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232828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小学数学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指导思想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班级的学生共73人,多数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大部分家庭经济不富裕、家长文化素质低下,以致本班的孩子大部分学习习惯差,个性强。再加上一年级孩子特别好动,班级纪律性较差,这都给有效管理班级和正常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幼儿园的受教育差别,我们班的孩子对于拼音的原有水平是参差不齐,这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领域 1、 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 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解决问题领域 1、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 学生初步了解到同意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 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 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领域 1、 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 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 学生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教 学重点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这是学生学习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栓产生积极影响。 教学措施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各单元课时安排及教学计划本册教学内容时间为68课时,包括综合与实践5课时。另外机动2课时,复习6课时,本学期总课时为76课时。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17课时)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3课时)第三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14课时)第四单元:旋转、平移和轴对称(5课时)第五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6课时)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活动(5课时)第七单元:总复习(5课时)二、各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内容课时安 排单 元 教 学 目 标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17课时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的口算、估算、笔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采用多种方法较熟练地进行口算。3、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4、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学习通过现象探索发现某些简单规律的方法。5、初步学习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1、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3、估算的应用。4、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例题的直观图,讲清算理和算法,明确计算过程和注意问题。挂图口算卡片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3课时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能自选单位和测量物体某面的面积。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简单图形的面积。4、了解分析和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有关的问题的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5、积极参与探索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等活动,尝试克服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感受成功。1、认识面积单位,并进行简单的换算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3、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空间观念。4、准确区分面积与周长挂图面积是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14课时1、能较为熟练地口算整百数、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3、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4、能根据现实情境,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某些简单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5、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一些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1、通过表内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的计算方法迁移类推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2、鼓励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挂图、四、旋转平移和轴对称 5课时1、初步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2、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4、能感受到数学中的对称美,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五小数的初步认识6课时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小数,能读、写简单的小数。2、能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数量,并进行交流。3、能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100的分数。4、经历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5、初步认识到小数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小数的价值。1、联系现实生活和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价值。2、让学生初步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挂图等六、简单的统计活动5课时1、进一步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2、进一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能按照一定的标准整理数据并完成相应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结合具体情境,能对一组数据进行较低合理地分段统计整理,经历统计图表的制作过程,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4、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意义,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和制作。5、结合实例,熟悉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逐步养成统计意识,发展分析信息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1、用统计图表示统计的结果和统计表的制作。2、统计表的制作过程和复式统计表的认识。3、善于分析统计的思维和操作特点,在体验数据的统计过程中,明确统计操作的步骤。七总复习5课时1、进一步加深整数乘法和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统计初步及对称等内容的理解,提高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2 、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提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能力。3、通过复习,能联系实际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能较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4、经历整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并在整理复习中进一步获得成功体验,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习惯。1、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算理,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正确率。2、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加深理解,并融会贯通。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投影仪、挂图等。三、课堂教学设计课题(章节)上学了 第 1 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23页例1、例2及第3页的课堂活动。个人见解教学目标1在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初入学的儿童了解学校生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2在数110各数和对高矮、长短、大小、多少的直观比较的过程中,让儿童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最初步热情。3让儿童在数一数、比一比过程中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以感受老师、同学之间的亲切,克服陌生感,产生愉悦感。教学重点、难点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与初步的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教学方法与 手 段自主探究、归纳法教(学)具准 备生活情景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师:刚才,老师与小朋友们一起参观了我们的校园,谁能给大家说说,你在校园里都看到了些什么?(生自由发言:校园里有高高的大树,我看见了一个大象滑梯,还有美丽的花草,墙上有两幅地图,操场上有一根旗杆,围墙上有6幅画,学校还有游泳池,校门那儿有8个大字)师:是啊,明亮的教室是我们学校的乐园,宽阔的操场是我们活动的天地,校园就是我们学习和活动的场所。小朋友喜欢自己的校园吗?评析:此环节教师采用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等方法,在初步了解学生的表达及数数情况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学校的思想教育。师:电脑中也有一所美丽的校园,你们还想不想看看是什么样的呢?(课件或挂图出示主题图“上学了”)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所校园都有些什么呀?同学们在做什么呀?(生观察)观察好以后,可以先说给你的同桌听。(生积极讨论,教师每个小组轮流参与)师:谁来说给大家听?(生:有3个小朋友在玩飞机)师:他带着一个数“3”来说这件事,真能干!其他的小朋友也能像他那样带着数来说一说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相应的图片,并板书110)师:小朋友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数得也非常认真。在校园里,我们找到了哪些数呀?(引导学生说出110)评析:上课之初,学生还不能完全有意识地带着数来表达在校园里看到的事物。但是,通过教师对主题图有意识地引导,在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学生就能带着数来表达图中的事物了。而且主题图还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表述机会,如22个同学浇花、2个水壶、2个同学打乒乓球师:那么大家能用带有数的一句话来说说我们身边的事吗?可以说说家里的东西,商店里的、街上的、公园里的都行,先在小组里说说看。(生交流,师参加各组讨论)师:谁第一个来给全班同学说?(生:我家里有两台电视机,我有5支铅笔,河里有6条鱼,动物园里有两只大熊猫,操场上有3棵大树,我有4个作业本,公园里有8朵红花,我家有1台冰箱)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说得非常好。这位同学家里有两台电视机,操场上有3棵大树,公园里有8朵红花原来呀,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到处都有数学。评析:有了观察和叙述的基础,再要求学生用带有数的一句话来说说我们身边的事就不再难了。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己观察的基础上,先在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数,到处都有数学。学生也在交流过程中,感受到老师、同学之间的亲切。师:谁知道我们这节课是上的什么课吗?想看看学校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是怎么上数学课的吗?(放映数学课片段录像)师:当你翻开这本书时,你也就开始了数学王国的愉快旅程!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获得适应终身学习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这个广阔天地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三、课堂教学设计课题(章节)比较 第 2 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3页例3、例4,第4页的课堂活动及练习个人见解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感,产生愉悦感。教学重点、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教学方法与 手 段探究归纳法教(学)具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动画)美丽的春天到了,花园里开了一些漂亮的花。花儿真美、真香,引来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瞧!谁飞来了?(蜜蜂、蜻蜓。) 学生分组数一数,你能用哪些数,表示图中的小动物和花朵的多少?数出的数填在书上。(3朵花,3只蜜蜂,4只蜻蜓。) 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3朵“花”,3只“蜜蜂”,4只“蜻蜓”,分类放在桌上。 请选择你喜欢的两种物品,自己摆一摆,比一比这两种物品的多少。(花与蜜蜂,花与蜻蜓,蜜蜂与蜻蜓) 展示不同的摆法。(可能分类摆放,也可能一一对应摆放。) 说一说你的想法。(花与蜜蜂同样多;蜜蜂比蜻蜓少,蜻蜓比蜜蜂多;花比蜻蜓少,蜻蜓比花多。) 怎样摆更容易看出物品的多少呢?(一个对一个的摆)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来比较物品的多少。(板书:比较) 二、探索新知 (一)比较同样多动手操作:一个对一个的摆花和蜜蜂。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一个对一个的摆花和蜜蜂,刚好对完,蜜蜂和花同样多。)蜜蜂的只数是3,花的朵数也是3,3和3同样多。我们说“3等于3”,可以用式子“3=3”表示,中间的符号“=”是等号。(学生跟读“3等于3”,同时教师板书如下) 3=3 等号 小结:“蜜蜂和花同样多,3等于3。” 练习1:教师摆4个圆,请学生摆同样多的三角形。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圆和三角形同样多,4=4)。 你能再说一些几等于几的式子吗? (二)比较多与少 动手操作:一个对一个地摆蜻蜓和蜜蜂。 你发现了什么?(一个蜻蜓对着一个蜜蜂摆,有多余的蜻蜓,蜻蜓比蜜蜂多,蜜蜂比蜻蜓少。) 蜻蜓的只数是4,蜜蜂的只数是3,4比3多。我们就说“4大于3”写成式子“43”,中间的符号“”是大于号。(学生跟读:4大于3,教师板 43 大于号 蜜蜂的只数是3,蜻蜓的只数是4,3比4少。我们就说“3小于4”写成式子“34”,中间的符号“”是小于号。(学生跟读:3小于4,教师板书如下。) 34小于号 观察板书(43、34),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像箭头,“尖”指少,“口”指多。) 小结:蜻蜓比蜜蜂多,4大于3;蜜蜂比蜻蜓少,3小于4。 花和蜻蜓的比较方法与上面相同。 练习1:摆3个圆和5个三角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练习2:(第11页课堂活动第1题)图上画了什么?请比较小花狗的数量和小猫咪的数量,再填一填。二、巩固深化 1填空:第13页练习一第4题:填、或。32,35,55。 2卡片游戏:(第11页课堂活动第2题)桌上放15的数字卡片,两人各举一张数字卡片,对口令,比大小。如“2比5少,5比2多”;“2小于5,5大于2” 3游戏:(排排坐)如:“小朋友坐排排,5个女孩坐一排,上来几个小男孩,才和女孩同样多?”说一个式子(5=5);“小朋友坐排排,4个男孩坐一排,上来3个小女孩,快点快点坐上来。”说两个式子(43,34) 4开放练习:(卡片游戏第13页练习一第5题)教师举1,学生找出比1大的数;教师举5,学生找出比5小的数。填写在书上第13页。 5比较生活中的物体。 用手势比一比,再填空。(第11页课堂活动第3题)如“排球比乒乓球大,乒乓球比排球小。”比一比生活中的物品或身边的物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三、课堂教学设计课题(章节)比一比 第 3 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西师版)一年级上册第5页个人见解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教学方法与 手 段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具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动画)美丽的春天到了,花园里开了一些漂亮的花。花儿真美、真香,引来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瞧!谁飞来了?(蜜蜂、蜻蜓。) 学生分组数一数,你能用哪些数,表示图中的小动物和花朵的多少?数出的数填在书上。(3朵花,3只蜜蜂,4只蜻蜓。) 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3朵“花”,3只“蜜蜂”,4只“蜻蜓”,分类放在桌上。 请选择你喜欢的两种物品,自己摆一摆,比一比这两种物品的多少。(花与蜜蜂,花与蜻蜓,蜜蜂与蜻蜓) 展示不同的摆法。(可能分类摆放,也可能一一对应摆放。) 说一说你的想法。(花与蜜蜂同样多;蜜蜂比蜻蜓少,蜻蜓比蜜蜂多;花比蜻蜓少,蜻蜓比花多。) 怎样摆更容易看出物品的多少呢?(一个对一个的摆)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来比较物品的多少。(板书:比较) 二、探索新知 (一)比较同样多动手操作:一个对一个的摆花和蜜蜂。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一个对一个的摆花和蜜蜂,刚好对完,蜜蜂和花同样多。)蜜蜂的只数是3,花的朵数也是3,3和3同样多。我们说“3等于3”,可以用式子“3=3”表示,中间的符号“=”是等号。(学生跟读“3等于3”,同时教师板书如下) 3=3 等号 小结:“蜜蜂和花同样多,3等于3。” 练习1:教师摆4个圆,请学生摆同样多的三角形。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圆和三角形同样多,4=4)。 你能再说一些几等于几的式子吗? (二)比较多与少 动手操作:一个对一个地摆蜻蜓和蜜蜂。 你发现了什么?(一个蜻蜓对着一个蜜蜂摆,有多余的蜻蜓,蜻蜓比蜜蜂多,蜜蜂比蜻蜓少。) 蜻蜓的只数是4,蜜蜂的只数是3,4比3多。我们就说“4大于3”写成式子“43”,中间的符号“”是大于号。(学生跟读:4大于3,教师板 43 大于号 蜜蜂的只数是3,蜻蜓的只数是4,3比4少。我们就说“3小于4”写成式子“34”,中间的符号“”是小于号。(学生跟读:3小于4,教师板书如下。) 34小于号 观察板书(43、34),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像箭头,“尖”指少,“口”指多。) 小结:蜻蜓比蜜蜂多,4大于3;蜜蜂比蜻蜓少,3小于4。 花和蜻蜓的比较方法与上面相同。 练习1:摆3个圆和5个三角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练习2:(第11页课堂活动第1题)图上画了什么?请比较小花狗的数量和小猫咪的数量,再填一填。二、巩固深化 1填空:第13页练习一第4题:填、或。32,35,55。 2卡片游戏:(第11页课堂活动第2题)桌上放15的数字卡片,两人各举一张数字卡片,对口令,比大小。如“2比5少,5比2多”;“2小于5,5大于2” 3游戏:(排排坐)如:“小朋友坐排排,5个女孩坐一排,上来几个小男孩,才和女孩同样多?”说一个式子(5=5);“小朋友坐排排,4个男孩坐一排,上来3个小女孩,快点快点坐上来。”说两个式子(43,34) 4开放练习:(卡片游戏第13页练习一第5题)教师举1,学生找出比1大的数;教师举5,学生找出比5小的数。填写在书上第13页。 5比较生活中的物体。 用手势比一比,再填空。(第11页课堂活动第3题)如“排球比乒乓球大,乒乓球比排球小。”比一比生活中的物品或身边的物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三、课堂教学设计课题(章节)比较二 第 4 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8页例6及第9页课堂活动个人见解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教学方法与 手 段尝试教学法教(学)具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教学过程教师:请同学们伸出两只手,说一说左手有几个指头,右手有几个指头? 学生:左手有5个指头,右手也是5个指头。 教师:模仿老师的样子,把两只手的指头1个对着1个,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做后,发现两只手的指头1个对着1个,刚好对完。 教师:这样1个手指对着1个手指,刚好对完,我们就说左手的手指和右手的手指同样多。教师拿出3个茶杯,然后当着学生的面给每个茶杯盖上1个茶杯盖,然后问学生:是茶杯多还是茶杯盖多? 学生讨论后回答:茶杯和茶杯盖同样多。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茶杯和盖子1个对着1个,刚好对完,所以我知道茶杯和茶杯盖同样多。 教师:请同学们看数学书第12页例1的蜜蜂采花图,你认为是蜜蜂多还是花多?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甲:我认为蜜蜂和花是同样多的,因为1只蜜蜂对着1朵花,刚好对完,所以蜜蜂和花是同样多的。 学生乙:蜜蜂是3只,花也是3朵,3和3同样多。 教师:两个数同样多,我们就用一个符号来表示。(板书:)这个符号叫做等号,表示两个数相等。教师板书:3=3,引导学生读两遍。 教师:请同学们在上排摆4个小圆片,下排再摆和上排同样多的小圆片。学生按教师要求操作后,请学生在下面相互看一看,评一评,看谁摆得好,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上、下两排的小圆片是不是同样多?为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写出4=4。 教师:现在老师在黑板上摆小圆片,请同学们在下面摆,要求同学们摆的小圆片和老师摆的小圆片同样多。师生摆小圆片。(略)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主要强调学生的观察和操作,通过学生手指的一一对应、茶杯和茶杯盖的一一对应、蜜蜂和花的一一对应,让学生理解“同样多”的含义。还通过摆小圆片加深学生对这种比较方法的理解。这个教学设计对教学条件的要求不高,适用于广大农村的教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三、课堂教学设计课题(章节)15的认识 第 5 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西师版)一年级上册第78页个人见解教学目标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教学重点、难点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教学方法与 手 段情景引入法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创设情境数学在生活中用处可大了,特别是数字,我们常常用到。仔细听,找一找老师说的下面这句话里有几个数,哪几个数:小红的书包里有1个文具盒,2本书,3个本子。你能像老师这样用数字说一句话吗?听,想,口答。思考,口答。师生互动1 教学例1。(1)出示主题图。看图,用数字说一句话。 (2)想一想,你能按一定的顺序把图意说一遍吗? (3)按数字顺序从1说到5。(按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说话,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升旗仪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进而认识生活的能力,把数学融入生活,再按数字顺序说话,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面看待同一事物,又蕴含了数字的大小顺序。) (1)学生口答。 (2)思考,全班交流。 (升旗仪式开始了,两个小朋友向着国旗行队礼,两个小朋友奏起了国歌,一个小朋友慢慢地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升国旗的时候他们都很安静,眼睛都看着国旗。) (3)思考,全班交流。 (1个小朋友在升国旗,2个小朋友在敬礼,升旗和敬礼的小朋友有3个,敬礼和奏国歌的小朋友有4个,一共有5个小朋友或国旗上有5颗星。)师生互动2 教学例2。 (1)摆学具数数。 (2)在黑板上写1、2、3、4、5,请学生上台,在黑板上数字的上方摆圆片。(3)教师指圆片,学生说数。问:3个圆片用几表示?5个圆片呢? 教师指数,学生说圆片。 问:3用几个圆片表示?4呢? (数形结合,让学生把数和图形有机联系起来,初步感知数的意义。) (1)学生拿出小圆片,边摆边数,从1数到5。 (2)指名5个学生摆圆片,分别摆成下图: (3)学生口答:3个圆片用3表示,5个圆片用5表示3用3个圆片表示,4用4个圆片表示3 教学例3。 (1)刚才数字2用2个圆片来表示,2还可以表示什么呢?看书第5页例3。 (2)组织全班交流。 (3)小结:2可以表示任何个数是2的东西。 (4)分组讨论:说一说3、4、5可以表示什么,看谁说得又多又好。(只要求学生能模仿书上例3说。) (5)组织汇报。对说得最多及与众不同的组给予表扬。(1)看书思考,自己说一说。 (2)全班交流。 (3)分组讨论。(注意让每个学生都发表意见) (4)小组长向全班汇报。 (通过模仿例3说,加深对数字意义的理解)。 自主活动1处理例4 看书5页例4,共有4个要求:比、划、读、写。想一想,你认为怎样给我们的小手和小嘴分工最合适?(2)根据手和嘴的分工,请完成例4。 (3)组织小组内交流检查。 (4)书上这样几句话:1添上1是2,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你能用手指来演示说明这几句话吗? 2小结:今天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1 (1)思考,口答:小结:左手比、右手涂、小嘴读、然后写。 (2)自主练习,做在书上。 (3)小组交流,互相检查:比得对不对,涂得对不对,写得好不好。 (4)用手指边比边说,进行演示。 2学生口答,小结: 学习了15的认识,学会了认、读、写15各数。 课间休息活动 应用拓展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1)分组讨论。(2)组织全班交流,对生动、富有想象力的例子给予表扬。 2发挥想象力,从学校联想到家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看谁说得最好。 (本堂课共安排两次说数字表示的意义。第1次说3、4、5可以表示什么,只要求学生能模仿书上的例子说;第2次说1、2、3、4、5还可以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使学生对数字的意义理解更深刻,更生活化,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1)分组活动。小组内小朋友互相说。 (2)小组长汇报交流。 2学生再次思考,交流。 (学生可以想到,我们家有3个人,一辆车有4个轮子,我们只有1个地球等。)家 庭 活 动回家后把今天学的15的认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和爸爸妈妈交流比赛:15可以表示什么?看谁说得多,说得好。(教育的民主化讲求平等,家庭教育的民主,能使学生的发展在平等、宽容、尊重的氛围中进行,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养成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三、课堂教学设计课题(章节) 0的人认识 第 1 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西师版)一年级上册第1011页个人见解教学目标1知道1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能认、读、写0,知道0能表示起点。 2让学生经历认识0的过程,从中获得成功体验。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能力。教学重点、难点0的含义、写法以及有关0的加减运算。教学方法与 手 段练习法教(学)具准备教师准备4个完全一样的纸盒,一个纸盒里放3颗糖,另一个纸盒里放2颗,第3个纸盒里放1颗,第4个纸盒里1颗也不放;还要准备视频展示台和断头尺。学生准备5个小圆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 学生:1,2,3,4,5。 教师拿出4个纸盒放在讲台上。 教师:这是几个纸盒?学生:4个。教师:这4个纸盒装的什么东西呢?我们请4个同学打开看一看。抽4个同学打开纸盒。教师:装的什么? 学生甲:糖。 教师:有多少颗? 学生甲:3颗。 学生乙:我这个盒子里是2颗。 学生丙:我这个盒子里是1颗。 教师:不管是3颗、2颗还是1颗,你们的盒子里都有糖。(问学生丁)你的盒子里呢? 学生丁:我的盒子里一颗也没有。 教师:一颗也没有,用什么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0”。板书:0的认识。 点评: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让学生在“有”的基础上认识“没有”,这样通过“有”与“无”的对比安排,使学生对0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学中采用了盒子放糖的方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对新知识的探讨。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例1的情景图。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我知道左边的小朋友手里拿着2个气球,他把这两个气球放飞以后,就1个也没有了。 教师:这个小朋友手中拿着2个气球时,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学生: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 教师:全部放飞以后呢? 学生:1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教师:这和我们前面的糖果盒一样,1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0”,并告诉学生0的读法,引导学生读两遍。 教师:下面按要求拿小圆片。请同学拿出5个小圆片来,看小圆片说1个数;再去掉1个小圆片,看着剩下的小圆片再说1个数;再去掉1个小圆片,看着剩下的小圆片再说1个数这样连续做5次。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边拿小圆片边说数。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拿小圆片的过程。 学生:我拿出5个小圆片,去掉1个,还剩4个;再去掉1个,还剩3个;再去掉1个,还剩2个;再去掉1个,还剩1个;再去掉1个,就1个也没有了。 教师:最后一次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学生:1个也没有了,就用0表示。 教师:能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0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笔盒里1支铅笔也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树上的小鸟全飞走了,也可以用0来表示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说了这么多用0表示的例子,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第10,11页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两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集体订正。 点评:这里采用观察和操作相结合,让学生理解0的含义。观察情景图时,注意引导学生把两幅图连贯起来看,让学生从中体会从“有”到“无”的过程,学生的操作也是按这样的思路进行设计的。这样进行对比观察和操作,不但有利于学生加深对“0”的认识,还可以从中发展学生初步的比较能力,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2教学例2 把断头尺放在视频展示台上。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把尺子,你能在这把尺子中找到你学过的数吗? 指导学生找出尺子上的0,1,2,3,4,5。教师:直尺上的0排在哪里?学生:排在1的前面。教师:这把尺子是从0开始排的,所以0在尺子上也表示起点。它是我们学过的最小的数,比1还要小。你能说出直尺上的哪个数最大吗? 学生:5最大。 教师:5后面还有数吗? 学生:还有。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因为这是一把断头的尺子,后面的数被折断了。 教师:能想到这一点,真不错。请同学们翻开书第10页,先独立完成第4题的填空。学生完成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集体订正。 教师:从上往下看,你发现了什么?从左往右看或从右往左看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从上往下看,小方格一个一个地在增多;从左往右看,小方格一个比一个多 教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真不错。 点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直尺上0在什么地方,思考直尺为什么要断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加深学生对“0可以表示起点”和“0是我们学过的最小的数”的理解。3教学例3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0,下面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数。要把0写好,首先我们看一看0像什么呀?学生:0像一个鸡蛋。教师:所以我们在写0的时候,要像画鸡蛋一样,两头小,中间大。教师边说边在“田”字格里书写示范,然后请学生在书上书写,边写边读。写完以后,抽两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大家评议。三、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个新朋友呀?0表示什么呢?写0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你还知道什么,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回答。(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三、课堂教学设计课题(章节) 5以内的加法 第 2 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7页个人见解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例感悟加法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加法的含义;2认识加号、加法算式,初步感受数学的作用与数学的形式美、简洁美;3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方法的多样性,学会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与 手 段练习法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几个数。 1谁能说一说,15分别可以表示什么? 2从1到5,谁能用手指来演示数数? 二、合作探究。 1体会“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创设情境 (1)发给每个学生1颗糖或学具,问:现在是几个?又发给1个,问:现在合起来是几个? (2)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动态演示主题图,突出“合起来”。(3)看图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2辆车与1辆车合起来是3辆车。同时,板书“2”、“1”与“=3”。) 教者意图:此处从学生喜欢的“发糖”引入,使学生真切的体会合并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再通过主题图,使学生感悟“合起来”的含义。 提出问题(4)在“2”与“1”之间用一个什么符号就能很清楚地表示出2辆车与1辆车合起来是3辆车呢? 探索交流(5)学生自己“创造”符号或通过看书、同桌交流解决。 解释、练习(6)明确方法,认识“+”,介绍算式,教会读法。 (7)结合日常生活,说一说2+1=3的实际含义。 (8)课堂活动第1题(先填后说。) 2探索3+2=。 创设情境(1)师摆 ,这是几朵红花? (2)又摆 ,又是几朵红花? 画圈后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把3朵花与2朵花合起来) 提出问题(2)你能够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3+2) (3)对了,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算,那么3+2等于几呢?独立探索(4)请同学们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比一比谁最先找到答案? (学生动手操作:摆学具,画示意图,用手指数等。教师巡视,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注意发现不同方法,先完成的同学与同桌交流) 讨论交流(5)全班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a一生上台演示:数手指,从3开始,接着依次再往后数2个,就是5; b另一生上台演示:摆实物,从3开始,加1个是4,再加1个就是5;c一生上台演示:摆小圆,先摆3个,再拿出2个,然后数一数是5个。(体会3与2组成5)解释、点拨(6)教师对勇于表达自己意见的同学予以鼓励,同时注意归纳,梳理学生的不同算法,使算法更清晰。(7)小结:解决一个问题办法是多种多样的。 练习、应用(8)课堂活动第2题:画一画,算一算。教者意图:例1、例2的教学,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合起来”的表示方法、自己去探索“3加2”的不同算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习惯。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学具和如何倾听等。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三、课堂教学设计课题(章节) 5以内的减法一 第 1 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719页。个人见解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以及在分的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2探索并熟练地掌握5以内的减法计算,并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有条理地说自己的算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3能从现实情景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小棒。学生准备小棒,5粒葡萄,3个小圆片教学方法与 手 段采用情境引入法和自学法教(学)具准备情境挂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秋天到了,你们喜欢到公园去玩吗?(喜欢)在公园里你最喜欢玩什么? 学生甲:我喜欢放风筝。 学生乙:我喜欢玩滑梯。 学生丙:我喜欢荡秋千。 教师:有3个小朋友和小红同学一样,都喜欢荡秋千,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评析:以学生熟悉的秋游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1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师:老师先带你们去看一看荡秋千。(投影例1的图) (1)看图,说图意(减法的含义)。 教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请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甲:有3个小朋友在荡秋千,他们玩得多开心呀,可后来有1位小朋友被妈妈叫回家了。 教师: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学生乙:原来有3位小朋友在荡秋千,后来有1位小朋友走了,还剩下2个小朋友玩荡秋千. 教师:你的表达很完整,老师很欣赏你。 (2)引出减法。 教师:3个小朋友中走了1个,就是在原来的3个中去掉1个,我们用减法算式来表示:3-1=2板书:(3-1=2) 教师:让我们认识一种新的符号“”,读作减号。整个算式读作:3减1等于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教师:同桌之间说一说3-1=2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表示3个小朋友,走了1个,还剩2个。2探索算法及算法的多样化 (1)摆一摆。教师:大家拿出5根小棒,然后从5根中拿走2根。(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根据刚才摆、拿的过程,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说出:有5根小棒,拿走2根,还剩几根? 教师:还剩3根小棒,你会列式吗?在自己的本子上试一试。 (2)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5-2。 组织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 集体交流。 学生甲:我是通过数小棒数出来的。 学生乙:我是先从5根中拿走1根,再拿走1根,还剩3根。 学生丙:我是想2+3=5,算5-2=3。 (无论学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只要计算合理,老师都给予鼓励) 3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减法 (1)教师:同学们课前都带来了葡萄,现在拿出来吧!看着一粒粒大大的葡萄,你们想吃吗?那就先吃1粒吧! (2)学生把自己带来的葡萄摆在桌面上,先吃1粒。 (3)老师:你已经吃了1粒葡萄,能说说刚才的过程吗? 学生:我有5粒葡萄,吃了1粒,还剩4粒:5-1=4。 (4)老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有5粒葡萄,吃了1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