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6单元 游沙湖 苦斋记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3631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6单元 游沙湖 苦斋记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第6单元 游沙湖 苦斋记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第6单元 游沙湖 苦斋记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沙湖 苦斋记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楹联(yng)黄蘖(b)栎树(l)蓬头垢面(gu)B.颖悟(yng)动辄(zh)浸润(jn)稗官野史(bi)C.汩汩(g)苦楝(jin)拊掌(f)熠熠生辉(y)D.茹啖(dn)蹑屐(sh)菽麦(sh)酩酊大醉(mng)解析:A项,“蘖”应读“b”;C项,“楝”应读“lin”;D项,“蹑”应读“ni”。答案: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坐于华堂之上燕坐:安坐。B.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倚伏:依托。C.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中:中间。D.运穷福艾艾:停止。解析:C项,中:受到。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均为兼词,于此。B项,介词,比/介词,到。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假设。D项,代词,这(道理)/结构助词,的。答案:A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按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下临兰溪,溪水西流君看流水尚能西故遂择其窊而室焉野蜂巢其间不可以实疏粝名其室曰苦斋A./B./C./D./解析: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答案:B5.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覆之以茆岸外而臼中燕坐于华堂之上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风从北来者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A./B./C./D./解析:为判断句,为介词结构后置,为主谓倒装,为定语后置。答案:D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于是鲜支、黄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钅句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氵节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岸外而臼中岸:高。B.能已积热已:止,消,治。C.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去:距离。D.一旦运穷福艾一旦:一天之间。解析:D项,一旦:忽然有一天。答案:D7.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乐与苦,相为倚伏”的一项是()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A. B. C. D.解析:突出槚荼之苦,写“从者”来此居住的原因。答案:C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巧妙地用“苦”作为贯串全文的脉络,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非“苦”也。B.前一部分的事与景和后一部分的情与理有机结合,浑然一体。C.作者运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化景为趣,化趣为理,启发人们正确看待艰苦的环境,直面坎坷的人生。D.文末的议论闪耀着作者思想的光辉,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的道理,作者的“苦乐观”和孟子、赵子的相同。解析:D项,“作者的苦乐观和孟子、赵子的相同”有误。答案:D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2)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参考答案:(1)开始吃的时候感到很苦涩难以下咽,时间长了就更觉得它甘甜,能治愈积热,消除燥热心烦的疾病。(2)人们只知道快乐是快乐,却不知道艰苦也是快乐,人们只知道享受自己的快乐,却不知道痛苦也是由快乐带来的。(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导学号50710042)醉书斋记清郑日奎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目间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加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味变,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务,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以是无所顾虑,而嗜益僻。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惝然久之。因思余于书,洵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但为李白妇、太常妻不易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选自续古文观止译注)注科头:不戴帽子。目间(jin):窥视。刺:名帖。刘伶断饮:刘伶戒酒。晋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甫晨起,即科头甫:刚刚。B.得间始进间:机会。C.客伺久,辄大怒诟诟:责骂。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赚:获取。解析:D项,赚:诳骗。答案:D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家人目间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加责/后乃不复持至/B.家人目间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加责后乃不复/持至/C.家人目间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加责后乃不复/持至/D.家人目间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加责/后乃不复持至/解析:本段文字的标点为:家人目间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加责,后乃不复持至。给该段文字断句,可借助重要虚词“者”“乃”“或”等的提示,联系前后文疏通文意即可选出正确答案。答案:D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后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D.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解析:B项,第三段,“客或访余者,刺已入不遽见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只是不立即接见,并非拒见。另:“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系作者于自剖自谦之词,实际是作者读书入迷之反应,非其本性。答案:B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2)因思余于书,洵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参考答案:(1)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2)于是想到我对书,实在同刘伶对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三、语言运用14.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解析:说明漫画内容时应讲求说明顺序,阐释寓意应揭示漫画内容所反映出的实质。参考答案:(1)画面内容:一位倒在地上的老人被一本写有“技术指南”的书拉起,道德倒在地上呼喊“谁来扶我”。(2)寓意:一个社会沦落到需要技术层面来支撑道德底线的时候就非常危险了,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尽力解决。15.仿照下面的例句,以“晚会”“旅行”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例句:那次春游,第一个迎接我们的是报春的花儿,她们伸着长臂,张开笑脸,欣喜地望着我们。解析:应做到仿写的句子形神兼备,符合话题要求,运用拟人手法,语意连贯自然。参考答案:(1)那次晚会,第一个迎接我们的是夏夜的星星,他们露出脑袋,睁着眼睛,高兴地看着我们。(2)那次旅行,第一个迎接我们的是池塘的荷叶,她们抖动绿裙,亮出舞姿,热情地欢迎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