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5868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杜甫诗三首课时2考点、知识点1. 理解鉴赏的诗歌形象2.品味诗歌语言3.把握诗歌情感4.评价作者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学习目标(分层建议) 一艺学院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2.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能够默写登高和咏怀古迹;3.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借助联想、想象,抓住诗歌的意象、意境。A部硕翰学院教学1. 通过复习,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并且初步了解诗歌格律常识;2.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歌;3. 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4、 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了解杜甫“致君尧舜上”的抱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B部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掌握杜甫诗歌特点。2.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歌;3。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4.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重、难点(分层建议) 一艺学院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能够默写登高和咏怀古迹。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A部硕翰学院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2.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B部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2.理解并赏析诗中情景交融的手法,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学习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建议教师活动建议调整记录一、作者简介 杜甫,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二、教材分析 1.杜甫诗三首位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而单元第二篇,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唐诗诗歌是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反应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这三首诗是杜甫客居夔州时所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写景或怀古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2. 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统 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他以稷、契自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一心想要走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道路他曾回忆他的自负心情说:“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但在唐玄宗逐渐昏庸,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弄权的社会里,那是注定要碰壁的杜甫一 生的苦难和穷困 使他不能不看到封建社会的冷酷现实在他的笔下,多少辛酸苦累倾泻而出,多少的忧国忧民积郁其中。3.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此间创作了四十多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这三首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4.秋兴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写此诗时,他已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这首诗5咏怀古迹是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分别咏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其主旨是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漂泊之感和思念故乡之情)6.登高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三、学情分析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 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学生对唐诗的知晓度非常高,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对“诗圣”的杜甫也是非常熟悉可以尽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自读体会;2.不少同学在学习古诗时只重背诵,不注意对其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的探究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初步鉴赏古诗,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课标依据】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2.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3. 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4.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5.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四、难点探究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杜甫的这首咏怀古迹(其三)中的人物形象就是王昭君。 2、对诗歌形象的鉴赏:(1)借助诗歌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这首诗歌就是借写王昭君的不幸,来表露自己的不幸和怨恨。 (2)借助诗歌形象,分析诗歌意境。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就是借景来抒发感情,营造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气氛。(3)借助诗歌形象,体会诗中的哲理。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向我们道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五、重点巩固课内探究【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学习秋兴八首(其一):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鉴赏诗歌:“三看一读”: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读出感情。第一步,读懂题目,第二步,读懂诗句的意思。第三步,找出诗中的意象,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然后说说这首诗歌有什么样的内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质疑探究】(一)秋兴八首(其一)1.这首诗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各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首联写秋风,写枫叶凋零、秋气肃杀,寄寓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颔联进而描绘巫峡景象和阴森气氛: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颈联以“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忧伤、无奈与孤独。尾联写在秋风里,一片捣衣声的环境、气氛,含有游子无家可归之惆怅凄凉孤独忧伤。此诗以描绘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悲愁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联络,以情感的起伏流转,贯穿次第展开的各组景物,浑然一体。 2.首联“凋伤”中的这个“伤”字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答:“凋伤”更能表达伤心、伤感;只有人才会感到悲伤,所以,诗人 这样写就赋予了玉露、枫树林以生命,就好像玉露、枫树林与自己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一样。诗人自己思念故乡,感到悲伤,好像玉露、枫树林也是有了同样的情感。(二)登高3.前两联描述了怎样的自然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 “白”“飞回”来描写。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天高,反衬出人的渺小,孤单。哀猿,烘托出悲凉。飞鸟,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寻找失散的鸟群。诗人借六种景物营造出悲凉的气氛。4.颈联,尾联是如何表达杜甫心中的愁苦的?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5.此诗与秋兴八首(其一)有哪些相似点?秋兴其一和登高在写作上有许多共同特点:首先在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丑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其次在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打倒了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再次,两诗在用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在两诗的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如秋兴其一的颔联“江间波涛”对“塞上风云”,“兼天涌”对“接地阴”,颈联“丛菊两开”对“孤舟一系”,“他日泪”对“故园思”。登高颔联“无边”对“不尽”,“萧萧下”对“滚滚来”,颈联“万里悲秋”对“百年多病”,“常作客”对“独登台”。当然,两诗又有许多不同点,比如感情表达方式上,格律上,特别是在感情基调上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壮阔。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凋伤”“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仅点明“风急”“天高”“鸟飞回”。在境界上秋兴虽有“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丹和登高“无边落木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三)咏怀古迹(其三) 首联即点出昭君故乡。诗人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相伴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的雄奇壮丽的图景,进而想象距夔门数百里外的荆门府王昭君生长的小村子。诗歌起句非凡、气象雄伟。着一“赴”字,便令“千山万壑”如骏马奔驰,会聚荆门,大有惊天动地之势。这样雄壮的景象,本该用在英雄人物的出生之地,而诗人却把笔落在了小小的昭君村。可见,诗人是在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做背景,烘托这位远嫁异域的女子,赞美她的英雄气魄,表示对她的无限怜惜和钦敬。颔联概括了昭君一生的悲剧。诗人仿佛看到远嫁匈奴而离汉宫的场面,看到了朔漠荒凉寂寞的生活。在那远方,留下的只是一方青冢,面对着黄昏时空旷的原野给人以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感慨。这一联,诗人巧用对比,“一去”,生不得归;“独留”,死葬漠北。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反差强烈,渲染了无限悲凉的氛围。颈联是委婉的讽语。画图句承前第三句,环佩句承前第四句。元帝昏庸,才酿成昭君出塞的悲剧,后宫怎可任由画师摆布?纵使杀尽画工,也是追悔莫及。只能在夜月的梦中,或可见到昭君魂魄归来了吧。诗人通过理性的质问和悲凄的想象,表达了无限的伤感。此句除讽刺汉元帝之外,也写出了王昭君怀念故园之心永远不变。尾联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昭君“怨恨”的主题。言千古琵琶之声,皆为昭君怨恨所凝。怨者,埋没汉宫,“始不见遇”;恨者,远离家园,终不归根。1移情入境法: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2.意象分析法: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3.知人论世法: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4.学生积累并识记:(1)咏史怀古诗中的常见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E.其他:吴钩、后庭花、乌衣巷、朱雀桥、石头城、台城、淮水、六朝、华清宫(2)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3)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5)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1.从历史的角度入手。杜诗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读杜诗需要比较详细地了解诗人的经历和历史背景。对诗人生平有了总体印象后再了解每首诗的具体背景,方可深入理解诗的内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2在诵读中进入诗的意境。成诵是鉴赏的起步,又是进一步鉴赏的前提,特别是短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要养成背诵的习惯。不养成这个习惯就不易学好诗。3从名句赏析入手。这是鉴赏诗歌的简便办法。杜诗中名句极多,这三首诗中,“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是千锤百炼的名句,可以作为鉴赏的重点。1.尽可能了解诗人的个人经历,以更好得理解诗歌的内容;2.学会把诗中的意象放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了解分析,体会诗人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3.学习杜甫的诗歌,要注意体味其沉郁顿挫的诗风: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沉郁顿挫的风格的基调是悲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