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76练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7599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76练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76练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76练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挤压孩子的休息时间,不管孩子是否感兴趣,强迫孩子参加各类课外补习班,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是因为()学习是一种自主性的认识活动,外来的干预不利于学习的进步学习是以生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活动,学习效果受到生理条件的制约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课外补习不利于学生成长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保证学习效果A B C D2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A B C D3右侧漫画揭露了我国教育的某种弊端,漫画启示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顺应发展趋势,克服传统观念坚持脚踏实地,重视量的积累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A B C D4台风“尼伯特”在我国台湾、东部沿海登陆前,中央气象台根据高清卫星云图实施了动态预报,各地根据预报及时做好防台准备工作,使台风影响降到最低。这表明()实践和认识都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人们可以认识规律,趋利避害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 B C D52016年10月19日,在科技人员精确控制下,“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随后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先后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舱内按计划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这表明()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人能够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A B C D6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古代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里,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在自然观上,古人提倡“天人合一”,从方法论上看,这主要是强调()A立足实际,不要“好高骛远”B重视实践,不要“纸上谈兵”C尊重规律,不要“竭泽而渔”D建立联系,不要“墨守成规”7最近,山东、广东、北京等地将出版国学教材,在秋季中小学开设国学必修课。在如何将国学经典引入中小学课堂的问题上有两种观点,甲专家认为,国学经典进入中小学课堂,必须进行删减并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解读;乙专家认为,学习国学经典,不应该删减,要保持经典原样、保持作品完整性,这样有利于理解传统文化的渊源,培养正确的历史文化观。依据材料,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评价上述专家的意见。答案精析1D认为“学习是一种自主性的认识活动”,这是正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排斥所有的干预,适当的、科学的、合理的干预是必须的,故错误;应该辩证地认识“课外补习”,关键还是要看是否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兴趣爱好等,故错误。2B该村建设成为“博物馆”和旅游景区,成功的原因在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故符合题意;说法错误,工作的出发点是客观实际,发展目标不能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而不能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3D4B5B6C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尊重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C符合题意;A、B、D都与题意无关。7(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2)甲专家提出将国学经典进行删减进入课堂的观点,符合文化建设规律,有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将国学经典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解读的做法,坚持了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会让国学经典保持旺盛生命力。乙专家观点遵循了国学自身发展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文化观。两位专家的观点各有其合理性和不严谨性,应该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