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9单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练习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8520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9单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9单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9单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单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练习考点一物质循环1(2016安徽合肥质检)如图分别表示人体不同液体间的物质交换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乙中的d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人长期营养不良时,甲中c的渗透压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甲中d处的O2浓度最低乙中c为消费者,其中的初级消费者一定为第二营养级甲中的a、b、c、d构成人体内环境乙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A3项B4项C5项D6项导学号29520578解析:选A。甲图中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乙图中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d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错误;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使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正确;组织细胞进行新陈代谢,消耗氧气,所以甲中的d细胞内液处O2浓度最低,正确;乙中c为消费者,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一定为第二营养级,正确;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无细胞内液,错误;乙中食物链只有ac,错误。2(2016江西南昌一模)某水库存在一条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图表示三种生物在水库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一起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甲的光合作用能推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C影响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机环境D丙与乙之间的个体数量比值就是能量传递效率导学号29520579解析:选C。群落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所有生物的集合,该水库中的甲乙丙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甲是生产者,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光照,C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并不是个体数量的比值,D错误。考点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3(2016江苏淮安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导学号29520580解析:选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不仅可来自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可来自于无机环境,例如湿度、光照等,A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物种之间,而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起作用,所以B错误;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C正确;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对食草动物和草都有利,D错误。4(2016河北邯郸月考)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导学号29520581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具有往复循环的特点,但在生物群落内是单向的,故图甲可表示碳的循环;在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图乙可表示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论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还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通常都是双向的,故图丙可表示信息传递。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2016山东师大附中模拟)某山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人们滥用农药和滥捕青蛙,导致农田中的青蛙几乎消失,虫害严重,粮食减产。近年来当地村民已逐渐认识到上述做法的危害,停止使用有害农药,同时在农科所科研人员帮助下,向农田内放养一小批青蛙;几年来,虫害减少,粮食产量提高,农田内青蛙数目逐渐增多。有关科研人员对放养后青蛙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情况进行取样调查,获得结果如右图。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图中ac段内,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B在图中e点时,青蛙种群数量达到K值,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在测量时期内,青蛙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D上述情况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导学号29520582解析:选A。ac段青蛙的数量上升,害虫减少,农作物长势良好,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升高;e点增长速率为0,青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对应K值,农田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该曲线对应“S”型增长曲线;根据题干信息,农田生态系统的变化是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的,因此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关键。6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B C D导学号29520583解析:选B。据图可知,在S点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甲生态系统影响不大,说明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强,而乙生态系统变化较大,说明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弱;群落是同一时间内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因此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不一定比乙复杂。新物种的产生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数量几乎接近于零,而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所以可确定乙在S点后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7.右图表示某相对稳定的海域三个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种生物处于生态系统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B碳在三种生物之间是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C鱼鹰鹗等的捕食离不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机制有利于维持三种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导学号29520584解析:选A。食物链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图中全部是动物,动物不可能是第一营养级,A错误。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A和物种B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信息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相互传递B进化过程中物种A和物种B相互选择C能量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单向流动D物质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循环流动导学号29520585解析:选D。根据图中曲线变化可确定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其中B是捕食者,A是被捕食者;生态系统内的信息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传递,A正确;进化过程中物种A和物种B相互选择,B正确;能量只能由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C正确;物质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流动,不能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循环流动,D错误。9如图所示是在某国家公园记录到的随着橡树发芽长叶时间提前而出现的一些现象。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示中生物的食物链为橡树毛虫鸟B引起橡树提前发芽的信息主要是气温上升,属物理信息C橡树发芽长叶时间提前会造成鸟的数量增多D全球变暖可能使生物多样性降低导学号29520586解析:选C。图中生物食物链为橡树毛虫鸟。气温上升导致橡树提前发芽,属于物理信息。气温上升提前,橡树发芽长叶时间提前,毛虫数量峰值提前,但哺育幼鸟时期并没有改变,因缺少食物,会使幼鸟的成活率下降。全球变暖使某些植物的发芽长叶时间提前,造成相关动物因生殖发育与之不同步而无法适应新变化而死亡,甚至灭绝,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10广州南沙区拥有200多公顷的湿地面积,是多种候鸟南下过冬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广州的“南肾”。但是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引起环保专家对南沙自然环境的关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工业污水的排放,受到很大的污染,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N、P等无机盐也越多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D南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导学号29520587解析:选A。该污染为有机污染,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有机物越多,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也越多,溶解氧越少,A项错误。11(2016广东潮州质检)碳循环是指绿色植物(生产者)在光合作用时从大气中取得碳合成糖类,然后经过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和残体腐烂分解,碳又返回大气的过程。图甲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乙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在图甲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的有_;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_作用。(2)图乙中A表示_的能量,B表示_的能量。B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是_。(3)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千焦,则图甲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千焦。(4)从图乙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5)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_。导学号29520588解析:(1)根据箭头所示,图甲中A是生产者,DEF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CO2库;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2)图乙是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表示由于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未利用。(3)图甲中最高营养级生物是E,食物链是ADEF,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千焦,则图甲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m20%20%20%m/125千焦。(4)从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答案:(1)DEF光合(2)初级消费者同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未利用(3)m/125(或0.008m)(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2(2016广东佛山模拟)如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各组分间通过_和_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同时,_调节着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_。若要保持一个封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须从外界源源不断的输入_。(3)对a、b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_b(选填“”“”或“”);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和y的关系为_。(4)环境污染是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之一。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可用于生态风险评估。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时,要计算出一个风险商数(RQ),RQyb,表明a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更大,其抵抗力稳定性低。偏离正常范围越大,恢复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故x和y呈正相关。(4)根据RQ的含义可判断表中污染物对4种生物生存和该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答案:(1)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2)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量(3)1,B内汞的RQ1,污染物会威胁这些生物的生存,由于A和C生物体内两种污染物的RQ1,其生存不会受到威胁。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会降低,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13请回答下列问题:.蜜蜂是一种群居的益虫,蜜蜂的筑巢、采粉酿蜜等行为以及“语言”等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1)蜜蜂中的侦查蜂可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如果侦查蜂跳“圆形舞”,则表明蜜源的距离很近,一般在百米之内。这种信息是_。(2)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朵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这种关系在生态学上为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信息传递可以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我们可以进行模拟探究实验。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所用的实验材料有蜜蜂100只,1枝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花儿,白纸,剪刀,染料,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组别假设1通过花的气味识别2通过花的颜色识别3通过花的外形识别(1)第1、2组实验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_。(2)第1组的“模拟花”在颜色、气味和外形上的要求是:_。(3)如果将三组“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写出两条应该注意的问题:_。(4)每组实验测量的指标是_。导学号29520590解析:.“跳舞”是蜜蜂的一种行为,属于行为信息。蜜蜂采集花粉属于捕食,为植物传粉属于种间互助。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花的气味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花的颜色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2)第1组是假设通过花的气味识别,因此白纸要染成黄色,无特殊的气味,形状与花的形状相同。(3)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均要保持一致,以防止无关变量的干扰。(4)实验测定的指标是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上的蜜蜂的数目。答案:.(1)行为信息(2)捕食和种间互助调节种间关系.(1)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2)将白纸染成花儿的颜色(黄色),无花的特殊气味,且形状与花儿相同(3)“模拟花”与蜂箱的距离相等、晴天无风(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模拟花)上的蜜蜂的数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