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9单元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练习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8688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9单元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9单元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9单元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单元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练习考点一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及物种丰富度调查1如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2也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导学号29520536解析:选C。从a、b两图分析可知,图a中3个物种共同利用的资源不多,因而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有许多共同利用的资源,它们会因共同利用的资源而发生激烈的种间竞争,可排除A、B项。两图中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是不相等的,故可排除D项。图a和图b中的物种2所需要的资源条件都与物种1和物种3所需要的存在交集,即物种1和物种3都同时和物种2发生竞争,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物种2存在被排除的危险,C项正确。2某捕食者与其猎物种群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以捕食者数量为X轴、猎物数量为Y轴作图,则以下图形正确的是()导学号29520537解析:选D。由图可以看到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猎物)符合捕食关系的种群波动:猎物增加捕食者增加猎物减少捕食者减少。只有图D所示满足这种波动。考点二群落的结构和演替3如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作物品种导学号29520538解析:选C。植物群落出现分层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光照(森林)和温度(高山)有关,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群落从而出现分层现象。充分利用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可以用来指导农业生产,譬如玉米和大豆间种,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一块田地中的玉米是一个种群,不存在群落特征,合理密植是为了削弱种内斗争以增加产量。4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演替的先后顺序:乙丙甲丁B生物多样性:丁甲丙乙C此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D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导学号29520539解析:选D。在废弃鱼塘中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演替过程应为丁甲丙乙。5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边坡处理方式植被覆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g/kg)物种数个体数甲种植植物973726019.8乙不干预892811.9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导学号29520540解析:选B。移栽植物后,生物的种类增加,能提高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A项错误;移栽植物后,植物能为动物提供生存环境,故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B项正确;边坡甲上可能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而自然长出乔木,C项错误;群落演替达到一个稳定的阶段后就不会随时间延长而继续加剧,D项错误。6如图表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C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导学号29520541解析:选D。珊瑚礁群落演替是在已有海洋生物的基础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珊瑚礁体积的增加有利于鱼类生存;图中显示鱼的种数逐渐稳定,即鱼的丰富度逐渐稳定;图中珊瑚礁体积与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呈同步增加或减少趋势,不能说明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7(2016山东滨州模拟)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下面有关该过程叙述正确的是()此过程属于初生演替,最终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最终不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该杂草地物种丰富度要高于甘蔗田该杂草地动物没有分层现象,所以该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动植物在杂草地中都有分层现象,群落有垂直结构ABCD导学号29520542解析:选B。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弃耕甘蔗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但是否演替成森林群落,还要看是否有充足的雨水条件,正确;杂草地中的生物种类远多于甘蔗田,其物种丰富度高,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正确。8如图表示某山地针叶林群落向常绿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马尾松和甜槠两种植物的年龄组成,V表示植株的年龄由小到大。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统计不同群落中马尾松和甜槠的种群密度时要用样方法B该山地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C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甜槠的种群数量在未来一段时间会增多D三个群落中马尾松种群的年龄组成均属于衰退型导学号29520543解析:选D。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的是样方法,A正确;该山地的群落演替是针叶林群落向常绿阔叶林群落演替,所以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的甜槠的年龄组成都属于增长型,其种群密度将会增大,C正确;在常绿阔叶林群落中,马尾松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D错误。9研究人员将S1与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与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图A、B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S1和S2之间的竞争力大小会受到温度的影响B图C中的S1换成S2,其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性变化C如果将S1在T1温度下培养,则会呈现“J”型增长D将S2在T1温度下单独培养,其数量要比与S1共同培养时多导学号29520544解析:选C。图A中S1的竞争力大于S2,但图B中S1的竞争力小于S2,所以S1和S2之间的竞争力大小会受到温度的影响,A正确。由于温度交替改变,所以图3中的S1换成S2,其数量变化也会发生波动,B正确。将S1在T1温度下培养不一定呈现“J”型增长,因为其数量还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C错误。由于S2和S1具有竞争关系,所以将S2在T1温度下单独培养,其数量要比与S1共同培养时多,D正确。10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物种1物种2物种3物种4物种5物种6物种7物种8物种9物种10甲类群样本155100151204202110样本252300231304102212样本348200201503902011乙类群样本13340124001025111522样本23560104101230141721样本33450183501126121619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导学号29520545解析:选C。由表中信息可知,甲类群中物种种类比乙类群中物种种类少,因而可确定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乙类群的丰富度大;通过表中数据分析比较可知,物种7在乙类群中的种群密度较甲类群中的小,而物种4在甲类群中的种群密度较乙类群中的小。11(2016甘肃兰州诊断考试)被弃耕的农田多年后将演替至顶极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其中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该弃耕农田最终将演替到相对稳定的_阶段,这种演替属于_。(2)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先定居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可能是_,至顶极群落后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_。(3)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甲种群的增长会受到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的抑制,这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调节。导学号29520546解析:(1)如果气候适宜,弃耕的农田可以最终演替为森林,因为具有土壤条件和繁殖体,所以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由图分析可知,最初时丙的光合速率较高,而甲、乙光合速率提高时丙的光合速率降低,说明甲和乙出现后影响了丙光合速率,主要是影响了光照强度,故最先出现的应是丙。因为甲的光合速率达到最高,说明垂直结构上其位于最上面有利于接受充分的光照,故应是丙在最下,乙在中间,甲在最上面。(3)物种甲种群应是优势种群,其种群的增长会受到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的抑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答案:(1)森林次生演替(2)丙丙、乙、甲(3)(负)反馈12为研究某地区自然保护区四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情况,研究小组获得如下结果。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样地编号生态系统类型海拔(m)优势树种的密度(株/hm2)凋落物现存量(kg/hm2)N、P、K、Ca、Mg五种元素的年归还总量(kg/hm2a)甲常绿阔叶林7809876 807.97352.84乙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 6707317 118.14323.77丙落叶阔叶林1 9705306 975.2303.33丁亚高山针叶林2 5704304 250.67243.98(注:森林凋落物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内由生物组分产生并归还到林地表面,作为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借以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所有有机物的总量。)(1)自然保护区中各种生物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差异体现了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其意义是_。(2)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_。(3)依据表中数据分析,四块样地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大的是_(填编号),受生物内部因素和海拔梯度引起的气候变化等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凋落物的养分归还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现_的趋势。(4)在无外界因素的干扰下,群落会演替到顶极群落阶段,即实现了生态系统的_多样化、_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此时群落的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达到_。导学号29520547解析:(1)自然保护区中各种生物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差异性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群落的这种特征提高了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2)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最后计算各样方的平均值。(3)在四块样地中,丁所处海拔最高,物种密度小,物质循环量小,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最大;从甲的352.84(kg/hm2a)到丁的243.98(kg/hm2a),N、P、K、Ca、Mg五种元素的年归还总量逐渐下降。(4)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阶段,物种会极大丰富,群落结构趋向复杂,会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阶段。答案:(1)群落提高了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2)随机取样计算平均值(3)丁降低(或下降)(4)物种群落结构平衡状态13(2014高考四川卷)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关系。(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将降低。导学号29520548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小区引入的福寿螺的密度;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它与鸭舌草(生产者)之间是捕食关系。(3)由坐标图中数据可知,中密度处理小区的福寿螺日均密度增长率大于0,说明种群数量是增长的,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日均密度增长率大于0,说明种群数量是增长的,但由于实际环境条件(如捕食者福寿螺、竞争者水稻等)的限制,其种群数量应该呈S型增长。(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还处于群落未成熟阶段,将会经历类似弃耕农田的次生演替过程;由坐标图中数据可知,无论引入的福寿螺密度如何,狐尾草的日均密度增长率都是最大的,所以时间足够长的话,最可能演替为以狐尾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5)如果实验结束后将福寿螺与杂草除去,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将趋于简单化,其自我调节能力会减弱,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答案:(1)福寿螺的密度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消费者捕食(3)大于S(4)次生狐尾草(5)抵抗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