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级下册数学教案.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212312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09 大小: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五级下册数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最新人教版五级下册数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最新人教版五级下册数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 五 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章节课题观察物体3第1课时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2.过程与方法1.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2.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间相对关系。培养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养成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教学难点: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具: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 请学生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二、新授课师出示四个小正方体按例3摆放在讲台上,以同方为单位,画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三、巩固练习1、完成例3及做一做。2、完成练习九13题。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五、作业 教科书第3页,1.2.3 家庭作业:配套练习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内容 物体位置与方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2.过程与方法1.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2.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间相对关系。培养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养成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教学难点: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具: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1.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立体图形,学生们猜是小正方体怎样组合而成的。2.教学生具体画图,如何使用工具画图。二、 课堂练习让同学们自己画:多个立方体的堆积。三、 作业指导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并纠正画图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错误,(阴影线)。四、 课堂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配套3,家庭作业:配套练习改错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教学反思章节课题 因数与倍数第1课时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2.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出示: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注意。二、新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汇报(18的因数有: 1,2,3,6,9,18)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二)找倍数: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汇报:2、4、6、8、10、16、师:为什么找不完?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三、课堂总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四、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倍数:因数:条件:整数除法,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注意 不包含0 因数和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内容 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难点: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 说出 20 的全部因数。 说出 5 个 8 的倍数。 26 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 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二、 学习新课: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练习 2) 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 个位上是 0,2,4,6,8。) 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 “ 偶数 ”,“ 奇数 ”。 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3、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 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说出 15 35 以内的偶数。 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2、练习: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 0 。 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作业设计: 1 、在15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 )个,5的倍数数有( )个。 2 、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 3 、个位是( )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 、用 0 , 7 , 4 , 5 , 9 五个数字组成 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 2 和 5 的倍数的数。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2 、5 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教学反思:第3课时教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1、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用5,6,7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这个数是2的倍数?说说什么样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可以摆成5的倍数吗?怎样摆出的数一定是5的倍数呢? 2、 引入:我们已经知道看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那么你能从个位上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揭示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二、探索猜想,初步感知 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1、学生进行猜想。 (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2)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是3的倍数,如23、26、29都不是3的倍数。 (3)学生面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猜想,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猜想进行适当的引导。 2、可能出现的问题。 (1)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2)个位上能被3整除的数且被3整除。 3、探索猜想。 (1)学生用3、4、5三个数字组成是3的倍数的3位数。 (2)学生如果提出345或354的例子,可板书并多加评论作为后面要学的内容。 (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猜想的结论。即个位上是3、6、9的数是的倍数。 4、验证猜想。 (1)让学生举例子对猜想的结论进行验证。 (2)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可能也会发现以下情况: 45是3的倍数,但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不是3、6、9等。 26个位上的数是6,但它不是3的倍数。 (3)猜想的结论不成立。 (4)让学生对猜想结论不成立的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师:对于一个结论是否成立,只举一个正例是不够的,如举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这个结论,这个结论就不能成立。请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意。 三、自主探索,总结3倍数的特征1、在质疑中引导学生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那么多的数,我们怎么找呢?我们要聪明地找,从比较小的数开始找。(师出示100以内数表,每小组各一张,在小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并呈现学生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2、引导观察。 (1)请同学们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巡视,认真倾听学生有什么发现,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学生可能发现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1、2、3、4、5、6、7、8、9、0,没有什么特别规律,十位上的数字也没有什么规律。 3、教师引领。 (1)斜着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概括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新的思考问题:观察每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与3有什么关系?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看一看会怎样? (3)试着概括出3的倍数特征。 4、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否则,这个数就不是3的倍数。 5、检验结论。 (1)我们从100以内的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 (2)利用100以内数表来验证。 (3)延伸到三位数或更大的数。如:573、753、999、1236、2244、7863 (4)学生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否相同。 四、巩固应用 1、从3、0、4、5这4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1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以下条件: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2、完成教材19页的“做一做”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布置:p11,3.5.8.教学反思:第4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 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3的倍数。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2、5、3的倍数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特征去解决具体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导语: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2、5、3的倍数和特征。1.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2.下列各数中,哪些数有因数3?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3.在3的倍数中,哪些是9的倍数?二、概念辨析1.凡是偶数都是2的倍数。( ) 2.没有因数2的自然数一定是奇数。( )3.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4.个位是0的自然数一定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5.个位是3、6、9的数一定含有因数3。( )6.30.6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所以这个数是3的倍数。( )。让学生独立判断,并说说判断的理由。三、指导练习1.第5题。观察题中的情境,悼念有用的数学信息。你知道找回的钱对不对?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因为妈妈买的是郁金香和马蹄莲,它们的价钱都是5的倍数,妈妈付出50元,不管买了多少马蹄莲和郁金香,找回的钱都应该是5的倍数,所以找回13元是不对的。)2、第6题。观察并说明题意,明确“至少”含义。至少是指刚好比22大,不能大得太多,又必须是3的倍数。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这道题的实质是:求一个数最小的比22大的3的倍数。在此基础上得到答案:比22大的最小的3的倍数是24,所以至少要来2个人才能正好分完。2.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问:解决这样的问题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这是一道开放题,要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来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解决这样的问题思考方法及三种填法:如想“7是3的倍数”, 首先要判断最小可以填几,就要想“7是3的倍数”,中符合条件的数最小可以填2。如果最小填2,那么也可以填5或8;如果最小填1,那么也可以填4、7;如果最小填0,那么也可以填3、6、9。3.第8题。这也是开放题,要找出一个偶数,同时又是3的倍数,可以先确定该数的个位上的数,再根据3的倍数的特征来确定其他位的数。而要找一个奇数,同时又是5的倍数,也是先确定个位上的数必须是5,其他数位上可以取任意数。4.第11*题。是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偶数和奇数的性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数来理解。5.第10题。从4张卡片里取3张有哪几种不同取法?(第一种:4、3、0;第二种:4、5、0;第三种:3、5、0;第四种:4、3、5。)每3张卡片可以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数?(第一种:430、403、340、304,第二种:450、405、540、504,第三种:350、305、530、503,第四种:435、453、345、354、534、543)根据题目要求,选择符合条件的数据填在书上。全班汇报,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同时请找3的倍数较快的学生介绍方法。(只需要看每一种取法的3张卡片之和是否是3的倍数。如果是,那么它所对应的那一组数据全都是3的倍数;如果不是,那么它所对应的那一组数据也将全不是3的倍数。)找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快的学生介绍方法。(如可以直接从3的倍数中找个位是0、2、4、6、8的数)教学反思第5课时 质数和合数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过程与方法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质数和合数的认识和辨别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养成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判断出质数和合数。教学准备: 小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找下面各数的因数。2 15 51 572、把1-20这些自然数进行分类。生:根据自然数能不能被2整除,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两类。生: 板书 :奇数:1、3、5、7、9、11、13、15、17、19偶数:2、4、6、8、10、12、14、16、18、20师说明:这是一种有价值的分类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很有用。二、新授1、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师:同桌合作先找出奇数和偶数的因数,再按要求填入表格。生:同桌合作后汇报。板书: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奇数 1 3、5、7、11、 9、15 13、17、19 偶数 2 4、6、8、10、12 14、16、18、20师:自学课本(出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师:通过自学内容,你有什么收获?生:质数的概念、合数的概念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师:你还有什么困惑?1为什么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师明确:2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0以内的合数4、6、8、9、10、12、14、15、16、18、20师:观察奇数和合数你有什么发现?观察偶数和质数你有什么发现?生:奇数不一定是质数,偶数不一定是合数。2、火眼金睛:4 12 36 25 28 22 35将这些数按要求进行分类。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7的倍数: 师:先观察这些质数的倍数都是什么数?这些数的倍数都是合数吗?生:除2是质数,后面2的倍数都是合数.3、 5、7都一样.结论:(1)、一个质数的倍数,除它本身之外,都是合数。(2)、偶数除了(0和2)之外,都是合数3、找出100以内所有质数。师:大家真聪明,大家能不能根据刚才的结论,利用“筛选”的方法很快找出100以内的质数。把质数用圆圈画出来。生:同桌合作完成交流,的方法比较快。师:出示完整100以内的质数表。说明: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可以查表。100以内的质数比较常用,看书本上的100以内的质数表。用质数表检查对智力小测验的判断是否正确。三、生活大拓展大家学习这些知识,下面老师带领大家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1、开心智力判断,并解释理由(1)所有奇数都是质数。( )(2)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3)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2、智力找朋友质数 合数27、37、41、58、61、73、83、95、11、14、33、47、57、62、873、开心辞典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四、全课总结: 你这节课都学到什么知识?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第六课时 练习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会根据质数和合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掌握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概念的辨别和指导练习的过程,体验比较、分析、练习提高。教学重点:掌握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会运用质数和合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 2、20以内有哪些质数?3、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23 30 47 52 33 71 85 97 98指名说一说23为什么是质数?97为什么是合数?二、指导练习1、理解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什么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最小的质数是多少?它是偶数还是奇数?(3)是不是所以的偶数都是合数,所以的质数都是奇数?( 4)最小的合数是多少?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以上问题,并互相交流。 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举例说明。2、教材练习四第3题(1)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自主探讨这三个问题。(2)组织学生汇报,说一说这些数都是几?你是怎么判断的?三组中的两个数分别是3和7;13和7;2和4。3、教材练习四第4题(1)教师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理解题意。教师:从图上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小猴遇到了什么问题?(2)让学生独立帮助小猴解决问题,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4、教材练习四第5题(游戏)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先由老师说出一个大于2的偶数,同学们找出和为这个数的两个质数,看谁找得又对又快。教师出示数字:8 12 14 20 24 学生两人一组,互玩游戏。三、提高练习教师出示:在8,15,4,13,19,2,26,9,45,32,17,22这些数中,偶数有: ,奇数有: ;质数有: ,合数有: ;2的倍数有: ,3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 指名学生口答。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作业布置:教学反思 章节课题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三、学生看书,自学四、效果检测(一)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 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二)正方体特征。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五、巩固反馈: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2、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五、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六、作业设计: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2、完成p29的“做一做”。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求长方体正方体棱长和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研究棱长和的计算。教学重点:1、长正方体的特征。2、棱长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棱长和计算方法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研究棱长和的计算二、计算:1、小卖部要做一个长2.2米,宽40厘米,高80厘米的玻璃柜台,先要在柜台各边都安上角铁,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角铁?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小组交流方法。汇报:你是怎样想的?长方体12条棱,分成3组,4个长、4个宽、4条高。40厘米=0.4米 80厘米=0.8米2.24+0.44+0.84还可以(2.2+0.4+0.8)4问:根据是什么?2、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乐部的四周装上彩灯(地面的四边不装)。已知工人俱乐部的长90厘米,宽55厘米,高20厘米,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问:地面的四边不装,是指哪四条边不装?计算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是求几条边的长度和?独立计算三:作业设计:1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16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棱长和是多少厘米?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48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3 一个长方体的所有棱长和72厘米,已知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多少厘米?4 学雷锋小组为班里做一个节约箱,箱长5分米,宽长4分米,高长3分米。想一想应该怎样做?至少需要多大的纸板?四、小结:板书设计长正方体的特征。棱长和计算方法。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长方体表面积。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4. 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 , 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5. 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 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 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 , 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索 分组操作, 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同学们, 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 ,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三、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板书 :( 长宽 + 长高 + 宽高 ) 2 。板书: (长2+宽2) 底面周长高+长宽2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四、作业设计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说明 至少 的意思。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2、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呢?五、小结 今天你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 学习上有什么收获 ? 你感受最深是什么 ?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 + 长高 + 宽高 ) 2教学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练习教学目标:复习长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教学重点:表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表面积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长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2、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表面积?二、基本练习:1、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 )分米,表面积是( )。2、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4分米,高4厘米,这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 )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3、一个长方体的纸包装箱,长30厘米,宽和高都是20厘米。做10个这样的包装箱,需要纸板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4、有一个长方体的铁罩,长6分米,宽4.5分米,高4分米。做一个这样的铁罩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三、解决实际问题:(注意审题和方法的多样性)1、一座办公楼的门厅有4跟同样的长方体的水泥柱,长和宽都是4分米,柱高4米。在每根柱子的四壁刷上油漆,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分米?(计算出四个面的总面积)2、一个长方体的大衣柜,长0.9米,宽0.5米,高1.8米,在它的正面和左右两面刷油漆,刷油漆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三个面的面积)3、一个长方体罐头盒,长12厘米,宽8厘米,高6厘米。在它的四周贴上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有多少平方厘米?4、一个游泳池,长50米,宽40米,平均深1.5米.在池底和四壁抹上一层水泥, 抹水泥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4.5千克,共需要水泥多少千克?(先求五个面的面积和,再求水泥的重量。)5、装修一间居室,长和宽都是3.6米,高是2.5米,门窗面积10平方米。在居室四壁和顶棚都贴壁布,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居室是什么形状?求几个面的总面积?)四、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收获吗?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教学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教学重点:1、建立体积概念。2、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二、新授:1、体积的意义。(1)、准备: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鹅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间。)(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3、启发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4)、比较: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教师、办公室、操场、花池、领操台、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既有自己的体积。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空间,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2、体积单位:(1)、讲: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板书)认识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别写成( 2)、认识立方厘米:出示:棱长是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说明: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3)、认识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立方分米。(4)、认识立方米:出示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观察后总结:边长是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立方米。认识立方米的空间大小。立方米水约可以装满个暖瓶。立方米的木材约可以做课桌张。小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5)、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橡皮的体积用( ),火车的体积用( ),书包的体积用( )。(6)、比一比:到现在为止,我们都了学哪些测量单位?(板书)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的区别:三:作业设计: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 )单位。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 )单位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 )单位。、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 ),表面积是( ),体积是( )。(你想怎样填?)、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 3、体积初步认识:决定体积大小,是看它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A 、演示:用棱长1厘米的4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是多少?B、说出下面物体的体积(3个体积单位,4个体积单位,)C 、摆一摆:请你也摆出一个体积是3立方厘米的物体。摆出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物体。D、小结: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动手摆一摆:请大家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 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摆?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教后反思:第六课时教学内容: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3、什么是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二、导入新课:、导入: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 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新课:(1)、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板书学生的:(设想举例)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观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字母公式:三、作业设计:、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2、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4、看表计算:请同学们摆一个体积是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摆后说一说长、宽、高各是几厘米?四、小结: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怎样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研究。板书设计:导出正方体体积公式: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3读作的立方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教学内容:练习 教学目标: 1、在理解了长正方体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求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计算公式。 2、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计算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公式。 2、逆向思维的题可以用方程方法解。 教学难点: 几何知识与一般应用题的综合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如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及字母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二、新授: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底面积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底面积 所以长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 三、 巩固练习:1、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V=sh 245=120(立方厘米) 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厘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06平方厘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理解横截面积的含义,体会长方体不同放置,说法各不相同。出示另一种计算方法:长方体体积=横截面积长3、家具厂订购500根方木,每根方木横截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长3米。这根木料一共是多少平方米?理解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要一致。但不可能相同。四、作业设计 (1)、一块长方体的木板,体积是90立方分米。这块木板的长是60分米,宽是3分米。这块木板的厚度是多少分米? (2)、一根长方体水泥柱,体积是1立方米,高是4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 (选择方法解答) 1、学校要修长50米,宽42米,的长方形操场。先铺10厘米的三合土,再铺5厘米的煤渣。需要三合土和煤渣各多少立方米? 2、有一块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宽和高都是5厘米的长方体钢材,求长方体钢材的长。 3、用15根规格完全相同的木板堆成一个体积是3.6立方米的长方体。已知每根木板宽0.3米,厚0.2米,求每根木板的长。 五、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长方体的体积: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 教学反思:第八课时教学内容:体积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教学重点:1、建立体积概念。2、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概念。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1、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2、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总结体积的意义。2、体积单位:三、学生看书,自学四、效果检测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五:作业设计:选择恰当的单位:(1)、橡皮的体积用( ),火车的体积用( ),书包的体积用( )。(2)、练习: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 )单位。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 )单位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 )单位。、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 ),表面积是( ),体积是( )。(你想怎样填?)、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 六、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教学内容:体积单位的进率教学目标:在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学习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学习计算重量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计算物体的重量。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化聚。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计算体积用 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2、填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