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201213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春之声第一课时一、课 题: 渴望春天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2、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三、教材分析: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轻快、活泼;曲式结构单纯、紧凑,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四、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有感情的演唱。五、教学难点:歌曲的艺术处理和创作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创设情景,帮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 (二)、新课导入听赏童声合唱渴望春天 ,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三)、学唱歌曲1、聆听渴望春天初步熟悉旋律,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感受到的东西。以一流的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演唱的热情。2、 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师手指一位音乐大师画像说:“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创作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关于他,同学们早就充满了好奇,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他是哪国人?写过什么作品?为什么会成为音乐家?。学生发言,想知道更多的情况课后查阅资料。让学生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对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3、师充满激情的讲述莫扎特晚期的故事:世间上恐怕没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样,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着如此鲜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莫扎特的一生经历贫穷、疾病、妒忌、倾轧等种种坎坷,特别是到了后来和大主教发生冲突以致决裂 学生认真听故事,再次跟录音演唱歌曲。要求进一步结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体会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使学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缅怀一代音乐大师,并对他的作品产生更强烈的兴趣。4、复听歌曲,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a、作品的体裁 : 1男声合唱 2童声合唱 3女声合唱 b、作品的情绪 : 1热烈激动 2明朗愉快 3低沉忧伤 c、歌曲的拍号 : 1、3/4 2、6/8 3、3/8 d、作品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最后一题同桌互答师再总结。5、师再放歌曲,让学生跟着录音小声哼唱,并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三连音”符号、“#”号等,让学生理解节奏的变化和特点这些都是为表达歌曲的已经和情感服务的。6、教师弹奏渴望春天,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学生仔细聆听老师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让学生感受词与曲的和谐及明朗愉快的情绪,体会对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边听边用手划一划旋律线,或随意律动,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一致、和谐,为后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7、深入介绍莫扎特创作渴望春天时的情景:师: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学生在轻轻的歌曲旋律中听着小故事,填出与括号中相类似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歌曲的内涵, 引起学生对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铺垫。 8、师再放歌曲录音,最后帮助学生分析、写出结构示意图。 学生边听歌曲,边思考:歌曲分几句,有没有重复句?请生边听边用手指出重复句的出现,并在师的帮助下写出结构图式:a+a1+b+a2 以听为主来分析歌曲,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使学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结构后,能模仿创作。9、在教师钢琴的伴奏下,学生进一步练唱歌曲。 10、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练习击拍三连音节奏,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用钢琴伴奏,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那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和节奏准确。11、师让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师按学生讨论的意见,采取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打节奏。(四)、艺术拓展;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春,请听录音范唱,是以提问的方式恰逢学生思考讨论二者在表现春天主题式的共性与特点。2、教师为学生选配几段音乐,请学生背诵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3、师让学生根据渴望春天,尝试进行旋律的创作。师要求学生注意:a、词曲风格要统一。b、可模仿渴望春天的结构。c、最后要有结束感。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师巡视指导,亦可学生哼唱,教师帮助记谱。完成后各组唱唱,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通过创作实践让学生打破作曲的神秘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对音乐产生更强烈的兴趣。(五)、课后作业 :师让学生收集各种有关莫扎特的资料、图片等,并布置明确的分工:第一组收集其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第二组收集关于莫扎特的音乐评论;第三组收集以春天为题材的其他音乐家的作品;第四组收集表现春天的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如诗歌、散文、绘画、舞蹈下节课进行交流。教学反思: 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对教学能收放自如,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心灵互动的气氛,学生能有情感并且熟练的演唱歌曲。第二课时一、课 题:春节序曲二、教材分析: 春节序曲是李焕之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于1954-1955年间,这一乐章广受人们的喜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乐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对热烈欢快的大秧歌舞的场景描写,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情绪。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五声调式。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小学生有明显变化,是对小学阶段的一次升华,同时通过多次合理的音乐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并且能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还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和音乐审美素质的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欣赏乐曲,学习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力与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良好品质。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理解感受音乐的能力。五、教学难点:正确感受音乐的情绪,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等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七、教学方法:聆听欣赏法、比较法、实践体验法等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聆听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二、发展阶段:1、欣赏春节序曲(1)、聆听全曲,欣赏后谈体会。教师小结肯定成绩并简单介绍李焕之及作品。(2)、分段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作品。引子:热烈欢快的管弦齐鸣和锣鼓声,把人们带入春节的喜庆气氛中。教师:课件展示引子的旋律并播放音乐。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对引子的理解。引导学生敲打锣鼓节奏,感受引子带给我们的喜庆气氛。第一部分:表达了人们欢度新春欢欣愉快的心情和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教师:课件展示主题一、主题二的曲谱并播放音乐,引导学生理解主题音乐。学生活动:以小游戏的形式进行,课件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出现主题一时,学生伸出一根手指并高举手臂律动表示;出现主题二时伸出两根手指并律动表示。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本部分音乐情绪、节奏、节拍的特点。第二部分: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前程的憧憬。教师:课件展示第二部分主题音乐的曲谱,完整播放音乐,欣赏之前提出问题,主题音乐出现几次,分别用什么演奏?音乐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律动起来并轻声哼唱主题。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本部分音乐情绪、节奏、节拍的特点。学生活动:随琴哼唱第二部分主题音乐。教师:课件播放歌曲新春秧歌闹起来,让学生比较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与新春秧歌闹起来的异同。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旋律相同而节拍速度不同塑造的音乐形象是不同的。师生共跳大秧歌,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得出这两部分存在着鲜明的对比。第三部分:教师:课件播放,之前提出这一部分与前面所听音乐是否有联系?欣赏之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是第一部分的缩短再现,并引导学生认识这一部分音乐比第一部分音乐在情绪上更加热烈,速度也更快了,特别是民族打击乐器的加入,形成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的歌舞联欢的场面,在沸腾的气氛中结束全曲。简单介绍三部曲式结构。(3)、完整欣赏全曲。教师:课件播放春节序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学生:喜欢做小指挥家的到前面指挥,其余学生起立,引子部分利用凳子做锣鼓打节奏;第一部分同小游戏的做法律动;第二部分师生拉手律动并哼唱音乐主题;最后一部分也要动起来,可以拍手,可以利用凳子做锣鼓打节奏。2、复习歌曲渴望春天三、拓展阶段: 感受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给大家带来的歌曲春之声圆舞曲,感受其节拍特点,领同学们旋转在圆舞曲中,陶醉在美好的春天里!本节课我们接触了不同节拍、不同情绪、不同形式的有关“春”的音乐作品,平常你们欣赏音乐时注意这些了吗?四、小结: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音乐,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吧!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完成的比较出色,但若能在感受音乐、想象音乐的基础上,创造音乐,(例:让学生自己谱写节奏谱,并在乐曲表示欢庆的地方,用自己的谱子进行打击乐的伴奏)学生的创造力将得到极大的发挥。第二单元飞翔的翅膀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鸟,小鸟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唱小鸟,小鸟,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小鸟雀跃和展翅高飞的形象,激发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用富有弹性的、优美舒展的歌声唱好这首歌。三、教材分析:小鸟,小鸟是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歌曲。它以小鸟为题,尽情抒发了少年儿童“爱春天、爱阳光、爱树木、爱花香”的心情和壮志凌云的崇高理想。四、教学重点:能较熟练的演唱歌曲。五、教学难点:6/8拍弱起小节的节奏练习及旋律演唱。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几幅风景画,展示春天的景色,感受春天的美景。老师说:“小鸟非常的可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下面我们就来听一首歌曲小鸟小鸟,听后请你们说说自己的感受。”(二):感受歌曲: 1、学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2、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欢跃、亲切地;活泼地 师:这样一首欢快的歌曲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唱得是什么内容呀?(生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唱得是什么内容呀?(生回答)下面就请大家认真听一听歌曲中都唱了什么? 3、学生听歌曲内容,听后复述:春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在自由地飞翔,在田野,在草地,在湖边,在山岗,小鸟迎着春天歌唱 4、生再次聆听歌曲,熟悉歌曲内容。(三):学习歌曲:1.节奏的学习:A、展示小鸟欢快跳跃的节奏(提示休止符的停顿)xx| x0xx x0xx | x0xx x0 |爱春 天 爱阳光 爱湖 水 爱花 香B、展示小鸟自由飞翔的节奏(提示附点的时值)xx| x xx x xx| x. xx x. |小 鸟 小 鸟 迎着 春 天歌唱C、按节奏朗读歌词。2、再听歌曲。学生看歌词轻唱感受歌曲。3、学生轻声跟琴演唱歌曲,教师适当指导。4、“啦啦”先放慢速度唱,唱清楚后再连起来唱。5、全班学生熟练演唱歌曲。(教师提问1、演唱时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2、用什么样的表情表现歌曲?)6、在学生较好的演唱第一段后再演唱第二段。7、处理歌曲:全曲可用 mp - f - mp 等力度记号来处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唱一唱,比一比,选择一组设计恰当的统一下来。(四)、全班熟练演唱歌曲。(五)、分男、女生演唱。(六)、背唱歌曲,跟录音伴奏唱。(七)、小结:进行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反思: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所以复习是必要的,在聆听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6/8拍的强弱规律的认识和乐感,效果明显。歌曲的学唱不难,关键是对歌曲情绪的表现。我从一开始就强调旋律的特点,让学生感受情绪。在学习中不仅抓住拍子的特点,也要体会歌词的含义,时刻注意情绪的表达,以情带声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人类与小鸟的关系。第四课时一、课题:百鸟朝凤二、教学目标:1、认识唢呐,体验唢呐的音乐表现力。2、欣赏百鸟朝凤能主动感受、体验、模仿动作,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3、培养爱护鸟类的观念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三、教学重点:欣赏百鸟朝凤,认识唢呐,感受其音乐表现力。四、教学难点:在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有独创性的表现音乐。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出示百鸟朝凤图,讲故事。师:大家都知道凤凰被誉为“百鸟之王”在我国人民心中是象征吉祥、幸福的神鸟。老师先给同学们看一个有趣的百鸟朝凤的故事,哪位同学来讲一下?学生讲故事(放幻灯片)(二):新授课程: 师: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故事,但我们能够感受到百鸟朝凤时的热闹气氛。今天我们欣赏的乐曲就仿佛能看到百鸟争鸣的景象。1、请同学们欣赏百鸟朝凤的片段,大家猜一猜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2、(出示幻灯片)教师介绍唢呐(区别于长笛)师:唢呐不仅能惟妙惟肖的模仿鸟叫,还能模仿个别小动物的叫声及人的声音等等。唢呐的音色是这样的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欣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唢呐会用它独具魅力的音色把我们带到鸟的王国里畅游。我们一起来欣赏百鸟朝凤,出示主旋律,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幻灯片)(1)你能听出唢呐模仿了哪几种鸟是鸣叫声?(2)这句音乐表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剪切蝉鸣声)师:乐曲用欢快的旋律,生动的表现了大自然中百鸟争鸣的热闹场景。3、音乐活动: 师播放音乐,学生分组活动第一组做吹唢呐的姿势,表演那种满足、激动的情绪 第二组表演各种小鸟的姿态4、教师介绍乐曲的背景5、下面我们就来逐段的欣赏乐曲 百鸟朝凤欣赏引子部分、第一乐段、第二乐段,边欣赏边即兴的做动作。 6、思考:这首乐曲名叫百鸟朝凤“百”、“朝”是什么意思?你还能给乐曲取出另外的名字来吗? 乐曲中这种欢乐的气氛是形容鸟类还是人们?(三)、小结:同学们,每首乐曲呈现的方式可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音乐都是表达人类真实感情的,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的音乐作品。最后请大家边听音乐边发挥自己思维的独创性,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音乐表现的场景:(可让学生用画画或文字来表现自己的想象) 我仿佛看到了 我仿佛听到了教学反思:经过尝试和探索,我觉得在课堂上应设景造境,让学生边听边做律动,多给学生表演的机会,这样既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表演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三单元八音之乐第五课时一、教学内容:1、介绍中国民间乐器。2、音乐故事:楚汉相争。3、音乐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二、教学目标:1、介绍八音乐器,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民间乐器。2、通过音乐与古石像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出的情绪特征。3、通过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来了解中国民间器乐曲的演奏形式、风格特征。三、教学过程:1、结合乐器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八音乐器分类法,并举例说明。2、让学生听赏十面埋伏,并用语言描绘出这首乐曲的内容、情绪。之后可由教师进行补充,完整地叙述“楚汉相争”的故事。再次请学生带着故事仔细聆听一遍。(播放VCD)3、欣赏姑苏行光明行。(1)问:能否听出这两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们的风格特点有什么不同?(2)播放录音。(VCD)(3)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补充。(4)介绍光明行的曲作者刘天华的生平以及代表作。4、欣赏弦乐合奏十六版。(1)介绍十六版是选自弦索十三套以及弦索十三套的作者、产生年代等。(2)问:能否听出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它的演奏形式与前两首有何不同?它体现了什么样的风格特点?(3)播放录音。(4)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补充。四、小结: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音乐文化,并把它推向世界,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努力,许多我们的同龄朋友,比如那些学习民乐的同学也在努力。而我们呢?就奉献一份热爱吧!五、教学反思: 通过欣赏,不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第六课时教学内容:音乐欣赏:行街小放驴。1、介绍中国打击乐器。2、音乐欣赏:十番锣鼓。教学过程:1、欣赏行街小放驴。(1)问:能否听出这两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杨奏的?它们的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它们在音乐风格和曲调上有什么不同?(2)播放录音。(3)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总结。(4)分别介绍江南丝竹、吹打乐的流行区域、乐器组合、音乐风格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2、介绍中国打击乐。(1)讲解中国打击乐器的种类以及几种打击乐器,如大锣、堂鼓、小锣、大镲、梆子、小镲等,并由教师演示这些乐器的演奏方式。(2)请学生来演奏,并用语言来描绘这些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3)再学生掌握这些打击乐器的演奏方式后,可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节奏、强弱变化来演奏。可由强到弱 来演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3、欣赏十番锣鼓。(1)讲解十番锣鼓的名字来由、流行区域、音乐风格、音响效果。(2)播放录音。小结:通过今天的讲解,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我国打击乐器的流行区域、音乐风格、音响效果。教学反思:如果有实物让学生亲自演奏会更好。 第七课时一、教学内容:1、了解并学打锣鼓经。2、音乐表演:合着戏曲打击乐的节奏来表演。二、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打击乐以及打击乐在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感受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性。三、教学过程:1、复习大锣、堂鼓、小锣、大镲、梆子、小镲的演奏方式。2、解释锣鼓经,并举例说明。3、学打锣鼓经冲头急急风。(1)可先让学生唱出这两首锣鼓经的节奏直至熟练。(2)让学生分别练习鼓、梆、大锣、小锣、小镲的节奏制止熟练。(3)让学生合练。(4)也可让学生互换乐器,以使学生熟悉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4、音乐表演:(1)问:戏曲的角色有哪几种?它们分别具有哪几种特征?戏曲的表演应注意哪些方面?(2)让学生观看戏曲节目,请学生留意演员的造型、角色以及表演。(3)请学生回答问题。(4)将全体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表演戏曲中“声、旦、净、丑”四中行当,一组学生用打击乐伴奏。打击乐的节奏可由教师设计,也可由学生设计。在表演时,两组的学生可以对换表演。表演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表现作简单的评价,并互相交流感受,提出改进的意见。小结:通过学习锣鼓经,进一步了解打击乐以及打击乐在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感受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性。教学反思: 兴趣很高,但要把握分寸。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二)第八课时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体验凤阳花鼓独特的表演风格,在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安徽地方风格的音乐和文化。2、能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通过表演、伴奏等形式共同表现歌曲,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二、教材分析风阳花鼓是流行于安徽的民间歌舞曲。为五声宫调、4/4拍、一部曲式结构。歌曲为扩充了的一段体,从第十一小节开始以独特的衬词增添了音乐的感染力和生活气息。全曲具有抒情叙事性,歌与舞相互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前四句构成一个起承转合结构的乐段,每句间采用“鱼咬尾”式的承递发展法,后三句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前面的乐段进行补充,进而完善作品的结构。前10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后面的衬词“嘚儿”诙谐风趣。三、教学重点:在唱好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共同完成歌曲的表现,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四、教学难点:能够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词部分,尤其是能够唱好一字多音处;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的衬词部分。五、教学用具:钢琴、课件、凤阳花鼓、打击乐器等。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学生听凤阳花鼓音乐进教室。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凤阳花鼓。 3、观看视频:介绍凤阳花鼓的短片。 (设计意图:以敲锣打鼓的形式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初步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二)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范唱。 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设问:这首歌唱了什么内容,情绪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范唱,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2、用模唱的方法学习歌曲的歌词部分。 (1)教师提问:鼓敲击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2)用“咚”模唱歌曲的歌词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模唱歌曲,用正确的发声状态歌唱,为学唱做好铺垫。) 3、填唱歌词,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1)跟着钢琴,慢速地填唱歌词。 (2)解决歌曲的难点部分。 难点部分先学唱歌谱,再填入歌词演唱。 (3)用原速演唱歌词部分。 (4)合着伴奏演唱歌曲,学生唱歌词部分,教师唱衬词部分。 (设计意图:由慢速到原速逐步学唱歌词部分,降低了学唱的难度。歌曲的难点部分先学唱歌谱,在唱准歌谱的基础上再填上歌词。) 4、学生学唱衬词部分。 (1)学生跟琴学唱衬词部分。 (2)加入力度处理衬词部分。 (设计意图:衬词部分是这首歌曲比较有特点的地方,进行了强、弱的力度处理,使衬词部分活泼、有趣。) 5、学生合着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6、进行歌曲处理。 (1)为歌词部分加入二声部演唱。 (2)在教师的指挥下,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由齐唱歌曲到二声部演唱歌曲,丰富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感染力。)(三)表演歌曲。 1、凤阳花鼓歌舞表演。(1)观看凤阳花鼓歌舞的视频,了解舞蹈的基本动作。(2)学生观看视频,模仿其中的动作。(3)指导学生表演凤阳花鼓歌舞。(4)请部分学生上台舞蹈,其余学生唱歌。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3、用歌、舞、奏的形式完整地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让学生体验凤阳花鼓独特的表演风格。通过编创与活动,能够运用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共同完成歌曲的表现,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四)拓展延伸。 (此环节根据课堂教学的时间多少灵活把握) 1、分别聆听黄梅戏、徽剧、当涂民歌的片段,感受安徽地方风格的音乐和文化。 2、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聆听与比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学反思:首先将安徽黄梅戏唱段与戏曲、美景的图画结合,给学生第一次感受。有了安徽戏安徽景的渲染,教师提出让学生唱出歌曲韵味的要求得水到渠成。其次,凤阳花鼓作为一首喜庆歌曲,还要唱得活泼、热烈。于是,给学生第二次视听冲击,选择凤阳花鼓队在喜庆节日里的表演和演唱会现场情绪激昂的互动演唱,两个场景的展示,学生会通过歌声告诉老师:什么叫热烈,什么叫欢快!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趁热打铁,给学生最后一次感知升华。通过一曲无伴奏欣赏,激发学生创作灵感,让他们为歌曲设计演唱和伴奏形式,由于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第九课时一、教学内容:1、介绍中国民间乐器。2、音乐故事:楚汉相争。3、音乐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二、教学目标:1、介绍八音乐器,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民间乐器。2、通过音乐与古石像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出的情绪特征。3、通过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来了解中国民间器乐曲的演奏形式、风格特征。三、教学过程:1、结合乐器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八音乐器分类法,并举例说明。2、让学生听赏十面埋伏,并用语言描绘出这首乐曲的内容、情绪。之后可由教师进行补充,完整地叙述“楚汉相争”的故事。再次请学生带着故事仔细聆听一遍。(播放vcd)3、欣赏姑苏行光明行。(1)问:能否听出这两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们的风格特点有什么不同?(2)播放录音。(3)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补充。(4)介绍光明行的曲作者刘天华的生平以及代表作。4、欣赏弦乐合奏十六版。(1)介绍十六版是选自弦索十三套以及弦索十三套的作者、产生年代等。(2)问:能否听出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它的演奏形式与前两首有何不同?它体现了什么样的风格特点?(3)播放录音。(4)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补充。小结: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音乐文化,并把它推向世界,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努力,许多我们的同龄朋友,比如那些学习民乐的同学也在努力。而我们呢?就奉献一份热爱吧!教学反思:通过欣赏,不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第十课时一、教材分析:歌曲斑鸠调是江西安远的民间小调,也是当地节日歌舞活动中的一种传统“灯歌”。灯歌是人们在农闲时的一种自娱自乐的载歌载舞的以唱丰收、唱太平年景、贺新年为主的歌曲。曲调欢快活跃,常伴以锣鼓或丝竹乐队的伴奏。因为唱词头一段以“斑鸠鸟”为引题,故又称“斑鸠调”。 二、教学目标:1、 学唱斑鸠调,使学生了解“灯歌”这种歌舞形式,感受、体验江西灯歌的音乐风格、特征。2、 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愉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斑鸠调。三、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江西民歌“灯歌”的音乐风格及特点四、教学难点: 音程大跳的演唱技能五、教学过程:1 导入2 感受江西民歌师语:听完歌曲,你们眼前勾画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曲中有哪几种动物在歌唱春天?(斑鸠、杜鹃、哈蟆)谁能模仿这些动物的叫声,并且用你们的动作表现出来呢? 3 学唱江西民歌4、 教师范唱斑鸠调要求:学生把动物叫声随音乐唱出来,并思考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5、 提炼歌曲特征(1) 学生自由分组互相演唱歌曲并讨论、交流歌曲的旋律、节奏、演唱形式、歌词等有什么特点(2) 引导学生说出:旋律特点:由一个乐句重复发展变化为三个乐句音乐知识:下滑音歌词:运用方言及衬词演唱形式:对答式演唱、齐唱(3) 师做补充6、 学生唱唱斑鸠调第一段(教师倾听,7、 发现学生演唱难点)8、 解决演唱难点9、 学生对答式完整演唱歌曲斑鸠调分组对唱、男女声对唱10、 讲授“灯歌”知识师:你们觉得斑鸠调适合在什么场合演唱呢?(1) 灯歌:民歌的一种。是人们在农闲时自娱自乐的一种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开唱必舞是灯歌最为明显的表现特征。灯歌的演唱形式有茶灯、花灯、马灯、牛灯、叫花子灯等。茶灯以赣南最盛(2) 演唱采茶调及各种小调进行表演。(3) 放赣南采茶录像片段,(4) 观看其中的典型舞蹈动作(矮子步,(5) 扇子花)(6) 师示范,(7) 请个别学生做矮子步,(8) 扇子花(9) 全体学生随斑鸠调音乐一起动起来(男生做矮子步,(10) 女生碎步扇子花)11、 男女生对唱模拟一场“灯歌会”(师伴奏)(男女生面对面对唱,男生做矮子步,女生碎步扇子花)课堂小结江西这片红土地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孕育了多彩的民歌、更孕育了勤劳淳朴的人民。今天我们唱响了红土地的歌曲,唱热了我们的心扉,让我们期待江西的明天更加美好!最后让我们唱着江西是个好地方结束本课。教学反思:这节课在让学生听斑鸠调的时候,初听歌曲时,有的学生做出一些表情,皱紧了眉头表示听不了这种女高音的唱腔,有些同学甚至把耳朵堵上,以表不满的情绪。听完一遍后,我没有直接对这首歌曲作任何讲解,再用扁平的声音与通俗随性的声音又作范唱,提出问题:“这次听完以后,大家觉得哪种声音更合适来演绎这首斑鸠调来赞美春天呢?”学生的回答很另外满意,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通过教师的范唱与比较,在听觉上渐渐能辨别美声、民族、通俗在歌唱中的一般特点,了解到演唱形式是与歌曲的内容、形式、音域相结合的。本课时,多以讨论形式为主,进行师生交流。对于学生中普遍喜欢流行音乐形式的歌曲,在意识中很多同学体现的是对当今潮流推动下,对高雅音乐与经典音乐审美的不适应和意识减弱的现象。另外音乐课本中曲目内容缺乏更新意识也为其中原因。我想,教材与学生时代、现实生活不能作到相结合与统一,而导致音乐课难以融入到学生心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二)欧洲与大洋洲第十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歌曲桑塔.露琪亚二、教材分析: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船歌,3/8拍子,二部曲式.第一乐段音域集中在中音区,旋律平稳,由于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运用,这段音乐张弛有度,使人感受到波浪微微荡漾的感觉。第二乐段音域突然扩大,多集中在高音区,旋律呈现4个大山谷形起伏,乐句都以高音开头,小跳往下而后大跳往上,音符上多标以重音记号以加强本乐段力度,节奏方整,音乐形象地展现了意大利船夫的热情与豪爽。该曲结构规整匀称,旋律宛转抒情,3/8拍的韵律富有动感,犹如微风吹拂海面,微波在轻轻荡漾,描绘了人们在海面荡舟的动作节律,加上吉他式的和弦伴奏,生动地描绘出海面上宁静的月夜、摇曳的小船和深情的歌者。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富有浪漫而幸福的生活情趣,显示出意大利特有的民族民情。三、教学目标:1、通过桑塔.露琪亚的欣赏和演唱,让学生充分体味这首意大利民歌将节奏、旋律、曲式、力度等音乐要素和谐统一之美,感受意大利船歌和意大利人特有的热情与奔放,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产生兴趣。2、能够用圆润、激情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表现。四、教学重难点:旋律中出现的变化音以及高音能够准确演唱。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电子琴,录音机、音像资料等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在桑塔.露琪亚的音乐声中欣赏意大利风光。请同学们通过短片,讨论所听到和看到的内容。(世界上有很多宏伟的建筑和美丽的风景,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欧洲去领略意大利民歌的浪漫和风情吧。)学生回答:威尼斯 贡都拉 桑塔.露琪亚船歌 歌曲节拍3/8老师补充:这种三拍子的,给人摇晃荡漾感觉的,情绪色彩大多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音乐体裁就是意大利船歌。这种体裁的产生发展与威尼斯的游览船贡都拉有关。威尼斯是一个水上城市,全市一共有100多条大大小小的运河。水上的贡都拉就是人们的交通工具。这种轻盈纤细、造形别致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贡都拉的船身特点,首尾均有翘起,适宜在水巷中航行,这种船体多漆成黑色,用单桨划船。船家们都喜欢唱当地的民歌,歌曲节奏韵律与划船节奏韵律一致,久而久之形成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师讲解:在那不勒斯有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海滩。它是以意大利民间传说中一位美丽姑娘的名字命名的,它被看做是美好幸福的象征,这就是桑塔露琪亚。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桑塔.露琪亚。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6页,下面由老师来范唱这首歌曲,在我唱的同时,请同学们感受一下音乐,并对照歌词,听听这首歌都描绘了那些景色?(自弹自唱)(二)、老师范唱、(学生对照歌词,感受歌曲描绘了哪些内容?)(描绘出海面上宁静的月夜、摇曳的小船和深情的歌者。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富有浪漫而幸福的生活情趣,显示出意大利特有的民族民情)(三)、初步感受,学唱新歌。1、出示旋律,用以下旋律哼唱出自己的感受。3/4 5 5. 1 | 17 7- | 4 4. 6 | 65 5- |师弹琴,生哼唱。第1遍 师示范,学生找气流从鼻孔中出来的感觉。第2遍 口中象含口水,鼻子闻到了海水的腥味,脸上吹拂着海风。第3遍 闭眼想象声音从头顶出来一直传到海面上。第4遍 随海水边摇晃边唱。第5遍 保持状态改用lu母音唱。 2、学唱第一乐段。 随琴哼唱第一乐段,体味乐段中有几个起伏?(4个)找出4个顶点的位置,想想有什么奥妙?(2小节一个起伏,顶点出现很有规律,都出现在2小节中间。) 用手边划旋律线边哼唱体会旋律起伏所形成的荡漾感。 听辨两种旋律有什么不同? a.有附点节奏 b.没有附点节奏(附点节奏推出了音乐的起伏。) a.有十六分节奏b.没有十六分节奏 (十六分节奏加强了音乐的荡漾感。) 视唱乐谱,找出自己感觉唱不好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 想象美景,演唱歌词。3、学唱第二乐段。随琴声视唱乐谱,注意抓住第二乐段的特点:高,强。边哼唱边用手划出旋律线的起伏,想一想与第一乐段起伏的方向有什么不同?(第一乐段是从低到高再到低,象山形,而第二乐段是从高到低再到高,是山谷形。)4、复听廖昌永演唱的桑塔.露琪亚,边欣赏边想象如果此时你在桑塔露琪亚海滩上漫步。你的心情如何?在哼唱了熟悉的旋律之后,优美的歌声再次响起,同时提问:“他在呼唤谁来到小船上?”有学生说,是请乘船的人;去观光的人;邀请桑塔露琪亚。那邀请她干什么呢?你想象中,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学生议论纷纷,答案不一。这时,老师伴随着悠远的歌声,将故事娓娓道来:露琪亚是一位那不勒斯出生的女教徒,后去西西里岛传教,遭到迫害,殉教身亡。原来,桑塔露琪亚中的露琪亚原文意为光明,后被引申到天主教里,指驱走黑暗,带来光明的圣女(也就是光明女神)。后来为了纪念被封为光明女神的露琪亚,就把那不勒斯郊区的一个小港口,命名为桑塔露琪亚(santa lucia,圣露琪亚)。下面就用我们美妙的歌声来呼唤光明女神的到来吧.6、完整演唱。在第2乐段时边唱边表演船夫招徕游客的动作。(四)、小结今天我们欣赏、演唱的两首歌曲都是来自于一个有着悠久音乐文化历史的美丽国家意大利。其实在欧洲蕴藏着很深的民间音乐文化,他们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她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语言。所以,我们以后不仅要继承本民族的优秀音乐,还应该多接触、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让我们通过音乐来和世界接轨。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演唱歌曲时的发声和气息的技巧,把演唱的技能技巧融合在教学之中,学生并不感到枯燥和乏味,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始终以音乐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使学生既学习了音乐,又增加了知识内涵,丰富了情感世界。学生一边划船一边唱歌,歌曲的节奏韵律和划船的动作一致,很自然地感受到船歌这种音乐体裁形成的条件和背景,船歌所特有的优美抒情的旋律和摇荡动感的韵律。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音乐体裁,让学生感到自然、生动,易于理解。第十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竖笛启蒙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建立起学习竖笛 的信心。2、 使学生初步了解竖笛的构造,学会演奏姿势及掌握基本呼吸方法。3、 学会5、6、7、三个音的奏法及其三个音以类的练习曲,并能够用所学的三个音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二、教学重点:掌握竖笛“缓吹”的方法并学习5、6、7三音及以内的练习曲。三、教学难点:全闭音孔“按指”的技巧并用所学的三个音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四、教具准备:六孔竖笛一支、六孔竖笛多媒体课件介绍、构造及演奏姿势图、竖笛演奏曲音乐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 律动练习3、 检查出勤及学生带竖笛情况(二)、导入新课:1、 听一首由竖笛演奏的音响作品,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笛子、长笛、竖笛)师:同学们也能用竖笛演奏那多好啊,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学习竖笛的吹奏方法。2 、板书课题:八孔竖笛演奏方法(三)、新课教学:1 六孔竖笛简介 (1)出示图形幻灯片。(2)介绍竖笛来源。竖笛起源于意大利,后来逐渐流行于欧美各国,历代皆拥有著名竖笛演奏家。本世纪以来,竖笛为教育领域所重视,在许多国家中为各类学校的音乐教师所采用。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已经将竖笛确定为器乐教学的选用乐器。 (3)简介六孔竖笛的构造、发音原理师:观察自己的竖笛,猜猜竖笛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叫什么名字?(生讨论)师:我们要学习吹奏的高音八孔竖笛,是一种从顶端吹奏的小型哨嘴笛,分为笛头、笛身、笛尾三个部分(观看幻灯片画面上竖笛构造图)。它音色柔和、甜美,可任意转调极富有歌唱性。这种笛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手指指距近,吹奏时气息用量小,很适合我们小学生学习、演奏。它的演奏形式多样,可以独奏、重奏、合奏,大家听高年级学生用竖笛吹奏的独奏、合奏曲(放录音)。(4)吹奏竖笛应该注意卫生。可准备干净手帕,用后及时擦洗。提醒学生不要交换使用竖笛,以防“病从口入”。2、学习吹奏竖笛的姿势(1) 持笛方法(出示幻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拇指按住笛身背面上方孔为零孔,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1、2、3孔。右手拇指轻抵住笛身背面中间,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按4、5、6、7孔。(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并指导学生练习)。(2) 演奏姿势(出示图影幻灯片)介绍演奏姿势:分坐姿、站姿两种。不论哪种姿势,身体都要自然端正,竖笛于身体的夹角保持40 度左右,肩放松,上臂自然下垂。手指、手腕放松,用第一关节的指腹按音孔,指控与音孔平行,开放音孔,手指不易抬得过高。进行按指练习:指名演奏姿势好的学生做示范。要求嘴角微内收,双唇放松而有控制的含住吹口,含入的深度约一公分。3、介绍吹奏的方法气流强弱不同,也能获得不同的音高。如:开同一个音孔,气流强,获得的音则高,气流弱,获得的音则低。所以,同学们要练习好气息控制。根据音高吹气,力量恰当,使发音既轻松又充分,音色圆润明亮,全闭音孔必须缓吹,犹如在近距离吹一支蜡烛底火苗,使之充分颤动而不熄灭。学生做“按指”、“缓吹”练习,教师辅导。4、课堂练习(1) 讲练5、6、7三音吹奏方法 发7 的时候闭0孔及1孔。 发6 的时候闭0孔及1、2孔。 发5音时,闭0孔及1、2、3孔注意抬指不要过高,缓吹气。(2)指明学生练习发“5、6、7”三个音(3)学生自由练习“5、6、7”三个音(出示练习谱) 要求:从5 到7 逐一发音,并要心想谱,手指按,由5 到7 ,再由7到5。(4)齐吹(5)接龙游戏 教师吹学生接:师:7 | 生:6 |师:5 | 生:7 |师:6 | 生:5 | 教师吹长音(一音四拍),学生吹短音(一音一拍) 5 | 5 5 5 5 | 6 | 6 6 6 6 | 7 |7 7 7 7 | 6 | 6 6 6 6 | 5 |通过游戏的方法,请学生分组练习,直到掌握。(四)、巩固练习:视奏练习曲(出示练习谱)曲一 1= C 3/4 7 6 5 | 7 6 5 | 6 | 7 | 7 6 5 | 7 6 5 | 6 | 5 | 6 6 6 | 7 |7 6 5 | 7 6 5 | 6 | 5 |曲二 1=C 4/4 7 6 5 | 7 6 5 | 6 7 | 7 6 5 | 7 6 5 |6 5 | 6 6 6 7 | 6 6 6 7 | 7 6 5 | 6 5 | 第一遍老师吹谱,学生持笛无声地按指。第二遍学生齐吹奏把学生的笛声用录音机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五)、创编活动:请学生用“5、6、7”三个音进行音乐创作。板书节奏,请学生用学会的三个音进行组合、现奏。 2/4 XX X | X X | X X X X | X |选出一首创作较好的乐曲请同学们一起吹奏,并为乐曲配上打击乐伴奏。(六)、课堂小结1 、鼓励性谈话,增添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2 、布置作业,吹奏练习 教学反思:竖笛教学一定要注意规范化。从演奏姿势到手形、用气都要一丝不苟,认真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竖笛教学可以分散在各节音乐课中进行,也可以集中一节课进行。学生有了竖笛后,不管有没有兴趣,会不会吹,都会乱吹,一声高过一声,此起彼伏,这时候,老师就要对这种“兴趣”加以正确的引导。我要求学生做到:在课内要做到行止一致,可以在课间和家里进行练习。第十三课时一、教学内容:欣赏孤独的牧羊人、歌曲学唱剪羊毛二、教学目标:1、聆听孤独的牧羊人,感受音乐的轻松愉快,模拟衬词的演唱,感受用真假声结合演唱衬词时表现的多声部、幽默、轻松的感觉。2、初步学会剪羊毛这首歌曲,在身势伴奏中感受歌曲的欢快和喜悦,能初步用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歌曲。3、认识附点节奏,能准确地演唱和表现。尝试用口风琴为歌曲做简单的伴奏,在合作中体验音乐的快乐和美好。三、教学重难点:1、 在聆听和学唱过程中享受音乐的快乐,体验互动参与的趣味和有效性。2、 附点节奏的教学和准确表现;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风琴、光盘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孤独的牧羊人的伴奏进教室,在座位上做好二、新课教学:(一)、聆听孤独的牧羊人1、师:刚才我们进教室听到了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你觉得这段音乐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2、这可是一首世界名曲,它的名字叫孤独的牧羊人。从歌名上,我们好像感觉这首歌曲是比较忧伤的,抒情的对吗?可在音乐中,我们却感受到了许多的快乐,让我们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吧!3、请同学们看歌词,听歌曲,告诉老师你所找到的答案。4、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一句?5、在出现衬词的地方喝着音乐来拍一拍。6、学唱衬词,师生合作,表现第一段。7、这首歌曲最精彩的地方就是衬词的独立一段,它用了人声中的真声和假声混合着来表现,非常的出彩,让我们来仔细地听一听。8、刚才我说了,这是一首世界名曲,它选自美国著名的影片音乐之声,这部电影曾获过奥斯卡金像奖,里面的这首插曲也广为流传。想不想看看电影中的精彩片段?9、这个快乐的牧羊人让我们的心情也变得非常的快乐,是啊,音乐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能够让人忘却烦恼,产生无穷的动力。下面,让我们走进澳大利亚,去看看这个被称为“骑在羊辈上的国家,”那里的人们剪羊毛的情景吧!(二)、学唱剪羊毛1、剪羊毛是澳大利亚的人们一项普遍性的劳动,他们在剪羊毛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让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队伍当中去,怎么样?首先,我们来设计一个剪羊毛的动作。3、每一句结束的时候,把这个动作加上去。4、老师还觉得不够带劲,这样吧,我们再给歌曲配上声音,加上“咔嚓”,形成两个声部的效果。5、葛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首歌曲之所以听上去非常的欢快,是因为歌中还藏着许多的快乐小附点,他们就像一个个小精灵,让歌声更附动感。我们来找一找这些小附点。唱时要注意,前面的拖长些,后面的一带而过,感觉就像是读轻声的,比如:“爸. 爸”、“妈. 妈”6、听葛老师唱一段,体会附点小精灵给我们带来的跳跃的感觉。7、试唱第一乐段旋律,附点比较多,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抓住他们的尾巴。8、哪一句唱起来有困难?“217654321171”想一条下行的音阶,马上又把尾巴甩上去了,用手势来带一带。9、唱一唱歌词,不足之处及时改正。10、第二乐段的学习,以听唱为主,演唱声音的指导。11、完整连唱,情感上的激发。(三)、表现歌曲1、加上动作和声音来综合表现。2、我们刚学习了口风琴,想不想学学口风琴的演奏?3、老师范奏,激发学习兴趣。4、学习简单的伴奏1 5 1 45、尝试合作。6、我们的合作非常的开心和快乐,是吗,让我们相约下一节音乐课。三、结束1、播放孤独的牧羊人的音乐出教室。2、小组长作课堂评价。教学反思:一节音乐课结束了,但这节课带给孩子们的影响应该是久远的,这首歌的旋律应该能永远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歌曲所蕴涵的对劳动、对生活热情更是影响着学生对生活、对劳动的态度。这节课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老师和孩子们一样,在一次次的磨砺当中不断成长,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会发现问题的慧眼,有一种愿意为音乐教学投入精力的热情,我们每个人都能千锤百炼出好课。第六单元 银屏之歌第十四课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雪绒花。2、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扩大音乐视野。三、教学重点:演唱歌曲雪绒花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碰铃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复习柯达依手势,欣赏Do-Re-Mi1、导入: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你们都爱看些什么电影呢?(学生回答)电影可以分成很多类,有动画片、喜剧片、战争片、生活片、音乐片等。有一部曾获得过奥斯卡奖的音乐电影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主要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