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3224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原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太原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太原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原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竹叶和阳光彼此恋慕所闪出的光,使人坠入了无我境地;纵令不闪光,竹叶自身或浅黄、或翠绿的色彩,不也令人陶醉吗?B老校区遗留着一中旧时的氛围,参天的古木,平滑的石道,随处可见的老旧建筑一切浓重得无需装饰就可做电影的背景。C日常交往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之间彼此疏离、产生隔阂。D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求全责备,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2 . 将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贵州高原位于多雨的季风区,雨量充足。云南高原宽广平坦;地面起伏和缓。大致以乌蒙山为界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云贵高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完美、最典型的地区之一。ABCD3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他的小说骆驼样子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故事。他的散文济南的冬天表达了对秀美山水的热爱之情。B古时女子年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称为及笄;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还未达到壮年,叫做弱冠。C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王右丞集分别用了谥号、籍贯、官职来命名。D追忆似水流年是作家的天性,鲁迅的散文社戏讲述了去赵庄看戏的故事,表达了对少年时代生活的眷念;吴伯箫的小说灯笼则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片段,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自己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二、字词书写4 .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瞩目(_)浩瀚(_)苍穹(_)蕴含(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神圣的沉静刘心武还记得童年在重庆的一些事。我家住在南岸狮子山,从那里可以到一座更高的真武山去游览。真武山上有段路非常险,靠里是陡峭的山岩,靠外是极深的悬崖。那天玩得很开心。返回时,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跳的。七岁的我还不懂生命的珍贵。那样做,有存心让母亲看见着急的动机。那悬崖下面的谷地,荒草里凸现着一块怪石,那石头自然生成盘蛇的状态,当中的一块耸起活像蛇颈和蛇头。混混沌沌的我,竟然拾起石块朝悬崖下奋力掷去,把握不好投掷的重心,身体的姿势从旁看去就更惊心动魄了。还记得那天母亲的身影面容。她紧靠着路段里侧的峭壁,慢慢地走动。她一定后悔转到那段路以前没能牢牢牵着我的手,把我控制在她身边,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我顽皮地蹦跳投掷,不住地朝她嬉笑,怄她,气她,悬崖边缘就在我那活泼生命的几寸之外。事后,特别是长大成人后,回想起母亲在那段时刻的神态,非常惊异,因为按一般的心理逻辑与行为逻辑,母亲应该是惶急地朝我呼喊,甚至走过来把我拉到路段里侧,但她却是一派沉静,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她就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跟我相对平行地朝前移动。那段险路终于走完,转过一道弯,路两边都是长满芭茅草和灌木的崖壁了,母亲才过来拉住我的手,依然无言,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我写第一个长篇小说钟鼓楼时,母亲就住在我那小小的书房里,我伏桌在稿纸上书写,母亲就在我背后,静静地倚在床上读别人的作品。我有时会转过身兴奋地告诉她,我写到某一段时自我感觉优秀,还会念一段给她听,她听了,竟不评论,没有鼓励的话,只是沉静地微笑,而且,有时她还会把手头所读的一篇作品的某些内容讲一下,那作品是一位同行写的,我没时间读,也并不以为对我有什么参考价值,不怎么耐烦听母亲介绍,母亲自然是觉得写得挺好,但她也并不加些褒扬的话语,她就是沉静地给我客观讲述,具有点穴的效应。后来钟鼓楼得了茅盾文学奖,那时母亲已到成都哥哥家住,我写信向他们报喜,母亲也很快单独给我回了信,但那信里竟然只字未提我获奖的事,没什么祝贺词,只是语气沉静地嘱咐了我几件家务事,都是我在所谓事业有成而得意忘形时最容易忽略的。2000年第三次去巴黎,又去罗浮宫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众多的观赏者中,我忽然产生了一个非常私密的感受,那就是蒙娜丽莎脸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为微笑,那其实是神圣的沉静。那时母亲已仙去十二年,我凝视着蒙娜丽莎,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我。(有删节)5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中写作者拾起石块朝悬崖下奋力掷去,身体的姿势从旁看去就更惊心动魄了,“惊心动魄”写出了小孩子的活泼顽皮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B山间的险路终于走完,作者感觉到母亲“那肥厚的手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这一细节写出了表面沉静的母亲对“我”此前举动的极为担心。C当作者念写好的、自我感觉优秀的一段文字给母亲听时,母亲“竟不评论”,也“没有鼓励的话”,是因为碍于情面,母亲不好表达反对意见。D文中写母亲客观地向作者讲述她认可的别人的作品,作者认为这些话“具有点穴的效应”,“点穴”一词形象地表明了母亲的话语的针对性。E文末写作者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蒙娜丽莎的面容上,这样一种独特的感受,传递了儿子内心对母亲那“神圣的沉静”的由衷怀念与赞美。6 . 在文中,生活中母亲的“沉静”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意作概括。7 . 联系全文,如何理解最后一段文字中“神圣的沉静”的含意及其表达效果。8 . 文末说:“我凝视着蒙娜丽莎,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我。”其中的“昭示”,意在强调由母亲传承而来的“神圣的沉静”这一精神财富的可贵。请联系生活经历,谈谈身边的老师或家长曾经给过自己的昭示。不少于200字。阅读春,完成下列各题。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俏俏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所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9 . 文章为我们描述了春天的多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第段: _图;第段:_图10 . 请简析第段“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中的加点字“笼”字的妙处11 . 作者写景生动形象极具功力,请自选角度,赏析第段划线句。12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写人的活动和人的感觉反衬出春草勃发给人带来的欢乐,表现春草的可爱。B第段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描写春花,思路清晰,层次分明。C第段的加点词“卖弄”,在文中从感情色彩看是贬义词。D本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想去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四、句子默写13 . 诗文名句填空。水何澹澹,_(曹操观沧海)正是江南好风景,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_,思而不学则殆。(十二章)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抒发羁旅异乡的惆怅之情的诗句是:“_,_”。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五、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4 .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方/时年七岁B歆辄/难之C宁可/以急相弃邪?D遂/携拯如初。15 .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元方入门不顾尊君在不B王欲舍所携人太丘舍去C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下车引之D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歆辄难之16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17 . 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怎样做人的道理?18 . 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中的人物的思想性格,都是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甲文最后写友人的神态和动作,衬托了元方的形象;乙文最后一句的议论表现了两个人物不同的为人处世态度。C甲文中的陈太丘撇下友人独自走了,是失信的表现;友人发怒,意在批评不要失信于人。D乙文对华歆、王朗两人面对逃难者搭船的要求时,所表现出来的前后不同的态度的对比描写,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六、诗歌鉴赏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9 . 阅读时,小陈同学为曲中的“断肠人”做了批注,他写道:“这是一个满怀愁绪、漂泊无依的孤独游子。借着夕阳的余晖,我似乎看到了他的面容和神情:丝丝缕缕的白发已从两鬓向上蔓延,_, _。这一切都表明,他已经离家太久了。”请你在横线处各补写一个外貌描写的细节。20 . 小陈觉得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最适合配画,他找来两幅画征求你的意见。你对他说:“我建议选第_幅,因为_。” 21 . 小陈还发现,在古诗中,不同季节的风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秋风(西风、金风),往往引出萧瑟的景象、凄凉的心绪,如“_”(请写一个天净沙秋思以外的诗句);而春风(东风、杨柳风)总给人带来温暖、欢快和希望,如“_”。(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七、名著阅读22 .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题目。(甲)也许,我可以通过想象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将最想看到什么,来对我前面所说的作一个最好的说明。在我展开想象的同时,请你也考虑一下,假如只给你三天光明,你将怎样使用你的眼睛。想想看,当第三天的黑夜来临,往后太阳将再也不会在你面前升起了,如此珍贵的三天你将怎样度过?你最想把目光停留在哪里?(乙)贝多芬是一股自然力。自然界强大的本原力量和其他力量碰撞的结果,便产生了荷马史诗般壮观的现象一个穷困潦倒、残废而孤独、生而痛苦、世界从未给予他欢乐的人,却创造了欢乐奉献给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欢乐。他以一句充满豪情的话概括了他的一生,这句话今天已经成了一切勇敢者的座右铭:唯其痛苦,才有欢乐。(丙)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选段中的三个人物凭借他们顽强的意志同厄运进行了不屈的斗争,成为人类天空中闪耀的恒星。甲段中的“我”是 (1) (写出人名),乙段选自名著 (2) ,丙段的作者是 (3) 。八、综合性学习23 . 语文实践活动。亲爱的同学们,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珍品。其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积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那你有对对联文化了解多少呢? (1)【图表阅读】某校文学社学生随机选择80名同学进行了对联创作情况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作了柱状图。请你仔细阅读左侧柱状图,并说说你读出了什么信息。_(2)【集句配对】该文学社举办了古句新联活动,以古今文人的诗词曲赋中的佳句作为出句,来对对联。对好后一不小心弄乱了次序,你能帮他们整理一下吗?请将“黄蜂频扑秋千索”“红梅羞盼冬飞雪”“青山有意邀明月”三句填入合适的横线。_,绿柳悄思春沐风。_,绿蚁难浇块垒心。_,绿绮无心抚柳风。(绿绮:古琴名。)(3)【读书活动】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弘扬传统文化,也要广泛涉猎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这学期大家阅读了法国作家_写的小王子一书,小王子来地球之前见到的最后一个人是_,这个人的性格特征是_。九、作文24 . 有一种风景令人心怡,有一种历练使人振奋,有一种温暖让人铭记,有一种情感永难忘怀,有一种精神永不泯灭这林林总总铸就了永恒的美丽。请以“永恒的美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如选择话题作文,题目需自拟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出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25 . 写作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请以“跨越那道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请以“十六岁,我多了一分”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要求: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