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知识整合篇 第二板块 中国近现代史“仿真高考”过关练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6829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知识整合篇 第二板块 中国近现代史“仿真高考”过关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知识整合篇 第二板块 中国近现代史“仿真高考”过关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知识整合篇 第二板块 中国近现代史“仿真高考”过关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仿真高考”过关练(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840年后,中国信西教之徒在农村往往是舆论所鄙视的社会下层人物,缙绅之流几乎以异类观之,而城市教徒却常有社会上层分子,知识分子也常以平和之气作些记述。此现象说明()A西方宗教对农村影响超过城市B宗教信仰与民众经济状况相关C市民思想开放对西方宗教宽容D传统观念受冲击程度存在差异解析:选D近代以来,沿海城市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要早,思想开放,而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依然处于保守和封闭状态,故D项正确。2下图是19世纪60至80年代中国进口棉纱、棉布数量变化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纺织业飞速发展B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大量输出商品C洋务企业客观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D中国成为英国纺织品最大的海外市场解析:选B19世纪60至8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由图中信息可知中国进口棉纱、棉布数量基本呈现增长趋势,这与工业革命有关,故B项正确。31883年,字林沪报报道:“凡开矿公司如长乐、鹤峰、池州、金州、荆门、承德、徐州等处,一经禀准招商集股,无不争先恐后,数十万巨款,一旦可齐。”这一报道反映了()A近代企业分布日益合理B近代企业规模逐渐扩大C兴办实业热潮迅速掀起D近代企业竞争渐趋激烈解析:选B“数十万巨款”体现了近代企业规模逐渐扩大,故B项正确。4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又不得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臣民的权利。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可见,钦定宪法大纲()A是“中体西用”理论的具体实践B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C是民主和科学思想传播的结果D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解析:选B材料中“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臣民的权利。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表明钦定宪法大纲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虽然极力维护君主专制,但也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故B项正确。51938 年初,国民政府颁布多部法规,要求将每一工厂、商号、银行、钱庄都纳入到同业工会内,又将每一同业工会纳入当地商会内。这些法规()A抑制了官僚资本膨胀 B挫败了日军经济掠夺C防止了国民经济崩溃 D积聚了抗战经济力量解析:选D材料信息主要是为了集聚抗日力量,并非抑制了官僚资本膨胀,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挫败了日军经济掠夺,故B项错误;1938年属于日本全面侵华时期,据材料“国民政府颁布多部法规,要求将每一工厂、商号、银行、钱庄都纳入到同业工会内,又将每一同业工会纳入当地商会内”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积聚了抗战经济力量,并非防止国民经济崩溃,故C项错误,D项正确。61939年,国民政府一方面把西南地区原有的采矿场收归国营,另一方面将华北、华中等地一些矿场内迁的机械充实西南各矿场,扩大采掘能力。这些措施()A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B是消极避战保存实力的反映C调整经济体制促进经济运行D是基于长期抗战的战略调整解析:选D材料中推动西南采矿业的发展目的是为持久抗战做准备,致力于大后方建设,故D项正确。71946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到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1947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这一现象反映了()A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提高B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C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成果D展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准备解析:选D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进行“一五”计划,大力发展重工业,因而提高工科学生比例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提供人才,故D项正确。81955年底,我国基本建设投资额只完成“一五”计划的51%。1956年1月,全国计划会议将计划投资额由国家计委预定的112.7亿元增加到147亿元,比1955年增长71%,经过反冒进压缩,最终实际增长62%。据此可以推知()A“左”倾错误开始指导经济建设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C建国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D“一五”期间计划实施盲目求快解析:选B在讨论经济计划时“经过反冒进压缩,最终实际增长62%”可见我国在制订计划时是比较慎重的,故A项错误;通过“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进行下一个计划的制订,由此可得出国家是计划经济,故B项正确;从“增加到147亿元比1955年增长71%”等数据只能得出经济增长情况,无法判定建国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进与落后,故C项错误;“经过反冒进压缩,最终实际增长62%”表明,当时的计划是谨慎的,没有冒进,故D项错误。91958年6月12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称:“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之后,“粮食卫星”从亩产数千斤一下子窜升到了数万斤。钱学森的科普文章()A直接导致了农业“浮夸风”B为“大跃进”提供科学依据C体现了科学家虚伪的一面D是当时社会政治风气的产物解析:选D根据材料“1958年6月”可知,当时中央领导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并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故D项正确。10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开放边境城市及长江沿岸主要中心城市。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C市场经济改革明确成为目标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解析:选C根据“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试行外汇期货交易”“开放边境城市及长江沿岸主要中心城市”等信息可知市场经济改革明确成为目标,故C项正确。11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法国成为西方大国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中法建交()A引发了西欧各国同中国的“建交热”B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C表明法国开始走上自主外交的道路D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解析:选D同中国的“建交热”出现在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之后,故A项错误;法国的自主外交是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影响,而非原因,故B项错误;中法建交是法国走上自主外交道路的体现,但无法推断是其开始,故C项错误;中法建交突破了美国的外交遏制,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故D项正确。12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时间1977年1979年1984年1988年2008年2011年录取率%4.86.128.724.65772.3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 B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C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 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解析:选B“短时期”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从1977年的录取率到2011 年的录取率可知,高等教育日趋普及,故B项正确;图表显示高等教育录取率呈现上升趋势,“曲折”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图表中1984年和1988年的录取率对比,可知录取率并非与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一致,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规范。书院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教育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宋元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把两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摘编自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示材料二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人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元时期书院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书院教育发展兴盛的原因。(16分)(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与传统书院相比,维新派开办新式教育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分层,概括层意即为特点所在;联系北宋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容来分析原因。 第(2)问,由“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分析变化所在;结合所学知识,从传播了西方文化,启蒙了思想,促进了教育近代化,培养了近代人才等回答影响。答案:(1)特点:进入发展和成熟期,日益完善与规范;注重儒学价值观的培养(明辨义利价值观);课程以儒学经典为主;重视学术争辩与学术交流,体现学术自由;体现统治阶级对民众的教化。(答出4点即可)原因:政治上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重文轻武,崇尚文治;社会相对稳定。(任答两点即可)经济上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上理学的兴起与发展。(2)变化:创办近代新式学堂;内容上增加自然科学;学校专业化趋势明显;以培养变法人才,救亡图存为目的。(答出三点即可)影响:传播了西方文化;启迪了国人的思想;有利于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培养了近代人才。(答出两点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两份历史高考题(节选)1978年历史高考题(1978.7.9)一、填充题:(共20分。答案填在题上空白处)例:4.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_的革命口号。二、简要写出下列年代中世界史或中国史上的一件大事:(共5分,每题0.5分。答案写在每一个年代的后面)三、在地图上画出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进军路线(将起、止、经过的共六个城市按进军路线连成一线,不得多连)。(5分)四、简要解释名词:(每题5分,共25分。在每个名词下空白处作答)例:1.史记五、问答题:(共45分。)例:2.扼要举出周恩来同志在我国民主革命各个时期的主要革命活动。(18分)考查主要内容:农民起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件和革命人物、马克思主义、列强侵华事件、战争事件等等。2015年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2015.6.8) 第卷,选择题(48分)例: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第卷,非选择题(52分)例:41.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考查主要内容:古今中外经济问题、传统文化、民主法治、抗战纪念、社会保障、亚投行、科教兴国、民族团结等等。概括说明上述两份试题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方面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12分)(要求:观点明确;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史论结合。)解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比如从题目的难度、考查方式、考查角度等多个角度来思考和回答。结合1978年和2015年两个时期的时代背景分析原因,要注意与题目相吻合。答案:(示例)不同:1978年题注重革命史的考查,题目简单,考查学生的识记为主;2015年题注重文明史和国内外热点问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概括等综合能力,难度较大。 原因:从高考所处的时代角度分析。1978年“文革”刚结束,阶级斗争思想仍然较浓,国际上两极格局、意识形态冲突仍然明显,因此高考题目仍注重考查革命史;“文革”对教育破坏严重,学生知识水平低,高考主要考查学生识记能力。2015年高考时,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因此高考注重考查文明史及国内外热点问题;我国经济实力增强,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对人才的要求提高,高考题目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难度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