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每日一记12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2028150 上传时间:2020-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每日一记12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每日一记12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每日一记12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每日一记12 【学习目标】识记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学习重点】识记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法指导】阅读必修1,完成导学案【学习流程】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 演化过程。在生命出现以后, 进化,即 演化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 中的 生物,生物学上统称为 生物。其中,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使大量的 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 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 环境向 环境转变,为生物进化的下一个重要阶段奠定了环境基础。经过了大约 亿年的漫长演化,在距今约 亿年前,从原核细胞中演化出了 生物。一方面,生物通过遗传变异适应环境的能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 和 中的积累,也使太阳 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从 代寒武纪开始,大量 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动物发展阶段:元古代: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前期(寒武、奥陶、志留) 动物时代古生代中期(泥盆纪) 时代 古生代后期两栖类动物时代中生代 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 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 时代。植物发展阶段:元古代及古生代早期 植物时代古生代中期 植物时代古生代后期、中生代中前期 植物时代中生代后期、新生代 植物时代。(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和 时期,是地质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 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 和古老的 类全部灭绝,蕨类 植物明显衰退。在中生代末期,除了盛绝一时的 突然灭绝外,海洋中50%以上的 动物种类也灭绝了。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人类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因素人类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也是地理环境要素之一。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 ,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并且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的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地理要素的最显著特点。产业革命以来,人类使自然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有利方面: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不利方面:给自然环境带来各种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例如,人类燃烧 、砍伐森林 等,致使大量 、甲烷、氧化氮、臭氧、 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改变了大气圈的组成和运行模式,造成全球平均气温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增加。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是 圈、 圈、 圈、 圈、 圈、 圈等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 表现一: 表现二: 表现三: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一)成土母质与土壤1、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 作用后形成的风化物。它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 基础和植物 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2、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 关系密切。 和 较多,含 较少 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含 和 较少 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 较多 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 特征3、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 和 。 基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 含量高 酸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 含量高(二)气候与土壤 1、直接影响: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 和 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 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 与 。 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岩石 过程、 地貌形态以及 和 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三)生物与土壤 生物是土壤 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 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四)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 、 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1、海拔高度与土壤: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 带和 带,导致土壤的 和 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 2、坡度和坡向与土壤:坡度和坡向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坡度地表疏松物质侵蚀迁移速度发育土壤厚度陡峭 平坦 坡向温度状况水分状况阳坡 阴坡 。(五)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 作用于土壤形成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 的影响最为突出。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 等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造成土壤退化,如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然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所以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这是因为: 1、 2、 3、 4、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 有序 性和 普通 性。分异规律定 义成 因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 延伸、随 变化,呈纬向带状分布的差异。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从 向 有规律地更替。同一纬度带内,降水量从沿 垂直分异规律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 到 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 地方性分异规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常常表现出 性和 性。 三、主要陆地自然带分 布植 被因纬度和热量条件差异分出的种类森林自然带 和 地区(年降水量大于450) 草原自然带 、 的内陆地区(年降水量250450) 荒漠自然带 地区(年降水量小于250)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