的植物一样难捱吧?但是,这一切的更迭变故、灾祸劫难,都没有成为这株牡丹枯焦萎谢的理由。她被爱,她被欣赏,她被视为神物,她始终处于怀抱的中心。她怎敢衰枯?她怎忍心不在每年春天开出最打眼的花?我喜欢这种升华了的人与花的关系。神圣的善待,将彼此深藏的美都发掘了出来。不管那个农家小院多么简陋寒碜,我都相信那位“姨姥姥”定然是多福多寿的为了看护好她心爱的牡丹,为了一年一度的隆重会晤,她必须活得好、活得久。我问自己:我的牡丹在哪里?我愧赧地检视自己的人生院落我没有看见牡丹。可以肯定地说,这双辛劳的手也曾侍弄过一些应时的花花草草,这颗枯涩的心也曾被多情的春光照耀。但是,跟那位“姨姥姥”比起来,我的虔心、精心、仁心、恒心是多么有限啊!我没有学会为自己心爱的花儿焚香,没有学会娓娓地跟她说贴心话, 没有学会在干渴难耐的日子里还惦记着给她喂水,没有学会在花儿凋谢一秒钟后即开始欣悦地期待来年的花开,没有学会拿出大半生的时光甘心服侍一株植物,没有学会在每一朵盛开的花中幸福地照见自己的面影我患了可怕的“牡丹缺乏症”。我的病友很多很多。“神圣感”抛弃我们有多久了?它还会怜惜地返身回来向可怜的我们施以援手吗?我们这些被“物质”跋扈地绑架了的人,精神世界已贫瘠得开不出一朵寒素的小花。夜读木心,听他讲“实在不惯于地上走,鹰说”,竟兀自笑出了声。我问木心笔下的那只鹰:高翔的鹰啊,你究竟俯瞰到了什么?当你看到大地上那些匍匐而行还自鸣得意的人,你冷笑了吗?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姨姥姥”或许正在与她的牡丹幸福对视吧?那被插进远方花瓶里的十朵牡丹惹她牵念了吗?那花枝上十处扎眼的伤口惹她心痛了吗?春光正好。我好想飞临那个农家小院,安静地站在“姨姥姥”身旁,由衷赞一声:牡丹真美。7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详写好友的女儿探亲时一系列失礼行为,含蓄地批评了现在年轻人太缺乏家庭礼仪教育。B文章巧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我”和“姨姥姥”对待花草的不同态度做比较,突出文章的主旨。C文章第段只有一句话,过渡简明,紧承上文所写的牡丹及感想,引出下文对自己生活的检视。D文章第段“我”读到木心的话,“笑出了声”,既是自嘲,也笑那些“匍匐而行还自鸣得意”的人。8 . 文章开头叙述了“姨姥姥”和好友的女儿的什么故事?请简要概括。9 . 阅读文中相关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1)第段加点词“定然”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2)第段划线句子“我患了可怕的牡丹缺乏症”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分析。10 . 第段说“我喜欢这种升华了的人与花的关系”,“升华了的人与花的关系”是什么关系?请具体说明。11 . 文章以“我”的想象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四、句子默写12 . 古诗文默写(1)俱往矣,_,还看今朝。(沁园春.雪毛泽东)(2)你是爱,是暖,_,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3)莫说相公痴,_。(湖心亭看雪张岱)(4)先天下之忧而忧,_。(岳阳楼记范仲淹)(5)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 “_,_”来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6)苏轼的水调歌头中“_,_”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福。(7)鸡声茅店月,_。(商山早行温庭钧)(8)寄书长不达,_。(月夜忆舍弟杜甫)五、课外阅读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令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败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便宜:指有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方法或建议。百金之士:管子有“能破敌擒将者赏五百金”之说,这里指骁勇善战的将士。襜褴,少数民族名,下文“东胡”“林胡”亦同。13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以数千人委之”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扶苏以数谏故B固以怪之矣C以土砾凸者为丘D祭以尉首14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牧守边,厚遇士卒,抚慰边民,根据需要任用官吏,利用贸易租税以充军费,使边防得以巩固。B李牧对匈奴采用欲擒故纵的战术,一旦时机成熟,便巧布奇阵,大败敌军,迎来了边境十几年的安宁。C李牧坚持固守营垒的政策,不慕虚荣,不怕撤职,积极备战,不愧为一代名将。D李牧的战略战术,麻痹了敌人,但将士们不理解,当权者也不理解,这正衬托出他的风采和品质。15 .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赵王让李牧 如故约王许之 降林胡16 . 请把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六、诗歌鉴赏天台牟融碧溪流水泛桃花,树绕天合迥不赊。洞里无尘通客境,人间有路入仙家。鸡鸣犬吠三山近,草静云和一径斜。此地不知何处去,暂留琼珮卧烟霞。(注)迥:远。赊:长远。烟霞:既指云气,也指山水胜景17 . 下列对本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起笔写景,诗人借碧溪、流水、桃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流水落花的暮春图景,流露出对春光流逝的感伤无奈之情。B首联的“绕”字描画出天台绿树林茂的静态美,用词准确而传神,给天台增添了几许仙气。C颔联的“无尘”“仙家”都是道教中的话语,含有求仙之意,流露出诗人有了归隐山林的心迹D颈联以动衬静,鸡鸣犬吠之声相闻,草静云和之景突显,写出了一派闲适自得的乡野风光。E此诗情韵悠长,意境飘忽,笔触轻快洒脱,对景物不作繁琐的描写,却让人感受到幽美的意境。18 . 尾联中的“卧”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七、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他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中,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曳。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雨小了些,他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19 . 文段选自_,文中的“他”名为_。20 . 文中主人公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梦想破灭后,他最终变成一个怎样的人?八、作文21 . 走过八年级上学期,我们从课文中领略到浓浓的“爱”:“至爱亲情”让我们学会爱父母手足;“人与环境”告诉我们要爱其他物种和自然环境;“高新科技”则启示我们爱科学,插上创造的翅膀请以“带着爱上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选材真实,情感真挚。(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名、人名。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