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模块知识专题,知识专题十二坚持创新驱动建设美丽中国,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K考情解读,核心考点1.坚持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强国。,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1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创新?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创新让生活更美好。,知识清单,K考点梳理,2国家为什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3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2)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4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5如何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6怎样更好地做到万众创新?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1.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接受良好的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知识拓展,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2如何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真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建立科技奖励制度,重奖科技人才,保护科技创新成果。等等。,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3青少年怎样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知识基础。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善于思考,大胆想象。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勤于实践。勇于质疑,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真题检测单项选择题1(2018云南省)2018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我国重视科技创新是因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已经没有差距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ABCD,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D,2(2018武汉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这是因为()A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B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C发展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D中国未来的发展,关键靠保障和改善民生,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A,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核心考点2.正确认识我国发展中的人口问题。知识清单1如何认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2我国人口的现状(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如下表),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3.我国为什么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4我国为什么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1(2018广东省)据统计,2017年广东省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占全省家庭户的22.22%,平均每五户就有一户有老年人。人口老龄化()A是广东省人口问题的最主要特点B给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带来压力C直接阻碍了广东经济和社会的发展D必然给家庭经济带来巨大的负担,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真题检测,B,2(2018随州市)阅读右图漫画,对于启动“全面二孩”政策,下面认识正确的是()A是为了满足国民的生育需求B是对中国以往计划生育政策的否定C是为了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D说明中国不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了,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C,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核心考点2.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知识清单1目前,我国的资源形势是怎样的?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2为什么要合理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4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环境?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5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6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清。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7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实现绿色富国之梦。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8走绿色发展道路有什么必要性?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这些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知识拓展,1.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1)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知识拓展,3中学生怎样做到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学习资源环境知识,提高资源环境意识。自觉落实行动,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实践者,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如: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用电,随手关灯;节约用纸、一纸多用;不用或少用一次性木筷;自备购物袋,尽量不用塑料袋;出门尽量坐公交车,少用私家车;等等。增强法治观念,敢于与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单项选择题1.(2018广东省)针对右图反映的问题,我们应该()A及时扔掉,避免家里垃圾堆积B分类处理,提高资源循环利用C减少网购,从源头上杜绝浪费D严格执法,打击过度包装行为,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真题检测,B,2(2017广东省)2017年3月30日,国务院转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以下四位同学的观点,你认同的是()A小沈:参与垃圾分类,共建美好的家园B小杨:强制分类是强人所难,不合现实C小何:垃圾是没用的东西,没必要分类D小崔:强制垃圾分类是经济发展的中心,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A,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12017年5月5日,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首飞成功,这意味着中国民航将不再依赖国外进口。由此可见,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A科技创新B体系创新C制度创新D道路创新,B备战自测,基础过关,A,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2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究其原因在于()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人才的竞争“双一流”建设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双一流”建设有利于我国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家地位ABCD,C,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3南京9名小学生,针对某些电视台在儿童节目最精彩处频繁插播广告等问题,“上书”全国人大,希望修订广告法,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重视。在此,孩子们行使了()A知情权B检举权C建议权D立法权,D,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1我国超级“天眼”落成、“天宫二号”“墨子号”发射成功、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圆满成功、“神威太湖之光”取代“天河二号”成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这一系列科技成就的取得说明()我国的科技水平已居世界前列我国坚持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我国在空间领域和计算机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ABCD,A,能力提升,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2下表中的信息表明()2017年中美创新能力及相关经济发展对比表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创新能力与美国相比依然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领跑者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ABCD,A,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3近五年来,广东实施了“珠江人才计划”等重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工程,搭建1059个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来粤工作的境外专家超过13万人次,总量居全国之首;累计引进海外人才3.7万人,其中不乏诺贝尔获奖得者等高端人才。这些举措有利于()A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B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抢占区域竞争的制高点C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D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B,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二、辨析题11.据统计,因垃圾分类不到位,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近300亿元人民币。为此,一些地方相继制定生活垃圾投放分类指南:如设置干、湿两个垃圾桶,剩菜剩饭等厨余垃圾作为“湿垃圾”单放;“干垃圾”按可回收、有害垃圾分类,最后将不同垃圾投入不同的分类垃圾回收箱。有同学认为垃圾分类太麻烦,益处不大,又与学生无关,我们不用理会。请你对这个观点进行辨析。,中考解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不正确、不赞同)。垃圾分类有益,虽然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答出两个要点,表达清晰即可给分;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所以我们不该怕麻烦,应自觉主动地进行垃圾分类,将不同垃圾投入不同的分类垃圾回收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