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过关检测 岳麓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6816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过关检测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过关检测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过关检测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过关检测 岳麓版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河北邯郸高三质检)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欧洲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它们的陆军、海军和联盟体系已不再统治全球。这表明()A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不在B欧洲国家逐渐沦为发展中国家C欧洲已从首要地位下降到从属地位D欧洲曾经的全球霸权不复存在解析:选D。本题抓住关键信息“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欧洲的衰落”,一战后,以英法为主导的国际格局形成,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故D项正确;A项表述以偏概全,故A项错误;欧洲许多国家仍是发达国家,故B项错误;随着欧洲国家间联系的增强,欧洲走向联合,摆脱了美苏对其控制,故C项错误。2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发表谈话:“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伙伴。”这段话表明()A美英两国的法西斯势力猖獗B英国企图发动对苏联的战争C美苏关系进入了“冷战”时期D美苏正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解析:选D。据材料“1946年”及“丘吉尔”等信息,可知斯大林所指为铁幕演说,该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可知美苏开始由同盟走向对抗,故D项正确;此时法西斯势力已被消灭,故A项错误;在“冷战”形势下,大国间没有试图发动相互间战争,故B项错误;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冷战”正式开始,故C项错误。3(2016北京海淀区高三查漏补缺)下图是一幅关于“冷战”的讽刺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对这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B两极格局承认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处与合作C美苏两极处于相对均势及“核恐怖平衡”状态D两极格局孕育着多极化趋势解析:选C。图片没有涉及战后世界经济发展问题,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下,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处于对峙状态,不是共处与合作,故B项错误;漫画反映的是美苏双方不敢轻易使用核武器,反映的是美苏势均力敌下的平衡,故C项正确;漫画无法体现新兴力量,不能说明多极化趋势,故D项错误。4(2016太原模拟)1958年,戴高乐就任法国总统后与西德总理阿登纳举行了第一次会谈。阿登纳强调:“法国和德国必须进入一个经常对话的时代。”此后四年中,阿登纳与戴高乐之间的通信达40余次,会晤15次,总计进行了100多个小时的会谈。这一系列举动()A推动了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B.消除了法德之间的意见分歧C提高了法德两国的国际地位D.促进了欧洲一体化发展趋势解析:选D。欧洲统一市场是指欧洲经济共同体内部没有经济边界,商品、人员、劳务、资本完全自由流通的市场,欧共体成立时间是196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只能说这一系列的交往有利于消除法德的意见分歧,但并不能说其消除了意见分歧,故B项错误;题干讲的是法德之间的交往,体现不出其国际地位的提高,故C项错误;法德之间交往的频繁,有利于消除分歧,促进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5(2016湖南岳阳模拟)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获得统一后,国内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普遍认识到,德国将会成为一个“正常的、欧洲的国家”,亦即,德国将成为西欧的德国,而不是试图将西欧变成德国的西欧。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基于()A西欧各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B.欧洲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发展C美国霸权地位遭到严重削弱D.近现代法德间的冲突及影响解析:选B。西欧各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与材料背景不符,故A项错误;90年代初以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欧盟成立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材料关键信息“德国将成为一个正常的、欧洲的国家”,表明德国顺应欧洲一体化潮流,成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故B项正确;美国霸权地位遭到严重削弱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法德关系从材料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6(2016石家庄模拟)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通过向日本“特需订货”促进了其经济发展。越南战争爆发时,日本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第二位,美国深陷越战不能自拔,又为日本发展提供了契机。这表明()A国际格局发生重大改变B.世界经济中心开始转移C“冷战”改变了日本的命运D.日本重获政治大国地位解析:选C。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才瓦解,故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不是世界经济中心,故B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占领惩治,而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故C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尚未“重获”,故D项错误。7(2016海口模拟)1961年6月,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召开,确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条件:奉行不结盟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等等。可见,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A可化解两大阵营间的矛盾B必将形成新的国际军事集团C有助于国际政治的民主化D直接推动了两极格局的瓦解解析:选C。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反对霸权主义的联合阵营,无论从目标还是从现实来说,都不可能通过它化解两大阵营间的矛盾,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以维护世界和平和民族独立为宗旨,不可能形成新的军事集团,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奉行不结盟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等信息表明了它的成立与发展有利于国际政治的民主化,故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但是并没有直接推动两极格局的瓦解,故D项错误。8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解析:选C。材料“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说的是国际格局尚未形成,故C正确;“冷战”结束后,世界总体和平,故A项错误;美苏的“冷战”,干涉别国内政,破坏世界和平,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建立单极世界的问题,故D项错误。9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前中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示意图。该图主要反映出中国()A对苏和对西方贸易额出现交替上升状态B遭西方封锁遏制,外交上实行“一边倒”C国民经济建设国际环境恶劣,举步维艰D同西方国家经济技术交流活动陷于停滞解析:选B。从20世纪50年代前中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示意图看出,中国与苏联贸易上升,与西方国家贸易下降,但没有停滞。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西方国家遏制新中国,中国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得到苏联帮助,国民经济发展较快。A、C、D三项不符合史实。10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这表明()A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B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C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解析:选B。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对亚非国家在摆脱美国控制方面的帮助,故A项错误;由于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表现使共产主义中国在亚非国家乃至世界上的被重新认识,故B项正确;材料的目的不是在强调卓越外交家的贡献,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运动与材料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11基辛格均势理论是在美苏两极对抗的国际环境下如何运用国家外交手段,建立政治联盟,对抗苏联一极的压力;是在美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联合各种力量遏制苏联的强势状态,从而达到两极力量的相对的平衡。这一理论的实践()A有利于中国重返联合国B加速了两极格局的崩溃C直接推动了中日的建交D使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观解析:选D。关键信息:“运用国家外交手段”“美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联合各种力量遏制苏联的强势状态”。结合70年代的国际背景和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原因分析,题干理论的实践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而C、D两项则是其影响,但D项包括C项,D项更恰当;A、B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12(2016福建泉州模拟)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个历史事件表明中国外交()A坚定奉行友好同盟政策B力图打破西方国家封锁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解析:选D。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未体现“友好同盟政策”,故A项错误;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不是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封锁,而是为了共同应对国际恐怖主义,故B项错误;1950年的中苏友好,未体现“多边外交”原则,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友好,2001年中俄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表明中国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下,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第13题22分,第14题30分,共52分)13(2016山东德州高三期末统考)北约是与华约对峙的政治、军事集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俄国在柏林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粗暴和野蛮,使得许多欧洲人认识到,西方国家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军事支援,而这一点又导致最后讨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杜鲁门回忆录材料二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华沙条约序言(1)材料一、二对北约、华约成立的表述有何相似之处?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其原因。(8分)材料三北约大事记1991年,北约军事战略从主要对付原苏联转向来自不同方向的多种危险,如国际争端、种族矛盾、宗教纠纷以及贫困、难民和生态平衡等。1992年,通过可参与欧安会主持的维和行动的原则。1995年,北约部队进驻波斯尼亚,执行维和任务。1994年,正式邀请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和欧洲中立国家在军事演习、维和、危机控制等方面进行合作扣政治磋商。1999年,波兰、捷克、匈牙利3国正式加入北约。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空袭,但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2003年,北约进入阿富汗,开始了欧洲境外首次军事行动。2004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等七国加入北约。2009年,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2010年,成立“新安全挑战处”,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2014年9月,制定了矛头直指俄罗斯的“战备行动计划”。(2)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约不断改革和调整,以期实现从军事联盟向安全政治联盟的转型。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北约转型的因素,并分析北约是否真正实现了转型。(14分)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建立密切的军事支援”和材料二“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可以归纳两者的相似之处;第二小问,可以结合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格局不断发展演变来说明其原因。(2)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国际争端、种族矛盾、宗教纠纷以及贫困、难民和生态平衡”“新安全挑战处”“非传统安全威胁”和所学知识,可以概括推动北约转型的因素;第二小问是开放性题目,无论持同意或不同意、肯定或否定的观点,都要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进行说明,要言之有理,符合逻辑。答案:(1)相似:都把成立原因归结为对方的战争威胁。原因:二战后期开始,由于战略利益发生严重冲突,美苏进入“冷战”时期,彼此视对方为主要敌人。(2)因素: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种族矛盾、宗教冲突以及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实现了转型:北约调整军事战略,转向应对国际争端、种族矛盾、宗教纠纷以及贫困、难民和生态平衡等问题;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军事行动扩展到欧洲以外。没有实现转型:北约不断东扩,依然以俄罗斯为主要对抗目标;依然坚持霸权主义,如未经联合国授权,空袭南联盟。(言之有理,学生或答实现或没有实现均可。但只回答实现或者没有实现,没有分析,则不得分)14(2016湖南十三校高三联考)一战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材料二人们总喜欢用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来称谓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世界格局。但这往往导致人们忽视这三种格局之间的复杂关系,把三者关系简单化其实,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后两个周期初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并说明这种调整“是中国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16分)(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的观点。(14分)(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结合所学知识,第二周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第三周期,1979年,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第二小问实际考查的是两个时期面临的国际国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首先明确材料的观点:单极、两极或多极之说并非简单对立,而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依据所学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论证单极、两极或多极格局是相对的,并存的。答案:(1)战略性调整:第二周期: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第三周期:开展多边外交,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说明:第二周期: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面临保卫独立和发展经济的重任;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中国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与军事包围。第三周期: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壮大,确立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观点:单极、两极或多极之说并非简单对立,而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评析:二战后至50年代中期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渐形成,两极格局确立;60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中苏关系破裂、不结盟运动兴起、美国相对削弱、欧洲复兴和日本崛起,国际格局中以两极格局为主导的同时,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但欧、日、俄、中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等各种力量不断发展和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又渐趋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