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213448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分析及教学建议 新华中心校:刘益辉 一、 对本册教科书的整体把握(一)、教学内容安排。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大内容。共有六个单元,分别是倍数与因数、分数、方程、长方体、 正方体、折线统计图和综合实践。本册还安排了三个“数学文化”: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 阿基米德巧辨皇冠真假;古老的方程。(二)、关于本册教科书的修订。1、适当调整了单元结构1.将原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移至本册,作为第一单元。2.将“分数”单元的约分、通分小节中的公因数、公倍数的内容,调整到第一单元。3.将“分数”单元中“分数的意义”这一小节拆分成“分数的意义” “真分数、假分数”两个小节;删去“分数的大小比较”节名,将相关内容安排在“真分数、假分数”中。4.将原“分数的加减法”这个独立单元,修改分拆为两个小节: “分数的加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5.调整原“方程”单元的内容结构,使之更加清晰。即将认识方程和解方程独立编写,突出对方程特征的认识。2、小节在“分数加减法”单元,增加了“探索规律”小节。3、重构“问题解决”编写体例。教科书按“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寻找关系(策略)解决问题引导反思”这样的流程来呈现。4、使“课堂活动”较好体现操作、交流、探究等要素。5、修改了部分习题。1.尽可能体现习题与学习内容的一致性。2.适当减少单纯计算问题。3.关注学生差异,增加思考题。4.修改部分“整理与复习”,使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三)本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了解自然数、奇数、偶数、质数(素数)和合数。2. 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3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 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4.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小数、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能比较分数的大小;能分别进行分数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5.能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简单的方程。6. 探索基本特征。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7.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或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8. 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9. 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四)本册教学目标数学思考1. 学生在认识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素数)和合数、倍数、因数、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初步形成数感和进行初步的抽象思考。2. 学生在对长方体、正方体等简单几何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计算的探索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直观感受几何的作用3. 学生在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培养数据分析观念。4. 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五)本册教学目标问题解决1. 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2. 会用方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 能应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 .形成问题解决的一些基本策略。(六)本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1. 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2.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七)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关注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整体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树立好学生立场二、 把握单元教材内容 实施有效教学(一)关于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的调整将原来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移至本册,作为第一单元,并作适当调整:1.将原“分数”单元中“约分” “通分”小节中公因数、公倍数等内容调整至本单元。2.对于“质因数”“互质数”“分解质因数”等数学概念,仅作直观表达3.调整个别内容的编写:如3的倍数特征。1、倍数与因数。教学内容包括:倍数、因数;2,3,5的倍数特征;合数、质数;公因数、公倍数。数学文化: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研究非零自然数的性质,在探索活动中发现非零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有趣的联系,探索其规律。单元教学重点:倍数、因数, 2,3,5的倍数特征。(二)关于第二单元(分数)的调整1.将“分数的意义”拆分成“分数的意义”和“真分数、假分数”两个小节。2.将原“分数大小的比较”中的相关内容安排在“真分数、假分数”这节中,删除“分数大小的比较”节名。3.调整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表述。4.教学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假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不将“分数大小的比较”独立成为一小节)。5.单元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6.单元教学难点: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三)关于第三单元(长方体、正方体)的调整1.调整了一些例题的呈现形式,更便于学生进行新知的探究。2.降低了部分内容难度。3.修改了一些脱离学生生活的情景。4.调整了个别“课堂活动”,使之更具有探究性和操作性。5.教学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与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问题解决。6.数学文化: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 的故事。7.综合与实践: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 。8.单元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或容积)的意义。9.单元教学难点:理解体积(或容积)的意义。(四)关于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的调整1.增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及“探索规律”小节。2.不给出“带分数”的概念。3.教学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探索规律。4.综合与实践: 一年 “吃掉”多少森林。5.单元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6.单元教学难点:探索、理解、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五)关于第五单元(方程)的调整1.删去和调整部分例题。 2.直观图的呈现更突出数学化、符号化。 3.突出方程的特征,体现方程思想,由过去的“方程式解方程”的呈现形式改为“方程式直观图解方程”。4.突出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呈现用方程进行问题解决的基本要素:分析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建立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5.教学内容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等式、方程、解方程、问题解决。6.数学文化:古老的方程。7.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等式和方程,理解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解法。 8.单元教学难点:建构含字母的式子、等式和方程的数学模型 (六)关于第六单元(折线统计图)的调整1.替换个别陈旧的素材。2.适当降低了难度,突出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价值。教学内容包括: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3.综合与实践:发豆芽。4.单元教学重点: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5.单元教学难点:学会在有横轴、纵轴的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七)关于“综合与实践”1.将“综合与实践”由原来的2个页面调整为1个页面。2.突出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可操作性。3.设置了“活动拓展”栏目。 总结:各位同仁们,在此只是简单粗略的对六年级下册内容进行了一个分析,由于工作经验和阅历的不足,对教材的拿捏还很欠缺,还望你们给出宝贵的意见,通过互相沟通交流共同来提高数学教学。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分析及教学建议 黄金镇中心校 :刘承俊 一、六年级下册教科书总体说明(一)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5个教学单元,其中前4个单元为新知识,第五单元是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分别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 计 与 概 率、综合与实践、总复习。另外,教科书还安排了“古老的几何”“统计的产生和发展”“鸡兔同笼”等数学文化。1.数与代数本册教科书安排了两个单元的数与代数内容:一是百分数,二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正比例和反比例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内容。(1)百分数。教科书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百分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生活经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概括百分数的定义,并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引出合格率、成活率、出油率等,通过实际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率”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科书的重点内容,教科书不仅系统安排了传统教学内容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等问题,而且还集中安排了有关纳税、利息、折扣等方面的实际问题。(2)正比例和反比例。教科书在第三单元集中安排了正比例和反比例,其内容分为比例、正比例、反比例3个小节。比例包括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等。正比例的内容包括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图像和正比例应用等,其中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是学习的重点,正比例图像是学习的难点。反比例的内容包括反比例的意义、反比例量的判断和反比例应用等,其内容的编排与正比例基本相同。2. 图形与几何。本册教科书在新课内容中只安排了圆柱和圆锥一个单元,这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的最后一组图形与几何的新知识。在圆柱的编写中,教科书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圆柱形实物,并从多样性的圆柱物体中抽象出圆柱图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理解圆柱的特征,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有关圆锥的内容,教科书采取了与圆柱相似的编写方式。对于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教科书让学生采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索,并且在正文和课堂活动中设计了不同的实验,由此让学生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3.统计。本册教科书中的统计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扇形统计图,二是统计综合应用。前者是介绍一种新的统计图,后者主要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稍复杂的统计问题。 4.综合与实践。本册教科书在新课内容部分安排了两个综合与实践:一是“有奖购书活动中的数学问题”,二是“农田收入测算”。5.数学文化。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三个数学文化,分别是“古老的几何”“统计的产生和发展”“鸡兔同笼”,仍用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每个数学文化后面设计了“链接活动”。6.总复习。本册教科书用较大篇幅集中安排了总复习,总复习内容包括小学数学课程四方面的所有主要知识。(二) 教学目标(见教学参考书)1.全面经历百分数、正比例和反比例、圆柱和圆锥、扇形统计图等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它们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比较百分数的大小,能正确地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3、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它们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或成反比例的量;了解正比例图像,能在方格子上画出正比例图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5、认识扇形统计图,会用扇形统计图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6、全面整理和复习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在整理和复习中进一步沟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数学思考: 1、发展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2、进一步认识到扇形统计图中蕴含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能力。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4、会独立思考问题,体会转化、模型、推理等数学思想。问题解决:1、运用百分数、正比例、反比例以及小学阶段所学的其他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2、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进行一些稍复杂的统计活动。3、切实经历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1、学习整理与复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并养成自觉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习惯。 2、在学习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科书编写特点1.体现数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一是新课引入时,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既有现实意义又能反映所学数学知识的主题图。二是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呈现教科书内容。2.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活动情景。(1)用活动情景引出新知识。(2)用活动情景呈现例题和习题。(3)精心设计“课堂活动”。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1)函数思想。(2)转换思想。(3)分类思想4.重视学生的操作实验。教科书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用实验引出新知识,并得出结论的。5.引导师生教与学的活动方式6.加强数学知识的系统整理(1)注意数学知识的概括提炼 。(2)用问题提示整理的内容和方法。(3)坚持整理与复习的有机结合。7.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一是在总复习中强化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二是增强“综合与实践”的综合性。(四)教具、学具准备本册教科书中的许多情景图、例题和习题等都可以用视频展示台或投影仪放大后呈现给学生,这样既直观又简便。教科书中还有许多内容可以制成幻灯片,教学前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有关内容准备好幻灯片。(五)根据教与学的需要,教师和学生还可以自行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 (六)课时安排建议根据本册教科书内容和教学的需要,计划全学期共安排62课时。1.百分数(14课时)。2.圆柱和圆锥(9课时)。3.正比例和反比例(11课时)。4.统计(5课时)。5.总复习(23课时)。二、各单元教科书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一)百分数1内容分析(1)百分数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概念、揭示百分数的意义;建立出勤率、合格率、成活率、出油率等概念。例1和例2的编写意图。(2)百分数与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在互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化法。(3)问题解决。例1、例子2及练习三集中安排了传统的百分数基本复合问题(即两步解决的问题)。例3及练习四是一些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例4介绍有关纳税的问题,理解税率并计算税费等。例5计算利息。有关打折销售的问题,教科书没有安排例题,在习题中作了相应的安排。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百分数的意义和百分数的广泛应用,其中较复杂的百分数问题及纳税、计算利息等内容又是学习的难题。2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2)重视百分数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理解。(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百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数量关系解决纳税、利息、折扣等问题。(二)圆柱和圆锥(1)圆柱:圆柱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在观察中认识圆柱的特征,在操作中认识圆柱的底、高和侧面,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用学具操作将圆柱转化成近似长方体并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2)圆锥认识圆锥,先直观认识从实物图中抽象出圆锥图形,然后认识圆锥的顶点、底面圆以及高(圆锥的高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教科书引导学生用猜想和实验的方法探索圆的体积计算公式。例2教学的重点:一是启发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解决策略;二是探索圆锥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之间三倍关系。例3是圆锥体积公式的运用、例4是有关圆锥体积问题的解决。要特别重视第33页“课堂活动”的重要作用,第1题教给学生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第2题用不同于例2的实验方法探索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用不样的方法探索出同样的结论。2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直观教学促进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认识。(2)利用原型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探索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3)引导学生全面经历圆柱侧面积和体积、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4)重视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三)正比例和反比例1内容分析(1)比例:比例的意义(例1)、比例的基本性质(例2)、解比例(例3)。(2)正比例:正比例的意义(例1)、正比例图像(例2)、正比例问题解决(例3)。(3)反比例:反比例的意义(例1)、反比例问题解决(例2)。(4)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比例的意义、反比例的意义。(5)教学难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正比例图像。2教学建议(1)重视学生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进行探究。在探究竹竿长和它们影子长的比的比值过程中建立比例的概念。在计算比例内项之积和外项之积的过程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在计算税费的活动中揭示正比例的意义。在处理游客分组的活动中发现反比例的意义。(2)引导学生利用正、反比例意义对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作出准确的判断。(3)准确把握正比例图像的教学要求。(4)重视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5)注意函数、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教学。(四)扇形统计图1.内容分析(1)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例1),扇形统计图的应用(例2),根据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分析、解决具体问题。(2)统计综合应用:第59页例题包括收集、整理数据,选用合适的统计图呈现统计结果,根据统计图解决问题等内容。2.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联系圆和扇形、百分数等内容,认识扇形统计图,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结合例2理解)。(2)引导学生全面梳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第56页课堂活动第1题),了解各种统计图的适用范围。(3)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习的统计知识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能力。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为大家助力来源网络仅供参考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