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9单元 第35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8625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9单元 第35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9单元 第35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9单元 第35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纲点击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我国的人口现状、前景与目标(1)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2)前景: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3)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2)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3)环境污染加剧等。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1)继续控制人口增长。(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5)推进生态农业。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连一连三、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写出下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食用、药用、文学艺术创作:直接价值;(2)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间接价值;(3)未发现、尚不清楚的价值:潜在价值。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2)易地保护;(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1我国人口的两个现状(1)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2)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2我国控制人口数量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3全球性七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4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5生物多样性的三种价值: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直接价值。6生物多样性的四种保护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利用生物技术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考法一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2)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应控制人口规模,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改进工艺设备,减少排放,治理污染;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可持续发展。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的异同(1)相同点: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如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会决定人口密度大小。年龄组成可预测人口密度变化;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密度等。(2)不同点: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3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危害视角1以基础判断的形式,考查人口与环境的关系1(多曲线坐标类)(2016广东汕头十校联考)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A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C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D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解析:选C。通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的分析,很容易发现曲线是最理想的,可以说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曲线表示当人类的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环境就会对人类产生反作用,人类的数量会大幅度下降,特别是曲线表明的情况最严重。2(图示和曲线综合类)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资源减少。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据图回答:图甲世界水资源示意图图乙中国人均土地、耕地变化趋势(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而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水量的0.3%,可见,_。(2)从图乙可知,2000年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建国初期相比_。(3)导致可用淡水、人均耕地迅速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解析:(1)水资源是有限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所以水是宝贵的资源。(2)由图乙可知,从19502000年,随着人口增加,人均土地、人均耕地逐渐减少。建国初期人均耕地0.2 hm2,到2000年人均耕地只有0.1 hm2左右,二者相差一半。(3)随着人口增加,淡水利用量增多,住房增多,科技文化设施增多,使人均耕地减少,另一方面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即使不增加住房、设施占用的土地,人均耕地也是减少的。答案:(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2)减少了一半(3)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视角2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考查环境污染及治理3(多曲线坐标类)(2016江苏省如皋模拟)科学工作者对引起某水库水华的有害藻类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并绘制了如下图曲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氮浓度越高硅藻生物量越高B磷浓度越高硅藻生物量越高C磷对藻类繁殖的影响大于氮D硅藻的繁殖与温度和溶氧量无关解析:选C。图中磷浓度为0.05 mg/L曲线数据显示,当氮浓度大于1 mg/L时,随着氮浓度的增加硅藻生物量下降,A错误;当氮浓度为1 mg/L,磷浓度为0.05 mg/L时硅藻生物量大于磷浓度为0.08 mg/L时硅藻生物量,B错误;当磷浓度为0.1 mg/L,氮浓度从0.5 mg/L增加到2 mg/L,增加了4倍,而硅藻生物量从106增加到107,增加了10倍,但是当氮浓度为2 mg/L时,磷浓度从0.01 mg/L增加到0.1 mg/L,增加了10倍,而硅藻生物量从105增加到107,增加了100倍,且实验中的磷含量远远低于氮的含量,可见磷对藻类繁殖的影响大于氮,C正确;硅藻是一类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植物,其繁殖时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其有氧呼吸的进行也与溶氧量有关,D错误。4(柱状图类)(2015高考江苏卷改编)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B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C春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D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解析:选A。A项,由题图可知,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浮游藻类的种类数不同,说明温度可影响藻类种群的变化。B项,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类会大量繁殖,导致其数量增多但其种类一般不会增加,甚至会减少。C项,由题图可知,夏季水体中浮游藻类的种类最多,以浮游藻类为食物的浮游动物的种类可能也会最多。D项,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相邻的两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而不是浮游藻类中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5(流程图信息类)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B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C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多D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解析:选C。由于从厌氧池流入氧化塘前部的水中含有机物,所以好氧菌分解有机物需消耗水体中较多的氧气,氧化塘后部有空气输入,且有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比前部的多,C项错误。考法二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2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分析(1)从分子水平看(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即生物多样性)(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3外来物种入侵(1)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人们把在新侵入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称为侵入种。(2)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3)侵入种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占据生态位。如果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侵入种由于缺少天敌的控制,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间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关于“多样性”的归纳多样性的内容决定因素(形成原因)DNA分子多样性每个DNA分子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蛋白质多样性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多样细胞多样性变异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物种多样性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视角以基础判断或案例分析的形式,考查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1(原理判断类)(2015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解析:选A。A项,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都要从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出发。B项,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其生态功能。C项,国外物种的引进要谨慎,以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大量引进更不可取,易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降低当地生物的多样性。D项,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更丰富,抵抗力稳定性较人工林强,不易受到病虫害影响。2(图示信息类)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图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C图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D图反映出的河流、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解析:选C。根据图示:、分别表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基因型,不能产生新(等位)基因;图表明:同一环境中存在不同物种的生物,而不同物种之间具有生殖隔离,但能够相对稳定地共存于同一区域,即生态系统是一定区域的全部生物与其无机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不同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及生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小气候特点。误区补短易错点1对水体污染的过程不清楚点拨富营养化若表现在海洋中称为赤潮,若表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称为水华,原理及过程如下:易错点2误认为增加新物种一定会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点拨增加新物种有时会导致生物入侵,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微观清障1判断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1)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2)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该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答案:(1)(2)2判断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易地保护。()(2)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3)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4)眼睛退化的“盲鱼”可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5)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答案:(1)(2)(3)(4)(5)能力培优用收支观点解读溶氧量变化曲线河水中溶氧量随污染物排放点的变化信息解读曲线的走势大致分为两段,23地段溶氧量下降,34地段恢复。地点2为污染物排放点。(1)有机污染物从地点2开始排放,河水中好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有机污染物,溶氧量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污水污染,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2)地点3污染最严重。(3)地点3以后,溶氧量恢复的原因是:有机物分解后形成大量的NH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植物繁殖,光合作用增强。有机污染物减少,耗氧量下降。(4)地点4溶氧量恢复到污染前水平,说明河流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净化能力)。强化训练1下图表示对流向湖泊的某一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与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明中,正确的是()A、两地的有机物浓度相似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没有影响C在、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解析:选D。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地有机物浓度较低;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在、两地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DO值不断增加;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增加。2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附近的一个温带湖泊进行了调查,其中一个项目是测量在冬天和夏天不同水层的氧气含量和温度,根据测量结果绘制成两张曲线图,如下图所示。请你对该图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对该湖泊调查时,发现夏天湖中的不同水层中分布有不同的藻类,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水中的绿藻和蓝藻在亚显微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2)某小组在冬季和夏季分别取该湖泊6米水深的等量水,养殖数量相同、大小一致的鱼,在各种非生物因素保持原状的条件下,请预测鱼存活时间长的季节是_。请说出你做此推测的理由:_。(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该地区几个小池塘进行调查时发现:在山里小森林中的池塘水比较清澈,藻类数量少,而在山外的农田中的池塘水中藻类的数量明显增多,请你分析其原因:_。解析:(1)影响湖泊中不同的藻类分布在不同水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蓝藻又叫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是一种原核生物;绿藻是真核单细胞藻类植物,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从两图分析可知,在湖泊6米深处冬天比夏天溶氧量要高,且水温也较低(可以降低鱼对氧气的消耗),所以,鱼在6米水深处存活时间较长的季节是冬季。(3)藻类的生长与水中的矿质元素(特别是N、P)含量有关,农田里施用了大量含N、P的肥料,随着雨水冲刷到池塘中,使池塘中藻类大量生长,导致富营养化现象。答案:(1)光照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冬季因为夏季比冬季水温高,鱼代谢旺盛,耗氧量大;夏季比冬季水中溶氧量低(3)农田中使用的含N、P的肥料被雨水冲刷到池塘中,导致池塘中N、P含量升高所致考点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右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它直接表明()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导学号29520591解析:选B。人口的增长导致环境退化,人均占有资源量减少,这样又导致人们由于缺乏资源而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使生活贫困,生活贫困导致人类更多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使环境进一步恶化。由此可见贫困、环境和人口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2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导学号29520592解析:选D。地球人口仍在增加,所以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人不等同于动物,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于资源短缺人类会盲目地开发和无休止的破坏自然环境,进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考点二生态环境问题及生物多样性保护3(2016广东惠州模拟)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省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能量循环利用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此举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导学号29520593解析:选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使能量循环利用;微生物能分解垃圾,降低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将废物资源化,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B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导学号29520594解析:选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仅包括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还包括了输入该生态系统的城市污水中有机物所含有的能量,A正确。芦苇是一个种群,种群无垂直结构,B错。植物利用CO2和H2O进行光合作用,不是利用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体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5(原创题)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多样性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一般也较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迁地保护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导学号29520595解析:选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一般也较高;播种杂草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增多,抵抗力稳定性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6(2016湖北武汉月考)上世纪80年代初,生活污水被排放到大多数河流后,河水仍能保持清澈,但随着污水排放增多,河流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某学生科技实践小组在某河流上设置了3个监测点,相关水质指标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河流受到轻微污染保持清澈属于抵抗力稳定性B发生水华现象最严重的是2号监测点C测定水体中藻类的种类是在种群水平上进行的研究D可以利用捕食关系治理河流水华现象导学号29520596解析:选C。河流受到生活污水的轻微污染后仍能保持清澈,体现的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分析图中物质含量相对值可知,2号监测点的水华现象最严重,依据是该监测点藻类叶绿素a浓度最大,溶氧量最低,B正确;研究藻类的种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C错误;可以通过对水体投放适量植食性鱼类来治理水华现象,植食性鱼类以藻类为食,存在捕食关系,D正确。7如图是我国1949年1999年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图,据图分析,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总体下降,是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取得的实效B由图可知,我国人口数量增长已得到控制,人口数量在逐年减少C针对我国沿海城市进行的人口调查,其调查结果也会符合图示变化趋势D60年代初,出生率下降和死亡率上升,说明当时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一定为衰退型导学号29520597解析:选A。我国虽因实施计划生育导致了人口出生率下降,但由题图可知,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数量仍在上升。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沿海城市会因人口的大量迁入而增多,且流动人口很多,人口调查结果不会符合题干中的图示。60年代初,人口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自然灾害,不是单纯受年龄组成影响的。8(原创题)海岸生态护坡是由植物和工程组成的综合护坡技术,该技术是在沿海边处构筑迎潮坡(护坡堤),其迎潮坡由潮间带、潮上带和堤顶构成,在潮间带、潮上带和堤顶上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可有效抵御海潮的冲刷,改善滨海地区的绿化环境,防止海潮风暴的冲击。其模式图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运用生态护坡技术后,该海岸物种不断丰富,其群落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B该海防林带从开始建设直至稳定的过程中,生物总生产量的变化规律是逐渐增大直至稳定C随着群落的演替,该海岸各种群的数量一般呈“S”型曲线增长D生态护坡技术有利于海岸生态系统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导学号29520598解析:选A。由于迎潮坡上保留了原有植被的土壤条件,故运用生态护坡技术人为在迎潮坡上种植不同的植物,使海岸物种不断丰富,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海防林带从开始建设直至稳定的过程中,物种不断丰富,群落逐渐达到稳定状态,因此,生物总生产量应逐渐增大直至稳定,B正确;在自然情况下,种群数量一般呈“S”型曲线增长,C正确;生态护坡技术可有效抵御海潮的冲刷,改善滨海地区的绿化环境,防止海潮风暴的冲击,故有利于海岸生态系统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D正确。9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bB产生曲线b与曲线a的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不同C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不可能为图中的c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当世界人口达到110亿时,种群数量可能继续增长导学号29520599解析:选C。A项正确,因生态环境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故世界人口增长最终表现为“S”型增长,即图中的曲线b;B项正确,曲线a(“J”型增长)和b(“S”型增长)的差别就在于环境阻力不同;C项错误,当世界人口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超过K值后,会对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同时使K值下降;D项正确,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会继续增长而超过K值,但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很快会降到K值以下。10(2016宁夏银川模拟)海洋酸化是继“温室效应”之后又一由CO2过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海洋酸化会影响到大多数海洋生物的生理、生长、繁殖、代谢与生存,可能最终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中的鱼、藻类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B海洋酸化主要是因为化石燃料过度燃烧导致CO2过量排放造成的C长期海洋酸化会导致海洋生物种群密度减小,进而使生产者利用分解者的能量减少D控制当地的海洋酸化可以任意引进大量外来物种,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导学号29520600解析:选B。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结合,海洋中的鱼、藻类和微生物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A错误;由题意海洋酸化是继“温室效应”之后又一由CO2过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可知,海洋酸化主要是因为化石燃料过度燃烧导致CO2过量排放造成的,B正确;分解者的能量最终是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不能被生产者利用,C错误;任意引进大量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D错误。11(2016福建福州模拟)为研究无机盐输入对湖水中藻类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从湖泊中随机取样,进行了系列实验,测量时以水体叶绿素总量代表藻类的数量。下图表示湖水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无机磷对藻类数量变化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结果表明,增加湖水中无机磷含量,总体上看能_(促进/抑制)藻类增长,实验组和对照组藻类数量达到峰值后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2)科研人员同时还做了添加不同浓度的氮元素(NO)对藻类生长影响的实验,该实验对照组处理是其他培养条件与实验组相同,但不添加_。在另一组的实验中,实验组按一定浓度梯度同时添加氮、磷元素,结果表明,该组藻类增长数目大于相应的只添加氮元素的处理组,但与(1)中只添加磷元素的处理组相近,这些结果说明_。(3)相关研究还表明,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和细菌等微生物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细菌是该生态系统成份中的_,在物质循环中起的作用是_。一些海洋细菌被证实能产生植物激素,促进藻类生长,后者为细菌繁殖提供有机物,这是两类生物的_进化。导学号29520601解析:(1)分析图中曲线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水体叶绿素总量都升高,说明增加湖水中无机磷含量,总体上看能促进藻类增长;由于藻类增殖使水中其他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浓度下降,导致实验组和对照组藻类数量达到峰值后均下降。(2)要设计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氮元素(NO)对藻类生长影响,则NO浓度为自变量;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所以该实验对照组处理是其他培养条件与实验组相同,但不添加氮元素(NO)。若实验组按一定浓度梯度同时添加氮、磷元素,结果表明,该组藻类增长数目大于相应的只添加氮元素的处理组,但与(1)中只添加磷元素的处理组相近,说明湖水中含较多的N元素,但磷是该湖泊藻类增长的主要限制因素。(3)水域生态系统中细菌是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一些海洋细菌被证实能产生植物激素,促进藻类生长,后者为细菌繁殖提供有机物,说明两类生物协同进化。答案:(1)促进 藻类增殖使水中其他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浓度下降(2)氮元素(NO)磷是该湖泊藻类增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湖水中含较多的N元素,磷是该湖泊藻类增长的主要限制因素)(3)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协同12(2016广东惠州模拟) 天下雾霾,从何而来?除了京津冀地区外,随着寒冬的到来,大规模的雾霾和PM2.5爆表的情况已经开始蔓延到江南、华南等地。请回答如下与雾霾天气有关的问题。(1)治理雾霾,既要控制城市人口规模、还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效益,遵循的生态工程建设原理分别是_、_。(2)某小组尝试用纤维素制备燃料酒精,为了获得能高效合成纤维素酶的单菌落,可采用_法将初筛菌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看,这种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欲在此基础上获得纤维素酶活性更高的菌株,最简单可行的做法是_。(3)下面是一个探究雾霾天气与肺癌的相关性的实验方案。(实验用具及材料:与雾霾天气类似的烟雾箱,大白鼠若干),请完成相关的内容。实验组对照组饲养空气条件_饲养其他条件_肿瘤成分检测定期抽血检测细胞表面的_化学成分_。_。_。_。我们认为:即使实验组的肿瘤成分检出高于对照组,也不能肯定得出“雾霾天气会导致人类肺癌”的结论,你认为理由有_。导学号29520602解析:(1)治理雾霾,要控制城市人口规模,这是遵循的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还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效益,这是遵循的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2)获得特定细菌的单菌落,一般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初筛菌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由题干分析从功能上看,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欲在此基础上获得纤维素酶活性更高的菌株,最简单可行的做法是人工诱变处理菌株,再进行筛选。(3)选用大白鼠探究雾霾天气与肺癌的相关性,实验自变量是雾霾天气的有无,因变量是大白鼠癌细胞的有无,因变量的检测可通过定期抽血检测细胞表面的癌胚抗原或甲胎蛋白量来实现。故实验组是与雾霾天气类似的烟雾箱,对照组是空气质量正常的环境,两组大白鼠其他饲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答案:(1)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2)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选择人工诱变(紫外线等照射)处理菌株,再进行筛选(3)与雾霾天气类似的烟雾箱在空气质量正常的环境相同且适宜癌胚抗原或甲胎蛋白人与鼠还有一些诸如体重、饮食、生理等方面的差异;雾霾的成分也不一定完全相同;在雾霾中生活的时间等不确定因素,癌症的发病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对于空气污染同癌症之间的关联,目前国际上也没有确定结论等(答出其中一项或其他合理答案即可)13(2016江苏淮安模拟)“稻鱼共生系统”中,鲤鱼通过冲撞稻秧导致稻飞虱等害虫落入水中并食之,同时使清晨水稻叶片上的露水滴落,减轻稻瘟病原孢子的产生和菌丝体生长;鲤鱼的游动,又使水浑浊,抑制水中杂草的生长;稻叶在给鲤鱼提供食物的同时,还为鲤鱼生长创造良好环境。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与水稻单种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分别表现在:生态效益:_。经济效益:_。(2)“亚洲鲤鱼”被引入美国,在当地已经构成了生态入侵,它与美国的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的关系,导致入侵地的_锐减。(3)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_和_。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调节。导学号29520603解析:(1)由题意可知,稻鱼共生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是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或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态。而经济效益是降低生产成本或增加鱼的产出,增加农民收入。(2)亚洲鲤鱼可以捕食当地的某些生物,应有捕食关系。其引入也会与本地某些物种出现竞争。因已经构成了生物入侵,说明其数量增长十分多,进而导致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下降。(3)由图可知代表猎物种群数量的K值应是N2,因为捕食者种群数量下降到一定程度,猎物种群数量增加,而猎物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时,捕食者数量增加,故应是N2。而捕食者K值应是P2,因为当捕食者种群数量超过P2时种群数量开始下降,即猎物种群数量超过N2,会引起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超过P2,则猎物数量减少,两者相互作用,它们维持在相对稳定范围。这样的曲线变化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机制。答案:(1)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或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态(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降低生产成本或增加鱼的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竞争捕食生物多样性(3)N2P2(负)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