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教案一册.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213141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3.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高数学教案一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职高数学教案一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职高数学教案一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科目:数学教案(第一册)初中知识复习(1-4)第一节 乘法公式、因式分解重点:和(差)的立方公式,立方和(差)公式及应用,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试根法难点:公式的灵活运用,因式分解教学过程:一、 乘法公式引入:回顾初中常用的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从项的角度变化)那三数和的平方公式呢?(从指数的角度变化)看看和与差的立方公式是什么?如,能用学过的公式推导吗?(平方立方)那呢,同理可推。那能否不重复推导,直接从式看出结果?将中的b换成b即可。()这种代换的思想很常用,但要清楚什么时候才可以代换符号的记忆,和差 从代换的角度看问:能推导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吗?即( )( )由可知,立方差呢?中的b代换成b得出:符号的记忆,系数的区别例1:化简法1:平方差立方差法2:立方和立方差(2)已知求证:注意观察结构特征,及整体的把握二、因式分解:将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与乘法运算是互逆变形。初中学过的方法有: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立方和、立方差等)(1)十字相乘法试分解因式:要将二次三项式x2 + px + q因式分解,就需要找到两个数a、b,使它们的积等于常数项q,和等于一次项系数p, 满足这两个条件便可以进行如下因式分解,即x2 + px + q = x2 +(a + b)x + ab = (x + a)(x + b). 用十字交叉线表示: 1 a 1 b a + b (交叉相乘后相加)若二次项的系数不为1呢?,如:如何处理二次项的系数?类似分解:1 3 2 1 -6 + -1 = -7 整理:对于二次三项式ax2+bx+c(a0),如果二次项系数a可以分解成两个因数之积,即a=a1a2,常数项c可以分解成两个因数之积,即c=c1c2,把a1,a2,c1,c2排列如下:a1 +c1 a2 +c2 a1c2 + a2c1 = a1c2 + a2c1按斜线交叉相乘,再相加,得到a1c2+a2c1,若它正好等于二次三项式ax2+bx+c的一次项系数b,即a1c2+a2c1=b,那么二次三项式就可以分解为两个因式a1x+c1与a2x+c2之积,即 ax2+bx+c=(a1x+c1)(a2x+c2)。按行写分解后的因式十字相乘法关键:(1)看两端,凑中间;(2)分解后的因式如何写(3)二次项系数为负时,如何简化例2:因式分解:(1) (2) (3)(2)分组分解法分解,观察;无公因式,四项式,则不能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及十字相乘法两种方法适当分组后提出公因式,各组间又出现新的公因式,叫分组分解法如何适当分组是关键(尝试,结构),分组的原则,目的是什么?分组后可以提取公因式,或;利用公式练习:因式分解(1) (2)(3) (试根法,竖式相除)归纳: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作业: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 (2); (3);(4)(5); (6);(7)(8);(9)第二节 二次函数及其最值重点: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韦达定理,给定区间的最值问题难点:给定区间的最值问题教学过程:一、 韦达定理(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二次方程什么时候有根(判别式0时),此时由求根公式得,求出了具体的根,还反映了根与系数的关系。那可以不解方程,直接从方程中看出两根和(积)与系数的关系吗,反过来,若满足,那么一定是的两根,即韦达定理的逆定理也成立。作用:(1)已知方程,得出根与系数的关系(2)已知两数,构造出以两数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系数为1):例1:是方程的两根,不解方程,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第一章 集合11 集合的概念 (5-6)【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教学设计】(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集合与元素的概念;(2)引导学生自然地认识集合与元素的关系;(3)针对集合不同情况,认识到可以用列举和描述两种方法表示集合,然后再对表示法进行对比分析,完成知识的升华;(4)通过练习,巩固知识(5)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应学生的学习思路展开,自然地层层推进教学【教学过程】*新阶段学习导入语介绍中职阶段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数学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特点等等同学们就要开始新的人生阶段了,很高兴可以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能够独立生存,能够成为为家庭、为企业、为社会做出自我贡献的能工巧匠.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你脚踏实地的认真的学做人、学做事,那么现在请让我们从学习开始1学习旅程学习是一段旅程,对知识的探求永无止境,而且这段旅程可以从任何时候开始!未来的成功在现在脚下!2老师导游与大家一起开始这一段新的旅程、一起分享学习中的快乐、一起体会成长与进步的滋味.3目的运用我们应当能够理解数学,而且通过运用数学进行沟通和推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养成一种数学上的自信心理.请不要害怕学数学,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需要学好自己的数学4准备必需品轻松愉快的心情、热情饱满的精神、全力以赴的态度、踏实努力的行动、科学认真的方法、及时真诚的交流*揭示课题缤纷多彩的世界,众多繁杂的现象,需要我们去认识将对象进行分类和归类,加强对其属性的认识,是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按照使用功能分类存放物品,在取用时就十分方便这就是我们将要研究学习的1.1集合*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问题 某商店进了一批货,包括:面包、饼干、汉堡、彩笔、水笔、橡皮、果冻、薯片、裁纸刀、尺子那么如何将这些商品放在指定的篮筐里?归纳 面包、饼干、汉堡、果冻、薯片组成了食品集合,彩笔、水笔、橡皮、裁纸刀、尺子组成了文具集合而面包、饼干、汉堡、果冻、薯片、彩笔、水笔、橡皮、裁纸刀、尺子就是其对应集合的元素*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概念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集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如大于2并且小于5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是由哪些元素组成?表示一般采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集合,小写英文字母表示集合的元素拓展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下列特点: (1) 互异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都是互不相同的;(2) 无序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无顺序;(3) 确定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例如,某班跑得快的同学,就不能组成集合 例1 下列对象能否组成集合:(1)所有小于10的自然数;(2)某班个子高的同学;(3)方程的所有解;(4)不等式的所有解类型由方程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叫做这个方程的解集由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像方程的解组成的集合那样,由有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像不等式x-20的解组成的集合那样,由无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无限集像平面上与点O的距离为2 cm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那样,由平面内的点组成的集合叫做平面点集由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数集方程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集都是数集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 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或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例如,方程x2+1=0的实数解的集合里不含有任何元素,所以这个解集就是空集关系元素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读作“属于A”), 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读作“不属于A”)集合中的对象(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对于任何的一个对象,或者属于这个集合,或者不属于这个集合,二者必居其一*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练习1.1.1*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问题 不大于5的自然数所组成的集合中有哪些元素?小于5的实数所组成的集合中有哪些元素?解决 不大于5的自然数所组成的集合中只有0、1、2、3、4、5这6个元素,这些元素是可以一一列举的.而小于5的实数有无穷多个,而且无法一一列举出来,但元素的特征是明显的:(1) 集合的元素都是实数;(2)集合的元素都小于5.归纳当集合中元素可以一一列举时,可以用列举的方法表示集合;当集合中元素无法一一列举但元素特征是明显时,可以分析出集合的元素所具有的特征性质,通过对元素特征性质的描述来表示集合*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集合的表示有两种方法:(1)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内,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如不大于5的自然数所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2)描述法在花括号内画一条竖线,竖线的左侧写出集合的代表元素,竖线的右侧写出元素所具有的特征性质如小于5的实数所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如果从上下文能明显看出集合的元素为实数,那么可以将省略不写如不等式的解集可以表示为为了简便起见,有些集合在使用描述法表示时,可以省略竖线及其左边的代表元素,直接用中文来表示集合的特征性质例如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正奇数*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大于且小于的所有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的解集分析这两个集合都是有限集(1)题的元素可以直接列举出来;(2)题的元素需要解方程才能得到例3用描述法表示下列各集合:(1)不等式的解集;(2)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3)由第一象限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分析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关键是找出元素的特征性质(1)题解不等式就可以得到不等式解集元素的特征性质;(2)题奇数的特征性质是“元素都能写成的形式”(3)题元素的特征性质是“为第一象限的点”,即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为正数*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1.1.2*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4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x+5=0的解集;(2)不等式3x-75的解集;(3)大于3且小于11的偶数组成的集合;(4)不大于5的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选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出下列各集合:(1)由大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的解集; (3)不等式的解集; (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5)方程的解集; (6)不等式组的解集理论升华 整体建构本次课重点学习了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元素清晰明了;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元素特征性质直观明确.因此表示集合时,要针对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例如,不等式(组)的解集,一般采用描述法来表示,方程(组)的解集,一般采用列举法来表示*继续探索 活动探究(1)阅读理解: 教材1.1,学习与训练1.1;(2)书面作业: 教材习题1.1,学习与训练1.1训练题;(3)实践调查: 探究生活中集合知识的应用*教学后记1.2 集合之间的关系(7-8)【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2)掌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3)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教学难点】 真子集的概念【教学设计】(1)从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入手,通过实际问题导入知识;(2)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真子集,突破难点;(3)通过简单的实例,认识集合的相等关系;(4)为学生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学过程*复习知识 揭示课题前面学习了集合的相关问题,试着回忆下面的知识点:1集合 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元素 组成集合的对象2常用数集有哪些?用什么字母表示?3集合的表示法(1)列举法:在花括号内,一一列举集合的元素;(2)描述法:代表元素|元素所具有的特征性质4元素与集合之间有属于或不属于的关系完成下面的问题:用适当的符号 “”或“”填空:(1) 0 ; (2) 0 N; (3) R; (4) 0.5 Z;(5) 1 1,2,3; (6) 2 x|x-4,求 , , ,分析 在理解集合运算的含义基础上,充分运用数轴的表示来进行求解 *理论升华 整体建构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什么是集合交运算?如何用符号表示?如何用图形表示?什么是集合并运算?如何用符号表示?如何用图形表示?什么是集合补运算?如何用符号表示?如何用图形表示?2在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3集合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时进行集合运算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继续探索 活动探究(1)读书部分: 教材章节1.3,学习与训练1.3;(2)书面作业: 学习与训练1.3训练题;(3)实践调查: 了解补集与全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后记 1.4 充要条件(13-1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能力目标:通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养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2)符号“”,“”,“”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教学设计】(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在条件与结论的关系的判断上,尽可能多的教给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交流;(2)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从内涵上引导学生体会复合命题中条件和结论的关系.【教学过程】*揭示课题 1.4充要条件*问题引领 深入探究问题1.由条件 :是否可以推出结论 :是正确的?2.由条件 :是否可以推出结论 :是正确的?3. 由条件 : 是否可以推出结论 :是正确的,同时,由结论:是否可以推出条件 : 是正确的?*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概念设条件和结论(1)如果能由条件成立推出结论成立,则说条件是结论的充分条件,记作如问题1中,“条件:”是“结论:”的充分条件(2)如果能由结论成立能推出条件成立,则说条件是结论的必要条件,记作如问题2中,“条件:”是“结论:”的必要条件(3)如果,并且,那么是的充分且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记作“”如问题3中,“条件:”是“结论:”的充要条件.*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1指出下列各组条件和结论中,条件 p与结论q的关系(1)p:,q:; (2):,:说明可以看到,由“p是q的充分条件”并不一定能够得到“p是q的必要条件”的结论,同样由“是的必要条件”也不一定能够得到“p是q的充分条件”的结论例2指出下列各组结论中与的关系(1):,:; (2):,:;(3):,:*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1.4*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3 确定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1) p:(x-2)(x+1)=0 ,q:x-2=0; (2) p:内错角相等,q:两直线平行; (3) p:x=1,q:x2=1; (4) 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理论升华 整体建构1正确把握条件和结论:p是q的充分条件,是把p看作条件,把q看作结论;p是q的必要条件,是把q看作条件,把p看作结论.2.体会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充分条件的特征是条件不可少,有之必真,无之未必假. 必要条件的特征是条件不可少,无之必假,有之未必真充要条件的特征是有之必真,无之必假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继续探索 活动探究(1)读书部分: 教材章节1.4,学习与训练1.4;(2)书面作业: 教材练习题1.4,学习与训练1.4训练题;(3)实践调查: 了解充要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后记第一章小结与复习(15-16)一、 结构图: 集合的基本运算二、 知识要点:(一)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1元素与集合:“”或“”;说明:元素与集合之间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不存在大小与相等的关系。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如果xA,则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为.显然,任何集合是它自身的子集。即。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2相等关系: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如果同时那么集合A=B显然两个相等的集合元素完全相同。(1) 真包含关系: 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如果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为。对任意非空集合A,有。(2) 运算关系:交集:并集:补集:是在全集上进行的。一般地,设U是一个集合。则CA=xx交集的运算性质:并集的运算性质:补集的运算性质:, 分配律、结合律:,3.求集合的子集个数问题,:如的子集的个数为:,真子集有个,非空子集有个,非空真子集有个。4空集: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0与不同,0表示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是不含任何元素的。与也不同,表示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它是一个以集合为元素的高一级集合。 空集有如下性质:(1)任何元素都不属于空集,即对任意元素a,都有a.(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空集与任何集合的交集仍为空集,空集与任意集合A的并集仍为集合A 5熟记以下重要结论: 。练习:教材 第一章检测题第二章 不等式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7-18)【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了解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能力目标 : 了解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教学重点】 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 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设计】(1) 以实例引入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求知欲;(2)抓住解不等式的知识载体,复习与新知识学习相结合;(3)加强知识的巩固与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揭示课题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问题 2006年7月12日,在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洛桑站男子110米栏比赛中,我国百米跨栏运动员刘翔以12秒88的成绩夺冠,并打破了尘封13年的世界记录12秒91,为我国争得了荣誉如何体现两个记录的差距?解决 通常利用观察两个数的差的符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因为12.8812.91= 0.030,所以得到结论:刘翔的成绩比世界记录快了0.03秒归 纳 可 以通过作差,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概念 对 于两个任意的实数a和b,有: ; ; 因此,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需要考察它们的差即可*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1 比较与的大小例2 当时,比较 与的大小*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2.1.1*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 如果,且,那么(不等式的传递性)性质2 如果,那么性质3 如果,那么;如果,那么*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3 用符号“”或“”填空,并说出应用了不等式的哪条性质(1) 设, (2)设, ;(3)设, ; (4)设, 例4 已知,求证*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2.1.2*归纳小结 强化思想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继续探索 活动探究(1)读书部分: 教材章节2.1,学习与训练2.1;(2)书面作业: 教材习题2.1,学习与训练2.1训练题*教学后记22区间 (19-20)【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掌握区间的概念; 用区间表示相关的集合能力目标: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区间的概念【教学难点】 区间端点的取舍 【教学设计】 实例引入知识,提升学生的求知欲; 数形结合,提升认识; 通过知识的巩固与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列表总结知识,提升认知水平.【教学过程】*揭示课题 2.2 区间*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问题 资料显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运行时速达200公里以上的旅客列车称为新时速旅客列车在北京与天津两个直辖市之间运行的,设计运行时速达350公里的京津城际列车呈现出超越世界的“中国速度”,使得新时速旅客列车的运行速度值界定在200公里/小时与350 公里/小时之间如何表示列车的运行速度的范围?*动脑思考 明确新知概念一般地,由数轴上两点间的一切实数所组成的集合叫做区间.其中,这两个点叫做区间端点.不含端点的区间叫做开区间.如集合表示的区间是开区间,用记号表示.其中2叫做区间的左端点,4叫做区间的右端点. 含有两个端点的区间叫做闭区间.如集合表示的区间是闭区间,用记号表示.只含左端点的区间叫做右半开区间,如集合表示的区间是右半开区间,用记号表示;只含右端点的区间叫做左半开区间,如集合表示的区间是左半开区间,用记号表示. 引入问题中,新时速旅客列车的运行速度值(单位:公里/小时)区间为*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1已知集合,集合,求:,解两个集合的数轴表示如下图所示,,*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2.2.1*动脑思考 明确新知问题集合可以用数轴上位于2右边的一段不包括端点的射线表示,如何用区间表示?解决集合表示的区间的左端点为2,不存在右端点,为开区间,用记号表示其中符号“+”(读作“正无穷大”),表示右端点可以任意大,但是写不出具体的数类似地,集合表示的区间为开区间,用符号表示(“”读作“负无穷大”)集合表示的区间为右半开区间,用记号表示;集合表示的区间为左半开区间,用记号表示;实数集R可以表示为开区间,用记号表示注意“”与“”都是符号,而不是一个确切的数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2已知集合,集合,求, 解 观察如下图所示的集合A、B的数轴表示,得(1);(2)例3 设全集为R,集合,集合,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2.2.2*理论升华 整体建构下面将各种区间表示的集合列表如下(表中a、b为任意实数,且)区间集合区间集合区间集合R*继续探索 活动探究(1)读书部分: 教材章节2.2,学习与训练2.2;(2)书面作业: 教材习题2.2,学习与训练2.2训练题*教学后记2.3 一元二次不等式(21-2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 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解法能力目标: 通过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教学重点】 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难点】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设计】 从复习一次函数图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入手; 类比观察一元二次函数图像,得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解法; 加强知识的巩固与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过程】*揭示课题 2.3 一元二次不等式*回顾思考 复习导入问题 一次函数的图像、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存在着哪些联系?解决 观察函数的图像:方程的解恰好是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在x轴上 方的函数图像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恰好是不等 式 的解集;在x轴下方的函数图像所对应的自变 量x的取值范围,恰好是不等式的解集归纳 一般地,如果方程的解是,那么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并且(1)不等式的解集是函数的图像在x轴上方部分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即;(2)不等式的解集是函数在x轴下方部分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即总结 由此看到,通过对函数的图像的研究,可以求出不等式与的解集*动脑思考 明确新知概念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次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二次不等式一般形式 或 *动手探索 感受新知思考 二次函数的图像、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存在着哪些联系?解决 解方程得观察图像可以看到,方程的解,恰好分别为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在x轴上方的函数图像,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即内的值,使得;在x轴下方的函数图像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即内的值,使得*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解法 利用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可以解不等式或 (1)当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和,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轴有两个交点, (如图(1)所示)此时,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的解集是; (1) (2) (3)(2)当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轴只有一个交点(如图(2)所示)此时,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的解集是(3)当时,方程没有实数解,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轴没有交点(如图(3)所示)此时,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的解集是*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1解下列各一元二次不等式:(1); (2);(3);(4)分析 首先判定二次项系数是否为正数,再研究对应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情况,最后对照表格写出不等式的解集例2是什么实数时,有意义解根据题意需要解不等式 解方程得由于二次项系数为,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即当时,有意义*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2.3解下列各一元二次不等式:(1);(2)*理论升华 整体建构当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如下表所示:方程或不等式解集表中 *继续探索 活动探究(1)读书部分: 教材章节2.3,学习与训练2.3;(2)书面作业: 教材习题2.3,学习与训练2.3训练题*教学后记2.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24-2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理解含绝对值不等式或的解法;(2)了解或的解法能力目标: (1) 通过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与数学思维能力;(2)通过数形结合的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 (1)不等式或的解法 (2)利用变量替换解不等式或【教学难点】 利用变量替换解不等式或【教学设计】(1) 从数形结合的认识绝对值入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 观察图形得到不等式或的解集; (3) 运用变量替换,化繁为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加强解题实践,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教学过程】*揭示课题 2.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回顾思考 复习导入问题 任意实数的绝对值是如何定义的?其几何意义是什么?解决 对任意实数,有其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实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拓展 不等式和的解集在数轴上如何表示?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可知,方程的解是或,不等式的解集是(如图(1)所示);不等式的解集是(如图(2)所示)(1)(2) *动脑思考 明确新知一般地,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的解集是*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解下列各不等式:(1); (2)分析:将不等式化成或的形式后求解*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2.4.1*实际操作 探索新知问题 如何通过()求解不等式?解决 在不等式中,设,则不等式化为,其解集为,即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可以求出解集总结 可以通过 “变量替换”的方法求解不等式或()*动脑思考 感悟新知不等式或()可以通过“变量替换”的方法求解实际运算中,可以省略变量替换的书写过程即*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2解不等式例3解不等式*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2.4.2归纳与小结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的解集是*继续探索 活动探究(1)读书部分: 教材章节2.4,学习与训练2.4;(2)书面作业: 教材习题2.4,学习与训练2.4训练题*教学后记第二章小结与复习(26-27)【教学目标】1会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2熟悉不等式的性质,能应用不等式的性质求解“范围问题”,会用作差法比较大小;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熟悉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关系;【教学重点】不等式性质的应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教学难点】利用不等式加法法则及乘法法则解题,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教学过程】1.本章知识结构2.知识梳理(一)不等式与不等关系1、应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不等式的主要性质:(1)对称性:(2)传递性:(3)加法法则:;(4)乘法法则:;(5)倒数法则:(6)乘方法则:(7)开方法则:2、应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作差法3、应用不等式性质证明(二)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为,则不等式的解的各种情况如下表:(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表格) 二次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