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8516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七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学考必做演练1用单侧光照射小麦的幼苗(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该幼苗将()A停止生长 B直立生长C弯向光源生长 D背向光源生长答案C解析单侧光照射可引起生长素更多地移向背光面,则幼苗可呈现向光弯曲生长。2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而不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此浓度对小麦生长起抑制作用B此浓度对杂草生长起促进作用C两者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程度不同D此浓度对两者都起抑制作用答案C解析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不同,相对于单子叶植物(如小麦),双子叶植物(杂草)对生长素更敏感,故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小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3在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中,下列属于因变量的是()A扦插枝条上芽的数量B2,4D溶液的浓度C2,4D溶液处理插枝的时间D插枝生根的总长度答案D解析实验中需人为控制的量是自变量,在本实验中A、C是无关变量,B是自变量;因变量是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不受人直接控制,生根的总长度是因变量。4(2015嘉兴一中期末测试)植物具有向光性。下图是研究植物向光生长的实验,该实验说明()A幼苗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B幼苗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C幼苗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D生长素能从幼苗尖端传递到尖端下面答案C解析幼苗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以下的伸长区,A项错误;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幼苗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的结论,B项错误;由实验结果罩住尖端的幼苗直立生长,罩住尖端下面的幼苗向光弯曲生长可知,幼苗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C项正确;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生长素能从幼苗尖端传递到尖端下面的结论,D项错误。5(20157月浙江学考)如图是探究生长素(IAA)生理作用实验的示意图。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A生长素能促进幼苗生长B生长素能抑制幼苗生长C琼脂能促进幼苗生长D琼脂能抑制幼苗生长答案A解析据实验结果可知,其上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的植物能生长,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的植物不会生长。表明生长素能促进幼苗生长,A项正确。6下列有关人体生理活动属于神经调节作用的是()A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以主动转运的方式吸收氨基酸B躯体运动时骨骼肌的活动C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红细胞D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形成侏儒症答案B7下列关于多细胞动物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B内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C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内环境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A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处于动态平衡中,B错误;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正确;内环境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D正确。8下列关于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B神经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C神经元的突起称为神经D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答案C解析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A正确;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所以一般包含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B正确;神经元的突起称为树突和轴突,C错误;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所以是一种可兴奋细胞,D正确。9(2016湖州期末测试)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数量远多于支持细胞B静息时钾离子扩散到膜外,而负离子不能扩散出去,这是导致极化状态的主要原因C当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打开,改变了后膜对乙酰胆碱的通透性D在膝反射中,反射中枢是位于脊髓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答案B解析人的神经系统中,支持细胞的数量远多于神经元细胞,A项错误;静息时钾离子扩散到膜外,而负离子不能扩散出去,使膜外正电荷较多,而膜内负电荷较多,导致细胞处于极化状态,B项正确;当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打开,改变了后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C项错误;在膝反射中,反射中枢由位于脊髓的突触等结构构成,D项错误。10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睡,该激素是()A甲状腺激素 B雄激素C雌激素 D胰岛素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该激素的功能应该是减弱动物活动,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从而使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不足。11(2016浙江4月学考)激发并维持人体第二性征的激素是()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C性激素 D生长素答案C解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蛋白质合成和组织生长;生长素是植物激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生长。12科学研究揭示,与病毒和肿瘤作战的T淋巴细胞,具有短期保护和长期保护的分工。当研究人员捕捉到刚刚分化的T淋巴细胞时,T淋巴细胞相反的两极分别生成了两类不同的蛋白,一类蛋白带有“战士”的分子标记,另一类则显示“记忆细胞”的特性,而记忆T细胞能潜伏多年,以防备未来的异物入侵。下列关于记忆T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地产生大量的抗体B记忆T细胞一旦产生就能够永久记忆 C记忆T细胞能够识别、结合靶细胞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D记忆T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相比,细胞中的核DNA相同,RNA不同 答案D解析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效应B细胞,不是记忆T细胞;抵抗天花病毒的记忆T细胞可以存留一生,但并非所有的记忆T细胞都可以存留一生,这也是脊髓灰质炎、乙肝等很多疫苗都需要加强的原因;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T细胞会识别抗原并克隆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和靶细胞结合,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13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CHIV侵入人体对尤其是对有破坏作用D细胞e细胞d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答案C解析两种免疫依次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项错误;细胞a是巨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细胞f是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因此,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b、c、d、e、g,B项错误;HIV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细胞b辅助性T细胞,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C项正确,细胞e是记忆T细胞,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才会发挥作用,D项错误。14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甲、乙、丙、丁四只雄性小狗,丁狗不作处理,甲、乙、丙狗分别做不同的手术处理,几个月后查得各自血液中三种激素的含量如下表,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雄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甲3.80.15.8乙3.62.80.1丙0.835.5丁436A.甲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B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生长立即停滞C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性情变得温顺D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其个体大小变化为:甲、丁狗个体小,基本处于术前状态,丙、乙狗不断长大答案D解析甲狗手术后导致甲状腺激素低于正常值,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原因是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兴奋性,A正确;乙狗生长激素含量降低,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特别是骨的生长,缺少后生长缓慢或停滞,B正确;雄激素可维持第二性征,丙狗体内雄激素量很低因而性情变得温顺,C正确;丁狗不作处理应正常生长,乙狗个体小,基本处于术前状态,甲狗由于甲状腺激素少,而患呆小病,丙含有生长激素能长大,D错误。选考加试冲关15(2015浙江10月选考)以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为材料,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不收缩B电刺激坐骨神经,同时腓肠肌收缩C电刺激腓肠肌,腓肠肌收缩D电刺激腓肠肌,肌膜上测不到动作电位答案C解析坐骨神经为传出神经元,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A项错误,C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需要一定的时间,电刺激坐骨神经,随后腓肠肌收缩,B项错误;电刺激腓肠肌,肌膜上也会发生电位的改变,能测到动作电位,D项错误。16下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豌豆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生长素和赤霉素对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色氨酸是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通过主动转运吸收获得 B激素A可能是乙烯,与生长素属于协同关系C图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有促进作用D据图可以推断出a浓度高于b浓度答案D解析色氨酸是由植物细胞利用氮元素与二氧化碳和水等经过复杂生化过程合成的,A错误;低浓度(b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a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B错误,D正确;赤霉素能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对生长素转化为氧化产物起抑制作用,C错误。17据下图判断,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既属于神经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B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导致血糖浓度下降C在维持血糖平衡的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起协同作用D血糖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也有神经调节答案D解析血糖浓度高时,直接刺激胰岛细胞或刺激下丘脑产生兴奋,引起胰岛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在细胞内合成糖元;促进血糖氧化分解,转化为其他非糖物质,降低血糖浓度。血糖浓度低时,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合成分泌胰高血糖素,或刺激下丘脑产生兴奋,作用于胰岛细胞,合成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元水解,升高血糖浓度。由图可知,下丘脑是神经中枢,不属于内分泌系统,血糖调节有下丘脑参与又有激素分泌,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作用。18(2015宁波部分学校联考)若在如图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进表方向一致)()ABCD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电流表两极分别处在膜内(a)和膜外(b)。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外是正电位,膜内是负电位,此时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即;神经纤维受到适当的刺激后产生的冲动传至b处时,b处的电位变为负电位,与a相同,电流表指针不偏转,即;当兴奋传过去后,b处恢复到静息电位的正电位,a处始终是负电位,此时电流表的指针向左偏转,即,C项正确。19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答案A解析分析题目可知,在该实验中以同一只小鼠作为实验对象,自变量为小鼠体内的胰岛素浓度,其分为注射前和注射后两种浓度变化,因变量为小鼠体内的血糖浓度;注射胰岛素溶液小鼠出现症状后,若再注射葡萄糖溶液后症状消失,则进一步证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20如图表示HIV感染辅助性T细胞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辅助性T细胞表面有HIV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的受体BHIV的逆转录过程发生在辅助性T细胞的细胞溶胶中C从图中看出,某些DNA分子可以从细胞溶胶进入细胞核D该过程可刺激辅助性T细胞产生多种蛋白质,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答案D解析HIV能够特异性攻击辅助性T细胞,说明辅助性T细胞表面有HIV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的受体,A正确;逆转录是指利用RNA合成单链DNA的过程,图示说明该过程的场所是细胞溶胶,B正确;图示双链DNA合成后,可进入细胞核中,C正确;HIV攻击辅助性T细胞,导致辅助性T细胞裂解死亡,不会使之产生多种蛋白质,D错误。第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21(9分)肝移植后的患者因使用免疫抑制剂常出现细菌感染而使生存质量下降。有学者就细菌感染对移植肝免疫排斥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研究。(1)实验一:将若干健康、状况相似、体内无病原体的大鼠均分为G1、G2、G3三组。各组大鼠移植A类大鼠肝脏,肝移植术后处理方法见表1。处理n天后,检测各组大鼠的排斥反应程度,结果如表2。表1肝移植术后的处理方法组别注射试剂G1生理盐水(灭菌)G2大肠杆菌菌液G3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表2肝移植术后的处理结果组别排斥反应程度较轻个体比例排斥反应程度中等个体比例排斥反应程度较重个体比例G1017%83%G250%33%17%G383%17%0移植器官中细胞表面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_,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环孢霉素A可以使T淋巴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_(加强/减弱)免疫系统功能。 据表2可知,_组免疫排斥反应最为强烈。本实验结果表明_。(2)实验二:机体中的T淋巴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Th1和Th2两类细胞。Th1分泌的蛋白IFN、Th2分泌的蛋白IL4均可影响免疫排斥反应的程度。测定实验一处理n天后各组大鼠淋巴细胞中指导上述蛋白质合成的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如表3。表3相关mRNA的相对含量组别IFN mRNA相对含量IL4 mRNA相对含量G11.4900.887G20.7051.741G30.6302.039由表3推测,与G1组相比,G2组和G3组大鼠促进了T淋巴细胞分化成为_细胞,减弱了T淋巴细胞分化成为_细胞。(3)综合该系列实验的结果推测,细菌感染通过改变肝移植大鼠的_,导致此类大鼠的免疫排斥反应程度_。此项研究为患者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提供参考。 答案(1)抗原减弱G1细菌感染减弱大鼠肝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程度,但其作用较免疫抑制剂弱(2)Th2Th1(3)淋巴细胞增殖能力、T细胞分化方向降低解析(1)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作为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环孢霉素A可以使T淋巴细胞的增殖受阻,可以导致细胞免疫能力减弱。比较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注射生理盐水的一组免疫排斥反应最强,细菌感染能够减弱大鼠肝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程度,但其作用较免疫抑制剂弱。(2)从表3可以看出,G2组和G3组大鼠淋巴细胞中IL4 mRNA相对含量高,IFN mRNA相对含量降低,因为Th1能分泌蛋白IFN,Th2能分泌蛋白IL4,因此G2组和G3组大鼠促进了T淋巴细胞分化成为Th2细胞,抑制了T淋巴细胞分化成为Th1细胞。(3)综合两个实验,可以看出细菌感染通过改变肝移植大鼠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T淋巴细胞的分化方向,从而减弱免疫排斥反应。22(12分)现有甲、乙、丙三个刚制备的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A所示),用它们进行如下两项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将甲标本置于有氧条件下,乙标本置于无氧条件下,其他条件相同,同时给予连续电刺激,均引起肌肉收缩。实验二:在丙标本的坐骨神经表面上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然后进行相关实验,依次得到图B中14所示的实验结果。(1)实验一说明肌肉收缩不一定需要_;连续收缩后,两标本肌肉最终疲劳,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肌肉疲劳的直接原因是_。(2)当两标本均疲劳并休息一段时间后,再给予刺激,甲标本能恢复收缩能力,这一现象说明_。(3)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若适当升高溶液S中的Na浓度,会导致记录到动作电位峰值_(填“不变”“升高”或“降低”)。(4)请建立坐标系,并画出图B中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过程中电位的变化曲线(指针向左偏转为正电位,电位的峰值不作要求)。答案(1)O2缺少ATP(2)肌肉疲劳后的恢复需消耗O2(3)升高(4)如下图所示:解析(1)实验一表明肌肉收缩未必需要O2,肌肉收缩需耗能,缺ATP时会产生疲劳。(2)疲劳后休息一段时间,再施加刺激时标本恢复收缩能力,表明恢复需消耗O2。(3)动作电位峰值与膜外Na浓度呈正相关,故应是升高。(4)图中电位变化状况应先由0转为正单位,恢复0后再转为负单位,之后再恢复为0。23(9分)(2015温州模拟)神经突触后膜的小电位可叠加,达到一定阈值后会引发动作电位。某研究小组为验证此现象,进行了以下四组实验(如图)。(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过程中材料保持正常活性;每次刺激强度适宜且相同)给A连续两个刺激(间隔稍长);给A连续两个刺激(间隔很短);给B一个刺激(间隔稍长),再同时给A、B一个刺激;给A、B交替连续多个刺激(间隔很短)。记录每组实验中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只有产生动作电位。请回答:(1)实验预测:参照和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画在以下坐标系中。(2)实验分析:中突触后膜小电位_(填“能”或“不能”)传播,小电位叠加是因为突触前膜释放的_累加作用于突触后膜,主要引起_通道开放增多,导致电位变化增大。(3)若刺激神经元的C处,_(填“能”或“不能”)在A、B上测得电位变化。答案(1)如图所示:(2)不能乙酰胆碱/(化学)递质Na/钠离子(3)不能解析(1)结合题干信息,单独用间隔时间较长的刺激,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只能产生微小的电位变化;单独用间隔较短的两个刺激仍然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只是产生稍微较大的电位变化;若用交替连续的间隔较短的多个刺激,则会产生明显的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相比,动作电位会发生明显的逆转,图示见答案。(2)突触后膜电位必须是动作电位才能传播,所以中突触后膜小电位不能传播。小电位能叠加是由于每个突触前膜释放的化学递质(如乙酰胆碱)累加作用在突触后膜上,引起突触后膜上Na通道开放增多,导致电位变化增大。(3)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不能反过来传递,所以刺激突触后膜C处,不能在突触前膜所在的小体上测到电位变化。24(12分)(2016台州1月期末测试)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胰岛素作用机理及引起胰岛素分泌异常的部分机理,其中抗体1、抗体2分别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能阻止葡萄糖或胰岛素与相应受体结合。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血糖浓度上升,一方面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另一方面使葡萄糖感受器产生兴奋,此时神经细胞膜外电位的变化情况是_,导致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化学递质,并与胰岛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该化学递质不影响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原因是_。由图可知,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_的影响。(2)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膜内_的合成,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_的合成,使血糖浓度降低。(3)胰岛细胞含有与某病毒相似的结构,若人体感染该病毒,免疫系统会产生_(填“抗体1”或“抗体2”),在消灭病毒时可破坏胰岛细胞,引起型糖尿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现有甲(正常)、乙(存在抗体1)、丙(存在抗体2)三人,在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三者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依次为_。(4)用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饲喂小鼠后,每隔30 min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见下图。请根据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血浆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并完善坐标图(注意:不要改变原来的坐标,胰岛素浓度具体数值不做要求)。答案(1)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胰岛细胞没有与该化学递质结合的受体胰高血糖素(2)葡萄糖载体蛋白蛋白质、脂肪、糖元(3)抗体1丙、甲、乙(4)如图所示解析(1)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刺激后则变为外负内正。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递质,能与胰岛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化学递质不影响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原因是胰岛细胞没有与该化学递质结合的受体。从图中可以看出,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胰高血糖素的影响。(2)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膜内葡萄糖载体蛋白的合成,从而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元的合成,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3)由图可知,抗体1作用于胰岛细胞,而抗体2作用于胰岛素的靶细胞,所以人体感染该病毒,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1。由于抗体1作用于胰岛细胞,而抗体2作用于胰岛素的靶细胞,所以甲(正常)、乙(存在抗体1)、丙(存在抗体2)三人,在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三者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依次是丙、甲、乙。(4)根据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可以画出血浆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图,画图时要注意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浓度也升高,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浓度也降低,但胰岛素浓度的变化要迟于血糖浓度的变化。25(8分)(2016浙江台州期末测试)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下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据图可知,细胞分裂素具有_的作用,采取_措施最有利于插花较长时间保鲜。自然生长的植株开花之前细胞分裂素由_产生并运至其他器官。(2)已知插花可将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因此蔗糖可为插花提供_。瓶插的17天,插花鲜重的变化情况是_,第5天插花中脱落酸含量最高的是_组。答案(1)延迟衰老(保鲜)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根(2)细胞呼吸底物(能源物质)一直增加清水解析(1)据图可知,与清水组对比,添加细胞分裂素能使鲜重累积增加率上升,说明细胞分裂素具有延迟衰老的作用;蔗糖细胞分裂素组鲜重累积增加率最大,说明这种措施最有利于插花保鲜;细胞分裂素可由根合成并运至其他器官。(2)蔗糖水解为葡萄糖有利于其参与细胞呼吸为生命活动供能;据图可知,17天插花鲜重累积增加率上升时间最长,最有利于保鲜;脱落酸可抑制生长,与插花衰败有关,第5天清水组鲜重累积增加率最小,说明衰败情况最严重,因此其脱落酸含量最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