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伶官传序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4660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伶官传序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伶官传序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伶官传序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伶官传序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负而前驱负:背着及凯旋而纳之 纳:收藏B吾遗恨也 恨:悔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本来C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还是泣下沾襟 泣:眼泪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乃:你的岂非人事哉 人事:给人安排工作解析:B项原:动词,推其根本。C项抑:或者。D项人事:人为,指政治上的得失。答案: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BC. D解析:A项介词,被/介词,从;B项都是疑问副词,表反问,难道;C项介词,到/介词,从;D项助词,的/代词,他。答案:B3下列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仓皇东出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解析:ABD与例句中加点字均为名词作状语。答案:C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呜呼”的感叹突兀而起,一起笔就发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接着用表转折关系的反问句,强调人事的作用,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B“晋王三矢”的故事,是中心论点的主要例证,是支撑中心论点的有力论据,也是下文议论的依据。为了强调突出,作者在其前加了“世言”二字。C第三段由叙事转入议论:先用“意气之盛”回应开头的“盛”字和“得天下”三字,再用“何其衰也”回应开头的“衰”字和“失之”二字,形成强烈的对比。D文中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要,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解析:作者加“世言”二字,是为了“慎重”,而非“强调突出”;且此故事属传说,不能确定为史实。答案:B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一夫夜呼B函梁君臣之首C仓皇东出 D负而前驱解析:A、C、D三句中的名词“夜”“东”“前”在动词前不是作句子的主语,而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属于名词作状语;B句中的“函”在此用作动词,意为“用木匣子装”。答案:B6下列句子,补出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他)还矢先王,而告以(之)成功B(庄宗)还矢(于)先王,而告以(之)成功C(庄宗)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D(他)还矢(于)先王(矣),而告以(之)成功(也)答案:C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0题。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论曰:昔魏齐违死,虞卿解印;季布逃亡,朱家甘罪。而张俭见怒时王,颠沛假命,天下闻其风者,莫不怜其壮志,而争为之主。至乃捐城委爵、破族屠身,盖数十百所,岂不贤哉!然俭以区区一掌,而欲独堙江河,终婴疾甚之乱,多见其不知量也。(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笃引钦谓曰引:拉、拽B至乃捐城委爵 委:丢弃C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以:因为D盖数十百所所:住所解析: D“所”在这里表示约数,大概,差不多的意思。答案:D8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张俭“望门投止”,能得民救助的原因的一组是( )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宗亲并皆殄灭ABCD解析:C项,句是侯览的行径,句是晚年的事,句也是“救助”的后事。答案:C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钦也很敬重张俭,但他有命在身而不便直说,所以用蘧伯玉的耻于独作君子的德义来暗示李笃,自己也具仁义之德。B建安初年,张俭被征召为卫尉,他内心并不愿出任,只是迫不得已才去上任的。后来他发现曹操已有取代汉室的野心,于是就退隐了,从此没再参与过政事。C作者在篇末评论中认为张俭的贤能是毋庸置疑的,同时还指出张俭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力量对比认识不足。D张俭疾恶如仇,他上书弹劾侯览及其母亲的种种罪恶,并请求加以诛杀;他对朱并谗佞邪恶的品性也极端厌恶,因而与两人结下仇怨,这是朝廷追捕张俭的直接原因。解析:D项,直接原因是朱并上书,诬告其结党谋反。答案:D10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译文:_(2)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译文:_(3)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译文:_答案:(1)看到人家就投宿,人们无不敬重他的名声品行,都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收留他。(2)即使张俭可以抓到,难道你就忍心拘捕他吗?(3)有几十人遭受极刑,宗族亲戚都被灭绝,郡县因此遭到严重破坏。参考译文: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是赵王张耳的后代。父亲张成,任江夏太守,张俭最初被荐举为茂才,因为荐举他的刺史不是他心目中的好人,便托病不去就职。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他出任东部督邮。当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害百姓,行为不轨。张俭检举弹劾侯览及其母亲的罪恶,请朝廷诛杀侯览。侯览扣压了奏章,不能上达皇帝,因此两人结仇。张俭的同乡朱并,向来品性奸佞邪恶,为张俭所不齿,朱并因此怀恨在心,于是上书告发张俭与同郡二十四人结为私党,朝廷删削掉奏章上朱并的名字发下,下令逮捕张俭等人。张俭被迫逃命,困顿窘迫,四处奔逃,看到人家就投宿,人们无不敬重他的名声品行,都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收留他。后来流转到东莱郡,藏在李笃家。外黄令毛钦率兵到李笃家搜捕,李笃把毛钦叫到一旁对他说:“张俭名扬天下,虽然逃亡,并非有罪。 即使张俭可以抓到,难道你就忍心拘捕他吗?”毛钦起来拍拍李笃说:“蘧伯玉以独自当君子为可耻,足下怎能以仁义自专?”李笃说:“我虽然向往道义,今天尊驾也得到一半了。”毛钦叹息而去。李笃趁此机会将张俭送出塞外,张俭因此能够幸免于难。他所经过的地方,有几十人遭受极刑,宗族亲戚都被灭绝,郡县因此遭到严重破坏。中平元年,党事解除,张俭回到家乡。大将军、王公都征召他,又荐举他为敦朴,公车府特地征召他,从家中请出,任少府之职,他都没有应召。献帝初年,百姓遭饥荒,而张俭家资产略能维持温饱,于是拿出所有的财产,与邑人共同享用,靠张俭活下来的有几百人。建安初年,朝廷征召他做卫尉,不得已而就职。张俭看到曹氏的德运已经显现,就辞官不做,闭门谢客,不问政事。一年多后,张俭在许县去世,时年八十四。我的结论是:过去魏齐遭难,虞卿弃官相随逃亡;季布逃亡,朱家甘愿冒着犯罪的危险相救。张俭遭到朱并嫉恨,颠沛流离,亡命天涯,天下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没有谁不同情他的壮志,争着保护他,甚至为了保护他竟然放弃所管辖的城池,丢弃自己的官爵,使自己的家庭遭难,被杀害的人大概有好几十甚至一百左右,这样的人难道不贤德吗!然而张俭凭单枪匹马的微薄之力,却要阻塞江河,终于遭到嫉恨而引起灾祸,(这样做)我只能看到他的不知轻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