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自然笔记》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5893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册《自然笔记》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语文上册《自然笔记》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二语文上册《自然笔记》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笔记【教学目标】1、 了解大自然无穷的奥秘,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学会对自然现象作合理的想象与哲理的思考。2、 利用诵读方式使学生能够欣赏本文融科学性与文学性于一体的风格,体会本文丰富多变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1、 了解科学散文、科学随笔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2、 学会科学散文的鉴赏方法。【教学难点】本文所涉及的有关自然常识,科学性的说明与文学性的描述的异同及其作用。【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自然笔记选自散文(海外版)2001年第4期。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名家大师,哲人智者都涉足过散文领域。许多诗人、作家、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艺术家都写过脍炙人口的美文华章。我们要注意一下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作者研究的领域是什么?二.作者简介杨文丰(1957),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家。已出版散文集、写作学和创造学著作等10部(4部合作),曾获国家科普奖二等奖、散文奖、省和部级教材奖等。三.整体感知1、作者以细致的科学观察和广远的艺术想象生动描述了地球的色彩,空气的流动,以及光照、降雨的作用和异象。他凭卓越的想象力,以美妙而丰富的联想,华丽而灵动的笔触,将自然界种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瑰丽雄奇的景观,描绘得美轮美奂,在传授自然科学常识的同时,又给读者以无限美好的享受。作者用小标题的形式结构全文,对象明确,每一段落既保持了全文一以贯之的文风,寓科学性于文学性之中,又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一位自然科学家有如此美妙的文笔,令人赞叹。2、文章结构第一部分:“蓝地球”。第l段指出围绕地球的大气层是蓝色的;第23段介绍大气的蓝色是阳光与空气相遇而成;第4段表达了在蓝色天宇下人类能和平安宁生活的美好愿望。第二部分:“晨昏线寓言”。第1段说明晨昏线是白天与黑夜在地球表面上的交界线;第2段指出由于自然因素的复杂,晨昏线对光与暗的划分并不均匀;第3段揭示晨昏线的社会意义:昭示光明与黑暗永远共存的道理。第三部分:“包容一切的空气”。第13段首先说空气的无处不在;第45段以“古老”而又“年轻”说明了空气的无时不在;第67段以“勤劳”的“园丁”和“永恒的流浪者”解读了空气对地球的意义;第812段揭示空气是平凡而伟大的。第四部分;“蒲福风级”。第19段介绍了风的级别;第10段说明现已编出现代性与传统性相结合的蒲福风级表;第11段则联想到人类社会的森严等级。3、每一部分阐释旨要蓝地球:由于太阳光的波长不同,遇到空气中的微型物质形成散射和漫射,形成“蓝地球”。在这一段,作者将比喻和比拟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把光学的一些知识描写得灵动飘逸,使七色阳光、空气与地球具有了人格化的含义。“晨昏线”寓言:白天和黑夜在地球表面上的交界线。作者在这里的用意并不仅仅局限于解释自然现象,他还从晨昏线引申出了光明与黑暗相互依存、互有攻守的哲理,由于有自然宇宙的大境界作铺垫,因此,文章极具感染力。包容一切的空气:空气无处不在,她的特征和作用。以比喻领起每一段,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空气与地球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也使文章对包容一切的空气的神情赞美显得水到渠成,合情合理,字里行间充满了人类对“空气”的赞美和感恩。蒲福风级:英国海军大将蒲福1805年以海陆之上的自然景物的“表现”来划分的风级。作者在蒲福分级的基础上加以浓墨重彩的渲染,引入大量人文典故和景物描写,将简略的风级分类表扩充为一篇声情并茂的散文,同时又赋予“风”以极为丰富的社会学寓意,令人掩卷长思。4、本文生动精彩的语言(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晨昏线,忠实地做着与地球反向,同速的运动。”把晨昏线的运动的规律性写得亲切形象。(2)巧用类比:“一旦遭遇空气中的尘埃,冰晶等微型物质,必将共时性的发生类似于故居檐下雨水滴石,水花四溅的散射漫射。”用生活中熟悉的现象来作比,把散射这个陌生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其特征鲜明。(3)化用概念:“所谓银币雨,该是龙卷风将古墓里的银币戏纳入天空,御风而行,白天而降所形成的资本转移。”化用金融术语,把“银币雨”说得通俗易懂。(4)整散结合:“(空气)很诗化,抽象得像光,缥缈得如雾,飘泊得似水。”强调空气的各个特点,也使句子读上去朗朗上口。(5)化用文言:“西班牙降了一场橙雨,一只只橙子,随风跌入夜,砸地响闷声。”化用杜甫名句,把雨描写得诗情画意,又不失幽默。(6)蕴涵哲理:“人类社会,一直风声不断,而且,新的级别,依然在流动产生。”5.你最欣赏哪一段?笼罩地球的一片蓝,是阳光与空气精心协作的“魔术”。作者将比喻和比拟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把光学的一些知识描写得灵动飘逸,使七色阳光、空气和地球具有人格化的含义。 温泉般汩动、往地球泼泻的阳光,总要与拥抱、呵护地球的空气邂逅。 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阳光与空气相遇时极富人情化的动态场景。“泼泻”写出阳光自上而下的动态;“拥抱”、“呵护”写出空气既无所不包,又轻柔飘渺的特点;“邂逅”一词,使得阳光与空气的偶然相遇充满浪漫色彩,予人以美好的想象。晨昏线过处,无非是白绸缎刚刚飘然过去,黑披风就急急拂脸而来。沧海桑田,云去云飞。黑夜和白天,对自己体下的江山万物施行着轮回式的恩泽与压迫。“白绸缎”与“黑披风”,比喻形象贴切,它让我们感受到面纱下地球的秀丽和高贵。一黑一白,回环反复,宇宙的游戏规则呈现的大气,使一切小人心智失去重量。而作为人,面对轮回着的恩泽和压迫,该怎么办?作者留下伏笔。作者对于地球形态和内涵进行了科学的庄重的开掘。 她很诗化,抽象得像光,飘渺得如雾,漂泊得如水。以光、雾、水等具体可见、可感的自然物来描写空气的诗化。把实在的东西抽象化,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这是艺术联想对万物的诠释,没有丰富的语言组织和想像力是难以做到的。 她的胸襟早就不止于包容一切,她“统一了黑暗和光明,统一了寒冷和温暖,统一了阴电和阳电。”(高士其:天的进行曲)运用引用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从视觉与触觉、外在与内在的统一,突显空气囊括一切的气度和胸襟。微尘的极致是土地。河流的极致是海洋。星辰的极致是星系。平凡的极致是伟大!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由近及远,由小及大,强调空气的本质是平平凡凡的伟大,伟伟大大的平凡。 蒲福风级中对风的级别的描写,一级是大漠“烟直”。二级是叶儿“轻摇”,三级是海船“微显簸动”,四级是“船涨满帆”,五级变为“清劲风”,而六级则是“强风浩荡”,八级是“大风” 从对风的级数的递增与之相对应的词语的准确选择,体现出了杨文丰不凡的语言功力。风级”的界定对应物的不同形态,让人从中判断风之级数,由此而体现了大自然风云变幻的奇景。四.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 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关于大气折射散射、晨昏线、空气、风的科学知识的?(划出说明科学道理的语句)2、 这些科学知识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得如此生动美妙的?(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同桌的两位同学可以交换一下意见,然后自己选择其中一小节来具体回答问题。1、蓝地球.:科学道理“不同波长的、奇特的蓝。” 形象的拟人、美妙的联想。2、“晨昏线”寓言:科学道理“白天与黑夜在地球表面上的交界线,气象学上称为“晨昏线”。黑夜、白天黑披风、白绸缎(比喻);拟人3、包容一切的空气:总体运用了生动的拟人手法,运用丰富的艺术想象,形式上用行云流水般的排比句,形象描述了空气与地球、人类的关系。(隐含着科学道理)联想到人格化空气所具有的品质:她能包容一切,是伟大的。充满人类对空气的赞美和感恩。4、蒲福风级:科学道理风的级别 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简略的风级分类表扩充为一篇声情并茂的散文。引用并加入人文典故。告诉我们自然科学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枯燥乏味,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科学理念的传达与文学审美,并不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它和文学艺术其实是相通的。5、位置:科学道理年轮(下定义)(根据年轮看出位置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位置所造成的生存环境的差异。) 运用说明文中举例子的手法:龙王山坡南坡北的位置差异造成山南山北松树生长状况的不同来说明科学道理。6、黄花雨:科学道理龙卷风。(下定义、打比方) 举例子;化用俗语和唐诗,语言幽默活泼,使人读来兴味盎然。师:接着,请找出晨、蒲、位三节中作者借题发挥的议论性文字,分别思考一下它们与该节描述或说明内容的关系,给予你哪些启迪?想一想,是否还可以从其他角度生发联想,发表议论?前后四位同学可以讨论一下,推荐一位小组代表来回答问题。师:自然笔记是科学随笔,作者是自然科学家。他以科学家的目光观察自然,又以文学家的心灵描绘自然。文章既有科学美,又有深藏于大自然现象中的诗美、哲理美。你能不能以这篇文章为例,概括一下科学随笔的特点?生:1、它属于科学散文的一种。以科学内容为题材的随笔。它具有随笔的特点和优势:短小、轻松,活泼,锐利,情与理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文学性、科学性和知识性。2、它运用文学的表现方法丰富多彩,语言既形象生动,又科学、准确、鲜明,没有艰深的论述,可读性强,对读者有一种亲和力,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3、它的题材广泛,最关注的并不在科学的内部,而是在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与社会等方面,亦科亦文,可以说是科学与人文“杂交”的产品。文章,均体现出超越专业的文化视野,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师:自然笔记的作者十分注重文章的通俗性与可读性,用文学方式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精神,。在这篇文章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融,深入浅出,自由洒脱,充分体现了随笔的文体特点,显示了大家风范。作者以亲切、生动、优美的文笔,让人体味着科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学习这篇文章后,对你今后的随笔写作有什么启示呢?五.表现手法(写作技巧)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对比、象征、 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以小见大、开门见山等等 六.作业:请你借鉴自然笔记的笔法,选择一个你熟悉的自然现象,写一个有情境、有理趣的片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