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中国技术中心项目工程主体分部监理细则.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1216070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6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高中国技术中心项目工程主体分部监理细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汉高中国技术中心项目工程主体分部监理细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汉高中国技术中心项目工程主体分部监理细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号: 汉高中国技术中心项目 工程主体分部监理细则编 制 人: 批 准 人: 批准时间: 上海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汉高 监理项目部- 主体分部监理细则 2006年7月目 录1工程项目概况及建筑结构特点11.1专业工程特点及设计要求21.1.1培训中心楼21.1.2管理办公楼21.1.3实验楼22监理工作依据和验收规定22.1监理工作依据22.2验收一般规定33监理工作流程33.1监理质量控制工作流程33.2监理进度控制工作流程53.3监理投资控制工作流程54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64.1模板分项工程64.2钢筋分项工程64.3混凝土分项工程75监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95.1监理质量控制方法95.2监理质量控制措施105.2.1事前控制105.2.2事中控制115.2.3事后控制156砼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其预防措施166.1模板工程166.1.1轴线偏位166.1.2变形166.1.3标高偏差176.1.4接缝不严186.2钢筋工程186.2.1主筋偏位186.2.2楼板及悬挑梁板上筋下踏196.2.3同截面接头过多196.2.4绑扎不符合要求206.2.5配筋不符图纸或规范构造规定206.2.6骨架歪斜216.3混凝土工程216.3.1蜂窝麻面216.3.2露筋226.3.3孔洞236.3.4“烂根”236.3.5缺棱掉角246.3.6洞口变形246.3.7缝隙夹渣256.3.8裂缝257监理旁站内容、方法和要求267.1监理旁站方法和要求267.2旁站监理内容267.2.1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检查的主要内容267.2.2浇筑砼旁站主要内容278现场监理检查记录表式278.1模板安装监理检查记录表278.2钢筋工程监理检查记录表288.3现浇砼结构监理检查记录表288.4浇注混凝土监理旁站记录单28- 第 2 页 共2页 主体结构分部监理细则 2006年7月1 工程项目概况及建筑结构特点 汉高中国技术中心项目工程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张衡路南侧928号,金科路(尚未南北开通)东侧,23-2-1地块。本项目是由汉高股份有限公司为支持其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业务(主要业务包括研究开发金属表面处理剂、工业用密封胶和粘合剂)而新建的集研发、管理、销售、展示和培训为一体的管理研发中心。工程基地面积21387.9 m2,地上建筑面积32081.83 m2(容积率1.5),总建筑面积42668.83 m2。其中一期地上建筑面积22123.33 m2,地下建筑面积10587.0 m2,二期建筑面积9958.5 m2。建筑占地面积6941.81 m2(建筑密度32.5%),绿化面积5350.0 m2(绿化率25%),其中集中绿地面积2140.0 m2(集中绿地率10%),道路硬地面积9096.09 m2。机动车位地上40辆、地下174辆,非机动车位100辆。本工程为二类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耐火等级:二级(地下室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级,地下室防水等级:级,抗震设防烈度:七度,抗震等级三级,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环境类别:0.000以上为一类,0.000以下为二a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桩基安全等级为二级。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450m,室内外地坪高差0.450 m。本工程建筑物情况详见下表。序号名称建筑面积(m2)底层面积(m2)备注A01管理办工楼6556.731307.035FE01入口门厅917.89543.39B01实验楼9778.631943.355FD01培训中心4505.832232.69一期2FF01人防出口40.540.5G01门卫123.023.01FG02门卫210.010.01FU/G地下车库10587.0地下1FC01连廊290.7558.155FH01办公楼3060.0612.0二期5FH02仓库150.0150.0二期1F培训中心加层6640.0二期加3F连廊108.521.7二期5F1.1 专业工程特点及设计要求1.1.1 培训中心楼该楼地下室一层(层高5.30m,顶板厚180mm),地上2层(二期加到5层),底层(层高4.5m)和二层(层高4.5m),板厚120 mm,采用框架结构(砼C30);楼内设东、西、中三部楼梯,3部电梯(其中2部货梯,1部客梯)。1.1.2 管理办公楼该楼地下室一层(层高5.30m,顶板厚180 mm),地上五层(层高4.5m),板厚120mm,内设3部楼梯和2处四部电梯。主体为砼C30框架结构,砼2556方,钢筋396T,模板13618;建筑面积6579,结构五层,层高4.5m,全高22.5m;1.1.3 实验楼该楼地下室一层(层高5.30 m,顶板厚180),地上五层(层高4.5m),内设两部楼梯和四部电梯。主体为砼C30框架结构, 砼3218方,钢筋538T,模板18430;建筑面积9804,结构五层,层高4.5m,全高22.5m;该三个单体工程结构形式均为框架工程,每个单位工程中间均设后浇带。2 监理工作依据和验收规定2.1 监理工作依据一、合同、图纸、方案类:(1)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定的施工合同或协议; (2) 工程施工图纸、技术说明及设计交底、会审纪要; (3) 经批准的本工程0.00以上主体结构土建工程施工方案; (4) 监理合同及经建设方同意的监理规划;二、监理规范标准类:(1)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2;(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7)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7;(8)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9)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三、设计规范标准类:(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 (6)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四、安全规范标准类:(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01);(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2.2 验收一般规定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本工程含3个单位工程(地下车库除外),即培训中心楼、实验楼和管理办公楼,各单位工程主体结构分部(02)包括混凝土结构子分部(0201)、砌体结构子分部(0203)、钢结构子分部(0204)三个子分部工程。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包括模板分项(020101)、钢筋分项(020102)、混凝土结构分项(020103)、现浇结构分项(020105)等四个分项工程。每个分项工程应按楼层和后浇带划分成若干个检验批。主体分部工程验收应遵循以下原则:检验批验收合格 分项工程验收合格 子分部工程验收(包括结构实体质量检测) 分部工程验收3 监理工作流程3.1 监理质量控制工作流程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监理工作流程施工单位轴线标高自检合格不合格 验收轴线标高施工单位整改 合格 施工单位钢筋工程自检合格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旁站监理 不合格 施工单位整改钢筋工程隐蔽验收 合格 施工单位模板工程自检合格 模板工程验收施工单位整改 不合格 合格施工单位检查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总监或总监代表签署混凝土浇筑令令 全过程旁站监理施工单位浇筑混凝土 监理巡查施工单位混凝土养护 砼现浇结构验收见证结构实体检测子分部工程验收和评估3.2 监理进度控制工作流程确定工程总工期目标 施工单位在开工前提交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进度计划 申报 否监理工程师审核 可实施过程分阶段提交详细计划和变更计划 申报 否监理工程师审核责成施工单位采取措施 可实 施 否监理工程师对实际值与计划值的比较 可按计划执行3.3 监理投资控制工作流程工程项目施工合同施工单位报月支付申请监理工程师复核确认计量部位确认计量项目合格确定工程量总 监 审 核 不同意 同意总监签署月支付证书业 主 审 定业主签字支付施 工 单 位4 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4.1 模板分项工程 楼层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砼强度应参照拆模试块(同条件养护)强度试验报告,并应符合规范要求: 板(2m)底模拆除时的砼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要求:50%砼设计强度; 板(2m,8)底模拆除时的砼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要求:75%砼设计强度; 梁(8m)底模拆除时的砼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要求:75%砼设计强度; 悬臂构件底模拆除时的砼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要求:100%砼设计强度。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3mm;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3mm;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10mm、预留洞尺寸允许偏差:(+10mm,0); 插筋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5mm、插筋外露长度允许偏差:(+10mm,0)。 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轴线位置允许偏差:5mm; 底模上表面标高允许偏差:5mm; 柱、墙、梁截面内部尺寸允许偏差:(+4mm,-5mm); 层高垂直度(不大于5m)允许偏差:6mm;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允许偏差:2mm; 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5mm。4.2 钢筋分项工程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当HRB335级钢筋末端作135弯钩时,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弯钩的弯弧内直径在满足上条要求的同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弯钩的弯折角度应为135(有抗震要求); 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且不小于75mm(有抗震要求)。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允许偏差:10mm;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允许偏差:20mm; 箍筋内净尺寸允许偏差:5mm。 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绑扎钢筋网长、宽允许偏差:10mm;网眼尺寸允许偏差:20mm; 受力钢筋间距允许偏差:10mm;排距允许偏差:5mm; 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柱、梁为5mm;板、墙为3mm; 绑扎箍筋间距允许偏差:20mm;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5mm;水平高差允许偏差:(+3mm,0)4.3 混凝土分项工程 砼施工和试块留置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 现浇砼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常见的外观质量缺陷见下表:现浇结构常见外观质量缺陷及等级划分名称现象严重缺陷一般缺陷露筋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其他钢筋有少量露筋蜂窝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窝孔洞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夹渣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其他部位有少量夹渣疏松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裂缝缝隙从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内部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连接部位缺陷构件连接处混凝土缺陷及连接钢筋、连接件松动连接部位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连接部位有基本不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外形缺陷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等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影响使用功能和装饰效果的外形缺陷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外表缺陷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外表沾污等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外表缺陷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 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现浇结构拆摸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基础15钢尺检查独立基础10墙、柱、梁8剪力墙5垂直度层高5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5m10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全高H/1000且30经纬仪、钢尺检查标高层高1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全高30截面尺寸8,5钢尺检查电梯井井筒长、宽对定位中心线25,0钢尺检查井筒全高(H)垂直度H/1000且30经纬仪、钢尺检查表面平整度82m靠尺和塞尺检查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置预埋件10钢尺检查预埋螺栓5预埋管5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5钢尺检查注:检查轴线、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砼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要求的尺寸偏差。砼设备基础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混凝土设备基础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坐标位置20钢尺检查不同平面的标高0,20水准线仪或拉线、钢尺检查平面外形尺寸20钢尺检查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0,20钢尺检查凹穴尺寸20,0钢尺检查平面水平度每米5水平尺、塞尺检查平面水平度全长10水准线仪或拉线、钢尺检查垂直度每米5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垂直度全高10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预埋地脚螺栓标高(顶部)20,0水准线仪或拉线、钢尺检查预埋地脚螺栓中心距2钢尺检查预埋地脚螺栓孔中心线位置10钢尺检查预埋地脚螺栓孔深度20,0钢尺检查预埋地脚螺栓孔孔垂直度10吊线、钢尺检查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标高20,0水准线仪或拉线、钢尺检查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中心线位置5钢尺检查带槽锚板平整度5钢尺、塞尺检查带螺纹孔锚板平整度2钢尺、塞尺检查注:检查坐标、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对涉及砼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内容主要包括砼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砼强度检验应以砼浇筑地点制备并与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强度为依据,其试块留置,养护和强度代表值应符合GB50204-2002规范附录D的规定。5 监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5.1 监理质量控制方法 旁站监督在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如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混凝土浇筑等,由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督,并填写监理旁站记录表; 见证由监理人员现场监督某工序全过程完成情况的活动。 平行检验项目监理部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验手段,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对重要的分项工程或对质量有怀疑的材料、结构受业主委托,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检查或检验的活动。 巡视监理人员对正在施工的部位或工序在现场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活动。 指令文件监理工程师适用监理合同赋于指令控制权对施工提出书面的指示和要求。 支付控制手段质量监理以计量支付控制权为保障手段。 监理通知监理工程师利用口头或书面通知,对任何事项发出指示,并督促施工单位严格遵守和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 口头通知:对一般工程质量问题或工程事项,口头通知施工单位整改或执行,必要时用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形式予以确认。 监理工作联系单:有经验的监理工程师提醒施工单位注意的事项,用监理工作联系单形式。 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监理工程师在巡视旁站等各种检查时发出的问题,用监理通知单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后再报监理工程师复查。 工程暂停令:对施工单位违规施工,监理工程师预见到会发生重大隐患,应及时下达全部或局部工程暂停令(一般情况下宜事先与业主沟通)。5.2 监理质量控制措施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工程质量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阶段的控制。工程质量控制管理,实际上是监理组织参加施工的各施工单位按合同标准进行建设,并对形成质量的诸因素进行检测、核验,对差异提出调整,纠正措施的监督管理过程,这是监理的一项重要职责。根据施工阶段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划分,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阶段。5.2.1 事前控制 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及施工人员素质审查承担砼结构的施工单位及人员资质与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经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后进场施工。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要求施工单位在砼结构施工项目开工前报送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监理工程师应着重审查:主要技术组织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安全有效;施工程序是否合理;砼结构形式、砼强度等级、钢筋连接方式、锚固搭接长度、重要部位的钢筋配置、施工缝后浇带的设置部位及要求等是否明确;模板及其支架是否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是否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是否能可靠地承受浇筑砼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经监理审查批准后,应严格执行。 对工程所需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永久性设备质量控制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单位在采购主要施工材料、设备、构配件前提供的样品和有关订货厂家等资料进行审核,在确认符合质量控制要求后书面通报业主,在征得业主同意后方可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材料、设备到货后应及时复核出厂合格证、有关设备的技术参数资料,并对材料进行见证取样复试。钢筋进场时,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应按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测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施工机械、设备,应审查其设备的选型是否恰当;审查提供的技术性能的报告中所表明的机械性能是否满足质量要求和适合现场条件;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能使用。 严格审核分包单位的资质未经监理审查认可和经查不能保证施工质量的分包单位,不得进场施工;督促、检查各分包单位建立质量保证体系。5.2.2 事中控制 一般规定 监理应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批准的的砼主体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当施工单位对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调整、补充或变动时,应重新进行报审,经监理工程师审核同意后,再交施工单位执行。 监理应按质量计划目标要求,督促施工单位加强施工工艺管理,认真执行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以提高项目质量稳定性;加强工序控制,对隐蔽工程实行验收签证制,对关键部位进行旁站监理,中间检查和技术复核,防止质量隐患。检查施工单位是否严格按照现行国家施工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监理工程师应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施工质量,如发现有不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而影响工程质量时,应及时向施工单位负责人提出口头或书面整改通知,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并检查整改结果。 监理在接到隐蔽工程报验单后应及时派监理工程师做好验收工作(但应事先确保施工单位在提交隐蔽工程验收单前已认真做好自检工作)。在验收过程中如发现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应以整改通知书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待其整改后重新进行验收隐蔽工程,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隐蔽工程申请表。未经验收合格,施工单位严禁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组织现场质量协调会。及时分析、通报工程质量状况,并协调解决有关单位间对施工质量有交叉影响界面问题,明确各自的职责,使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达到规范、设计和合同要求的质量要求。 做好有关监理资料的原始记录整理工作,并对监理工作音像资料加强收集和管理,保证音像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和说明性。本工程音像资料以照片为主,所反映的具体部位有:a设置监理旁站点的部位;b隐蔽工程验收;c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试验、首件样板以及重要施工过程;d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严重质量问题及质量事故处理过程;e每周或每月的施工进度。音像资料的数量要求:对以上所规定的具体部位要求每出现一次,不少于1张,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 模板分项工程事中控制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应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执行,不允许擅自修改或变动。 模板安装和浇筑砼时,应派专人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围护。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 模板安装时应满足下列要求:a 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砼前,木模板应浇水润湿,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b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在模板上涂刷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c 浇筑砼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侧模拆除时的砼强度应能保证砼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钢筋分项工程事中控制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不允许擅自修改或变动。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应按规定抽取钢筋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检验报告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应按规定对钢筋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处。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和最小搭接长度应满足施工图结构设计说明中的规定。 混凝土分项工程事中控制 结构构件的砼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分批检验评定。 砼的冬期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 用于现浇楼板的砼的用水量不得大于180kg/m3;楼板砼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并控制掺合料的掺量,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15%、矿粉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20%;商品砼的坍落度必须严格控制,保证现场浇捣时的坍落度应小于180mm。 结构砼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砼强度等级的试件,应在砼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和试件留置应符合相关规定: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砼,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砼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砼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砼,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时间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砼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砼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砼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砼初凝之前将上一层砼浇筑完毕。当底层砼初浇定后浇筑上一层砼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后浇带和施工缝的位置应在砼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和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砼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 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砼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b) 砼浇水养护的时间不得小于7d;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c)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砼处于湿润状态;d) 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砼,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e) 砼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对有抗渗要求的砼结构,其砼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砼,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对地下防水工程,按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连续浇筑500m3应至少留置一组,每项工程不得少于2组。 现浇结构分项工程事中控制 现浇结构拆摸后,应由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对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进行检查,作出记录,并应及时按施工技术方案对缺陷进行处理。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量测,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单位认可后进行处 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5.2.3 事后控制 按规定的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对完成的砼结构子分部工程进行验收。 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交下列文件和记录:a设计变更文件;b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c钢筋接头的试验报告;d砼配合比通知单;e砼工程施工记录;f砼试件的性能检验报告;g隐蔽工程验收记录;h分项工程验收记录;i砼结构实体检验记录;j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案和验收记录;k其他必要的文件和记录。 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有关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 完整的质量控制资料; 观感质量验收合格; 结构实体检验结果满足规范附录D和E的要求。 当砼结构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经返工、返修或更换构件、部件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 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 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并确认仍可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 经返修或加固处理能够满足结构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项工程,可根据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6 砼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其预防措施6.1 模板工程6.1.1 轴线偏位 现象模板安装后模板中心线所弹的轴线发生偏移。 原因分析 轴线放线错误;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发生偏位后不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支模时,不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总垂直度数控制措施。 模板刚度差,水平拉杆不设或间距过大; 混凝土浇捣时,不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捣高度过高挤偏模板。 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偏位。 预防措施 模板轴线放线后,要有专人进行技术复核,无误后才能支模。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限位措施,如采用焊短钢筋限位,以保证底部和顶部位置准确。 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总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混凝土浇捣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对拉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捣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灌高度要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 6.1.2 变形 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凸肚、缩颈或翘曲现象。 原因分析 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截面小,刚度差。 组合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 墙模板无对销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竖向承重支撑地基土未夯实,未垫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支承部分下沉。 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 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以致混凝土振捣时产生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 浇捣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头。 预防措施 模板及支架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浇捣时侧向压力和振捣时产生的荷载,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承载能力和刚度; 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措施,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檁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 当梁、板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模板中间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为全跨度的(13)/1000。6.1.3 标高偏差 现象测量楼层标高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有偏差。 原因分析 每层楼面无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未做平。 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不按标记施工。 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差。 预防措施 每层楼设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模板顶部设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6.1.4 接缝不严 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空隙,造成混凝土浇捣时漏浆,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原因分析 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造成裂缝。 木模板含水过大,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不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钢模板变形不及时修整,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 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要及时修整平直; 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 6.2 钢筋工程6.2.1 主筋偏位 现象混凝土主筋保护层过厚或过薄,甚至出现露筋现象,墙板内外排钢筋间距过小甚至变成一排钢筋。 原因分析 混凝士保护层垫块漏放或缺放。 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厚度不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墙板内外排钢筋之间缺定距措施(缺或少放撑筋)。 墙、柱钢筋缺少限位措施。 混凝土浇筑时被振动机头子、料斗碰歪撞斜,没有及时纠正。 预防措施 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按规定放置,一般间距每隔1m至少放一个。 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厚度应按GB502042002规定执行。 柱子钢筋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来固定柱筋;墙板筋在模板上口加一道水平筋,并采取措施(如电焊)加以限位。 混凝土浇筑时,振动机头子或下料斗尽可能避免碰撞钢筋,发现撞斜碰歪,及时进行校正。 6.2.2 楼板及悬挑梁板上筋下踏 现象 由于楼板及悬挑梁板上筋下踏,易出现混凝土板面裂缝,严重的会造成悬挑板断裂。 原因分析 双层楼板筋,上筋支撑不足。 悬挑板(雨篷、阳台板)主筋撑钩不足。 楼板及悬挑板上筋混凝土浇捣时被踩下,不及时校正。 预防措施 按设计施工图纸在上排与下排筋之间放置撑钩。 悬挑板(雨篷、阳台板)按设计施工图纸放置主筋撑钩。 混凝土浇捣时应派专人负责检查,发现钢筋被踩下,应及时纠正到位。6.2.3 同截面接头过多 现象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截面受力钢筋接头过多,其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已超出规范规定的数值。 原因分析 钢筋配料时,没有认真考虑同截面接头错开。 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不熟悉标准规范。 预防措施 熟悉规范、标准有关钢筋接头位置错开规定的条文。 分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钢筋配料时,要认真考虑同截面接头错开的要求。6.2.4 绑扎不符合要求 现象钢筋工程隐蔽验收时,发现钢筋绑扎质量不符合规范规定。 原因分析 主筋位置放反(受拉、受压钢筋颠倒)。 不设定位箍筋致使主筋偏位。 板和墙钢筋网扎扣不符规范规定,缺扣,松扣较多。 接头未绑三道扣。 箍筋不垂直主筋,间距不匀,绑扎不牢;不贴主筋,接头不错开。 箍筋未作135度弯钩。 预防措施 按GB502042002条规定要求进行操作。 箍筋加工要求按GB50242002要求执行。 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矫正主筋严格按1:6坡度进行。 设定位箍筋,防止主筋弯曲。 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和规范规定,严格做好钢筋工程隐蔽验收。6.2.5 配筋不符图纸或规范构造规定 现象隐蔽验收时发现钢筋、焊接绑扎与安装不符施工图纸或规范构造规定的要求。 原因分析 主梁与次梁受力筋上下位置颠倒。 梁、柱相交受力筋里外位置放错。 门窗洞口遗漏加强筋。 搭接长度不足,接头位置不当。 锚固长度不足,形式不对。 预防措施 熟悉图纸,分清主次梁,绑扎时应注意将次梁受力筋放在主梁受力筋上面。 事先翻样,控制柱筋内梁受力筋间距;避免因柱筋内梁受力筋过密放不下,而将粱受力筋放在柱筋之外。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及其搭接长度应符合GB502042002规定。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错开的百分比应符合GB502042002的规定。 钢筋的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矫正主筋严格按1:6坡度进行。 设定位箍筋,防止主筋弯曲。 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和规范规定,严格做好钢筋工程隐蔽验收。 6.2.6 骨架歪斜 现象 钢筋骨架绑定或堆放一段时间后产生歪斜、扭曲现象。 原因分析 绑扎不牢,绑扎点太稀。 梁中纵向构造钢筋或拉筋太少,或柱中纵向构造钢筋及附加箍太少。 骨架被碰撞变形。 预防措施 加强钢筋骨架成型后产品的保护。 严格按设计要求设置附加构造钢筋和箍筋,以改善钢筋骨架的牢靠程度。 按规范要求进行绑扎。 6.3 混凝土工程6.3.1 蜂窝麻面 现象 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或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孔洞,但无钢筋外露。 原因分析: 配合比计量不准或无计量,砂石级配不好。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搅拌不均匀。 模板表面垃圾清理不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 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造成混凝土浇筑时缝隙漏浆。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气泡未排出,漏振。 一次浇捣混凝土过厚,分层不清。 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范规定,造成混凝土离析。 钢筋稠密区域没有有效下料和振捣措施。 预防措施 模板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杂物垃圾。 控制拆模强度,不宜提早拆模。 模板拼缝严密,缝隙处要采取切实措施填嵌,防止浇捣时混凝土漏浆。 混凝土浇捣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振捣应至气泡排出为止。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要采用溜槽、溜管、串筒下料,防止混凝土离析。 钢筋稠密区域要选择合理粗骨料,振动器要采用刀片式等措施。6.3.2 露筋 现象 柱、梁、墙、板拆模后,发现混凝土表面有钢筋露出。 原因分析 钢筋保护层垫块过少甚至漏放,造成钢筋紧贴模板。 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较密,石子粒径较大,卡在钢筋上。 模板拼缝不严密,造成缝隙处严重漏浆。 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捧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造成露筋。 预防措施 浇捣混凝土时,应检查钢筋位置,采取限位措施,防止钢筋偏位。 检查保护层的垫块厚度、数量、位置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 钢筋稠密区域应选择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 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棒撞击钢筋;在钢筋稠密区域内可用刀片式振动棒振捣。 模板缝隙处要采取填嵌措施,防止漏浆。 混凝土振捣时不得踩踏钢筋,如有钢筋被踩弯或松扣者,应及时调整到位。6.3.3 孔洞 现象混凝土结构内有空腔,局部没有混凝土,其深度超过钢筋保护层厚度,缺陷处往往有钢筋外露。 原因分析 同“蜂窝”、“露筋”等原因; 在钢筋稠密区域或预留洞口和预埋件处,混凝土浇筑不畅通; 洞口模板无排气孔。 预防措施 钢筋稠密区域,可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如机械振捣有困难,可采用人工振捣配合。 预留洞口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并采取侧部开口浇灌措施。振捣好后,再封模板。 控制好下料,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用串筒、溜槽等下料,保证混凝土不离析。 采取正确的振捣方法,振捣跟着下料走,操作时采取快插慢拔,防止漏振。 6.3.4 “烂根” 现象 拆模后,发现柱、墙根部混凝土有一段缺浆,有空隙,或形成蜂窝状孔洞等现象,且有一定的延伸长度。 原因分析 模板根部缝隙不严、漏浆。 浇筑前未进行同混凝土配合比砂浆接浆。 水灰比过大,混凝土和易性差,使石子沉底。 一次下料太多,振捣不实。 预防措施 模板根部缝隙要采取堵嵌措施,防止浇捣漏浆。 浇筑时,先下同混凝土配合比砂浆接浆。 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经过试配,选择合适配合比。 控制一次下料厚度,防止混凝土离析。 采取正确振捣方法,振动棒插点应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快插慢拔,循序振捣,以免漏振。6.3.5 缺棱掉角 现象在梁柱、墙和洞口处发现混凝土局部掉落,产生截面不规整,棱角有缺陷等现象。 原因分析 模板垃圾未清,拆模时造成混凝土角拉损。 拆模过早,造成混凝土角随模板拆除破损。 拆模时操作过猛,碰坏混凝土角。 预防措施。 模板垃圾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残浆杂物。 控制拆模强度(墙模板、柱侧模板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1.2MPa)。 小心拆模,以免拆模碰坏混凝土棱角。 6.3.6 洞口变形 现象拆模发现洞口形状不规整,歪斜,几何形状与设计图纸要求形状不相符。 原因分析 模内顶撑间距过大,断面太小,固定不牢靠。 模内无斜撑,刚度不足,不能确保模框方正。 混凝土浇捣时不对称下料,振捣时将模板挤偏。 洞口模板与主体模板固定不好,造成相对移动。 预防措施 模内支撑断面、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 模板安装固定根据施工方案要求进行。 混凝土浇捣时,要对称下料,振捣,并注意振动捧不能碰撞模板。 6.3.7 缝隙夹渣 现象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且有缝隙或夹有垃圾杂物,造成混凝土整体性差。 原因分析 浇筑混凝土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及用同配合比的水泥浆接桨。 混凝土浇筑过程混凝土表面,浇筑时未认真检查清理。 预防措施 在已硬化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捣混凝土前,应清除表面残浆、浮石、垃圾、杂物,充分浇水湿润,用同配合比混凝土水泥浆接浆。 混凝土浇筑停歇时,在继续浇筑前,先认真检查,清除垃圾杂物,以防施工缝处造成缝隙夹渣。 6.3.8 裂缝 现象 拆模后,结构混凝土由于受温差,荷载,沉陷,养护等原因影响,表面出现裂缝,按其方向和形状可分为水平裂缝、垂直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以及呈放射状裂缝,按其裂缝深度可分为:表面裂缝、深迸裂缝和贯穿裂缝,特别在混凝土结构上要防止深迸裂缝和贯穿裂缝的出现,以确保结构安全。 原因分析 水灰比过大,表面产生气泡、龟裂。 水泥用量过大,易引起收缩裂缝。 拆模过早,易引起表面拉裂。 混凝土表面抹压不实,易引起龟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太薄,顺筋而裂。 缺箍筋、斜筋、温度筋、洞口加强筋和房屋四角混凝土楼地面的抗扭钢筋。 大体积混凝土无降低内外温差措施。 预防措施 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 控制拆模强度,墙板、柱侧模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2MPa。 混凝土浇捣完毕后采取两次抹实压光方法:即在混凝土收水前再在表面进行抹实压光。 混凝土浇捣前,检查保护层垫块厚度、数量、间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