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之诗歌鉴赏技巧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399306 上传时间:2020-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专题之诗歌鉴赏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专题之诗歌鉴赏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专题之诗歌鉴赏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专题之诗歌鉴赏技巧讲授:杨正宁 教学设想 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古诗词鉴赏题从未“缺席”。所谓鉴赏是指读者阅读作品时的一种审美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强烈反应,得到美的享受,从而领略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大多数学生对古诗词鉴赏都有一点畏难情绪。针对这一现象,我想在教学中安排一个古诗词鉴赏专题,分别从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思想内容等四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初三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目标 学会从诗词的意象入手,解读诗意,体会诗情。教学重点难点诗歌鉴赏的切入,分析的重点和术语的应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引导,讨论,探究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求知中这样写道: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诗使人聪慧。(英.培根)那你愿意作一个聪慧的人吗?那你 愿意和我一起走进浩瀚的诗歌海洋吗?一. 提问复习:让各小组找出课本中的诗词,各找准切入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个不懂的问题。 内容(略)师和生共同总结出鉴赏诗歌的切入点是:1、诗歌的形象相对诗歌而言,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人物形象,偏重写景的诗歌偏向于意象,而偏重抒情的诗歌则多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诗歌的语言这部分涉及的考项有炼字、平仄、音韵、格律(押韵、对仗等)、繁简、用典等。3、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表达技巧就是在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时所运用的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注意五大方面:一是表达方式,二是表现手法,三是行文结构,四是材料取舍,五是修辞方法。4、诗歌的思想内容二.佳作共赏(一)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讨论明确:重点找出诗中的意象。此曲词的意象主要有“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夕阳” ,渲染了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在这些典型的“景”里面,有一个飘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这里的情和景很好地交融在一起,所以是用了景情相融的手法。(二)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题诗后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讨论明确:重点分析诗中的语言。例:游园不值(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三) 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讨论明确:重点从写作手法来分析。烘托的手法的应用来展现罗敷的美丽智慧。(四)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前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情”。三.点石成金拿到一首诗后,如何进行鉴赏,笔者以为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读 ,是读诗题;2是读注释;3是读提问 。二是析 ,分析诗歌的类别,然后按照不同类别的诗的特点进行回答。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第三,要注意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写景的方法很多,概而言之,要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等等。鉴赏咏史怀古类诗歌,则要掌握几把“钥匙”:首先,要弄清史实。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其次,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再者要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往往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鉴赏托物言志类诗歌的,则要分析: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再者,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三是述 ,鉴赏的语言表述。诗歌鉴赏的语言表述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性:结构的完整性、条理的清晰性、要点的包融性、作答的契合性、评价的适度性和语言的精确性。四.总结拓展1、积累惯用意象。 2、把握意象特征。 相信做到了以上两点,对于我们平时解读鉴赏诗词是大有裨益的。五.布置作业:默写范仲淹的渔家傲回答下列问题:1. (XX年甘肃省题)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A、 从 “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2.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3.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不多于附:100字)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