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表格式全册.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210408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表格式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表格式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表格式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我们周围的土壤主备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共 1 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教学过程时值复 备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哪里土壤多?哪里土壤少?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二、自主学习1、 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2、 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3、 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 10210 三年级科学 第 1页(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4、 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三、课后研究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108板书设计 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后记 三 年级科学 第 2 页 课题了解土壤主备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共 1 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2、 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W w .x K b 1.c o M3、 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4、 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 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2、 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3、 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教学过程时值复 备一、导入新课: 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2、生回答。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二)新授1、观察土壤(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2、自主研究(1)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记录在记录本上) X k B 1 . c o m1、 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究的情况。2、 小结: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515 三年级科学 第 3页5、探究透水性能: (1)观察:每一种土壤的颜色,听: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触摸:土壤摸上去感觉像什么?哪一种的感觉最硬或最光滑?握一握:哪种可握成团,哪种不能?闻:每一种土壤闻上去像什么?(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 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用好纱布。 倒入相同的水。 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3)小组回答实验结果。(4)小结: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4、 探究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1) 分组讨论(2) 大组交流X k B 1 . c o m(3) 小结:红薯适合沙土,水稻适合黏土,花生最适合。四、课后作业课后继续认真研究周围的土壤。155板书设计 了解土壤 土壤的成分: 土壤的种类:教后记 三 年级科学 第 4 页 课题肥沃的土壤主备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1页共 1 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2、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 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2、 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3、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X|k |B | 1 . c|O |m教学过程时值复 备一、导入新课: 1、 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2、 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二) 自主学习1、 观察有落叶的土地(1)学生分组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落叶下有什么?土壤是什么颜色的?(2)从土里捡出一些烂叶子,用塑料袋装好带到班上。2、自主研究(1)把烂叶子按腐烂程度排队。(2)交流: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3、制作肥料袋(1)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2)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同桌两人为一组对比) 把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往土壤里放入一些植物,搅拌。 往塑料袋里加上一些水,同桌两人一人放蚯蚓,一人不放。 在自己的肥料袋上贴上标签,将肥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角落里,用黑纸盖上。(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4、观察肥料袋(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515 三年级科学 第 5页(2) 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5、管理肥料袋(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三)总结巩固 概述课文,提醒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1、观察肥料袋(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2) 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2、管理肥料袋 课 标 第 一 网(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3、了解其它动物会增加土壤肥力讲述:除了蚯蚓之外,鼹鼠能够挖洞松土,使土壤中有充分的空气,这一切都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增加,以利于动植物的生长。四、课后作业继续观察自己的制作的肥料袋。并作好记录。155板书设计 肥沃的土壤 教后记 三 年级科学 第 6 页 课题土壤的保护主备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共 1 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2、 能够进行环保宣传。3、 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 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2、 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教学过程时值复 备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保护土壤。(板书课题)(二) 自主学习1、 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X|k |B| 1 . c|O |m(1) 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2)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3) 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4) 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2、 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1) 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215 三年级科学 第 7页3、 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1) 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4、 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1) 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 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4) 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三) 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四、课后作业为保护土壤作出自己应有的力量。新| 课 |标|第 |一| 网155板书设计 土壤的保护 教后记 三 年级科学 第 8 页课题果实和种子主备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8页共 1 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知道种子的构造。2、设计种子萌发的实验教学过程时值复 备一、导入新课: 1、你已经知道那些植物的知识?2、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已有知识。3、了解种子吗?发表自己的看法填写活动记录学生提出种子构造!能参与讨论,并在小组中发表意见。较快的记录;对研究问题有兴趣二、解剖观察种子,发现种子的共同点1、提出:你认识那些植物的种子?2、提出:只有解剖了种子,才能观察。3、你觉得解剖观察时要注意什么?4、解剖观察其他植物种子,你发现什么?1、说出常见植物种子的名字。2、讨论发表注意点。3、解剖、观察大豆的种子,并记录。课 标 第 一 网4、学生解剖其他种子,发现种子的构造相同点!讨论归纳1、 讨论积极,认真倾听。2、 实验、观察、记录合作好。220 三年级科学 第 9页三、讨论种子的萌发1、 猜一猜种子为何能长出一棵植物?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说吗?2、 指导实验(讨论注意点)1、 讨论,发表意见2、 一起做好种子萌发的实验,填写活动记录1、 积极发现问题2、 能完成7天实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四、交流问题关于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哪些问题?共同讨论 http:/ www.xkb1.com152板书设计 果实和种子 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的旅行:教后记 三 年级科学 第 10 页 课题根和茎主备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0页共 1 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2.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认识根和茎的形态。2.知道根和茎的作用。教学过程 课 标 第 一 网时值复 备一、导入新课: 直接揭题板书二、认识植物的根课题植物的根相同吗?组织学生小组内将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摆在一起进行比较。有哪些不同?将植物的根画下来,不同的地方用彩笔画出来。全班交流、比较。为什么植物的根会有这样的区别呢?想一想听学生猜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植物的茎相同吗?引导学生交流各种形态的茎。215 三年级科学 第1 1页三、认识植物的茎茎有什么作用?学生猜测、设计实验1.以上都是猜测,都没有经过事实验证的,我们必须都要?(做实验)2.布置实验要求、观察任务。 3、记录观察结果。 四、小结。 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X|k |B | 1 . c|O |m155板书设计 根和茎 根的作用: 茎的作用:教后记 三 年级科学 第 12 页 课题叶和花主备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4页共 1 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描述不同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2.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3.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2.知道花的构造。教学过程时值复 备一、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二、认识植物的叶。 X|k |B | 1 . c|O |m观察一片树叶的正反面,比较有什么不用?1、 引导观察更多的树叶,比较她们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用之处。2、 引导学生将带来的树叶分分类。3、 探究叶子在植物生长的作用。a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预测b组织学生谈论应该如何比较。c引导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做?需要注意有哪些条件必须保持相同?哪些条件不同?4、 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做更多的对比实验。 215 三年级科学 第 13页三、 认识植物的花。你仔细看过花吗?说说1将你们带来的花画下来。集体交流所观察到的花2、教师根据学生的绘画介绍花的各个部分的名称。3、出示一朵花,问学生:你能在这多花上面把它的各个部分找出来吗?指名认花的各部分。新| 课 |标|第 |一| 网4组织学生认一认所带来的花的各个部分。 5、猜猜花的各部分有什么功能?四、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给大家介绍一下吧。组织学生说。了解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55板书设计 叶和花 叶的作用: 花的结构和功能:教后记 三 年级科学 第 14 页 课题植物和我们主备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26页共 1 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2.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教学过程时值复 备一、导入新课: 植物对人类有哪些贡献?二、植物和我们1、教师让学生充分讨论、说一说植物对人类有哪些贡献?感受植物对人类的贡献。2、教师补充一些学生没有说过的植物并小结:植物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X|k |B| 1 . c|O |m3、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是植物为人们提供营养,那么你们知道各种植物的哪部分能供我们吃吗?三、 教师及时点拨学生认识植物的各个部分名称。215 三年级科学 第 15页1、同学们对植物的各个部分的认识都很准确,如果请你画一株完整的植物,会画吗?2、 引导学生用图画的方式描述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称。3、 评价时,引导学生从植物的六个器官方面进行评价。 四、小结。这一课学习的课题是植物和我们,植物和我们有哪些关系?新| 课 |标|第 |一| 网鼓励学生说出这节课的收获。主要从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的贡献等方面说。155板书设计 植物和我们 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包括哪些部分?教后记 三 年级科学 第 16 页 课题认识固体主备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31页共 1 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辨别周围的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混合前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教学过程时值复 备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有关固体和液体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关于固体和液体,你都知道些什么呢?2、学生回答。(二)自主学习。1、按固体和液体两类给物体分类。(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一些物体,请学生按固体和液体分类。(2)师生交流。(3)还有哪些物体是固体或者是液体。(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牙膏是固体还是液体?”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需要下定论,只要学生能够说出道理即可。 W w .x K b 1 .c o M(5)教师演示“和面”的实验。往水里加水,不停地搅拌,直到搅不动为止。边搅动边让学生描述当时是固体还是液体?从而让学生明确固体和液体的区别。2、研究固体和液体的性质。(1)小组确定研究哪几种固体。(2)组内讲座用哪些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3)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记录研究的情况。(4)小组内交流,完善本组的研究成果。515 三年级科学 第 17页(5)小组间交流,描述固体的性质,还要比一比,哪个组研究的项目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能够全面地认识固体的性质。(6)引导学生总结固体的共同性质:都有一定的形状。3、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1)研究固体混合前后重量是否变化。教师带领同学们利用天平来共同完成这项实验。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发现,固体混合前后和重量不变。(2)研究固体混合前后体积是否变化。让学生利用工具箱里的器材独立完成此项实验。通过数据分析,原来自己的猜想与实际情况有不同之处,使学生明白,工具的测量比自己的感官更可靠。(3)指导学生把黄豆、绿豆、玉米粉的混合物分开。A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B小组交流办法。C如果课内时间不够,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后完成。(三)小结本课。155板书设计 认识固体 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体积的变化: W w .x K b 1.c o M教后记 三 年级科学 第18页 课题把固体放到水里主备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4页共 1 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并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知道哪些物体可以沉浮,哪些固体可以溶解。2、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时值复 备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固体的性质,谁能说说各种固体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又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呢?2、固体还有许多性质,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二)自主学习。1、认识固体在水中的的沉浮现象。(1)师将几种固体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会发现什么现象?有的沉有的浮。(2)请学生预测,老师带来的其它固体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http:/www.xkb1.com(3)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固体集中在小组内,预测它们放在水中的情况。(4)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并预修改。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1)师演示:将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3)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叫做什么呢?(4)师生共同小结得出:固体在水中化了,看不见了的现象叫做溶解。如果固体在水中浮在水面或沉在水底,那说明固体在水中不溶解。515 三年级科学 第19页3、了解固体与水混合与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学生阅读P33的图。(2)这些固体与液体的混合与分离有什么科学道理吗?或说出为什么?(3)你还说出其他的例子吗?4、结晶实验。(1)在热水里加盐,充分搅拌,使盐完全溶解,一直到盐恰好不再溶解。(2)在热水中加入绘画的颜料,使溶液着色。(3)把各种颜色的热盐水放在纸盒内,周围塞好报纸,这样可以使热盐水慢慢冷却。(4)把小树枝分别浸入各种颜色的热盐水中,就可得到彩色的树枝。(四)小结本课。155板书设计 把固体放到水里 固体与水混合与分离:教后记课 标 第 一 网 三 年级科学 第20 页 课题认识液体主备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36页共 1 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2、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语言、文字、符号)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知道液体关于颜色、形状、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毛细现象的性质。教学过程时值复 备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猜猜它是谁?每位同学选一种液体,说出它的样子和作用,其他同学猜猜是哪种液体。2、学生思考。3、学生开始游戏。请一名学生上前说液体的样子和作用,全班同学在纸上写出这种液体的名称。然后请这位同学公布答案,比一比,谁说的比较好。然后换其他同学继续游戏。(二)学生自主学习:1、请学生说说教师指定的几种液体的性质。(1)鲜牛奶、菜油、蜂蜜、洗涤剂、水等。(2)完成P35的表格,此表格可以加长,比一比,谁加得长。(3)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液体在颜色、气味、味道上的性质,其实,液体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性质。2、认识液体在其他方面的性质。(1)学生阅读P36的内容。请学生参照书中介绍的方法研究,你能发现哪些液体的其他性质。X|k |B| 1 . c |O |m515 三年级科学 第 21页(2)学生分组实验。A倒出同样多的液体,在天平上和水比比看。B把不同的液体同时倒一点在斜放的板上。C把不同的液体用滴管滴在蜡光纸上。(3)小组交流。(4)师生小结:通过同学们的研究,发现了液体在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毛细现象等方面有所不同。在此要注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3、小结本课研究的一些科学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用到了以下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比较、实验、分析、综合等研究了液体的性质。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155板书设计 认识液体 教后记 三 年级科学 第 22 页 课题把液体倒进水里去主备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38页共 1 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知道哪些液体可以沉浮,哪些可以溶解在水里。2、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教学过程时值复 备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1)液体有哪些不同性质?(2)液体有哪些相同性质?(二)学生自主学习。1、研究把水倒进水中有的沉,有的浮。(1)提出问题。A.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前面我们研究了把固体放入水中的一些情况,我们发现有的固体在水中沉有的在水中浮,有的会溶解,有的不溶解。那么,把液体倒进水中,是否也会有的沉,有的浮呢?是否也会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呢?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把液体倒入水中是否有的沉有的浮?B.学生假设。(2)设计实验。A.根据我们刚才的假设,我们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呢?B.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实验中应该要注意的一些现象。C.请学生汇报设计的情况。(3)进行实验。(4)分析实验结果。A.你们预测与实验结果相同吗?你能找这其中的原因吗?515X|k |B| 1 . c|O |m 三年级科学 第23页(5)师生共同小结得出结论: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一样,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沉在水下。2、研究把液体倒入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1)把液体倒入水中是否也会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呢?请同学用刚才的研究方法或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请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2)学生分组研究。(3)师生共同小结:和固体在水里的溶解一样,有的溶解于水,有的不能溶解于水,但这不是绝对的。在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原先不溶解于水的深也可能溶解于水。课后我们可以继续研究。(三)课后作业。1、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液体混合与分离的例子。例如:榨取果汁、用洗涤剂洗碗等,你还知道哪些例子呢?课后榨取一份果汁,将你的果汁调制的美味一些。155课 标 第 一 网板书设计 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和固体在水里的溶解一样,有的溶解于水,有的不能溶解于水。教后记xK b1 .Com 三 年级科学 第 2 4页课题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主备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共 1 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知道改变形状、增大空间或水中加盐都能增加水的浮力。2、知道船的承载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过程时值复 备一、导入新课: (一)任务驱动,激发探究欲望、出示本节课要研究的物体:橡皮泥、牙膏皮、土豆、铝片。、讲述:这些物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水里都是沉的。、提问:你能猜想一下可以用一些什么办法使它们在水中浮起来吗?(二)、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 学生猜想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以上这些沉在水里的物体在水中浮起来。 2、 用实验验证猜想。(1)明确实验注意点:a、安全 b、卫生 c、认真研究(2)学生实验,并填写表格。物体方 法(写或画)12 (3)汇报实验结果。515 三年级科学 第25页3、小结:我们用()的方法可以使牙膏皮、橡皮泥、铝片、土豆这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到水面上来。、探究小船能装载的重量与什么有关、讲述:我们让这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造船的过程,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就是我们自己制作的小船,刚才每个同学都做了一回小小的造船工程师。、提问:船有什么作用?、开展用小船装载螺帽的比赛。()明确实验要求a、 在自己制作的小船中任选一艘小船参赛b、可以对船再进行改进(2)、学生比赛,用自己制作的小船装螺帽。(3)、汇报比赛结果。4、讨论:小船装的东西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5、小结:小船装的东西的多少与小船的材料、形状等许多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三、课后延伸:1、提出课后活动目标: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一艘船。2、活动注意点:(1)安全 (2)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155板书设计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教后记 三 年级科学 第 26 页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www.xkb1.com 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