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5课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3584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5课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第5课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第5课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学习目标】1.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古典诗歌之美。2.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3.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学习重点与难点】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诗人生平: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等。我国古代伟大的 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2.背景介绍:秋兴其一和登高是杜甫晚期作品,它们分别创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和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当时作者在夔州。作者在夔州的一两年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除登高和八阵图等单首诗外,还有许多组诗,如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九月五首,在夔州的这段日子,是作者创作的丰收时期,也是作者生命即将结束前的回光返照把生命的最后光辉洒向人间,洒向这片他用生命全心全力热爱着的土地(大历五年即770年作者卒)。此时期虽然“安史之乱”结束三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在“何日是归年”(绝句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所有这些像沉重的阴云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只有以他的诗作去排遣那心中的郁闷与愁苦。 【学习过程】1. 给加粗的字词注音万壑( )渚清( ) 千载( ) 王嫱( ) 青冢( )朔漠( )省识( ) 环珮( )暮砧( ) 2.解释下面加粗的字词 白帝城高急暮砧( ) 一去紫台连朔漠( )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 )江间波浪兼天涌( ) 画图省识春风面(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潦倒新停浊酒杯( )寒衣处处催刀尺( ) 无边落木萧萧下( )第二课时(诗歌赏析)秋兴八首(其一)1.首联“凋伤”中的这个“伤”字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2.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是如何凸显“故园心”的? 咏怀古迹(其三)3.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登高5.前两联描述了怎样的自然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6.颈联,尾联是如何表达杜甫心中的愁苦的? 7.背诵并默写三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