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再别康桥》同步训练 鲁人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3836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再别康桥》同步训练 鲁人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再别康桥》同步训练 鲁人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再别康桥》同步训练 鲁人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积累与运用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4分)A斑斓 (ln)河畔(pn)荡漾(yn)浮藻(zo)B青荇(xn) 长篙(o) 笙箫(xio) 溯源(s)C残羹(n) 发酵(xio) 罗绮(q) 细腻(n)D狗吠(fi) 霉菌(jn) 粗糙(co) 侵蚀(sh)解析“酵”应读作jio。答案C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分)A诅咒花瓣叫嚣踟蹰B倾圯漪伦揉碎沉淀C开垦枯缟呼啸翡翠D佝褛凝固寂寞喉咙解析B项“倾圯”应写作“倾圮”,“漪伦”应写作“漪沦”;C项“枯缟”应写作“枯槁”;D项“佝褛”应写作“佝偻”。答案A3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项是()(4分)(1)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_里放歌。(2)如果青蛙耐不住_,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3)接连在原是_的亚洲的土地上。(4)在幽深的谷里_最含蓄的悲哀。A灿漫寂寞荒芜隐着B斑斓寂寞荒凉隐着C斑斓冷清荒凉藏着D烂漫冷清荒芜藏着解析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斑斓:灿烂多彩。寂寞:孤单冷清;冷清:冷静而凄凉。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荒凉:人烟少,冷清。“隐着”书面语,比“藏着”庄重。答案B4从修辞的角度审视,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B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C夏虫也为我沉默。D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解析A项是比喻,其他三项是拟人。答案A5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4分)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B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C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D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解析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答案D6填空。(1)文学常识。(8分)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笔名_、_、诗哲。著有诗集_、_、猛虎集、云游,散文集_、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_,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_、_出版。(2)诗歌知识。(10分)中国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中国现代诗歌主要指新体诗,其特点是_。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最初试验并倡导新体诗的杂志是新青年,继之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等刊物也发表了新体诗。其倡导者和初期作家主要有_等。答案(1)云中鹤南湖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落叶爱眉小札志摩日记徐志摩文集(2)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体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刘大白二、阅读与鉴赏阅读再别康桥,完成711题。7下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全诗四行一节,诗行两两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整齐排列,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B“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铿锵的节奏。C诗的第一节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D诗的第二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解析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答案B8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B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表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C第二节,写出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的眷恋和感伤。D诗的第三节写康河中的水草可爱的情态,而“甘心”二字又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解析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答案C9下面是对再别康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4分)A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B本诗的意象选择也是独具特色的。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但在这首诗中作者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青荇”“柔波”“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一种清新感。C在本诗中,作者与大自然有一种本能的感受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做“一条水草”等,体现了作者回归自然,追求个性自由的倾向。D“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这句主要是突出丰茂的青荇在水中摆动的情形,并借以来表明作者对自由的追求。解析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青荇对作者的欢迎。答案D10你喜欢这首诗中哪一种意象?请将这一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画。(5分)答:_答案以第二节为例:本节写了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这艳影倒映在潋滟的水波里,是那样的鲜明,又是那样的甜蜜。11“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有什么深刻含意?(5分)答:_答案诗人意在告白“康桥理想”的破灭,隐喻诗人游历英国而一无所获,折射出一个进步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彷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